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第1节 静电现象第十五章 电与电路课程讲授新课导入本课小结我们一起来闯关了解静电现象,知道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能用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解释摩擦起电现象,能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防止和利用的技术。01能完成有关摩擦起电及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实验探究。0203会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素养目标新课导入视频导入1:老师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是一个有魔法的瓶盖。都说水往低处流,可视频中为什么水流拐弯啦?我们能不能做这个魔术呢?1.摩擦起电现象:一、摩擦起电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新课推进对于摩擦起电,我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在小学里我们都接触过。谁能描述或演示你说知道的摩擦起电的情景或实例?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新课推进阅读课本P59—60“摩擦起电”栏目下内容。(1)一些物体摩擦后能够 ,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用手中提供的物品,进行“做中学”“迷你实验室”中的实验,并让各小组长互查并汇报结果:该小组实验成功还是失败,现象是明显还是不明显。(3)创新实验设计:在课本和已经汇报的实验基础上,再创新实验设计,探究摩擦起电现象,能当堂完成的就当堂完成,不能当堂完成的,课后作为实践作业完成。吸引轻小物体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新课推进二、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1. 老师演示“有趣的气球”实验:(1)在横杆上适当距离绑好两个气球,如图(1)。(2)将一个气球用毛织品摩擦后,靠近另一个,发现另一个被吸引,如图(2)。思考、解释原因。(3)将两个都用毛织品摩擦后,发现再也不能靠近,如图(3)。思考:都摩擦带电后,怎么就不吸引呢?物体带电后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新课推进2.完成课本P61“做中学”中“探究电荷的种类及相互作用规律”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按照实验顺序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回答问题。①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或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带的电荷应该是相同的;②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或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他们相互排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他们相互吸引。(3)归纳实验情况,并引导学生总结结论结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存在相互作用,它们所带的电荷是不一样的。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新课推进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1,1—3段及“加油站内容”完成问题:(1)自然界存在着 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 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荷规定为 电荷。(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3)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用符号 表示。在国际单位之中,电荷量的单位是 ,简称库,符号是 。两种正负排斥吸引库仑CQ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新课推进4.验电器:(1)实验演示:再次回顾“有趣的气球”实验。①没有摩擦的气球如图(1);轻轻擦两下气球,两个气球如图(2),稍稍用力多摩擦几下,两个气球如下图(3)。②比较图(1)和图(2),能不能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如何判断?③比较图(2)和图(3),能不能知道物体带电多少?如何判断?能,根据两个气球拉线是否排斥张开角度判断能,根据排斥力大小(张开的角度大小)判断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新课推进(2)观察并使用验电器①观察并指认表述验电器的构造。②验电器的原理是 ,交流并尝试说出并操作其使用方法。③实践活动:用验电器检验物体带电情况。④拓展探究:能否用验电器检验物体带电种类?金属杆金属箔金属球绝缘塞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不能直接判断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新课推进5.摩擦起电实质(1)学生活动:①两个同学上讲台,老师拿起一支橡胶棒,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同学跳起,抢到橡胶棒的为胜利者。②两个同学都拿住橡胶棒的一端,争夺到橡胶棒的获胜。这个同学获胜的关键是什么?有没有原因?要想获胜得具备什么条件?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新课推进(2)原子摩擦起电实质分析①的结构模型,如下图:我们知道,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带 电荷,周围高速运转的电子带 电荷。在通常情况下,原子荷内的正电荷儿跟核外电子所在负电荷的总量 ,整个原子呈中性,即不显电性。正负相等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新课推进②不同原子的原子核吸引电子的本领不同。不同物质的原子相互靠近且摩擦时,会发生电子的得失,如下图:得到电子显负电,失去电子显正电。得到③吸引电子本领强的原子会 电子而显示带 电,吸引电子本领弱的原子会 电子而带 电。④结论:摩擦起电实际上是 在物体之间的转移。负正电子失去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新课推进6.感应带电(1)观看视频。(2)阅读课本P62第2段,交流讨论后,尝试复述静电感应。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新课推进7.对点训练:将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轻质小球,发现两者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小球( )A.一定带正电 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C.一定不带电 D.一定带负电B课程讲授新课推进新课推进1.观看静电现象视频,了解静电现象的利用及危害。2. 阅读P62—63“静电的利用与防止”部分。(1)你所了解的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有哪些?说出来与大家分享。(2)请列举静电现象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实例。(3)谈一谈静电的危害及防止的实例。3.结合课本P63“物理聊吧”内容,回扣导入环节,回答 对应问题。三、静电的利用与防止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静电喷涂等湿润环境或接地的方法防止静电危害课堂小结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实质:电子得失正电荷负电荷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感应起电我们一起来闯关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措施,不能预防静电的是( )A.保持皮肤湿润B.穿化纤材质的服装C.室内保持湿度D.在地毯中夹杂不锈钢纤维2.如图所示,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甲球后,先用甲靠近乙,发现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胶棒带负电,甲球带正电B.乙带正电,丙带正电C.乙带正电,丙可能不带电D.乙带负电,丙可能带正电或者不带电BD我们一起来闯关3.如图所示,为验电器的示意图,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金属球时,发现金属箔张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可以创造电荷B.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C.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时失去电子D.验电器金属箔带正电4.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带上(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经检验梳子带负电,则梳子 (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B异种得到我们一起来闯关5. “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箔轻薄柔软,不能用手直接拿取,如图所示,工匠手持羽毛扫过纸垫,再将羽毛靠近工作台上的金箔,即可吸起金箔是因为,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外一个物体上我们一起来闯关6.静电复印技术已经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小华利用身边的素材来简单模拟静电复印原理,具体操作步骤如图所示。(1)找一块塑料板,用丝绸快速摩擦整个板面,其目的是通过摩擦使塑料板 ;(2)用干燥的手指在塑料板上写一个“大”字,其目的是借助人体将“大”字部分的电荷导走,因为人体具有 性;(3)将塑料板平放,在上面均匀地撒上一层干木屑,再将塑料板缓慢竖起,一个“大”字就在塑料板上显现出来了。“大”字部分的干木屑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而滑落,其他部分的干木屑被吸引是因为 。带电导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5.1 静电现象 课件.pptx 感应起电.mp4 静电引流.mp4 静电现象.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