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第1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第1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1.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对于揭示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理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的
2.[2024·南师附中期中]一位作家曾写过一篇中篇小说《雪落黄河静无声》,但美国物理学家克鲁姆经研究发现“雪落有声”。雪落在水中的声音频率为50千赫—200千赫,许多水下动物可以听到这一频段的声音,而人类一般只能听到20赫—20千赫之间的声音。“雪落无声”正如中国古语所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体现的《逻辑与思维》的道理有(  )
①现象和本质有区别,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 ②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③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理性认识是真实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3.现在人们生病的时候大都会去医院看病,一部分人会选择看西医,西医一般都是通过患者的一些症状和检查结果来确定其患了哪些疾病;另一部分人会选择看中医,中医有“四诊”,医生一般会通过四种诊断方法来判断患者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这表明思维具有(  )
①间接性 ②概括性 ③预见性 ④能动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2年4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回顾7年来不平凡的筹办举办历程,我们不仅在奋斗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在奋斗中收获了丰厚的精神财富。下列对精神财富体现的人类理性认识方式对应准确的是(  )
①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国家层面统筹力量、协调推进筹办工作——战略思维 ②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各方面紧密合作、全力攻坚,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热情参与——法治思维 ③坚持主动防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强忧患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底线思维 ④坚持办赛和服务人民、促进发展相结合。坚持冬奥成果人民共享,让人民身心更健康、就业更充分、生活更美好——历史思维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在一列火车的一节车厢里有3个人,他们分别是甲国人、乙国人和丙国人。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里端着的鱼缸放在空座上。甲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种鱼的名称吗 它在生物学上的特征是什么 ”乙国人接着问:“请问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这种鱼 根据乙国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 ”轮到丙国人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 ”这表明(  )
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所有思维都是科学的
B.不同的思维主体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别
C.思维方式有优劣之分
D.思维具有概括性
6.《韩非子·五蠹》中讲述了这样一则寓言:“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该寓言从一个侧面表明,人的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能动性 D.目的性
7.[2024·江苏天一中学高二期中]“眼见不一定为实”的主要原因是(  )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一定就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D.思维的间接性会导致认识失真
8.“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暗香传来,所以推断那不是雪,而是梅。这体现了思维的(  )
①概括性 ②间接性 ③能动性 ④合理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
9.真正的哲学家应当像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花粉,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个比喻所蕴含的科学思维道理是(  )
A.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B.理性认识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对其进行科学加工制作
C.感性认识是“香甜的蜜”,理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
D.这一比喻把抽象思维比作“香甜的蜜”,把形象思维比作“采集的花粉”
10.[2024·安徽合肥一中高二期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一事例体现了思维具有(  )
A.严谨性 B.概括性
C.形象性 D.间接性
11.[2024·徐州中学期中检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这一论断表明,思维具有(  )
①概括性,能从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本质的属性 ②能动性,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③间接性,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预见性,能够正确地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笔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一旦开笔,听任心灵的解脱与呈现;大脑愈有空白,笔下愈有意外而惊人的灵性出现。”这段话表明(  )
A.思维能够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
B.思维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C.思维具有能动性
D.思维活动可以摆脱规律
13.中国的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这说明(  )
①实践是由思维派生的 ②思维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③思维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④思维要和实践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由此可见,思维具有(  )
①间接性 ②概括性 ③能动性 ④类比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考察的是它的生长习性,把古树顽强的生命力看作美;木材商考虑的是它的木质、树围,把古树的使用价值看作美;画家则惊叹它奇特的外形,把古树的形态看作美。
美的日常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满足生理需要时的感叹和对满足生理需要的对象的肯定性评价。如将食物、酒称之为“美食”“美酒”,吃饱喝足之后情不自禁地发出“美极了”的赞语,这里的美是“好”的意思。“美”的汉字词源含义之一是羊大为美。日常生活中对美的用法,显然是对其古代含义的一种沿袭,即把美等同于“甘”,指的是感官的快适。二是用于伦理评价,对人的行为、思想、言论符合规范的一种赞同,这里的美是“善”的意思,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美与善同义”的传统观念。
(1)结合材料,从思维的角度讲,对于同一棵古树的美,植物学家、木材商、画家“各美其美”说明了什么
(2)人们对“美的日常含义”的思考,是怎样体现思维的共同特征的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C 这一观点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二者的层次不同,一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一个是认识的高级阶段,C项正确;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对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能起到帮助作用,A项排除;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B项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2.A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但不一定都是正确认识,②错误;正确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可靠的,④错误;①③正确。
3.B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通过症状来判断病情的,这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和能动性,①④正确;②③排除。
4.A ②与法治无关,未体现法治思维,排除;④未体现历史思维,排除;①③正确。
5.B 对于同一种鱼,甲国人、乙国人和丙国人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反映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差异,B项正确;“所有思维都是科学的”说法太绝对,A项排除;C、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6.C 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错误的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歪曲反映,正如“身为宋国笑”的守株待兔者那样,C项正确;A、B、D三项排除。
7.B 凭人的感觉器官,认识的是事物的现象和外部的联系,而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东西,认识了现象不一定就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同时现象又有真象和假象之分,B项正确;A、C、D三项排除。
8.C 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三个特征。题干中由“暗香”推断出“不是雪,而是梅”,这是借助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现实进行的间接认识,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而这种推测同时也是思维能动性的体现,②③正确,①④排除。
9.B “从花园里采集原料花粉”是指在实践中获取感性材料;“消化这些原料”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酿成香甜的蜜”是指形成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B项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错误。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A项说法错误。
10.D 王戎认为李树长在路边并且树上有很多果子,肯定很苦,别人摘到后品尝,果然很苦,体现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1.B 思维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作用于客观事物,②错误;正确的思维能够正确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并达到预期的目的,④错误;①③正确。
12.C A项说法错误,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真实的,也有错误的;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思维的反作用;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散文随笔的写作,“心有意态……有意外而惊人的灵性出现”说明思维具有能动性;D项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思维活动不可以摆脱规律。
13.B 思维是由实践派生的,而不是实践是由思维派生的,①错误;思维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但不能决定实践,②错误;③④正确。
14.B 题干强调“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这说明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动性,并没有涉及概括性,①③正确,②不符合题意;类比性不属于思维的特征,④说法错误。
15.答案 (1)材料说明了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体现着思维的共同特征,即都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2)①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美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美的现象,揭示事物美的本质,实现对“美的日常含义”的认识。这说明思维具有间接性。②思维能够从多种美的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美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美的事物的共同本质,揭示出“美的日常含义”。这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③思维能够提炼加工美的感性材料,形成对客观实际的“美的日常含义”的认识,并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对美的追求。这说明思维具有能动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