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课程导入】骄傲的红薯周海亮(1)母亲很少去看她的儿子,近些日子尤为如此。有时在校门口匆匆见一面,母亲塞给儿子零食和钱,表情局促不安。然后母亲说,该回去了。儿子说再聊一会儿吧,眼神却飘忽不定。母亲笑笑,转身,横穿马路,走出不远,又躲在一棵树后面偷偷回头。她想再看一眼儿子,哪怕是背影。儿子却不见了。儿子像在逃离,逃离母亲的关切。(2)母亲很满足——一个读大学的儿子,高大英俊,学生会干部,有奖学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并且她知道,儿子正在偷偷恋爱。她曾远远地看过那姑娘一眼,瘦瘦高高,和儿子很是般配。(3)可是今天她很想见儿子一面。今天,她有了充足的借口。老家人送她一小袋红薯,个儿大皮儿薄,脆生生地喜人。煮熟了,香甜的红瓤化成蜜,直接淌进咽喉里。母亲挑了几个大的,煮熟,装进保温桶,又在外面包了棉衣,然后骑上她的三轮车。儿子从小就爱吃红薯,一路上母亲偷偷地笑。她想,应该叮嘱儿子给姑娘留两个。(4)这是冬天,街上的积雪未及清理,就被车轮和行人轧实,变成光滑的冰面。家离学校约五公里,雪还在下,母亲头顶白花花一片,分不清是白发还是雪花。她把三轮车在街角停下,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儿子,母亲再一次偷偷地笑了。(5)所以,她没有注意到开过来的一辆轿车。车子在冰面上滑行好几米才停下来。司机摁响了喇叭,母亲一惊,忙往旁边躲闪,却打一个趔趄,然后滑倒。她慌慌张张爬起,未及站稳,又一次摔倒。她的手里,仍然稳稳地抱着那个保温桶。她的脸被一块露出冰面的玻璃碴儿划开一条口子,已经流出了血。(6)司机吓坏了。他说,我得陪你去医院看看。母亲笑笑说,没事。司机说可是你的脸在流血……(7)在流血?母亲变了表情。果然,汽车的反光镜里,她看到自己流血的脸。她想这样的脸,怎么去见儿子呢?(8)司机看着母亲,好像除了脸上的伤口,她真的没事。司机便掏出两百块钱和一张名片。这上面有我的电话,他说,随时可打电话给我。(9)母亲一只手抱着保温桶,一只手推搡着名片和钱。突然她停下来,认真地对司机说,你真的想帮我吗?如果这样,能不能请你把这个保温桶转交给我的儿子……他在这个大学读书,他功课很好……(10)母亲指了指那座气派的教学楼,脸上露着骄傲的表情。(11)片刻之后,司机在校门口见到母亲的儿子,将保温桶递给他,说,你妈让我带给你的。男孩说,哦。眼睛紧张地盯着校园里一条卵石小路。小路上站着一位高高瘦瘦的长发女孩。(12)司机提醒他说,是煮红薯。你妈让你先吃一个,她说,还热着。(13)男孩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她人呢?(14)司机说,她横穿马路,我的车开过来,她一紧张,滑倒了,脸被划破一条口子,流了血。她不敢来见你,可能怕你伤心……她任凭身体跌上冰面,却用双手保护着这个保温桶,她嘱咐你现在就吃一个,她说,现在还热着……(15)男孩愣愣地看着保温桶,慢慢将它打开。那里面,挤着四五个尚存温热的煮红薯。它们朴实、土气,甚至丑陋,可是它们香甜、温热,就像老家的乡亲,更像母亲。(16)司机拍拍男孩的肩膀,说,她还没走。顺着司机的手指,男孩看到了风雪中的母亲。她躲在一棵树的后面,偷偷往这边看。似乎儿子看到了母亲的笑容,似乎母亲发现了儿子的目光。母亲慌慌张张地上了三轮车,转一个弯,就不见了。母亲的头发,银白如雪。(17)男孩没有追上去。他知道母亲不会也不想让他追上去。可是他已决定,今晚,就回家看看母亲。他还会告诉女友,母亲并不是退休干部,她一直靠收废品供他读大学。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是他的骄傲。1.第(4)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知识讲解】梳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 和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例如: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的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位置 作用开头 即“以景开篇”,有交代时代背景、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等作用。中间 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营造特定的意境与渲染特定的气氛,以感染读者;深化主题,增添意味。结尾 即“以景作结”,,有呼应开头、突出主题等作用。主背景 如果环境描写作为文本主背景,那么其作用很可能是一种象征。人物出场前 为人物出场作铺垫,暗示人物身份。人物描写中 烘托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和预示人物命运。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风土人情等的描写,主要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例如: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位置 作用环境角度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渲染特定氛围。人物角度 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③揭示人物心境;④表现人物性格。情节角度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主题角度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方法指导】环境(景物)手法赏析答题“三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第三步:分要点,规范答【写作点拨】(一)自然角度描写方法1.写景角度:(1)从写景顺序角度:空间顺序(远近、高低、俯仰),时间顺序(古今、今昔),时空交错、先从大处着墨,再从小处落笔。(2)从写景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等等(3)从不同感官角度:听觉、视觉、触觉、味觉等。例如:移步换景:柳宗元《小石潭记》,作者以游览的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先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接着随着脚步的移动,依次描写了小石潭的各个部分,“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最后写离开小石潭的情景,使读者仿佛跟随作者一同游览。调动多种感官表达感情:“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从运用修辞角度: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写。例如: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3.从描写技巧角度①点面结合:“面”指场景的整体,包括场景中所有的人,事,物;“点”指场景的个别情景,一般是场景中作者描写最为突出的人或物。点面结合,要求场景的描写既注意整体,又要突出重点。②对比映衬:通过场景内的动,静,冷,热,急,缓,人与人的不同特质,或者一个人前后不同的言行的比较,收到突出个性,彰显感情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的手法③白描: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对人物活动的背景或人物本身,不做精细描写,而是用简明的笔墨,勾画特征性的语言,动作,突出人物的个性。 ④细描(工笔):可以用精细的笔墨对环境进行描写,以烘托人物的精神气质,或是对人物做精雕细刻,以鲜明地展示其形象,使整个场景为之生辉。 ⑤动静结合(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有声衬无声):使景物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突出环境氛围。⑥虚实结合:能激发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景物的特点,或拓展表现空间,或扩大意境,或深化主题。⑦正侧结合:突出特点,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使对象鲜明突出。⑧色彩的渲染、衬托。(二)社会环境描写方法:1.点面结合(“面”是指场景的整体,而“点”是指场景中的个别情景)。2.简笔勾勒(也就是白描或细描),就是对人物活动的背景或者人物本身,用简明或精细的笔墨突出其特点。3.对比映衬,指通过场景内不同人、物的对比,或同一人、物的前后对比,突出相关内容。【阅读练习】(一)阅读《山地回忆》选段,回答问题。①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咂开,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②“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③这声音是那么熟悉!我立刻就听出是那个小姑娘。我看见她了,她把菜篮浸进水里,用手在水中搓洗着,冻得通红的小手,像红萝卜一样。④“我刚从下边上来,怎么能再下去?”我反问她。⑤“你刚从下边上来?”她把菜篮往岸上一扔,站起身来,“你看你,一身的泥,还往上走,把水弄脏了,下边的人怎么洗菜?”文中环境描写“河里结了冰……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什么作用?(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等鱼断气胡展奋①大概是1969年前后,母亲因肝病导致脸部浮肿。当时医生授一消肿利水的奇方——鲫鱼汤。需鲜活鲫鱼,且要三两以上,药效才好。②这可难住了父亲,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物质极度匮乏,菜市场里绝对没有活鱼供应。他便去“黑市”,也就是地下自由市场购买。更要命的是,因为“历史问题”,父亲还是“戴罪之身”,常去黑市是犯忌的。③但为了母亲,他义无反顾地去黑市买鲫鱼。买回来后,他马上开始操作,按每碗鱼汤一百克鱼计算,剖二百克鲜鱼熬约三十分钟,待骨肉分离时捞出骨渣,这时鱼汁呈白色,略注黄酒与蜂蜜,再熬十分钟,倒入两碗,早晚服用。十天后,母亲脸部的黄疸消退,再服十天,两眼黄疸大退,月余黄疸全消。他们即去医生处报捷,医生看了一眼说:“浮肿未退,继续。”父亲一听,傻了,当时父亲的月收入才三十六块,但时值冬令,鲫鱼原本就少而贵,每天一条,总得八毛钱左右,甚至一元,一个月下来,岂不是要把家里掏空了。④“一定要活鱼吗?”父亲只问了一句。“当然!”医生顿了顿,又说,“刚咽气的也行。”⑤父亲一回家就去了黑市,而且很久没回来,母亲不放心了:“怎么回事呢?阿二去看看吧!”⑥天已摸黑。路灯下,我远远地看见父亲正蹲在地上,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搪瓷盆子——那时卖鱼的都把鱼放在搪瓷盆里,以便稍有风吹草动就提盆走人。而鱼贩则尴尬地注视着父亲,二人之间似乎是一种对峙。此时的西北风像野兽一样咆哮着。见我在他身边蹲下,父亲转脸尴尬地对我笑笑,然后附着我耳朵悄悄地说:“我在等鱼断气。”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黑市的规矩,鱼一死,就腰斩而沽,一条一元的鲫鱼就可能暴跌到四五毛。⑦天越来越冷,也越来越暗,搪瓷盆里的鲫鱼,盖着水草,那腮帮子还在一口气、一口气地翕动着,越来越缓,越来越缓,忽然它不动了。⑧父亲胜利似的叫起来:“看!它不动了!”鱼贩恹恹地叹了口气:“好吧,拿去吧,算我输拜侬!”⑨然而父亲还没完,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飞快地抽出一把剪刀,钱还没付,就一刀刺入鱼腹,剐出鱼肠,那鱼心还在一翕一张呢。⑩“马上放血,和活鱼有什么两样呢?”他得意地对我眨眨眼,那鱼贩见状,眼珠瞪得老大,傻了。 这以后,父亲就成了“老蹲”,鱼贩到后来都会主动招呼他:“过来吧,老胡!” 西北风还是没有饶过他,大概第一天蹲守时他就着了凉,撑了十天左右终于倒下了,发高烧到四十度。 眼见母亲的浮肿在慢慢消退,不能功亏一篑,父亲决定派我去蹲守。我那时还小,天天蹲在寒风里发抖,鱼贩看了于心不忍,常常主动喊我去拿将死未死之鱼,有的甚至将刚死之鱼直接剖了,扔过来,也不收钱。长大后读书,每每读到“仗义每多屠狗辈”,我便会想到他们。 大概一个月后,母亲的浮肿全然退去。 那是1969年上海的冬天。高天固然滚滚寒流急,大地却仍有微微暖气吹。(选自《读者》,有删改)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一环境描写有何作用。【作文小练笔】小练笔:试写几段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此时的心情,或 渲染此刻的气氛。1.喜悦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母校……2.伤感今天,毕业的我要离开同学、朋友和老师了……3.烘托人物心情一夜赶路,马上要到家了,他非常开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