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6张PPT)教材梳理第三章 物 态 变 化1. 能描述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不同物态的物质及其应用。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课程标准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4. 能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意识。5.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必做实验)考点梳理1. 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程度的物理量。 它的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__________。2. 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温度的工具:__________。(1)液体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根据液体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即温度升高,液体的体积__________,温度降低,液体的体积减小。冷热温度和温度计℃温度计热胀冷缩增大(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__℃,纯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将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_______℃。(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_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___;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____在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01001量程分度值完全浸没③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仍然要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的液面__________。3. 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体温的。水银体温计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使用体温计前,_________________,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水银遇冷收缩时,水银能从这个缩口处断开,因此体温计__________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人的正常体温约是__________℃。相平0.135~42要向下甩几下可以374. 三种常用温度计的异同点:分 类 实验室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用 途 测量物体温度 测量室温 测量体温量程/℃ -20~110 -30~50 35~42分度值/℃ 1 1 0.1所用液体 煤油(红色) 酒精(红色) 水银特殊构造 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量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使用前要向下甩,可离开人体读数注意:液体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不能低于温度计内液体的凝固点,也不能高于其沸点。1. 物质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过程要__________热。2. 物质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__________热。固态熔化和凝固液态吸液态固态放3. 固体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具体分类见下表:晶体非晶体种 类 概 念 熔化时的特点 温度—时间图像特征 有无熔点 常见物质晶体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个温度叫做__________ 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_ 有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 _____ 冰、食盐、石墨、金属、海波、萘非晶体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_ 无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 _____ 松香、石蜡、玻璃熔点不变有升高无注意:(1)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并继续吸热,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凝固点并继续放热。(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4. 某物质在熔化前后(ABCD段)和凝固前后(DEFG段)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如图1-3-1所示。(1)AB段(固态):固态物质吸热,温度升高,在B点前还未开始熔化。(2)BC段(固液共存态):物质吸热,温度达到熔点(48 ℃)时开始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C点和B点对应横坐标的时间差是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3)CD段(液态):液态物质吸热,温度升高,在C点时已熔化完毕。(4)DE段(液态):液态物质放热,温度降低,在E点前还未开始凝固。(5)EF段(固液共存态):物质放热,温度达到凝固点(48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F点和E点对应横坐标的时间差是凝固过程所用的时间。(6)FG段(固态):固态物质放热,温度降低,在F点时已凝固完毕。1. 物质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过程要__________热。2. 汽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式。3. 物质由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过程要__________热。4.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能液化。液态汽化和液化气态吸蒸发沸腾气态液态放降低温度压缩体积5. 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异同点 蒸 发 沸 腾不同点 发生部位 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_ 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发生条件 ________温度下 温度达到______,持续吸热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温度特点 温度降低(致冷作用) 温度保持不变(等于沸点)相同点 都属于汽化现象,都要_______热表面表面内部任何沸点吸6.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7. 影响液体沸点的因素有液体表面的__________。液体表面的__________越高,它的沸点越高。气压气压1. 物质从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过程要__________热。樟脑丸变小、冬天晾在外面结冰的衣服变干都是升华现象。2. 物质从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过程要__________热。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霜、雾凇、用久的灯泡变黑都是凝华现象。3. 利用干冰的升华可以制冷防腐、制造舞台烟雾和进行工人降雨。固态升华和凝华气态吸气态固态放1. 水的三态联系: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水蒸气放吸吸放放吸2.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课本简练1.(八上P48小资料改编)下面是小明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温度值做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B.家用电冰箱冷藏柜内部的温度约为-18 ℃C.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D.广州市冬天的最低气温约为-37.5 ℃A2.(八上P49实验改编)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制成的。如图1-3-2所示,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操作是图________(填“甲”“乙”或“丙”),图丁所示的三种读数方法中,正确的应该是______(填“A”“B”或“C”),即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面__________。液体热胀冷缩丙B相平3.(八上P56小资料改编)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A.橡胶 B.玻璃C.冰块 D.石蜡C4.(八上P57动手动脑学物理4改编)把0 ℃的冰放入0 ℃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 ℃),过了一段时间后,则(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使冰增多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D.无法判定冰和水的质量是否改变C5.(八上P59实验改编)图1-3-3为一种水开后能鸣笛的电热水壶。在水烧开时,壶嘴冒出的“白气”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水蒸气,仔细观察发现:出现“白气”的位置总是在__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壶嘴的位置。不是远离6.(八上P66动手动脑学物理3改编)舞台上的白雾是利用干冰在常温下迅速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使周围气温急剧下降,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降温、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变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而形成的。升华吸热液化7.(八上P65想想议议改编)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在地球上的循环。下列对出现的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凝固B.盛夏,浓雾弥漫——液化C.深秋,水面上出现“白气”——汽化D.冬天,树枝上形成雾凇——升华B易错精讲【例1】【物理观念】下表是几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15 ℃时,水银处于______态。白炽灯发光时,灯丝温度高达2 500 ℃,应该选择________做灯丝。易错点1熔点和沸点液钨物 质 水银 铁 钨 锡熔点/℃ -39 1 535 3 441 232沸点/℃ 357 2 750 — —思路点拨:(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2)温度对于物质的状态有重要意义:低于熔点时物质处于固态,高于沸点时物质处于气态,介于熔点和沸点之间时物质处于液态;处于熔点温度时,物质可能处于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变式1】如图1-3-4所示,在大容器A和小容器B内都盛有水,在容器A底部加热使A内的水沸腾,继续加热,容器B内水的温度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沸腾,这说明液体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变式2】如图1-3-5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液体沸腾而乙液体不沸腾。已知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 ℃,水的沸点是100 ℃,煤油的沸点是150 ℃,下列判断符合题意的是( )A. 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酒精B. 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C. 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酒精D. 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B【例2】关于“白气”或“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护目镜内侧形成的“白雾”是水蒸气B. 温泉上方出现的大量“白雾”是汽化形成的C. 泡方便面时碗里冒出的“白气”形成的过程要吸热D. 雪糕周围冒出的“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易错点2对“白气”或“白雾”的理解D思路点拨:(1)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人的肉眼观察不到水蒸气。(2)“白气”或“白雾”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所形成的小水珠,它们都形成在温度较高的一侧。【变式3】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关于“水雾”形成在玻璃窗的哪一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B. 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C. 甲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D. 甲房间的“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的“水雾”在外表面C【例3】【科学思维】“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图1-3-6的图线中表示金属钛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金属钛的熔化时间是________min,在第6 min金属钛处于___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易错点3熔化图像甲4固液共存思路点拨:(1)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同点是都需要不断吸热,区别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图像中有水平线段),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图像中没有水平线段)。(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处于固液共存态;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由固态变软,最终变为液态。【变式4】【科学思维】如图1-3-7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锡的熔点是__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___。(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态。(3)锡的熔化过程持续了______min,它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温度______。230 ℃230 ℃固液共存液4吸不变(4)锡的凝固过程是__________段,该过程持续了__________min。(5)锡在10~12 min这段时间内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不断放热,处于_______________态。EF2有固液共存实验一 探究固体在熔化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0年3考:2015年、2016年、2018年)重点实验实验名称 探究固体在熔化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器材 温度计、秒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晶体、非晶体、水、烧杯、火柴、试管等考点归纳 (1)测量工具:温度计和秒表(2)器材安装:先固定酒精灯,根据酒精灯外焰位置确定石棉网的高度,再放烧杯,接着固定试管,最后固定温度计(3)为避免加热时间过长,烧杯中的水量刚好能浸没试管中的固体即可,同时试管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侧壁考点归纳 (4)温度计的放置:玻璃泡完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的底和侧壁(5)烧杯口处的“白气”是由于烧杯内热的水蒸气遇到烧杯外冷的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6)“水浴法”的优点:使被加热物体受热均匀(7)晶体熔化图像:AB表示熔化前,固体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温度升高;BC表示熔化过程,物体处于固液共存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温度不变,熔化时间为4min;CD表示熔化后,液体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温度升高(AB和CD不是平行线的原因: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比热容不同)考点归纳 (8)非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无固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实验结论 随着酒精灯的不断加热,晶体在熔化前温度不断升高,但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例2】【科学探究】图1-3-8甲是“探究萘在熔化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每隔5 min记录一次温度值,并观察萘的状态,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温度/℃ 50 80 80 80 80 90 100【实验器材】(1)本实验宜选用__________(填“大”或“小”)颗粒的萘。【实验方法】(2)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先给水加热,从而间接给萘加热,这样做能确保萘______________。小受热均匀【实验设计】(3)实验中,在记录加热时间的同时还需观察记录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判断萘开始熔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填字母)。A. 试管中出现液体B. 温度计的示数不变萘的温度变化和状态A【实验数据】(5)在第5 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3-8乙所示,读取数据为__________。70 ℃【实验图像】(6)根据实验数据,在图1-3-8丙的坐标纸上绘制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答图1-3-1所示。(7)根据实验图像可知:①萘在熔化前10 min升温快、熔化后10 min升温慢,这是因为萘处于固态时的__________比处于液态时的小;②萘第25 min时的内能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它第15 min时的内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8)实验表明,萘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萘属于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点为______℃。比热容大于萘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不变晶体80【实验拓展】(9)实验中发现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液态萘并没有沸腾,这说明液态萘的沸点比水的沸点__________(填“高”或“低”)。高实验二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10年3考:2015年、2020年、2021年)实验名称 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器材 水、烧杯、温度计、秒表、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火柴、带孔的硬纸板考点归纳 (1)测量工具:温度计和秒表(2)器材安装:自下而上,确保能让酒精灯的外焰加热(3)石棉网的作用:使烧杯受热均匀考点归纳 (4)烧杯上加盖纸板的主要原因:减少热量的散失,使水在短时间内沸腾(5)纸板上小孔的作用:使烧杯内的气压与外面的大气压相同(6)水沸腾时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7)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表面的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也越高(8)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的原因:水的质量过大、水的初温过低等(9)撤去酒精灯时,水中的气泡不会立即消失的原因:石棉网的温度较高,使水能够继续吸热考点归纳 (10)从现象判断水是否沸腾:沸腾前,气泡较少且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11)描点画图及分析实验结论 沸腾前,水不断吸热,温度升高;沸腾时,水继续吸热,温度达到沸点且保持不变【例2】【科学探究】为了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取0.2 kg水进行实验。【实验器材】(1)如图1-3-9甲所示,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____________(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调节铁圈高度时,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2)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 ℃,煤油的沸点是150 ℃,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可能是__________(填“酒精”或“煤油”)。为了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自下而上需要煤油秒表【实验图像】(3)根据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1-3-9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答图1-3-2所示。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实验现象】(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水在沸腾时气泡不断上升变_________(填“大”或“小”)。【实验结论】(5)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_______(填“保持不变”或“不断升高”)。该实验说明当地大气压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①温度______________;②不断__________热。大保持不变小于达到沸点吸【实验拓展】(6)甲、乙两组同学在做本实验时选用了相同的实验装置,并绘制了温度—时间图像,如图1-3-10所示。a、b图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开始加热到t1时刻,若两组同学所用两杯水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a和Qb,则Qa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Qb。水的质量不同等于(7)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小水的质量考点1 温度和温度计[10年7考:2016年(填空)、2017年(实验)、2019年(选择和填空)、2020年(填空)、2021年(选择)、2022年(选择和实验)、2024年(实验)考查]1. (2024 广东)自制液体温度计利用了液体__________的性质。为提高温度计的精确度,应选择内径更__________(填“粗”或“细”)的玻璃管。考点精练热胀冷缩细2. (2022广东节选)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直管内的水银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动退回玻璃泡,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图1-3-11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不能36.53. 用同一支温度计分别测量当天正午与晚上的气温,两次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3-12甲、乙所示,其中,图__________是晚上的气温,其示数是__________℃。乙-4考点2 物态变化[10年9考:2015年(实验)、2016年(填空)、2017年(填空和综合)、2018年(填空)、2020年(填空)、2021年(填空)、2022年(选择)、2023年(实验)、2024年(选择)考查]4. (2024 广东)《淮南子·俶真训》记载:“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炉中”。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 )A. 汽化 B. 液化 C. 熔化 D. 凝固C5. (2022广东)小明发现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越变越小,此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 ( )A. 熔化 B. 升华C. 汽化 D. 液化B6. (2023 广东)如图1-3-13所示,小明在某次观察晶体升华现象时,用酒精灯加热装有某晶体颗粒的锥形瓶,发现锥形瓶内出现有色气体,瓶内底部还出现少量液体。该气体形成的过程需要__________(填“吸”或“放”)热。该晶体熔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吸该晶体的熔点较低7. 【科学探究】在“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中,有如图1-3-14所示两种加热方式。已知碘的熔点是114 ℃、沸点是184 ℃,水的沸点是100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为500 ℃。应使用图________(填“甲”或“乙”)的加热方式,该过程中碘从固态变_______态。图乙的加热方式的主要目的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使碘锤受热均匀。乙气不是8.(2021广东)固态、液态和__________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图1-3-15是某种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其中图乙表示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___。该物质由图甲状态变为图乙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___。气态液态熔化考点3 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9.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上方冒出“白气”(如图1-3-16甲)。(1)这“白气”实质上是些__________(填“水蒸气”或“小水珠”)。小水珠(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__________(填“高”或“低”),它们仍然保持__________(填“固”“液”或“气”)态;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发生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白气”;高气液化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3)小明从日常生活中还发现,有时壶嘴上方的“白气”比较多,有时比较少。如图1-3-16乙所示,可以判断出__________(填“A”或“B”)房间的气温比较高。汽化B(4)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1-3-16丙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会锅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变,碗中的水从锅内的水吸热,温度达到沸点后,就和锅内的水的温度相同,就不能继续吸热考点4 综合真题10.(2021广东)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如图1-3-17所示,其中图____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况,沸腾前气泡大小变化的原因是气泡上升过程中__________(双选,填字母)。A.气泡遇冷收缩B.气泡遇热膨胀C.气泡所受水的压强变小D.气泡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乙A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