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学情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选择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S-32 Na-23 Mg-24 Ca-40 Fe-56 Zn-6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分)
1.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熟石灰呈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 铅锑合金的熔点高,可在家庭电路中制作保险丝
C. 铁制品具有导热性,可以做炊具 D. 稀盐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金属除锈
2.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金属材料:生铁、硬铝、18K金 B. 盐类:NaOH、、
C. 碱:NaOH、纯碱、 D. 溶液:生理盐水、白酒、蒸馏水
3.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 百炼成钢—使生铁中碳等杂质的含量降低,达到钢的标准
C. 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D. 黄铜片和铜片互相刻划,黄铜片表面留下明显痕迹
4. 下列事实与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符的是
A. 铝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B. 将铁丝浸入稀盐酸中:
C. 用CO还原氧化铁:
D. 向硝酸钾溶液中滴加氯化铜溶液:
5.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一定温度下,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浸入一小块不规则的硫酸铜晶体,静置 晶体形状发生变化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
B 向某待测液中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为溶液
C 向NaOH溶液中通入 无明显现象 与NaOH溶液不反应
D 向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 产生刺激性气味 原溶液中含铵根离子
A. A B. B C. C D. D
6. 某城市有甲、乙两工厂排放污水,污水中各含有下列6种离子中的3种(两厂不含相同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有3种离子,其中甲厂废水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已知甲厂或者乙厂废水中和的个数比为,则甲厂或者乙厂废水中和的个数比是。
A. B. C. D.
7.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8. 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HCOOHCO↑+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HCOOH
B. 乙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
C. 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D. 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
9.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混合物(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及方法
A CaO(CaCl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Cu(CuO)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Na2SO4溶液(Na2CO3) 加入过量稀硫酸
D CO2(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
A. A B. B C. C D. D
10. 某溶液可能含有HCl、Cu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点后,溶液pH保持不变
B. b点对应的溶液中有三种溶质
C. c点到d点过程中,溶液中溶质总质量在减少
D. 原溶液含有HCl、CuCl2和CuSO4
11. 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部分含铜元素物质的“化合价一物质类别”二维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a点对应物质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
(2)d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Cu2O在图中对应的点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点。
(4)写出b→c对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2.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可以从中提取化工产品。
(1)工业上用反渗透膜法淡化海水,其原理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______不同分离出淡水,分离淡水后剩余的溶液,可以进行海水晒盐,海水晒盐是通过______的方法获取食盐。
(2)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利用海水晒盐后的苦卤制镁,如图1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反应②的属于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从海水中提取历经步①②③三步转换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3)以粗盐水为原料综合利用的部分途径如图2所示:
①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和杂质,加入下列3种过量试剂的顺序依次可以是______。
A. B.、、NaOH C.NaOH、、
按加入试剂的正确顺序,过滤后的滤液A中溶质有______(填化学式),向滤液A中加入______调pH至中性即可。
②写出生成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在该流程中,是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的氨气,然后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先通入过量氨气的目的是______。
③若向分离出晶体后的母液B中加入过量,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______。
13. 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水平。
(1)三星堆遗址新出土重要文物500多件,有青铜神树、金面具及玉石器等,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①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出现的合金,制作材料是铜锡合金,锡元素符号为______。
②黄金面具残片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从物质化学性质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
(2)铝的利用距今100多年,现在铝的年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①铝制品在生活中不易锈蚀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导电性铜>铝,在但现在高压线的架设基本都是用铝,原因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14. 草酸是一种有机酸,易溶于水,广泛存在于植物食品中。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草酸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实验猜想】
(1)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 猜想3:______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
(2)观察到______(填序号)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草酸分解有气体生成。
(3)通过下面的现象都能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
①C、F装置内分别出现的现象为______。
②E装置内出现的现象为______,写出该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实验结论】
(4)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写出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问题讨论】
(5)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6)该实验装置的设计还有一处明显不足,请提出改进措施(写一条)______。
15. 学习了酸、碱、盐、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同学构建了右图的生成盐的知识网络模型。
(1)若反应①和②与图中已有的反应类型不同,它们可以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请将其中①处内容补充完整______。
(2)若通过反应⑤生成的一种盐为NaCl,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①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请根据图1分析该反应的微观实质为______。
②图2是向溶液滴加NaOH溶液微观示意图,参加反应的微粒是______(写微粒符号);请分析并推测:向溶液中滴加溶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16. 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NO3)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
Ⅰ.相关问题初步探究: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NO3)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有NaOH; 猜想二: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__________ 猜想一正确
【最终结论】综合上述实验现象,最终确认该白色固体由____________组成。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选择部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S-32 Na-23 Mg-24 Ca-40 Fe-56 Zn-6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30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1)作导线(合理即可)
(2)Cu(OH)2
(3)e
(4)##
【12题答案】
【答案】(1) ①. 颗粒大小 ②. 蒸发结晶
(2) ①. MgCl2 + Ca(OH)2 = Cu(OH)2↓+ CaCl2 ②. 复分解反应 ③. 富集和提纯氯化镁
(3) ①. BC##CB ②. NaOH、Na2CO3、NaCl ③. 稀盐酸##HCl ④. NaCl+H2O+NH3+CO2= NaHCO3↓+NH4Cl ⑤. 使溶液呈碱性,更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⑥. NH3
【13题答案】
【答案】(1) ①. Sn ②. 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2) ①. ②. 密度小(合理即可)
【14题答案】
【答案】(1)既有CO,又有CO2
(2)A (3) ①. C中澄清石灰水无变化,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③.
(4)
(5) ①. 吸收二氧化碳 ②. ③. 干燥气体
(6)在装置末端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15题答案】
【答案】(1) ①. 置换反应 ②. 金属+酸
(2)Na2 CO3 +CaCl2 =CaCO3 ↓+2NaCl(合理即可)
(3) ①. 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 ②. 、OH-##OH-、 ③. 产生白色沉淀
【16题答案】
【答案】 ①. Na2SO4 ②. ③. 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硝酸钙溶液等) ④. 产生红褐色沉淀 ⑤. Ba(NO3)2、NaOH、Na2CO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