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第2框 把握适度原则--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第2框 把握适度原则--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3
第二框 把握适度原则
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
1.在生活中,处理事情要适当、适度,不走极端。下列对“度”的含义表述正确的有(  )
①度是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 ②度是保持事物质的数量限度 ③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④度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这段话体现了(  )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要把握适度原则
D.要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3.秋季可以说是吃螃蟹的好时节,这时的螃蟹膏肥黄满。适量吃蟹可以促进机体能量平衡,对体内毒素起到很好的排泄作用。但螃蟹属于寒性食物,过量食用会影响肠胃健康,诱发腹泻等症状。这佐证了 (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②要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③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④事物丧失自身量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一个人的正常血压是舒张压60~90 mmHg、收缩压90~140 mmHg,低于或高于这个数量界限,都不正常,会发生病变。这说明(  )
A.要保持质的稳定性就要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
B.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要防止质变
C.凡事都要采取折中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
D.必须始终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5.[2024·江苏徐州中学高二模拟]心理学认为,儿童必须以与内在资源相匹配的速度处理各种问题。也就是说,“过早”会造成失衡。在适当防御机制发展出来之前就让孩子独立,过早撤除关爱,很可能形成“假性独立”:看似坚强无畏,实则迷茫脆弱,同时伴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这一结果告诉家长们,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应(  )
A.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越晚越好
B.重视联系的作用,防止“近墨者黑”
C.把握适度的原则,防止适得其反
D.坚持联系的观点,防止因循守旧
6.把握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把握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要(  )
①“得中”而处之,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②积极促成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③“得中”而处之,积极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 ④超出“度”的范围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安徽江淮名校高二联考]对上级领导不够尊重是无礼的表现。但过分地恭维,让人感到是奉承,反而失礼了。请客人吃饭,如果太寒酸,会让客人认为自己不受欢迎,但过分地铺张浪费,也会让客人觉得难以接受,反而不舒服,同样也是失礼。这说明 (  )
①处理问题时要把握好“分寸”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量变与质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 ④要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人们沉溺于“指尖社交”,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时,颈椎病就找上门了。据力学专家分析,在人们低头时,前屈极限(下巴碰到胸骨的状态)只能是45°,前屈幅度达到30°,就会影响到颈椎;如果颈椎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的异常稳定状态,则会对颈椎造成伤害。因此,“低头族”患颈椎病的概率极大。
材料二 有关研究显示,当前,青少年的幸福感与花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时间密切相关。为此,研究人员建议,青少年想要更快乐,需限制“屏幕时间”,最好把玩智能手机、电脑游戏等的时间控制在每天两小时以内。
(1)请运用把握适度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
(2)结合材料,从思维方式上说明应如何把握适度原则。
B组能力素养提升练
9.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  )
①事物质与量保持统一 ②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 ③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④事物不会有任何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过度”,然而“君子从时”“相机行事”,“过度”之后要“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因此,“过度”和“适度”二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表明 (  )
①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②事物的“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③事物的运动表现为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④应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不能极端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工作和生活中处理事情,关键在于“把握火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告诉我们(  )
①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②当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 ③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 ④想方设法不让事物发生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2.运动: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有利于保持身体健康;但过度训练,则可能引起运动损伤。工作:合理规划时间能提高工作效率,过度加班则会降低工作效率。这两句话共同说明(  )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要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 ④要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浙江金华期中考试]千年大计只争朝夕,国家大事必作于细。河北雄安新区保持“千年大计”的定力,锚定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务,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同时铆足“只争朝夕”的干劲,把已明确的、必须做的事紧紧抓在手上,不等不拖、紧张快干,创造了从蓝图到实景的奇迹。材料中雄安新区蓝图的绘制(  )
①坚持了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 ②体现了“得中”而处之的思维 ③将注意力仅集中在问题的“点”上 ④强调整体性而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在富有文化味和生活气息的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个特殊的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独小满,没有大满与之对应,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  )
①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 ②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变 ③坚持折中主义,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 ④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底线思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一种保持战略定力、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思维方法,其基本内涵是: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坚持底线思维,也是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治理智慧。坚守底线思维,要有守底线意识,或者叫战略定力意识、红线意识、原则意识、规矩意识,就是不管形势如何发展变化,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始终确保“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确保不朝令夕改地触红线、逾底线、坏规矩,确保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坚守底线思维,要有进取意识,或者叫攻坚克难意识,就是不畏风险,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敢于防范、管理、应对、处置和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以赢得主动权,争取最好的结果。搞改革,尤其需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意识。搞改革,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的。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
(1)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理解“底线思维”中的“底线”。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如何处理好坚守底线思维和深化改革的关系。
第二框 把握适度原则
1.B 度是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②观点表述错误;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④观点错误;①③正确。
2.C “温馨就行”“知心就行”“够用就行”“健康就行”均强调适度原则的重要性,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3.A 过量食用螃蟹会诱发腹泻等症状,表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把量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产生不利质变,①②符合题意;题干说的是过量食用螃蟹的后果,③说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排除;事物丧失自身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④说法错误。
4.A 要避免发生病变,就要保持舒张压和收缩压都在合适的范围内,这体现了适度原则,A项符合题意;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B、D两项错误;折中主义不是科学的思维方式,C项排除。
5.C 本题考查把握适度原则。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但并非独立越晚越好,A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联系的观点,但是未体现因循守旧和“近墨者黑”,B、D两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提出“过早”会造成失衡的观点,这告诉家长们应把握适度原则,防止适得其反,C项符合题意。
6.B 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把握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得中”而处之,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积极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①③正确。“积极促成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强调的是质变,而不是适度,②排除。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而不是超出“度”的范围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④错误。
7.B 本题考查把握适度原则。材料说明量变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引起质变,因此处理问题时要把握好“分寸”,坚持适度原则,要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坚持适度原则,未强调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也未强调量变与质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②③排除。
8.答案 (1)①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应坚持适度原则,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希望保持事物的性质不变时,要适可而止。②如果颈椎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的异常稳定状态,会对颈椎造成伤害,这表明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③“屏幕时间”是影响青少年幸福感的重要条件,青少年玩智能手机、电脑游戏等要坚持适度原则。
(2)①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由于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颈椎病就找上门,青少年玩智能手机、电脑游戏等要坚持适度原则。②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没有利弊的权衡,就不可能获得对事物发展状态的适度把握,也就不可能达到取舍选择的适度状态。青少年想要更快乐,需限制“屏幕时间”,最好控制在每天两小时以内。
解析 第(1)问考查适度原则。解答本问,可首先指出: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应坚持适度原则,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希望保持事物的性质不变时,要适可而止。如果颈椎长期处于极度前屈的异常稳定状态,则会对颈椎造成伤害→可联系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青少年的幸福感与花在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上的时间密切相关→可联系坚持适度原则,防止不利质变的发生。第(2)问考查掌握适度原则。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时,颈椎病就找上门了→可联系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由于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颈椎病就找上门;青少年想要更快乐,需限制“屏幕时间”,最好把玩智能手机、电脑游戏等的时间控制在每天两小时以内→可联系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没有利弊的权衡,就不可能获得对事物发展状态的适度把握,也就不可能达到取舍选择的适度状态。
9.A 适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与量的统一,①正确;在度中,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密不可分,②正确;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③错误;在度的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但有量变,④错误。
10.A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①正确;“过度”容易犯错,“适度”不容易犯错,也表明事物的“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②正确;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③错误;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而不是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④错误。
11.A “把握火候”,就是把握事物的度,把量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强调的是当量的变化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①②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关节点,③不符合题意。事物的发展要通过质变来实现,因此,“想方设法不让事物发生质变”的说法错误,④排除。
12.D 材料强调的是坚持适度原则,未强调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且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引起质变,①②错误,③④正确。
13.A 河北雄安新区保持“千年大计”的定力,同时把已明确的、必须做的事紧紧抓在手上,不等不拖、紧张快干,坚持了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①符合题意。“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雄安新区蓝图的绘制保持“千年大计”的定力,又把必须做的事紧紧抓在手上,不等不拖、紧张快干,②符合题意。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但材料中既有分析也有综合,不仅仅集中在“点”上,③不符合题意。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而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材料未体现局部独立性,④不符合题意。
14.B “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把握适度原则,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①④符合题意。当需要保持事物特定的质时,需要创造条件,保持事物稳定;当需要改变所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时,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②错误。折中主义是消极的思维方式,适度原则不是折中主义,③错误。
【易错警示】 “得中”是区别于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折中主义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
15.答案 (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底线思维”中的“底线”即度的最下限,是不可逾越的界限和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守之则安稳,越之则危险。
(2)坚守底线思维,要求我们防止恶性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确保不朝令夕改地触红线、逾底线、坏规矩,确保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另一方面,为了促进事物的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我们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的飞跃。我们在新形势下要不断把改革向纵深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解析 第(1)问考查适度原则和科学精神素养。关键信息: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要有守底线意识,或者叫战略定力意识、红线意识、原则意识、规矩意识→可联系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第(2)问关键信息:要有守底线意识,或者叫战略定力意识、红线意识、原则意识、规矩意识→可联系坚持适度原则。关键信息:要有进取意识,或者叫攻坚克难意识,就是不畏风险,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敢于防范、管理、应对、处置和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可联系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质的飞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