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一化学(等级考)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016 Na 23 Cl 35.5 Cr52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与科技、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制作国旗杆的材料高碳钢属于金属材料B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只涉及化学能转化为光能C. 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深埋于地下因发生了析氢腐蚀而生锈D. 中国科学家合成了新材料 C 和 C , 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性质相同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38Sr +结构示意图:B.Na O 电子式:C.HCIO 形成过程:D.160 、 7O 、8O 互称同位素3.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两者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 青铜比纯铜熔点低、硬度大,古代用青铜铸剑B.SiO 是酸性氧化物,可制成玻璃容器盛装氢氟酸C. 含钙、锶、钡等元素的物质灼烧时会产生绚丽的颜色,可用于制造焰火 D.Fe 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脱氧剂4.分析与推测能力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 最外层电子数KB 由 F、Cl、Br、I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推测HF、HCI、HBr、H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C.Br 与 Fe 反应生成FeBr , 推 测I 与 Fe 反应生成FeI D.Si、Ge属于同主族且均是半导体材料,推测IVA 族的元素都是半导体材料 高 一 化学(等级考)试题第1页(共8页)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金都比纯金属更易被腐蚀B.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C.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本质都是静电作用D. 某物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则该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E W(g)+4Q(g)反应过程4能量E,M(g)EJENG+3Q(g))6.已知M 转化为W 和 Q 分两步进行:①M(g) N(g)+3Q(g)△H ;②N(g) 一 W(g)+Q(g)△H 。上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g) 比 W(g) 稳定 B.AH <-△H C. 生成1 molQ(g) 吸收(E -E -E +E )kJ 能量D 断裂1mol M(g)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1mol W(g)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7.某净水剂的主要成分为WZ(RY ) · 12X Y。X、Y、Z、R、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 20号主族元素,Y、R相邻且Y的核电荷数是R的核外电子数的一半,W 原子的N 层电 子数为K 层的一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X RY 为共价化合物 B. 简单离子的半径:RC.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W>Z D.Y、R 均与X 可形成18电子微粒8.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粗盐提纯饱和食盐水电解烧碱、氯气、氢气通入热空气吹出Br 用Na,CO 溶液吸收Ⅱ试剂YMgOH) MgCL溶液无水MgCI.Mg淡水Cl 海水晒盐卤水BrO,-、Br溶液□Ⅲ低浓度Br 溶液□稀H SO 工业溴操作M)A.试剂Y 为NaOH溶液B.操作 M 用到的玻璃仪器为漏斗和烧杯(D.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烧碱时用阴离子交换膜9.某课题组研究某溶液中溶质M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步骤Ⅱ用Na CO 溶液吸收3molBr 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5mol(A.pH=10时,0~20min内M的分解平均速率为) (2.0┌1.62-0.80.4Op0.01020304050 6min②DH+Z.pH=D⑧=2)高一化学(等级考)试题第2页(共8页)B. 对比曲线①和②,说明同一时刻M 的分解速率随pH 增大而增大时比曲线②和③,说明0~50min内 M 的分解平均速率随pH增大而增大D.对比曲线①和②,50min时 ,M 的分解率②>①10.我国科学家设计的“海泥电池”工作原理如图,微生物代谢产物显酸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申子从A 电极流向B 电极D.B 电极附近酸性减弱0 H OA电极 海水层(海底沉积层S)B电极 ·(HS)SO 做生物C.H 从海水层通过交接面向海底沉积层移动D. 除去1.5gCH O,消耗标准状况下0.28LO CH O污染物CO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 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由下列实验方案及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方案及现象 结论A 在一块已除锈的Fe片上,滴两滴含有酚酞的食盐水, 静置2~3min,溶液边缘出现红色 铁片上发生吸氧腐蚀B 将盐酸滴入Na SO 溶液产生无色气体,将产生的气体 通过饱和NaHSO 溶液后,再通人.Na SiO 溶液,产生 白色沉淀 非金属性:Cl>S>Si ◎C Ee片与Cu片用导线相连,放入盛有浓HNO 的烧杯 中,开始指针偏转,Cu片不断溶解,一段时间后指针偏 转方向改变 实验过程中,电池的正、负 极反生了反转D 向10mL0.1mol · L 的FeCl 溶液中,加入10mL 0.2mol · L 的KI溶液后,充分反应,再加人几滴 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2Fe ++2I —2Fe ++ I 存在限度12.某小组回收锌锰电池废料(主要含MnO 、MnOOH等)制备KMnO ,流程如图。废料一KOHKCIO (熔)碱H O浸 出KOH、Cl K 液_ 氧 化 系列操作一 KMn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碱熔”时应选择瓷坩埚C 由“氧化”操作可知,碱性条件下的氧化性:Cl >KMnO D.“系列操作”中,可进行高温干燥KMnO 高一化学(等级考)试题第3页(共8页)13. 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酸性 KMnO 与草酸 (H C O ) 的实验,数据如下:实验序号 温度/℃ 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溶液紫色褪 至无色时所 需时间/min0.04mol ·L- KMnO 溶液 0.36mol ·L- 稀硫酸 0.2mol ·L- H C O 溶 液 H 0① 20 1.0 1.0 2.0 2.0 4.0② 20 1.0 1.0 3.0 V 3.6③ 40 1.0 1.0 2.0 2.0 0.9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实验①、②探究的是H C O 浓度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 实验②中 V=2.0C. 由实验①、③可得出结论: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 实验①中,4.0min 内 ,v(MnO -)=0.01mol·L- ·min- 14. 脱除尾气中的CO、NO 包括以下两个反应:I.2NO(g)+CO(g) 一 N O(g)+CO (g)((450,3125)(450,1625)(450,125)100150200250300350400450温度/℃)△H <0;.N O(g)+CO(g) N (g)+CO (g) △H <0。 将恒定组成的混合气体通 入不同温度的反应器,相同时间内检测物质的浓度,结果如图。(coNO(450,500)(45020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420℃ 时,反应速率:ⅡB.450℃时 ,CO 的浓度比N; 的浓度大C.450℃ 时,该时间段内NO 的脱除率约为88%D. 低温不利于 CO 和 NO 的脱除15. 浓差电池是利用电解质浓度不同而产生电流的一类电池。以浓差电池为电源;用 Na CrO 浆液制备Na Cr O 并获得副产品NaOH 的装置如图。高 一 化学(等级考)试题第4页(共8页)(Cu(I)膜aCu(Ⅱ)惰性电极()膜b↑Lc1mol-L-1 c mol·L-1CuSO 溶液CuSO 溶液Na CrO 浆液Na CrO 浆液惰性电极(Ⅱ))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极电势:Cu(I)>Cu(Ⅱ)B. 惰性电极(Ⅱ)的电极反应式为2H O-4e =4H++O ↑C. 膜 a、膜b 均应选用阴离子交换膜D. 导线中通过4 mol e-,理论上电解池的阳极室溶液质量增加200g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 (11分)x、W、Y、M、Z、R、T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 X 是宇宙中最 丰富的元素;W 与 R 同族;Y 可与M形成一种淡黄色化合物;R 的单质可作为制造太 阳能电池帆板的半导体材料:T 原子位于第4周期且不与 X 同族。其中,X、Y、Z、R、T 可形成某种凉水石,化学式为T Z (RY ) (YX) 。回答下列问题:(1)Z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Y、Z、T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离子符号表示) ;T 与 W 可组成化合物TW2,其电子式为 O(2)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W 与 R 的非金属性强弱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Z 单质与M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家庭厨卫管道疏通剂的主要成分,疏通管道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o(3)为实现WY 零排放的终极目标,我国科学家设计的高温熔盐电解池用于捕获WY ,其转化装置如图。①过程①的反应式为o②Pt(Ⅱ)的电极反应为o17.(11分)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Pt(I)WY ①!2Ys WY Y2-4Y Pt(Ⅱ)W)(1)汽车的安全气囊内叠氮化钠爆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①叠氮化钠的爆炸属于 (填“吸热”或 “放热”)反应。。②NaN 是由一种单原子离子和一种多原子离子 以1:1的比例构成的化合物。 NaN 中存在的化学键类 型是 o③若爆炸过程能量变化为2(a-b)kJ, 则生成N 的物质的量为 mol。个能量/kJ2molNaN (s)a- 反应物的总能量2molNa(s)+3molN (g) b- 生成物的总能量0 反应过程高一化学(等级考)试题第5页(共8页)(2)利用简易量热计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填标号)。①向量热计内筒中加入1.0mol ·L- 的盐酸100mL,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匀速搅拌 后记录初始温度T 。②向250mL 烧杯中加入1.0mol ·L 的 NaOH 溶液100mL, 调节其温度;使之与量 热汁中盐酸的温度相同。③快速地将烧杯中的碱液倒入量热计中,盖好杯盖,记录体系达到的最高温度;④根据溶液温度升高的数值计算此中和反应的反应热。(3)已知:4HCl(g)+O (g)=2Cl (g)+2H O(g),△H=-115.6 kJ·mol 的热量, 则断开1 mol H—0 键与断开1 mol 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 kJ。(4)在标准压强101kPa、298K下,由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 物 质B 的反应焓变,叫做物质B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符号△H(kJ·mol ) 表示。部分物质的△ H 如图所示,已知:H (g) 、N (g) 、O (g)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0。(NO(g)H O(g)-45.9NH (g)N H C)50.6△,H°(kJ·mol- )-300-250-200-150-100-50050100150-241.8画91.3)①热稳定性:N H (1). NH (g) (填“>”“<”“=”)。②反应6NO(g)+4NH (g)=5N (g)+6H O(g) 的△H= kJ·mol 。18. (14分)某炼锌废渣含有锌、铅、铁、钴、锰的+2价氧化物及锌和铜的单质。从该废渣 中提取钴(Ⅱ)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炼锌_ 废渣(调pH=4调pH=5.0~5.5)稀H SO Na S Og NaOH NaCIO 浓HCI酸 浸 沉 锰 沉 铁 沉 钴 Co(OH) →转 化 浓缩结晶- →Co(Ⅱ)浸渣 MnO 滤渣 滤液已知:Fe +完全沉淀时pH≥9;Fe + 完全沉淀时pH≥3.2。回答下列问题:(1)“酸浸”前,需将废渣磨碎,其目的是 “浸渣”的主要成分为 (填化学式)。(2)“沉锰”步骤中加入Na S O 的目的是 o(3)“沉钴”步骤中,控制溶液 pH=5.0~5.5, 加入过量的NaC1O 氧化Co +, 其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为 _o(4)“转化”步骤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若用H O 和 稀 H SO 代替浓HCl, 其优点是_ 0高一化学(等级考)试题第6页(共8页)(n%H SO 膜I膜Ⅱ气体稀H SO --CoSO 溶液m%H SO 石墨电极Co电极)(5)工业上利用电解含 Co(Ⅱ) 的水 溶液制备金属Co 和 H SO 的装置如图。①图中Co 电极应连接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电解”时石墨电极 的电极反应为 0②离子交换膜Ⅱ为 _(填“阴” 或“阳”)离子交换膜;H SO 溶液浓度的 大小:m (填“>”“<”或“=”)n。19. (12分)速率和平衡是认识和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视角,回答下列问题:(1)温度为T 时,在甲(容积为4T.)、乙(容积为2L) 两刚 性容器中分别充入2molCO 和 6molH ,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甲 醇(CH OH) 。 容器内总压强P 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反应 方程式为CO (g)+3H (g) CH OH(g)+H O(g)①其中曲线N 对应 (填“甲”或“乙”)容器中压 强的变化情况;②曲线M 中0~10min内 H 反应速率v(H )=_ mol·L ·min ,H 点对应的速率关系是v正(CO ) (填“>”“<”或“=”)v逆(H )。③其他不变,只改变下列一个条件,能提高CH OH(g) 生成速率的是 (填标 号)。a.降低温度 b. 充人H c. 充入N d. 及时移走部分H ④若恒温恒容时,CO 和 H 投料比为1:1,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进行到 t 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标号)。△HA焓变0 t, t AB(nA物质的量n(CO )n(H O)t,C0t)D(2)反应2NO(g)+O (g) 一 N O (g) 经历两步:①2NO(g)+O (g)=2NO (g);②2NO (g)—N O (g)。 一定条件下,向恒容密 闭容器中通入适量的NO 和O , 反应体系中c(NO ) 、 c(NO)、c(N O )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①图中曲线b 代表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②t 时 ,c(NO ) 的生成速率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消耗速率。③x= ( 用c。表示)。高一化学(等级考)试题第7页(共8页)20. (12分)青铜器在埋藏过程中会逐渐生锈,其修复工作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回答 下列问题:(1)查阅资料了解到铜锈主要成分有 Cu (OH) CO 和 Cu (OH) Cl。 考古学家将铜 锈分为无害锈(形成了保护层)和有害锈(使器物损坏程度逐步加剧,并不断扩散),结构 如图所示:(致密的潮湿空气Cu (OH) CO 疏松的Cu (OH) Cl潮湿空气8Cu)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oA. 疏松的Cu (OH) Cl 属于有害锈 B Cu (OH) CO 能溶于盐酸C. 青铜器表面涂一层食盐水可以做保护层D. 用 HNO 溶液除锈可以保护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做到“修旧如旧”(2)Cu (OH) Cl 的形成过程中会通过原电池反应产生CuCl(难溶于水的固体)(含Cl-水膜CuCuCl) (CuCl)Cu (OH) CICu 0(马) (Ⅲ)I①过程I 中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②文献显示,将腐蚀文物置于含Na CO 的缓冲溶液中浸泡,可以使 CuCl 转化为难 溶 的Cu (OH) C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o(3)水下考古也是文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考古队员将部分文物打捞出水后,采取脱 盐、干燥等措施防止文物继续被腐蚀。从电化学原理的角度分析“脱盐、干燥”的防腐原 理 o(4)一种基于氯碱工艺的新型电解池,可用于湿法冶铜并获得副产物 Cl ,装置如图。(电源气体离子交换膜Cu概CuONaOH溶液饱和食盐水电极)①阴极的电极反应为 ;②离子交换膜的作用为 ;③理论上,每消耗1molCuO,阴极室溶液增加 go高 一 化学(等级考)试题第8页(共8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一化学(等级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 2.C 3.B 4.B 5.C 6.D 7.B 8.C 9.C 10.D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 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B 12.BC 13.BD 14.A 15.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 (11分)(1)第3周期IIIA族 ( 2 分 ) Ca">0*>AI"(1 分 ) × Ca [:C:C: (1 分)(2)CO +H O+Na SiO =H SiO ↓+Na CO (2 分) 2Al+2OH+6H O=2AI(OH);+3H ↑(2 分)(3)①2CO +O =C Os (2 分) ② CO; +4e=C+3O (2 分)17. (11分)(1)①放热(1分)②离子键、共价键(2分) ③6(1分)(2)③(2分)(3)31.9(2分)(4)≤(1分) -1815(2分)18. (14分)(1)增大固体与酸的接触面积,提高钴的浸取效率(1分) Cu 、PbSO (2分)(2)将Mn 和Fe +氧化(2分)(3)2Co +5CIO+5H O=2Co(OH) ↓+CI+4HCIO(2 分)(4)2Co(OH) +6H++2CI=2Co +Cl ↑+6H O(2 分) 避免还原Co(OH);时产生有毒的Cl (1 分)(5)①负(1分) 2H O-4e'=4H +O ↑(1分)②阴(1分) <(1分)19. (12分)(1)①甲(2分) .②0.18(2分) < ( 2 分 ) ③b(2 分) ④D(2 分) X(2)①N O (1 分) ②小于(1分) ③0.25co(2 分)20. (12分)(1)CD(2 分)(2)①Cu-c+Cr=CuCI(2 分 ) ② 4CICI+O +2H O+2CO: =2Cu(OH CO +4CT(2 分)(3)脱盐、干燥处理破坏了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使文物表面无法形成原电池发生电化学腐蚀(1分)(4)①CuO+H O+2e=Cu+2OH(2 分 ) ② 防 止OH'进入阳极室与Cl 反应(1分) ③62(2分)高一化学(等级考)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