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井冈翠竹》课件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井冈翠竹
袁 鹰
袁鹰( 1924—2023 ),原名田锺zhōng洛,江苏淮安人,作家。4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以散文影响最大,代表作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红河南北》《第十个春天》《风帆》等。本文是他1961年发表。
创作风格: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井冈翠竹》写于1960年。那一年,作者袁鹰在《人民日报》文艺部工作,他和同事从茨cí坪出发,穿过密密层层的毛竹林,重走红军路,试图探寻历史的足迹。回来后,他写了一组抒情散文,合并为《井冈山记》,发表于《人民文学》1961年第1、2期合刊上,后于1963年收录进袁鹰散文集《风帆》中。《井冈山记》写了四样富有典型象征意义的东西:“茨cí坪灯火”“红军路” “青山翠竹”“风雨狮子岩”。全文采用了类似组诗的结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从斗争历史、革命文物、建设成果和人民风貌等不同角度,描绘了旧貌换新颜的井冈山。《井冈翠竹》是其中的第三部分,原题作《青山翠竹》。
历史背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许多人纷纷响应,很多有志青年也加入了进来。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毅然改变原定部署。党内初步建立“农村包围城市的框架,因为井冈山有利的地形和群众环境,决定落脚井冈山。
第1—4段
第5—12段
第13段
第5—9段
革命战争时期
第10—12段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阅读课文,用结构图简要梳理文章的脉络,说说课文围绕“井冈翠竹”写了哪些内容。
总结全文、点明主题:革命是井冈人的气节和精神。
叙写井冈山毛竹的贡献和精神。
开篇点题,写“井冈翠竹”的外形特征和“神采”。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2、默读课文,圈画出描写井冈翠竹外形的语句并且概括其特征。
修长挺拔、枝叶茂密、颜色翠绿等
外形:
3、勾画出竹子用途的句子或者词语,分类概括其革命功绩。
搭过帐篷、盛过水、蒸过饭、做过扁担挑粮食、做过吹火筒、被当成容器送饭、修竹桥和竹滑道、被砍伐运输做建筑材料。
做过梭镖、摆过三十里竹钉阵。
生活上
战场上
4、文章的中心句是?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文本剖析
1.请勾画文中描写井冈山竹子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概括其特点。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排比、比喻、拟人,总写了井冈翠竹茂密繁盛、修直挺拔的姿态,把竹子比作“岗哨”“奇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井冈翠竹的革命风采。
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编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顶真、反复、象征,写出了毛竹在血雨腥风的恶劣环境下生长,具有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象征着井冈山人民不畏残暴的铁骨铮铮。
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拟人,赋予翠竹以人的行为和动作,生动形象写出了井冈翠竹投身新时期建设的热情和干劲,表现出它争先恐后 、势不可挡、乐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文本剖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引用白居易千古流传的名句,使翠竹的形象熠熠生辉;诗句在这里又语义双关,明喻翠竹旺盛的生命力,实喻井冈山人民坚韧顽强、浴血奋斗的革命意志。
文本剖析
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
一语双关,既指毛竹能挑重物,也指无产阶级革命家挑得起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
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顶真,给人以无穷无尽之感,突出了井冈翠竹的坚贞不屈和生命力的顽强。
品味语言(修辞):排比、比喻、拟人、双关、反复、引用、象征、呼告、反问、设问、对偶
2、第二部分描写了哪些与井冈翠竹相关的人物和事件?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1)当年用自己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用竹子作为生活器皿、战场武器的原材料。
(2)用竹筒给山头的红军送饭的两个“老表”。
(3)当年毛主席和朱军长带领队伍用竹子做的扁担挑粮食。
(4)被党派来的开发井冈山的中华儿女,用毛竹盖房,竹筒盛水做饭,用竹桥、竹滑道运下竹子为建设祖国做材料。
体现了井冈山翠竹在中华民族的革命期和新中国建设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本剖析
1、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仅仅是在赞颂竹子吗?
作者借物喻人、寓情于物,通过丰富的联想,把看似普通的竹子和井冈山的人、历史、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
什么是寓情于物?
寓情于物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事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心情寄寓在此物中,通过描写此物予以抒发。
写法分析
运用象征,“井冈翠竹”的象征意义:井冈山人民和亿万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勇敢乐观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巧妙地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将翠竹的特质与井冈山人民及革命精神紧密联系起来,歌颂了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2、作者是怎样通过丰富的联想,把竹和人、过去和现在、井冈山和全国联系起来的?
写法分析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
第2段:井冈翠竹修直挺拔似岗哨,密密麻麻似奇兵,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这就把竹子与井冈山人联系了起来。
第5段:作者由满山的翠竹联想到了“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想起当年毛竹的用途、毛竹的贡献。这段明写毛竹,暗写井冈山人民,写他们的战斗生活,写他们的丰功伟绩。
第6段:作者由老表手中的竹筒联想到硝盐罐,联想到竹筒饭的清香,由竹筒饭联想到老乡们冒着生命危险给山上的红军送粮送饭的情景,由送粮联想缺粮,联想到红军战士“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作者描绘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图画,展示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7段:作者由运粮联想到运粮用的扁担,联想到毛委员、朱军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中国革命的重担从井冈山一直挑到北京城的历史。体现了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显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责任担当。
第8、9段:写毛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同时也是在写井冈山人民。红军战略转移后,井冈山人民在白色恐怖中,面对敌人,顽强斗争,毫不妥协,对人民子弟兵日夜盼望、深切怀念。
第10—12段:作者写“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后,党和人民开发这座“万宝山”的情景。由过去写到现在,又由井冈山联想到了全国“多少工地……多少城市和农村”,赞扬了新一代井冈山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战天斗地的精神。
第13段:作者画龙点睛,将井冈翠竹与井冈山人联系起来,赞美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体会文章精巧的构思
合作探究
这里“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挑的是“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由实而虚,象征着革命斗争的道路。这一句,将井冈毛竹在革命中的作用表现得极为深刻。
1、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把这一副关系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城。
四个“一天比一天”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描摹出一幅在日益艰苦的环境中,人们的干劲日益增强,劳动成果不断积累的场景,表现了人们为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和他们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2、风雪一天比一天大,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砍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也在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3、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合作探究
运用第二人称“你”直抒胸臆,感情充沛。“青翠”对应“改色”,“挺拔”对应“低头”。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盛赞井冈翠竹、井冈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4、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从不(改为“永不”)低头。(本文在选入课本时作了一些改动)
改后更生动。两个“从不”显得重复,而且只能反映过去,用“永不”还包括未来。一字之易,内容更丰富、更深刻,有力地突出了井冈翠竹的气节和精神。
5、井冈山伟大的革命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呢?
坚定执着追理想、
实事求是闯新路、
艰苦奋斗攻难关、
依靠群众求胜利
合作探究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赏析:这首词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的战略战术思想。全词采用描写与叙述的方法,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炼,极富艺术感染力。
课外拓展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赏析:这首词属记游之作,描绘了毛泽东重游革命故地井冈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上片纪行,叙事写景,描写井冈山气象一新、生机盎然的壮美风貌,抒发故地重游的感慨。下片述情言志,抒发革命领袖勇攀高峰、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远大而壮烈的情怀。
翠竹的奉献
翠竹的神采
远看:苍翠 繁盛 广袤
翠竹的神勇
毛竹是抗敌的武器
毛竹担起了中国人民的未来
井冈翠竹
新时期 开发井冈山
勇往直前
不屈不挠
无私奉献
近看:修直 茂密 亭亭玉立
毛竹有着坚贞不屈的品格
毛竹是老表们拥军的工具
建设国家无私奉献
点明主题:
革命是井冈山人的气节和精神
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记叙井冈翠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主义建设时期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井冈翠竹的无限赞美和敬佩之情,歌颂了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不移的革命气节。
下 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