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等地适用)七下语文期末学业质量评价02【2025春统编新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解答版+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等地适用)七下语文期末学业质量评价02【2025春统编新版语文阶段性测试】(原卷版+解答版+ppt)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下语文期末学业质量评价02(贵州等地适用)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担当”是什么?冲锋在前是一种担当:基层干部爬山越lǐnɡ① 岭 ,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救援官兵在惊天动地时勇敢wú wèi② 无畏 地奔赴灾区。默默坚守也是一种担当:邓稼先在茫茫gē③ 戈 壁上锲而不舍地研究“两弹”,袁隆平在田间地头为粮食增收而殚精竭虑。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3分)
A.惊天动地 B. 坚守 C.锲而不舍 D.增收
【解析】A.“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5)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
(7)《望岳》中,作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
(8)《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3分)
A.《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记载了丰富的农业知识。
B.“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个事物说明道理,如《爱莲说》。
C.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D.古人常以官职、爵名来尊称别人,如杜甫被后世称为“杜工部”。
【解析】A.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情节中不属于前后相连的一项是(B)(3分)
A.祥子到北平拉洋车——祥子攒钱买第一辆车
B.曹先生雇祥子拉车——祥子和虎妞搬出车厂
C.虎妞不幸难产离世——祥子无奈卖掉了洋车
D.小福子离开了人世——祥子绝望而彻底堕落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2分)
这个问题是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意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豆腐王
宋炳成
  豆腐王不姓王,姓钱,叫钱尚友,因为做得一手好豆腐在沂蒙镇无人能及,人送外号豆腐王。
  豆腐王从十五岁起,跟随父母做豆腐,历经几十年,练就了一手做豆腐的绝活儿,他做的豆腐:结实,无论炖豆腐,还是炒豆腐,入锅不碎;色艳,外表金黄,黄白相间,看上去赏心悦目;厚实,比一般人家做的豆腐要厚上一倍;清香,是沂蒙山区那种特有的浆豆腐,入口清香,余味甘甜,嚼上一口,上了年纪的人一准想起童年。豆腐王卖豆腐也特别,现在别人都用电子秤,豆腐王几十年了,一直用杆秤,而且只有秤钩,没有秤盘,你要多少钱的豆腐,只要报出数来,豆腐王一刀下去,切出一块,用秤钩钩起豆腐一称,一钱不多,一文不少,准准的。
  豆腐王不仅在沂蒙镇首屈一指,在四邻八乡也是名声远播,人们路过或者去沂蒙镇都要特意买上一块豆腐王的豆腐,有的还特意买了送给亲友,逢年过节更是以吃上豆腐王做的豆腐为荣。不过,豆腐王做的豆腐不是谁想吃就能吃上的,他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只做三包豆腐,卖完算事,从不多做。如果不赶巧,远路来的人就只有买别人家的豆腐,怎么说也是沂蒙镇出产的嘛。一来二去,镇上做豆腐的人家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沂蒙镇成了远近闻名的豆腐专业镇。
  慕名而来买豆腐的人更多了,镇上开超市的赵一胜不由心中一动,这一天,他特意找豆腐王商量:“钱叔,有个稳赚不赔的买卖,您老做不做?”
  豆腐王停下手中的活儿,笑着说:“现在什么买卖都竞争激烈,哪有这种好事?”
  赵一胜说,现在就有一个好买卖,他想和豆腐王合作,让豆腐王扩大生产规模,他负责销售,价格嘛,好商量,比豆腐王现在的卖价每斤高两毛,而且,钱货两清,当场结算,有多少,要多少。
  豆腐王收住了笑,说:“我的豆腐不愁卖,但多年的规矩不能破,每天只做三包。”
赵一胜不死心,劝道:“钱叔,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喽,趁着现在行情好,您老得多做,要忙不过来,您可以找帮手嘛,这年头,谁嫌钱多了咬手啊?您要觉得价格低,我还可以给您涨嘛。”原来,赵一胜考察好了,市里大超市卖的豆腐与豆腐王做的豆腐没法比,价格却高了一倍,若开个专柜,肯定卖得火。
  豆腐王还是摇头:“这事没得商量。”
  赵一胜悻悻地走了,他在心里骂豆腐王是个老顽固,死拧筋子,到手的钱都不赚。
不久,豆腐王的儿子小刚在城里买房急需一大笔钱,豆腐王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首付还差五万,豆腐王愁眉不展。赵一胜听说后,再去找豆腐王:“钱叔,我兄弟买房不还差五万嘛,只要您答应和我合作卖豆腐,这钱,我借给您,一分钱利息都不要,这豆腐价格嘛,比上次说的,每斤再长两毛,怎么样?”
  豆腐王听了,摆摆手,还是没有动心。
  小刚听说后,生气地问父亲:“爸,多好的事啊,赵一胜的提议,既解了咱家的燃眉之急,又增加了咱家的收入,还没有风险和损失,您怎么就不答应呢?”
  豆腐王说:“小刚啊,咱家的豆腐是比人家的好,不愁卖,可是你想过没有,咱家的豆腐卖得越多别人家的豆腐就卖得越少啊。”
  小刚气鼓鼓地说:“爸,咱是公平竞争,您管别人家的闲事干啥?”
  豆腐王没有直接回答,还问了一个问题:“小刚,你知道,咱们家的豆腐生意为什么能几十年经久不衰吗?”
  小刚得意地说:“还不是咱家的豆腐好。”
  豆腐王说:“是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小刚,你发现没有,这几年,镇上做豆腐的越来越多了,咱家的豆腐不但没受影响,还卖得越来越火了。”
  小刚想了想,确实是这样,以前三包豆腐卖半天,现在,不等出包就有人预订了,他疑惑地问:“爸,难道您有什么秘诀?”
  豆腐王笑了笑,指着墙说:“小刚,爸没有什么秘诀,但爸明白一个理儿,利不可赚尽,凡事都得留有余地,让别人有生路,自己也才能有生路啊。”
顺着豆腐王手指的方向,小刚看到一副发黄的对联:“ ”。
(选自《202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8.小说结尾小刚看到的那副发黄的对联最有可能是下面哪一副?(B)(3分)
A.信誉通交易,公平作往来 B. 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亏
C.商标昭信用,服务竞文明 D.货好人常美,心公客必来
【解析】根据前文豆腐王的话“利不可赚尽,凡事都得留有余地,让别人有生路,自己也才能有生路”判断,其意思与“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亏”最相近。
9.赵一胜第二次找豆腐王谈生意时,给出的豆腐价钱跟原价相比有什么变化?(C)(3分)
A.跟原价一样 B. 比原价贵二毛
C.比原价贵四毛 D.比原价便宜二毛
【解析】赵一胜第一次找豆腐王时答应“比豆腐王现在的卖价每斤高两毛”,第二次找豆腐王时答应“比上次说的,每斤再长两毛”,所以最后给出的每斤豆腐价钱与原价相比贵四毛。
10.文中写赵一胜抬价有何作用?(4分)
突出豆腐王坚持原则,不受诱惑,表现了他对自己经营之道的坚守。
11.下面选项中,你认为可以用来形容豆腐王的行为的是哪一项?请说明理由。(4分)
A.富贵不能淫    B.贫贱不能移    C.威武不能屈
B项。因为豆腐王即使缺钱给儿子买房也不愿意抬高豆腐的价格,这与“贫贱不能移”相符合。
借 宿
江 岸
  ①西边有山,东边是河。山是老君岭,河是洗脂河。周其伟做梦也没有想到,黄昏时分,他途经黄泥湾,此路不通;返回山那边的家里,山里有野狼,他不敢在夜晚冒这个险;河里山洪暴发,他又去不了对岸。他傻眼了。
  ②正在村边的土路上犯难的时候,一个晚归的大嫂牵着牛,向他走来。
  ③请问大嫂,你们村谁家方便让我留宿一夜?周其伟主动走上前去攀谈,把自己陷入困境的情况向大嫂说明以后,客气地问。
  ④大嫂爽朗地一笑,说,谁还能顶着自己家的屋顶赶路?要是搁过去,不管谁家,挤一挤都没啥。不过现如今,好多家里男人都外出打工了,多少有些不方便。俺村里还有几家只有老两口和孤老头的。你只管跟我进村,都会答应的。
  ⑤周其伟道了谢,跟随大嫂进了村。村口有一座院落,院内有一栋两层小楼。站在院子外面,大嫂喊道,三爹,三爹,开门。
  ⑥院门很快打开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汉走出来,问道,他嫂,有啥事儿?
  ⑦大嫂指了指站在身边的周其伟,说,这个兄弟过不去河,想在你家借宿。
  ⑧老汉说,进来进来,就是莫嫌我老汉屋子脏就要得。
  ⑨周其伟说,大叔说哪里话?给您老添麻烦了。他和大嫂道了别,走进了老汉的院子。
  ⑩老汉关好院门,把周其伟往小楼里让。晚上,老汉炒了一盘土鸡蛋,一盘青南瓜丝,煎了一盘白鱼条,拌了一盘凉黄瓜,开了两瓶啤酒,要和周其伟喝两杯。周其伟有些不安,刚说两句客气话,立即被老汉打断了。老汉说,鱼是我自己在河里逮的,鸡蛋是我自己养的老母鸡下的,菜是我自己种的,都没花一分钱。
   席间,周其伟和老汉分别互相介绍了自己的一些情况。两人边喝边聊,聊了很久,喝过了酒,老汉又到厨房去,下了一盆亲手擀的面条。
   周其伟晚上住在老汉儿子、儿媳二楼的卧室里。宽大的双人床上搭了床罩,铺着凉席,一揭开,倒是非常干净整洁。
   早晨醒来,下楼一看,老汉已将大米粥熬好了,还煮了咸鸡蛋,摊了油馍,让周其伟用早餐。吃罢早餐,老汉将周其伟送到河边。经过一夜流逝和沉淀,河水虽然依然泛黄,不甚清澈,但河面已经窄了许多。周其伟在老汉的指点下,在浅水区蹚过了河。
   周其伟站在河对岸,扯开嗓子大声喊,大叔,谢谢您,您回家吧!老汉也扯开嗓子大声喊,周老师你慢走,什么时候路过俺村,只管来家里歇!两个人互相摇着手臂,道了别。
   老汉回到家里,收拾碗盘,一只盘子下面忽然红光一闪。原来,盘子下面压了两张百元钞票。老汉急匆匆地赶到昨天傍晚领着周其伟找上门来的大嫂家,火急火燎地问,他嫂,你知道周老师姑家住哪儿吗?
   大嫂一头雾水,反问道,哪个周老师?我不认识什么周老师啊。
   老汉说,就是昨晚上你领来的那个人,姓周,是冯店乡中学的老师。他说今天要到他姑家喝喜酒,我刚才把他送走了。我得上他姑家找他去。
   大嫂一惊,连忙问,怎么了,三爹?他手脚不干净,偷你东西了?老汉“嗨”了一声,说,看你想到哪儿去了?他从衣兜里掏出两张百元大钞,冲大嫂晃了晃,哭笑不得地说,他临走偷偷在盘子底下压了钱,我怎么能要?
   大嫂松了一口气,笑着说,你这个老头,我还当是出了什么大事儿呢,吓我一跳。人家周老师客气,撇下二百元钱,你就收下,打酒割肉花了嘛。老汉突然翻了脸,眼一瞪,红头涨脸地说:“你这个死女子,你嫁到俺黄泥湾十多年了,你三爹是什么样子的人你还不清楚?咱又不开饭店,又不开旅社,凭什么收人家的钱?”说着,老汉一扭身子,气冲冲地往洗脂河方向奔去。
   大嫂张口结舌,冲老汉的背影吐了吐舌头。
12.下列对王老汉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B.有原则,不贪财
C.善良,乐于助人 D.憨厚老实,暴躁易怒
【解析】A.王老汉留宿、招待陌生人,可见其热情好客,慷慨大方;B.对于客人偷偷留钱,他坚持还钱可见其有原则,不贪财;C.帮助陌生人而不向别人索取回报可见其善良,乐于助人。故选D。
13.选文以“借宿”作标题,包含的作用不包括的一项是(C)(3分)
A.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文章围绕“借宿”展开故事情节
C.表现老汉的贪财 D.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 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综合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汉听到大嫂让其收下周其伟留下的200元钱用来买东西吃时的恼怒,表现了老汉的朴实、善良。
15.结合上下文内容,试分析第③段中周其伟为何“有些不安”?(4分)
在两人互不相识的情况下,周其伟来借宿本来就够麻烦老汉的了,还受到老汉的热情招待。因此,周其伟有些不安。(意思对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黧①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②令公频颒③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黧(lí):黑。②澡豆:古代用来供洗涤用的粉剂。③颒(huì):洗脸。
16.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3分)
A.王荆公(安石)得了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却找不到这东西。
B.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人赠送给他几两紫团山人参,他接受了。
C.门人担忧王荆公,向医生询问王荆公脸黑的原因。
D.医生说王荆公面黑不是病,而是污垢。
【解析】B.根据文意是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
17.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说说从中能看出王荆公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质。(4分)
王荆公得了哮喘病,不接受别人赠送入药的紫团山人参;面色粗黑,不接受门人进献的澡豆。从中能看出王荆公的耿直、廉洁。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C)(3分)
A.不可得   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
B.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   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C.药不足辞   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D.自河东还   自李唐来(周敦颐《爱莲说》)
【解析】A.得到;B.不,不是;C.退回/辞别;D.从。
【参考译文】
  王荆公(安石)得了哮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却找不到这东西。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有人劝王荆公说:“大人您的病不用这味药没法治,这病着实令人担心,没必要退回这些赠药啊。”王安石说:“我一辈子没用紫团参,也活到今天了。”最后也没接受。荆公面色粗黑,他的门人因此而担心,便向医生询问。医生说:“这是出汗后的淤垢,不是病。”于是这些门人向荆公进献澡豆让他洗脸。王荆公说:“既然老天赐我一副黑面孔,澡豆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梅 花
[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吹落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9.诗中关于梅花形象特征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清瘦明丽 B.敢于后开 C.传报春信 D.傲雪凌霜
【解析】B.应该为“敢为花先”。
20.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4分)
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复兴学校开展“呵护眼睛光明行”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21.下面是学生会搜集的有关近视的内容,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3分)
①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是青少年近视的首要原因。
②近几百年来,科学界、医学界不断研究近视的原因,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
③青少年是孩子大脑的发育时期,如果出现近视问题,孩子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就会降低,大脑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④无数科学实验和案例表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
⑤孩子在近视之后,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将有可能患上高度近视。出现眼底病变等一系列疾病,甚至可能致盲。
A.②④①③⑤ B.②①④③⑤ C.④①③②⑤ D.③⑤①②④
【解析】本语段的内容是关于近视的讨论,②句应是第一句;④句说的是对近视发生的因素的总体概括,是第二句;①句紧跟④句,指出青少年近视的首要原因,是第三句;③句紧接①句,说明近视对青少年的危害;⑤句最后指出孩子在近视之后,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的害处。正确顺序为:②④①③⑤。
22.班上的小锋同学找到一段相关材料,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近视呈现出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②调查显示,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少及电子产品等是少数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③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④一方面要努力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进行合理治疗、正确诊断。⑤我们要从多方面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营造“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重视”的良好氛围。⑥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第②句“电子产品”表意不明,在前面加“过度使用”。第④句语序不当,应将“合理治疗”与“正确诊断”互换位置。
23.从A、B句中给下面眼镜店的上联选出下联,并说明理由。(6分)
上联:有吾将迷雾看穿
A句:助你把秋毫明察  B句:揽得河山入玉眸
选A句,A句与上联对仗工整,“有吾”与“助你”,“迷雾看穿”与“秋毫明察”对仗工整,且突出了眼镜的特点。
五、写作能力(60分)
24.生命是一场大的遇见,吕蒙遇见了孙权,在他的劝说下,吕蒙“非复吴下阿蒙”;魏巍遇见了一群“最可爱的人”,感动于他们纯洁和高尚的品质、坚韧和刚强的意志、淳朴和谦逊的气质;陈子昂遇见了幽州台,杜甫遇见了泰山……许多的遇见,让我们生命的情境从此不一样了。请以“遇见你,真好”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遇见的可以是人,可以是现代的人,也可以是古代的人、外国的人;遇见的可以是物,可以是唐诗、宋词、古典名著、现代的文学作品。
(2)“真好”体现出了一种感受,让我们感动的、流泪的、哭泣的,帮助我们的,我们看见的,都是一种心理的体验。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七下语文期末学业质量评价02(贵州等地适用)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担当”是什么?冲锋在前是一种担当:基层干部爬山越lǐnɡ① 岭 ,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救援官兵在惊天动地时勇敢wú wèi② 无畏 地奔赴灾区。默默坚守也是一种担当:邓稼先在茫茫gē③ 戈 壁上锲而不舍地研究“两弹”,袁隆平在田间地头为粮食增收而殚精竭虑。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3分)
A.惊天动地 B. 坚守 C.锲而不舍 D.增收
【解析】A.“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 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5)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
(7)《望岳》中,作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 造化钟神秀 , 阴阳割昏晓 。
(8)《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3分)
A.《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记载了丰富的农业知识。
B.“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个事物说明道理,如《爱莲说》。
C.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D.古人常以官职、爵名来尊称别人,如杜甫被后世称为“杜工部”。
【解析】A.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情节中不属于前后相连的一项是(B)(3分)
A.祥子到北平拉洋车——祥子攒钱买第一辆车
B.曹先生雇祥子拉车——祥子和虎妞搬出车厂
C.虎妞不幸难产离世——祥子无奈卖掉了洋车
D.小福子离开了人世——祥子绝望而彻底堕落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2分)
这个问题是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意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豆腐王
宋炳成
  豆腐王不姓王,姓钱,叫钱尚友,因为做得一手好豆腐在沂蒙镇无人能及,人送外号豆腐王。
  豆腐王从十五岁起,跟随父母做豆腐,历经几十年,练就了一手做豆腐的绝活儿,他做的豆腐:结实,无论炖豆腐,还是炒豆腐,入锅不碎;色艳,外表金黄,黄白相间,看上去赏心悦目;厚实,比一般人家做的豆腐要厚上一倍;清香,是沂蒙山区那种特有的浆豆腐,入口清香,余味甘甜,嚼上一口,上了年纪的人一准想起童年。豆腐王卖豆腐也特别,现在别人都用电子秤,豆腐王几十年了,一直用杆秤,而且只有秤钩,没有秤盘,你要多少钱的豆腐,只要报出数来,豆腐王一刀下去,切出一块,用秤钩钩起豆腐一称,一钱不多,一文不少,准准的。
  豆腐王不仅在沂蒙镇首屈一指,在四邻八乡也是名声远播,人们路过或者去沂蒙镇都要特意买上一块豆腐王的豆腐,有的还特意买了送给亲友,逢年过节更是以吃上豆腐王做的豆腐为荣。不过,豆腐王做的豆腐不是谁想吃就能吃上的,他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只做三包豆腐,卖完算事,从不多做。如果不赶巧,远路来的人就只有买别人家的豆腐,怎么说也是沂蒙镇出产的嘛。一来二去,镇上做豆腐的人家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沂蒙镇成了远近闻名的豆腐专业镇。
  慕名而来买豆腐的人更多了,镇上开超市的赵一胜不由心中一动,这一天,他特意找豆腐王商量:“钱叔,有个稳赚不赔的买卖,您老做不做?”
  豆腐王停下手中的活儿,笑着说:“现在什么买卖都竞争激烈,哪有这种好事?”
  赵一胜说,现在就有一个好买卖,他想和豆腐王合作,让豆腐王扩大生产规模,他负责销售,价格嘛,好商量,比豆腐王现在的卖价每斤高两毛,而且,钱货两清,当场结算,有多少,要多少。
  豆腐王收住了笑,说:“我的豆腐不愁卖,但多年的规矩不能破,每天只做三包。”
赵一胜不死心,劝道:“钱叔,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喽,趁着现在行情好,您老得多做,要忙不过来,您可以找帮手嘛,这年头,谁嫌钱多了咬手啊?您要觉得价格低,我还可以给您涨嘛。”原来,赵一胜考察好了,市里大超市卖的豆腐与豆腐王做的豆腐没法比,价格却高了一倍,若开个专柜,肯定卖得火。
  豆腐王还是摇头:“这事没得商量。”
  赵一胜悻悻地走了,他在心里骂豆腐王是个老顽固,死拧筋子,到手的钱都不赚。
不久,豆腐王的儿子小刚在城里买房急需一大笔钱,豆腐王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首付还差五万,豆腐王愁眉不展。赵一胜听说后,再去找豆腐王:“钱叔,我兄弟买房不还差五万嘛,只要您答应和我合作卖豆腐,这钱,我借给您,一分钱利息都不要,这豆腐价格嘛,比上次说的,每斤再长两毛,怎么样?”
  豆腐王听了,摆摆手,还是没有动心。
  小刚听说后,生气地问父亲:“爸,多好的事啊,赵一胜的提议,既解了咱家的燃眉之急,又增加了咱家的收入,还没有风险和损失,您怎么就不答应呢?”
  豆腐王说:“小刚啊,咱家的豆腐是比人家的好,不愁卖,可是你想过没有,咱家的豆腐卖得越多别人家的豆腐就卖得越少啊。”
  小刚气鼓鼓地说:“爸,咱是公平竞争,您管别人家的闲事干啥?”
  豆腐王没有直接回答,还问了一个问题:“小刚,你知道,咱们家的豆腐生意为什么能几十年经久不衰吗?”
  小刚得意地说:“还不是咱家的豆腐好。”
  豆腐王说:“是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小刚,你发现没有,这几年,镇上做豆腐的越来越多了,咱家的豆腐不但没受影响,还卖得越来越火了。”
  小刚想了想,确实是这样,以前三包豆腐卖半天,现在,不等出包就有人预订了,他疑惑地问:“爸,难道您有什么秘诀?”
  豆腐王笑了笑,指着墙说:“小刚,爸没有什么秘诀,但爸明白一个理儿,利不可赚尽,凡事都得留有余地,让别人有生路,自己也才能有生路啊。”
顺着豆腐王手指的方向,小刚看到一副发黄的对联:“ ”。
(选自《202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8.小说结尾小刚看到的那副发黄的对联最有可能是下面哪一副?(B)(3分)
A.信誉通交易,公平作往来 B. 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亏
C.商标昭信用,服务竞文明 D.货好人常美,心公客必来
【解析】根据前文豆腐王的话“利不可赚尽,凡事都得留有余地,让别人有生路,自己也才能有生路”判断,其意思与“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亏”最相近。
9.赵一胜第二次找豆腐王谈生意时,给出的豆腐价钱跟原价相比有什么变化?(C)(3分)
A.跟原价一样 B. 比原价贵二毛
C.比原价贵四毛 D.比原价便宜二毛
【解析】赵一胜第一次找豆腐王时答应“比豆腐王现在的卖价每斤高两毛”,第二次找豆腐王时答应“比上次说的,每斤再长两毛”,所以最后给出的每斤豆腐价钱与原价相比贵四毛。
10.文中写赵一胜抬价有何作用?(4分)
突出豆腐王坚持原则,不受诱惑,表现了他对自己经营之道的坚守。
11.下面选项中,你认为可以用来形容豆腐王的行为的是哪一项?请说明理由。(4分)
A.富贵不能淫    B.贫贱不能移    C.威武不能屈
B项。因为豆腐王即使缺钱给儿子买房也不愿意抬高豆腐的价格,这与“贫贱不能移”相符合。
借 宿
江 岸
  ①西边有山,东边是河。山是老君岭,河是洗脂河。周其伟做梦也没有想到,黄昏时分,他途经黄泥湾,此路不通;返回山那边的家里,山里有野狼,他不敢在夜晚冒这个险;河里山洪暴发,他又去不了对岸。他傻眼了。
  ②正在村边的土路上犯难的时候,一个晚归的大嫂牵着牛,向他走来。
  ③请问大嫂,你们村谁家方便让我留宿一夜?周其伟主动走上前去攀谈,把自己陷入困境的情况向大嫂说明以后,客气地问。
  ④大嫂爽朗地一笑,说,谁还能顶着自己家的屋顶赶路?要是搁过去,不管谁家,挤一挤都没啥。不过现如今,好多家里男人都外出打工了,多少有些不方便。俺村里还有几家只有老两口和孤老头的。你只管跟我进村,都会答应的。
  ⑤周其伟道了谢,跟随大嫂进了村。村口有一座院落,院内有一栋两层小楼。站在院子外面,大嫂喊道,三爹,三爹,开门。
  ⑥院门很快打开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汉走出来,问道,他嫂,有啥事儿?
  ⑦大嫂指了指站在身边的周其伟,说,这个兄弟过不去河,想在你家借宿。
  ⑧老汉说,进来进来,就是莫嫌我老汉屋子脏就要得。
  ⑨周其伟说,大叔说哪里话?给您老添麻烦了。他和大嫂道了别,走进了老汉的院子。
  ⑩老汉关好院门,把周其伟往小楼里让。晚上,老汉炒了一盘土鸡蛋,一盘青南瓜丝,煎了一盘白鱼条,拌了一盘凉黄瓜,开了两瓶啤酒,要和周其伟喝两杯。周其伟有些不安,刚说两句客气话,立即被老汉打断了。老汉说,鱼是我自己在河里逮的,鸡蛋是我自己养的老母鸡下的,菜是我自己种的,都没花一分钱。
   席间,周其伟和老汉分别互相介绍了自己的一些情况。两人边喝边聊,聊了很久,喝过了酒,老汉又到厨房去,下了一盆亲手擀的面条。
   周其伟晚上住在老汉儿子、儿媳二楼的卧室里。宽大的双人床上搭了床罩,铺着凉席,一揭开,倒是非常干净整洁。
   早晨醒来,下楼一看,老汉已将大米粥熬好了,还煮了咸鸡蛋,摊了油馍,让周其伟用早餐。吃罢早餐,老汉将周其伟送到河边。经过一夜流逝和沉淀,河水虽然依然泛黄,不甚清澈,但河面已经窄了许多。周其伟在老汉的指点下,在浅水区蹚过了河。
   周其伟站在河对岸,扯开嗓子大声喊,大叔,谢谢您,您回家吧!老汉也扯开嗓子大声喊,周老师你慢走,什么时候路过俺村,只管来家里歇!两个人互相摇着手臂,道了别。
   老汉回到家里,收拾碗盘,一只盘子下面忽然红光一闪。原来,盘子下面压了两张百元钞票。老汉急匆匆地赶到昨天傍晚领着周其伟找上门来的大嫂家,火急火燎地问,他嫂,你知道周老师姑家住哪儿吗?
   大嫂一头雾水,反问道,哪个周老师?我不认识什么周老师啊。
   老汉说,就是昨晚上你领来的那个人,姓周,是冯店乡中学的老师。他说今天要到他姑家喝喜酒,我刚才把他送走了。我得上他姑家找他去。
   大嫂一惊,连忙问,怎么了,三爹?他手脚不干净,偷你东西了?老汉“嗨”了一声,说,看你想到哪儿去了?他从衣兜里掏出两张百元大钞,冲大嫂晃了晃,哭笑不得地说,他临走偷偷在盘子底下压了钱,我怎么能要?
   大嫂松了一口气,笑着说,你这个老头,我还当是出了什么大事儿呢,吓我一跳。人家周老师客气,撇下二百元钱,你就收下,打酒割肉花了嘛。老汉突然翻了脸,眼一瞪,红头涨脸地说:“你这个死女子,你嫁到俺黄泥湾十多年了,你三爹是什么样子的人你还不清楚?咱又不开饭店,又不开旅社,凭什么收人家的钱?”说着,老汉一扭身子,气冲冲地往洗脂河方向奔去。
   大嫂张口结舌,冲老汉的背影吐了吐舌头。
12.下列对王老汉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B.有原则,不贪财
C.善良,乐于助人 D.憨厚老实,暴躁易怒
【解析】A.王老汉留宿、招待陌生人,可见其热情好客,慷慨大方;B.对于客人偷偷留钱,他坚持还钱可见其有原则,不贪财;C.帮助陌生人而不向别人索取回报可见其善良,乐于助人。故选D。
13.选文以“借宿”作标题,包含的作用不包括的一项是(C)(3分)
A.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文章围绕“借宿”展开故事情节
C.表现老汉的贪财 D.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 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综合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汉听到大嫂让其收下周其伟留下的200元钱用来买东西吃时的恼怒,表现了老汉的朴实、善良。
15.结合上下文内容,试分析第③段中周其伟为何“有些不安”?(4分)
在两人互不相识的情况下,周其伟来借宿本来就够麻烦老汉的了,还受到老汉的热情招待。因此,周其伟有些不安。(意思对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黧①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②令公频颒③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黧(lí):黑。②澡豆:古代用来供洗涤用的粉剂。③颒(huì):洗脸。
16.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3分)
A.王荆公(安石)得了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却找不到这东西。
B.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人赠送给他几两紫团山人参,他接受了。
C.门人担忧王荆公,向医生询问王荆公脸黑的原因。
D.医生说王荆公面黑不是病,而是污垢。
【解析】B.根据文意是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
17.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说说从中能看出王荆公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质。(4分)
王荆公得了哮喘病,不接受别人赠送入药的紫团山人参;面色粗黑,不接受门人进献的澡豆。从中能看出王荆公的耿直、廉洁。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C)(3分)
A.不可得   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
B.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   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C.药不足辞   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D.自河东还   自李唐来(周敦颐《爱莲说》)
【解析】A.得到;B.不,不是;C.退回/辞别;D.从。
【参考译文】
  王荆公(安石)得了哮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却找不到这东西。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有人劝王荆公说:“大人您的病不用这味药没法治,这病着实令人担心,没必要退回这些赠药啊。”王安石说:“我一辈子没用紫团参,也活到今天了。”最后也没接受。荆公面色粗黑,他的门人因此而担心,便向医生询问。医生说:“这是出汗后的淤垢,不是病。”于是这些门人向荆公进献澡豆让他洗脸。王荆公说:“既然老天赐我一副黑面孔,澡豆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梅 花
[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吹落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9.诗中关于梅花形象特征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清瘦明丽 B.敢于后开 C.传报春信 D.傲雪凌霜
【解析】B.应该为“敢为花先”。
20.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4分)
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复兴学校开展“呵护眼睛光明行”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21.下面是学生会搜集的有关近视的内容,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3分)
①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是青少年近视的首要原因。
②近几百年来,科学界、医学界不断研究近视的原因,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
③青少年是孩子大脑的发育时期,如果出现近视问题,孩子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就会降低,大脑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④无数科学实验和案例表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
⑤孩子在近视之后,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将有可能患上高度近视。出现眼底病变等一系列疾病,甚至可能致盲。
A.②④①③⑤ B.②①④③⑤ C.④①③②⑤ D.③⑤①②④
【解析】本语段的内容是关于近视的讨论,②句应是第一句;④句说的是对近视发生的因素的总体概括,是第二句;①句紧跟④句,指出青少年近视的首要原因,是第三句;③句紧接①句,说明近视对青少年的危害;⑤句最后指出孩子在近视之后,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的害处。正确顺序为:②④①③⑤。
22.班上的小锋同学找到一段相关材料,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近视呈现出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②调查显示,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少及电子产品等是少数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③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④一方面要努力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进行合理治疗、正确诊断。⑤我们要从多方面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营造“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重视”的良好氛围。⑥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第②句“电子产品”表意不明,在前面加“过度使用”。第④句语序不当,应将“合理治疗”与“正确诊断”互换位置。
23.从A、B句中给下面眼镜店的上联选出下联,并说明理由。(6分)
上联:有吾将迷雾看穿
A句:助你把秋毫明察  B句:揽得河山入玉眸
选A句,A句与上联对仗工整,“有吾”与“助你”,“迷雾看穿”与“秋毫明察”对仗工整,且突出了眼镜的特点。
五、写作能力(60分)
24.生命是一场大的遇见,吕蒙遇见了孙权,在他的劝说下,吕蒙“非复吴下阿蒙”;魏巍遇见了一群“最可爱的人”,感动于他们纯洁和高尚的品质、坚韧和刚强的意志、淳朴和谦逊的气质;陈子昂遇见了幽州台,杜甫遇见了泰山……许多的遇见,让我们生命的情境从此不一样了。请以“遇见你,真好”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遇见的可以是人,可以是现代的人,也可以是古代的人、外国的人;遇见的可以是物,可以是唐诗、宋词、古典名著、现代的文学作品。
(2)“真好”体现出了一种感受,让我们感动的、流泪的、哭泣的,帮助我们的,我们看见的,都是一种心理的体验。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8张PPT)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教2024版七下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下语文期末测试02
范围:第1-6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担当”是什么?冲锋在前是一种担当:基层干部爬山越lǐnɡ①___,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救援官兵在惊天动地时勇敢wú wèi②_____地奔赴灾区。默默坚守也是一种担当:邓稼先在茫茫ɡē③______壁上锲而不舍地研究“两弹”,袁隆平在田间地头为粮食增收而殚精竭虑。

无畏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惊天动地 B. 坚守 C.锲而不舍 D.增收
【解析】A.“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A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4)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5)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衣冠简朴古风存
自缘身在最高层
吟鞭东指即天涯
政入万山围子里
山重水复疑无路
(6)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7)《望岳》中,作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生才调更无伦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记载了丰富的农业知识。
B.“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个事物说明道理,如《爱莲说》。
C.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D.古人常以官职、爵名来尊称别人,如杜甫被后世称为“杜工部”。
【解析】A.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
A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列关于《骆驼祥子》的情节中不属于前后相连的一项是( )(3分)
A.祥子到北平拉洋车——祥子攒钱买第一辆车
B.曹先生雇祥子拉车——祥子和虎妞搬出车厂
C.虎妞不幸难产离世——祥子无奈卖掉了洋车
D.小福子离开了人世——祥子绝望而彻底堕落
B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 (2分)
这个问题是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意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
豆腐王
宋炳成
  豆腐王不姓王,姓钱,叫钱尚友,因为做得一手好豆腐在沂蒙镇无人能及,人送外号豆腐王。
  豆腐王从十五岁起,跟随父母做豆腐,历经几十年,练就了一手做豆腐的绝活儿,他做的豆腐:结实,无论炖豆腐,还是炒豆腐,入锅不碎;色艳,外表金黄,黄白相间,看上去赏心悦目;厚实,比一般人家做的豆腐要厚上一倍;清香,是沂蒙山区那种特有的浆豆腐,入口清香,余味甘甜,嚼上一口,上了年纪的人一准想起童年。
豆腐王卖豆腐也特别,现在别人都用电子秤,豆腐王几十年了,一直用杆秤,而且只有秤钩,没有秤盘,你要多少钱的豆腐,只要报出数来,豆腐王一刀下去,切出一块,用秤钩钩起豆腐一称,一钱不多,一文不少,准准的。
  豆腐王不仅在沂蒙镇首屈一指,在四邻八乡也是名声远播,人们路过或者去沂蒙镇都要特意买上一块豆腐王的豆腐,有的还特意买了送给亲友,逢年过节更是以吃上豆腐王做的豆腐为荣。不过,豆腐王做的豆腐不是谁想吃就能吃上的,他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天只做三包豆腐,卖完算事,从不多做。如果不赶巧,远路来的人就只有买别人家的豆腐,怎么说也是沂蒙镇出产的嘛。一来二去,镇上做豆腐的人家一天比一天多起来,沂蒙镇成了远近闻名的豆腐专业镇。
  慕名而来买豆腐的人更多了,镇上开超市的赵一胜不由心中一动,这一天,他特意找豆腐王商量:“钱叔,有个稳赚不赔的买卖,您老做不做?”
  豆腐王停下手中的活儿,笑着说:“现在什么买卖都竞争激烈,哪有这种好事?”
  赵一胜说,现在就有一个好买卖,他想和豆腐王合作,让豆腐王扩大生产规模,他负责销售,价格嘛,好商量,比豆腐王现在的卖价每斤高两毛,而且,钱货两清,当场结算,有多少,要多少。
  豆腐王收住了笑,说:“我的豆腐不愁卖,但多年的规矩不能破,每天只做三包。”
赵一胜不死心,劝道:“钱叔,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喽,趁着现在行情好,您老得多做,要忙不过来,您可以找帮手嘛,这年头,谁嫌钱多了咬手啊?您要觉得价格低,我还可以给您涨嘛。”原来,赵一胜考察好了,市里大超市卖的豆腐与豆腐王做的豆腐没法比,价格却高了一倍,若开个专柜,肯定卖得火。
  豆腐王还是摇头:“这事没得商量。”
  赵一胜悻悻地走了,他在心里骂豆腐王是个老顽固,死拧筋子,到手的钱都不赚。
不久,豆腐王的儿子小刚在城里买房急需一大笔钱,豆腐王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首付还差五万,豆腐王愁眉不展。赵一胜听说后,再去找豆腐王:“钱叔,我兄弟买房不还差五万嘛,只要您答应和我合作卖豆腐,这钱,我借给您,一分钱利息都不要,这豆腐价格嘛,比上次说的,每斤再长两毛,怎么样?”
  豆腐王听了,摆摆手,还是没有动心。
  小刚听说后,生气地问父亲:“爸,多好的事啊,赵一胜的提议,既解了咱家的燃眉之急,又增加了咱家的收入,还没有风险和损失,您怎么就不答应呢?”
  豆腐王说:“小刚啊,咱家的豆腐是比人家的好,不愁卖,可是你想过没有,咱家的豆腐卖得越多别人家的豆腐就卖得越少啊。”
  小刚气鼓鼓地说:“爸,咱是公平竞争,您管别人家的闲事干啥?”
  豆腐王没有直接回答,还问了一个问题:“小刚,你知道,咱们家的豆腐生意为什么能几十年经久不衰吗?”
  小刚得意地说:“还不是咱家的豆腐好。”
  豆腐王说:“是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小刚,你发现没有,这几年,镇上做豆腐的越来越多了,咱家的豆腐不但没受影响,还卖得越来越火了。”
  小刚想了想,确实是这样,以前三包豆腐卖半天,现在,不等出包就有人预订了,他疑惑地问:“爸,难道您有什么秘诀?”
  豆腐王笑了笑,指着墙说:“小刚,爸没有什么秘诀,但爸明白一个理儿,利不可赚尽,凡事都得留有余地,让别人有生路,自己也才能有生路啊。”
顺着豆腐王手指的方向,小刚看到一副发黄的对联:“____________”。
(选自《2021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8.小说结尾小刚看到的那副发黄的对联最有可能是下面哪一副?( )(3分)
A.信誉通交易,公平作往来 B. 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亏
C.商标昭信用,服务竞文明 D.货好人常美,心公客必来
【解析】根据前文豆腐王的话“利不可赚尽,凡事都得留有余地,让别人有生路,自己也才能有生路”判断,其意思与“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亏”最相近。
B
9.赵一胜第二次找豆腐王谈生意时,给出的豆腐价钱跟原价相比有什么变
化?( )(3分)
A.跟原价一样 B. 比原价贵二毛
C.比原价贵四毛 D.比原价便宜二毛
【解析】赵一胜第一次找豆腐王时答应“比豆腐王现在的卖价每斤高两毛”,第二次找豆腐王时答应“比上次说的,每斤再长两毛”,所以最后给出的每斤豆腐价钱与原价相比贵四毛。
C
10.文中写赵一胜抬价有何作用?(4分)
11.下面选项中,你认为可以用来形容豆腐王的行为的是哪一项?请说明理由。
(4分)
A.富贵不能淫    B.贫贱不能移    C.威武不能屈
突出豆腐王坚持原则,不受诱惑,表现了他对自己经营之道的坚守。
B项。因为豆腐王即使缺钱给儿子买房也不愿意抬高豆腐的价格,这与“贫贱不能移”相符合。
借 宿
江 岸
  ①西边有山,东边是河。山是老君岭,河是洗脂河。周其伟做梦也没有想到,黄昏时分,他途经黄泥湾,此路不通;返回山那边的家里,山里有野狼,他不敢在夜晚冒这个险;河里山洪暴发,他又去不了对岸。他傻眼了。
  ②正在村边的土路上犯难的时候,一个晚归的大嫂牵着牛,向他走来。
  ③请问大嫂,你们村谁家方便让我留宿一夜?周其伟主动走上前去攀谈,把自己陷入困境的情况向大嫂说明以后,客气地问。
  ④大嫂爽朗地一笑,说,谁还能顶着自己家的屋顶赶路?要是搁过去,不管谁家,挤一挤都没啥。不过现如今,好多家里男人都外出打工了,多少有些不方便。俺村里还有几家只有老两口和孤老头的。你只管跟我进村,都会答应的。
  ⑤周其伟道了谢,跟随大嫂进了村。村口有一座院落,院内有一栋两层小楼。站在院子外面,大嫂喊道,三爹,三爹,开门。
  ⑥院门很快打开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汉走出来,问道,他嫂,有啥事儿?
  ⑦大嫂指了指站在身边的周其伟,说,这个兄弟过不去河,想在你家借宿。
  ⑧老汉说,进来进来,就是莫嫌我老汉屋子脏就要得。
  ⑨周其伟说,大叔说哪里话?给您老添麻烦了。他和大嫂道了别,走进了老汉的院子。
  ⑩老汉关好院门,把周其伟往小楼里让。晚上,老汉炒了一盘土鸡蛋,一盘青南瓜丝,煎了一盘白鱼条,拌了一盘凉黄瓜,开了两瓶啤酒,要和周其伟喝两杯。周其伟有些不安,刚说两句客气话,立即被老汉打断了。老汉说,鱼是我自己在河里逮的,鸡蛋是我自己养的老母鸡下的,菜是我自己种的,都没花一分钱。
   席间,周其伟和老汉分别互相介绍了自己的一些情况。两人边喝边聊,聊了很久,喝过了酒,老汉又到厨房去,下了一盆亲手擀的面条。
   周其伟晚上住在老汉儿子、儿媳二楼的卧室里。宽大的双人床上搭了床罩,铺着凉席,一揭开,倒是非常干净整洁。
   早晨醒来,下楼一看,老汉已将大米粥熬好了,还煮了咸鸡蛋,摊了油馍,让周其伟用早餐。吃罢早餐,老汉将周其伟送到河边。经过一夜流逝和沉淀,河水虽然依然泛黄,不甚清澈,但河面已经窄了许多。周其伟在老汉的指点下,在浅水区蹚过了河。
   周其伟站在河对岸,扯开嗓子大声喊,大叔,谢谢您,您回家吧!老汉也扯开嗓子大声喊,周老师你慢走,什么时候路过俺村,只管来家里歇!两个人互相摇着手臂,道了别。
   老汉回到家里,收拾碗盘,一只盘子下面忽然红光一闪。原来,盘子下面压了两张百元钞票。老汉急匆匆地赶到昨天傍晚领着周其伟找上门来的大嫂家,火急火燎地问,他嫂,你知道周老师姑家住哪儿吗?
   大嫂一头雾水,反问道,哪个周老师?我不认识什么周老师啊。
   老汉说,就是昨晚上你领来的那个人,姓周,是冯店乡中学的老师。他说今天要到他姑家喝喜酒,我刚才把他送走了。我得上他姑家找他去。
   大嫂一惊,连忙问,怎么了,三爹?他手脚不干净,偷你东西了?老汉“嗨”了一声,说,看你想到哪儿去了?他从衣兜里掏出两张百元大钞,冲大嫂晃了晃,哭笑不得地说,他临走偷偷在盘子底下压了钱,我怎么能要?
   大嫂松了一口气,笑着说,你这个老头,我还当是出了什么大事儿呢,吓我一跳。人家周老师客气,撇下二百元钱,你就收下,打酒割肉花了嘛。老汉突然翻了脸,眼一瞪,红头涨脸地说:“你这个死女子,你嫁到俺黄泥湾十多年了,你三爹是什么样子的人你还不清楚?咱又不开饭店,又不开旅社,凭什么收人家的钱?”说着,老汉一扭身子,气冲冲地往洗脂河方向奔去。
   大嫂张口结舌,冲老汉的背影吐了吐舌头。
12.下列对王老汉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热情好客,慷慨大方 B.有原则,不贪财
C.善良,乐于助人 D.憨厚老实,暴躁易怒
【解析】A.王老汉留宿、招待陌生人,可见其热情好客,慷慨大方;B.对于客人偷偷留钱,他坚持还钱可见其有原则,不贪财;C.帮助陌生人而不向别人索取回报可见其善良,乐于助人。故选D。
D
13.选文以“借宿”作标题,包含的作用不包括的一项是( )(3分)
A.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B.文章围绕“借宿”展开故事情节
C.表现老汉的贪财 D.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4.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分析第 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综合运用了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汉听到大嫂让其收下周其伟留下的200元钱用来买东西吃时的恼怒,表现了老汉的朴实、善良。
C
15.结合上下文内容,试分析第③段中周其伟为何“有些不安”?(4分)
在两人互不相识的情况下,周其伟来借宿本来就够麻烦老汉的了,还受到老汉的热情招待。因此,周其伟有些不安。(意思对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公面黧①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②令公频颒③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注释】①黧(lí):黑。②澡豆:古代用来供洗涤用的粉剂。③颒(huì):洗脸。
16.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王荆公(安石)得了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却找不到这东西。
B.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人赠送给他几两紫团山人参,他接受了。
C.门人担忧王荆公,向医生询问王荆公脸黑的原因。
D.医生说王荆公面黑不是病,而是污垢。
【解析】B.根据文意是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
B
17.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说说从中能看出王荆公具有怎样的性格和品质。(4分)
王荆公得了哮喘病,不接受别人赠送入药的紫团山人参;面色粗黑,不接受门人进献的澡豆。从中能看出王荆公的耿直、廉洁。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不可得   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
B.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   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C.药不足辞   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D.自河东还   自李唐来(周敦颐《爱莲说》)
【解析】A.得到;B.不,不是;C.退回/辞别;D.从。
C
【参考译文】
  王荆公(安石)得了哮喘病,要用紫团山人参入药,却找不到这东西。当时薛师政从河东回来,刚好有这种人参,便赠送给王安石几两用,王安石却不接受。有人劝王荆公说:“大人您的病不用这味药没法治,这病着实令人担心,没必要退回这些赠药啊。”王安石说:“我一辈子没用紫团参,也活到今天了。”最后也没接受。荆公面色粗黑,他的门人因此而担心,便向医生询问。医生说:“这是出汗后的淤垢,不是病。”于是这些门人向荆公进献澡豆让他洗脸。王荆公说:“既然老天赐我一副黑面孔,澡豆又能拿我怎么样呢?”
梅 花
[宋]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吹落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9.诗中关于梅花形象特征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清瘦明丽 B.敢于后开
C.传报春信 D.傲雪凌霜
【解析】B.应该为“敢为花先”。
B
20.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4分)
寄寓了作者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复兴学校开展“呵护眼睛光明行”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21.下面是学生会搜集的有关近视的内容,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是青少年近视的首要原因。
②近几百年来,科学界、医学界不断研究近视的原因,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
③青少年是孩子大脑的发育时期,如果出现近视问题,孩子接收外界信息的能力就会降低,大脑发育也会受到影响。
A
④无数科学实验和案例表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
⑤孩子在近视之后,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将有可能患上高度近视。出现眼底病变等一系列疾病,甚至可能致盲。
A.②④①③⑤ B.②①④③⑤ C.④①③②⑤ D.③⑤①②④
【解析】本语段的内容是关于近视的讨论,②句应是第一句;④句说的是对近视发生的因素的总体概括,是第二句;①句紧跟④句,指出青少年近视的首要原因,是第三句;③句紧接①句,说明近视对青少年的危害;⑤句最后指出孩子在近视之后,如果不采取相关措施的害处。正确顺序为:②④①③⑤。
22.班上的小锋同学找到一段相关材料,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重,各年龄段青少年的近视呈现出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②调查显示,课业负担重、户外活动少及电子产品等是少数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原因。③面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④一方面要努力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进行合理治疗、正确诊断。
⑤我们要从多方面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营造“政府主导、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重视”的良好氛围。⑥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第②句“电子产品”表意不明,在前面加“过度使用”。第④句语序不当,应将“合理治疗”与“正确诊断”互换位置。
23.从A、B句中给下面眼镜店的上联选出下联,并说明理由。(6分)
上联:有吾将迷雾看穿
A句:助你把秋毫明察  B句:揽得河山入玉眸
选A句,A句与上联对仗工整,“有吾”与“助你”,“迷雾看穿”与“秋毫明察”对仗工整,且突出了眼镜的特点。
五、写作能力(60分)
24.生命是一场大的遇见,吕蒙遇见了孙权,在他的劝说下,吕蒙“非复吴下阿蒙”;魏巍遇见了一群“最可爱的人”,感动于他们纯洁和高尚的品质、坚韧和刚强的意志、淳朴和谦逊的气质;陈子昂遇见了幽州台,杜甫遇见了泰山……许多的遇见,让我们生命的情境从此不一样了。请以“遇见你,真好”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遇见的可以是人,可以是现代的人,也可以是古代的人、外国的人;遇见的可以是物,可以是唐诗、宋词、古典名著、现代的文学作品。
(2)“真好”体现出了一种感受,让我们感动的、流泪的、哭泣的,帮助我们的,我们看见的,都是一种心理的体验。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