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一框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语句中反映超前思维的是( )A.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D.掩耳盗铃,自欺欺人2.“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所谓的“先知先觉”是指( )A.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B.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C.能够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现象D.人的思维可能近似于等同地反映事物的存在状态3.富贵时要思贫穷的艰难,少壮时要思衰老后的辛酸。只有我们提前思考这些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由此可以肯定,超前意识是( )①居安思危的意识 ②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 ③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 ④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毛泽东指出:“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如果没有预见,叫不叫领导 我说不叫领导。”很难想象,一个对所在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一片茫然的领导,能够带领大家干好事业,其前景就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一样让人担心。这说明( )①把握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就能取得工作成功 ②超前思维是有超前意识的思维 ③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 ④超前思维是一种必然思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尽可能地盯着地平线,思考将出现什么。这说明企业的经营( )①需要做到“先知先觉” ②可以完全按照人们事先预测的方式展开 ③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认识作转换性思考 ④努力探索市场发展的可能的趋势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6.有人曾对三国时期几个重要人物有不同的评价,他认为曹操“见事早、得计早”;刘备也很厉害,却稍逊一筹,“事情出来了,不能一眼看出就抓到,慢一点”;袁绍则根本就是“见事迟、得计迟”。从对这三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曹操“先知先觉”,而袁绍则“后知后觉” ②是否具有超前思维是三人后来得失成败的根本原因 ③超前思维对未来的预测具有确定的不可更改的特点 ④超前思维具有对未来能动性的预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战略作为谋略,虽然离不开总结经验教训,但不是事后诸葛亮,而是事前诸葛亮。只有对将要发生的事态有充分的预计和科学的判断,并作出能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决策,才能称之为谋略。所以,前瞻性、预见性是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即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具有远见卓识的动态思维。这说明 ( )①“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 ②尊重规律、循规蹈矩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 ③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 ④能动性是超前思维区别于常规思维的特点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第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第三步,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规划》的核心不仅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进步,而且考虑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发展,希望通过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来加速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运用超前思维的特征的知识,分析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有什么特点。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9.[2024·安徽芜湖高二期中]我国从1953年开始编制和实施的五年计划(规划),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五年计划(规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五年计划(规划)的编制说明( )①事物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人的思维能反映和改造规律 ②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其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的特征 ③超前思维能通过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决定事物未来发展趋势 ④人的思维能“先知先觉”,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预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4·河南中原名校联考]所谓“大气河”,是指大气中细长而强劲的水汽输送通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水循环加剧,始发于热带海洋的“大气河”盛满了水汽,极易在所到之处引发更强的暴雨和洪涝灾情。有专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各国应该加强合作,警惕“大气河”天气。这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做到“后知后觉” ②要从事物现实情况出发,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趋势 ③要善于反思,使未来在现实基础上直线延伸 ④要居安思危,避免事物向不利方向转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党的七大召开时,抗战即将胜利,革命前景一片大好,毛泽东同志却出人意料地告诫全党,要“准备吃亏”,并一口气列出了17条困难。毛泽东说,“如果我们不准备不设想到这样的困难,那困难一来就不能对付,而有了这种准备就好办事”,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准备吃亏”的思想 ( )①运用批判性思维否定革命成果中的积极因素 ②运用底线思维规定革命最坏结果与应对措施 ③运用超前思维合理预见事物发展的可能趋势 ④运用辩证思维从现存事物的对立面分析问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自2012年以来,我国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之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强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也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超前思维具有的( )①探索性,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构想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可能趋势 ②预测性,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 ③不确定性,受到各种不可预料的因素的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④能动性,具有“事先得知”特征,能够创造出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3年4月25日,国务院相关部门召开全国安全防范工作视频会议,部署“五一”假期安全防范工作,强调要突出抓好节日公共安全,增强灾害防范应对主动性,做好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工作,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安全有序、欢乐祥和的“五一”假期。落实上述工作( )①要精准预测出灾害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趋势及前景 ②要利用超前思维进行决策,防范化解风险 ③要运用具有确定性的超前思维,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④要科学分析安全风险特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张在时间的长河中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获得超前处理问题的智慧。比如,中医讲究“治未病”,病要在未得时医治,等病症显现出来再治疗已经晚了一步;安身立命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处理问题,治国理政,要学会“下先手棋”。《老子》中说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这个意思。(1)人们超前处理问题的智慧体现的是什么样的思维形态 这种思维形态有哪些特征 (2)为什么人有超前处理问题的智慧 要获得超前处理问题的智慧应具备什么样的超前意识 第一框 超前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A 本题考查超前思维的含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体现超前思维,A项符合题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逆向思维,B项不符合题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C项不符合题意。“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体现形而上学思维,D项不符合题意。2.C “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所谓的“先知先觉”是指人的思维对事物发展情况作出正确预测的现象,C项正确;A、B两项是逆向思维的方法,与题意不符;D项不符合题意。3.B 材料强调富贵发达时,要懂得忆苦思甜,不能骄奢淫逸,要不然富贵则不会长久;年轻时,要多想想年老后的辛酸,便会在年轻时多多努力。可见超前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无关。4.C ①说法太绝对,排除;超前思维是一种或然思维,④排除;②③正确切题,入选。5.C “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①正确;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②排除;材料未体现逆向思维,③排除;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④正确。6.B 是否具有超前思维是三人后来得失成败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②夸大了超前思维的作用,排除;超前思维是对未来的预测,但可以依据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更改,③错误;①④正确。7.C 本题考查超前思维的特征。战略作为谋略是事前诸葛亮,前瞻性、预见性是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要求,即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具有远见卓识的动态思维。这说明“先知先觉”是超前思维的表现,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探索性和不确定性,①③正确。善于反思、勇于质疑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②排除。能动性是超前思维和常规思维的共同点,④排除。8.答案 ①该战略目标的制定建立在对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把握之上,却又不局限于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存在状况,且每一个步骤都是对前一个步骤的否定和肯定,实现了超越,体现了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②该战略目标的制定充分发挥了思维的能动作用,超越了我国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在头脑中推想事物发展的未来状况,表明超前思维具有预测性。③该战略目标的实现过程,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受国际国内环境的干扰,并不一定会按部就班地执行和完成,这表明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解析 本题考查超前思维的特征。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构想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能的趋势,因此具有探索性;该战略目标预测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状况,说明《规划》具有预测性;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规划》目标具有不确定性。9.D 本题考查超前思维。规律具有客观性,人的思维能反映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①说法错误。五年计划(规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目的是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由此可见,人的思维具有预测性,能通过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先知先觉”,从而对事物的发展情况作出预测,②④符合题意。超前思维能“决定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说法是错误的,③排除。10.D 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各国应该加强合作,警惕“大气河”天气,启示我们要有超前思维,从事物现实情况出发,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趋势,防止事物向不利方向转化,②④正确;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要做到“先知先觉”,不是“后知后觉”,①错误;事物发展的未来是多向的,而不是直线延伸的,③错误。11.D 材料中毛泽东同志的告诫是对革命前景的合理预见,不是否定革命成果中的积极因素,①排除;“规定”说法错误,②排除;③④正确。12.A 本题考查超前思维的特征。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成就得益于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和预测性,在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构想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可能趋势,超越了事物发展的具体时间和空间,明确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①②正确。超前思维的不确定性不构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③排除。准确的说法是超前思维的结果具有“事先得知”特征,另外,超前思维并不能创造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④错误。13.C 超前思维是依据事物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但不一定精准,①错误。部署“五一”假期安全防范工作,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要利用超前思维进行决策,防范化解风险;要科学分析安全风险特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②④正确。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③说法错误。14.答案 (1)人们超前处理问题的智慧体现的思维形态是超前思维。特征: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不确定性的特征。(2)原因:人类之所以有超前处理问题的智慧,能超前思维,是因为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要获得超前处理问题的智慧应具备的超前意识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意识,是居安思危的意识,是自觉地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意识,是追求事物发展更好、更优、更强的意识。这种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是善于反思、勇于质疑。解析 第(1)问,考查对超前思维的知识,根据教材描述阐述其含义与特征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可从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有其规律性,人的思维对事物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角度回答原因。第二小问,可列举超前思维与一般思维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