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促进民族团结
【学习目标】
【学情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理解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国家才能和谐稳定;知道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以及文化繁荣所做的巨大努力。
能力目标:搜集整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资料;分析、理解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国家才能和谐稳定、长治久安,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新型民族关系、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生在地理、历史以及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学习中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对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有了初步了解。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国家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生活中能认同尊重少数民族同学、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良好的情感基础利于学生学习本部分的内容。
  受生活环境、学习程度、个人成长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从认知到行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尊重民族差异、维护民族团结,还需要长时间深入地引导与巩固。
请观察下面四幅图片,你能发现什么?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我国各民族历经几千年的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呈现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
民族国情
地理分布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情谊
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1949
1954
1984
《共同纲领》
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团结之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我们分别能得出哪些结论?
材料一: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独龙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占全国人大代表的14.7%,远远超过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的8.49%的比例。
材料二:习近平会见独龙族等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代表时指出,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材料三:独龙族人大代表马正山,向全国人民传达整族脱贫喜讯。独龙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贡山山区,这里大半年是大雪封山,人们狩猎捕鱼、刀耕火种,过江靠溜索、出山攀“天梯”,直到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打通了独龙族走出去的路。现在最边远的村子也实现了网络覆盖,建起了四星级酒店、农家乐、客栈,旅游业红红火火。
团结
共同繁荣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平等
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青海支援湖北生活物资
内蒙古支援湖北荆门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
各省份对口支援湖北16个地级市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1)民族概况: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呈现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民族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4)新型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处理
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平等
形成了
归纳小结
民族平等
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956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56个民族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以上材料说明民族平等是怎么样的平等呢?
民族平等的表现
①社会地位: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相同的社会地位。、
②法律地位: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传统。
人口迁徙—走西口
张骞出使西域
文成公主入藏
平语近人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众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协力实现脱贫,奔向小康。
民族团结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第一章 总纲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为什么要促进民族团结?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P92
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P92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要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P90前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的内容之一。P91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P96
看图片中少数民族省份GDP·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我国各省经济发展还存在差距,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时政热点
2020年9月25日、26日第三次中央援疆工作座谈会
习近平强调,要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
山东省大力实施产业援疆,积极引进企业到喀什地区投资建厂,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有效解决家门口就业的问题。
自2018年起,山东省援疆工作指挥部创新实施消费扶贫“大仓东移”工程,先后在山东各地建设起13家“喀什好味道”新疆特色农副产品旗舰店、120多家加盟店及加盟专柜.
“2019年,项目累计推动2万余吨喀什特色农副产品走进山东,带动喀什农户脱贫增收,取得了显著效果。
经济方面
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釆取了哪些措施?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釆取了哪些措施?
深化医疗卫生领域帮扶方面,山东援疆干部人才在喀什地区肺科医院及四个县医院推行医疗卫生组团式帮扶成立对口支援喀什医疗卫生援疆联盟,整合人才优势,提升受援医院管理及业务水平。
“在教育方面,我们探索形成‘人才援助’‘业务拓展’‘资源整合’组团支援模式,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立体推进,促进智力帮扶提质增效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民生方面
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德昂族的“水鼓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利剧院上演壮族国家级非遗《刘三姐》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
看图片·思考这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能入选国家级甚至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了什么?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侗族大歌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
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具体措施 取得成效
经济 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①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 ②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 ③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民生 ①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 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③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文化 ①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 ②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我国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釆取了哪些措施?(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促进民族团结——看我行动
1、思想上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3、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4、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5、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作为青少年,怎样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为民族团结作出积极的贡献?
合作探究
知识拓展
藏族风俗
同学们知道藏族的风俗人情吗?我们青少年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藏族人的一些禁忌:
1.藏族人绝对禁吃驴,马肉和狗肉,有些地区也不吃鱼肉。
2.敬酒时,客人须先用无名指蘸一点酒弹向空中,连续三次,以示祭天,地和祖先,接着轻轻呷一口,主人会及时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连喝三口,至第四次添满时,必须一饮而尽。
3.行路遇到寺院,玛尼堆,佛塔等宗教设施,必须从左往右绕行。
4.经筒、经轮不得逆转。
5.忌讳别人用手触摸头顶。
6.吃饭时要食不满口,咬不出声,喝不出响。
7.喝酥油茶时,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双手捧到面前时,才能接过来喝。
8.禁忌在别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掉队
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大家庭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基本政治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
课堂小结
巩固和加强民族团结
家和万事兴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
青少年维护民族团结
我国的民族概况和民族分布特点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1、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5月22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列观点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相符的是( )
A.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B.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C. 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D. 发展新型民族关系有助于消除各民族的差异,实现民族大融合
D
反馈案
2、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岭大地腾冲、昆明等地考察调研时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这说明(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④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B
3.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新疆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也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习近平总书记的话( )
①启发我们只有坚持各民族团结互助,祖国的新疆才会更美丽
②说明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③体现了我国坚持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基本原则
④表明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A
材料一:1995年,浙江省开始启动实施干部、项目同步援藏。这20多年来,援藏的数据是瞩目的——累计选派援藏干部人才300余名,投入援藏资金近20亿元,计划外援藏资金达5亿多元,实施援助项目540多个,援藏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原则?
(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材料二: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今天的生活,藏民卓玛一家有说不完的话。
爷爷: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爸爸:没有汉族兄弟的援助,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妈妈:我们藏民自己管理内部事务,主人翁意识 更强了。
卓玛:我们家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了,这得益于我们西藏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2)材料二中爷爷、爸爸、妈妈和卓玛的话分别体现了西藏巨变的哪些原因?
爷爷: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爸爸:坚持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或全国人民的帮助等。
妈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卓玛:坚持保护环境或走绿色发展道路。
(3)结合所 学知识说说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让少数民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必要性。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让少数民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等。
爱我中华!
【教学反思】
1、对于每个环节的时间把握缺乏。在第三环节和第四环节学生自我展示时,学生没有完全投入,有点流于形式。可以多角度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力。
2、本堂课教学侧重于提问,有常识性的提问、有归纳整理性的提问、也有设思启疑的提问,有的提问比较直接,学生很快能领会教师的意图并且给出比较合适的答案,有的提问问题的设计本身不明确。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有利于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供线索,引发学生思维,并及时捕捉课堂信息、延伸疏导,拓展学生的思维。随着课堂环境的变化,进行一问一答式的互动,还是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服务,最终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3、对教学环境缺乏临时应变和调配,学生回答问题声音较小,课堂气氛受了影响,导致听课效果打了折扣,以后要吸取经验,随机应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