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法律保障生活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法律保障生活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4.9.2 法律保障生活
自主预习:3分钟
(对照复习资料先勾画知识点,重点梳理红色重点问题!)
1.法律如何保障生活?
你知道道德、纪律、法律三者的区别吗?
情境导入
在医院的取药窗口,有退役军人优先的标志
以下图片反映的情境与哪些法律相关?
活动任务一:
交警对过往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酒精检测
银行柜员识别出电信诈骗后,阻止客户向诈骗账户汇款
经过人民法院的调解,诉讼双方当事人在庭前达成协议,顺利解决纠纷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法律是如何保障生活的。
活动任务二:
悟:(预设5分钟)
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勾画完成后,完成优化设计79页的典型例题和基础巩固第1题。
二: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①法律通过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
②法律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社会制度,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
③法律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勾画完成后,完成优化设计80页的第2题。
2020年6月16日,嘉鱼县环境执法人员对湖北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二期建设项目真空泵房外一软管正在向雨水管网排放废水。执法人员对管网进行认真排查后,认定该软管外排废水为生产废水,涉嫌通过雨水管网以逃避监管方式偷排生产废水。调查取证后,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嘉鱼县分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该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并处以48万元罚款。
结合以下材料,说说执法机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活动任务三:
思:(预设5分钟)
第四十二条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三: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①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蕴含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②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③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根据以下材料,说说法律如何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5月5日晚9点多,某某市公安局南山派出所接到辖区一家医院的多名患者报警,称附近公园内的广场舞噪音扰民,导致无法静心疗养,随后民警很快赶到现场。据了解,事发公园是当地较大的一个居民休闲场所,和附近医院仅一条马路之隔,直线距离不超过50米,且周围还有居民区和学校。每到天气变暖,众多广场舞爱好者就开始聚集在此跳舞,最多时一晚有近200人,多支队伍还存在提高音量“斗舞”行为,经常从傍晚跳到晚上九、十点,让附近居民不堪其扰。仅从4月底开始,因陆续接到该公园广场舞噪音扰民报警,民警出警次数就超过10次,民警也曾将广场舞组织者约到派出所谈话,但是效果不是很大。
针对这种屡教不改的情况,5月5日当晚,民警对涉及噪音扰民的5名广场舞组织者当场出具了处罚决定书,并依法作出警告处罚。
活动任务四:
思:(预设5分钟)
个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相关部门根据法律规定,依法责令噪音制造者停止违法行为,并作出相应处罚,体现了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来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勾画完成后,完成优化设计79页的即学即练。
四: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①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
②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
1.安阳市修改《安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养犬扰民、噪声污染等行为将受处罚。这告诉我们( )
①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保护了社会公共利益
②《条例》限制我们行使权利,损害了我们的利益
③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履行《条例》规定的义务
④《条例》可以杜绝养犬扰民、噪声污染等行为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D
随堂练习
2.某小区业主刘某在装修时,私自拆掉屋内的承重墙,导致楼栋墙壁出现裂痕,200多户居民被迫紧急疏散撤离。业主委员会向有关部门举报了刘某。该部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方面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对被拆改的墙体进行安全支护,制订墙体恢复方案,另一方面对刘某进行立案调查,追究其法律责任。下列对此案例点评正确的是( )
①刘某砸的是自家的墙,与他人无关
②法律保护了小区居民的公共利益
③刘某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④这启示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法律不仅是“灭火器”,更是社会进步的“推进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
连一连
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权益。
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守护母亲河。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概述
1.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具体表现
2.维护社会秩序
3.保护社会公共利益
法律如何保障生活?
课堂小结
4.促进社会发展
课堂作业单
课后实践
绘制“法律保障生活”宣传画(需包含1个法律条文+1个生活场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