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一框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1.通过学习,我们应明确科学思维的含义。下列对科学思维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科学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B.科学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C.科学思维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D.科学思维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2.科学思维是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下列关于科学思维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 ②科学思维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理论体系 ③只要有科学思维的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就能实现预期的目的 ④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是( )A.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B.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C.以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D.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4.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庄严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因为(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B.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定量化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5.科学家在研究问题时一般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通过研究各个部分的特点,从而全面深刻认识事物。可见,科学思维 ( )A.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C.结果合乎逻辑和可检验D.结果具有可见性6.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这一寓言故事从反面告诉我们( )①科学思维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②科学思维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 ③科学思维要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④只有科学思维才能反作用于实践,促进事物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哲学思维特别是高水平的哲学智慧,不仅从认识上决定着我们把握科学技术之本质规定的反思能力,而且从实践上决定着我们引导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方略水平,并在更深远的价值追求上决定着21世纪科技发展的精神深度。这表明科学思维( )①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 ②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③结果具有预见性,对事物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④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三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三北地区分布着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戈壁,到20世纪70年代末,已形成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为了将万里风沙线变为“绿色长城”,“三北”工程在防沙治沙、抗旱造林、封沙育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从1978年到2020年,从一期到五期,“三北”工程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由单纯的营造林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转变,实现了由防护林体系向绿色生态屏障转变。2021年至2030年,“三北”工程进入六期工程建设期,“绿进沙退”的人间奇迹仍在继续。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说明“三北”工程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特征的。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9.如果你是敏感体质,手机会在换季时自动推送空气漂浮物提醒;雨雪天气中,快递小哥刚接到订单,送餐沿途降水预报、湿滑路段提示也随之而来;旅游达人还未飞往下一站,就收到了目的地的景观预报……作为受众面最广、社会普及度最高的公共服务之一,气象服务已融入人们的生活。由此可见,科学思维( )①结果具有预见性 ②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③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 ④其形成具有无条件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1950年,李四光回国。当时,国外地质权威专家普遍认为只有海相沉积盆地是大油田的母体,而中国大地以陆相沉积为主,不可能盛产大规模石油。李四光和国内一批地质学家,逆权威之理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为中国石油开采奠定了思想基础。这表明( )A.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B.科学思维具有运行方式的想象性的特征C.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11.要善于运用科学思维谋划发展。踏上新征程,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赢得主动、开创未来。可见,科学思维( )①能够合理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 ②是做好工作的逻辑起点 ③结果能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 ④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正确的科学理论,是科学思维,这是因为( )①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②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③其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 ④其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全民健身战略,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启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为各地政府推进健身场地的科学建设与高效使用,提供了清晰方向。到2025年,打通全民健身的“最后一公里”,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59.2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40.7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根据《工作方案》,各地政府要继续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大力推动健身场地和设施实现从多到好、从“有”到“优”的转变;对接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健身需求,因人而异,实现优质社会资源共享和基层赛事活动普及,如鼓励推动更多诸如“村BA”等群众体育赛事在基层的落地生根,提升全民健身的开放水平和社会效益。《工作方案》为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加以说明。第一框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D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D项说法错误,入选;A、B、C三项说法正确,排除。2.B 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②错误;有科学思维的指导,人们在实践中不一定就能实现预期的目的,③错误;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①④正确。3.A 任何思维(包括错误的思维)都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科学思维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C项错误;D项说的是科学思维的作用,与题意不符,排除。4.C 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指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A项不符合题意;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定量化指科学思维特别重视对认识对象进行定量分析,即分析“是多少”“有多少”,B项不符合题意;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指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D项不符合题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被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这是因为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C项符合题意。5.A 由材料可知,科学思维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项正确;B、C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但未必是可见的,D项排除。6.B 这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旨在说明宋人揠苗助长未坚持科学思维,未体现盲目相信书本结论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思维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不是只有科学思维才能反作用于实践,④说法太绝对,错误。7.C ①④强调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与题意强调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不符,排除;②③正确。8.答案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三北”工程是修复生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的必然要求。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三北”工程建设,有利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助力强国建设,将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筑起牢不可破的“绿色长城”。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绿进沙退”的成功实践证明,“三北”工程符合国情、尊重规律,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正确战略举措。解析 本题的设问要求说明“三北”工程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特征的,知识限定明确,从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三个角度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即可。关键信息①: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将万里风沙线变为“绿色长城”→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关键信息②: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关键信息③:“三北”工程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由单纯的营造林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转变,实现了由防护林体系向绿色生态屏障转变→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9.A 从实际出发,通过认识和利用规律,对天气状况作出预测,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帮助,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其结果具有预见性,①②正确,③④错误。10.C 材料主要表述的是李四光和国内一批地质学家,逆权威之理论,提出“陆相生油理论”,没有涉及科学思维的形式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形象思维具有运行方式的想象性的特征,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而不是强调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D项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11.B 本题考查科学思维的特征和科学精神素养。材料中指出,“形势在变、任务在变、工作要求也在变,只有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赢得主动、开创未来”,可见,科学思维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能够合理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和结果,①④正确。科学思维“是做好工作的逻辑起点”说法错误,②排除。材料未体现科学思维结果能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③排除。12.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正确的科学理论,是科学思维,因为其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其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思维的原因,不符合题意。13.答案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工作方案》要求各地政府在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遵循了一切从实际出发。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工作方案》聚焦全民健身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合理规划,一定能推动全民健身迈向更高水平。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工作方案》的指导下,体育场馆及设施大幅增加,质量提升。④可见,《工作方案》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科学思维,必将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思维的特征的有关知识。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要结合材料信息,紧扣“《工作方案》为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的观点,对接“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进行阐述说明。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各地政府要继续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可联系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关键信息②:到2025年,打通全民健身的“最后一公里”→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关键信息③: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59.27万个→可联系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关键信息④:小结→可联系《工作方案》是科学思维,将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