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法不可违课件(共22张PPT)+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1 法不可违课件(共22张PPT)+同步练习+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第十一课第一框《法不可违》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5年4月14日,公安部网安局公布西藏公安网安依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案件。网民次某为博取流量,利用AI工具对涉“‘3.27’跨桥事故”的相关报道进行了杜撰,生成谣言信息在网上发布,公安机关依法对次某行政拘留。次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一般违法行为 D.犯罪行为
2.“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无业青年赵某参与吸毒,被公安机关查获。他将面临的结果可能是( )
A.人民检察院将对赵某提起诉讼
B.人民法院对赵某判处管制处罚
C.公安机关对赵某给予行政处罚
D.监察机关对赵某依法处置,并强制戒毒
3.小闽在梳理知识时制作了以下小卡片。卡片中“ ”应正确填入的是(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严重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
4.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李某等人的行为是( )
A.严重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
5.为举行民法典宣传活动,小强同学搜集了如下案例,你认为其中可选用的有( )
①李某将他人丢失的手表据为己有,被法院判令归还
②潘某误机后谎称飞机上有炸弹,被判处拘役5个月
③某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了其作品,被起诉侵权
④张某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杨某为获取流量牟利,利用软件生成虚假新闻信息,并发布在网络平台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公安机关对其依法进行行政拘留。杨某的行为( )
A.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受到刑罚处罚 B.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C.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受到民事处罚 D.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民事处罚
7.下列适合在“民法典宣传月”中选用的案例是( )
A.捕猎、售卖国家保护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
B.在跨年夜人群密集的步行街放烟花,被刑事拘留
C.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
D.张某私自填词、翻唱某歌手的原创歌曲,被诉侵权
8.网络直播在促进灵活就业、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商业营销行为不规范、偷逃缴纳税款、假冒伪劣等问题。这些现象提醒电商从业者要( )
①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②依法自律,恪守底线
③敬畏规则,遵章守法 ④信守承诺,诚信经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需要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有( )
①魏某未按照规定停放车辆被交警罚款200元
②小陈编造谣言诋毁同事,法院判决小陈停止侵害并承担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的责任
③李某因诈骗数额巨大,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8万元
④照相馆未经小王允许就使用其照片进行宣传,小王得知后到法院起诉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10.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吊销许可证件、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罚是( )
A.民事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B.行政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
C.刑事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 D.公民不遵守法律法规应当承担的责任
11.小李闯红灯被交警罚款100元;小李骑车擦伤小王家的小轿车,小李赔偿小王800元;小明把小李打成重伤被判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10000元。上述三个违法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分别是( )
A.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B.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D.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民事责任
12.农民工小张为讨薪,爬高压线威胁老板,虽要回欠薪,却因扰乱公共秩序,在获民警解救后又被公安机关拘留;他的同乡小孙则通过劳动仲裁顺利追回欠款。两人的遭遇告诉我们( )
①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
②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违法行为必将受到刑罚处罚
④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短视频博主赵某专注国风造型创作,在平台积累5.6万粉丝。某公司运营的换脸软件私自将赵某视频纳入素材库,用户通过该软件可选用赵某视频进行“换脸”,会员还可下载无水印视频。对某公司的做法,下列点评正确的有( )
①是为了更好服务客户,无可厚非 ②擅自使用赵某的作品,构成侵权
③违反了民法典的规定,需要担责 ④违背诚信原则,缺乏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刘某饲养了一只阿拉斯加犬,属于其所在城区养犬管理条例禁止饲养的大型犬,后因该犬咬伤徐某被诉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决刘某就徐某全部损失承担责任。这一判决告诫刘某( )
A.要珍惜人身权利 B.要承担违法责任
C.要善于运用法律 D.要增强权利意识
二、辨析题
15.七年级(1)班召开了“远离违法犯罪”的主题班会,小华认为:“一个人不违法就不会犯罪,不犯罪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请你对小华的观点进行辨析。
三、分析说明题
16.【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某校道德与法治老师以“多彩的法治课堂”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案例 违法行为类型
小赵因饲养的宠物狗常半夜乱叫扰民被公安机关予以警告处罚 ①
某照相馆因擅自使用钱某的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②
孙某因非法狩猎被当地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③
(1)运用所学知识,写出①②③对应的案例中违法行为的类型。
(2)写出以上违法行为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C2.C3.B4.C5.A6.B7.D8.D9.D10.B11.B12.D13.D14.B
15.小华的观点错误。
(1)违法包括犯罪,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2)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违法行为通常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3)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6.(1)①行政违法行为②民事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
(2)以上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2024年8月,在青岛崂山风景区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名驾驶白色路虎越野车的女司机试图逆行插队,未能成功后追尾了前方的大巴车。
这名女司机下车后,对正常行驶的男司机进行了激烈的辱骂,并猛击男司机的面部,导致男司机口鼻流血,但男司机并未还手。
经调查,王某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并处行政拘留10日,罚款1000元。
如何评价王某的行为?违反了法律会受到什么处罚?
热点材料:路虎女司机逆行还狂扇对向司机耳光后逃离
新课导入
11.1法不可违
自学导航
1
法律的作用
2
违法行为的含义和类型
3
三种违法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4
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要求?
阅读课本P93-95页的内容
高空抛物承担的法律责任
案例一:因一碗豆腐脑,男子被行拘6日!
近日,云南昆明西山区某居民小区内一男子,竟将未食用完的豆腐脑,随意从27楼窗口抛出,险些砸中楼下过往的行人。公安机关依《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其作出行政拘留6日并处罚款的处罚。
案例二:天降横祸,我把整栋楼都给告了
张三于楼下行走,突然被楼上抛下一块石头砸伤,张三后被送去医院抢救,发生若干费用。报警后因未找到具体人,张三遂将整栋楼的所有住户均告上法庭,经一审、二审之后,最终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决由所有可能的加害者对张三赔偿共计39.3万元。
说一说:这些事能做吗?为什么?谈一谈法律的作用?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了方向指引。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刚 性
底 线
以上图片表明法律有什么作用?
以案说法,明作用
1.法律的作用(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了方向指引。(指引作用)
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
闯红灯
校园欺凌
未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思考:违法行为有哪些类别?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是违法行为
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上面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观看视频,识别违法类别?
行政违法行为
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
刑事违法行为
17岁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上面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是违法行为
违法类别 违反的法律 社会危害程度 承担的法律责任 典型 案例 共同点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 违法 行为
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欠债不还、合同违约、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品、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图片等
行政责任:
①行政处分: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处分②行政处罚: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件、责令停产停业、行政拘留等处罚
刑事责任
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较轻
较重
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闭网
拒不执行防疫规定等
故意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制毒贩毒等
民事法律规
《民法典》
行政法律规《治安管理处罚法》
刑事法律规
《刑法》
小组合作学习,归纳总结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
①都违反了法律
②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③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
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共同点
(1)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应受惩罚的行为。
(2)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是民事违法行为。(如:欠债不还)
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是刑事违法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轻微)
严重违法行为(最严重)
共同点:①都是违法行为;②都有社会危害性;③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不同点:①触犯的法律不同;②社会危害程度不同;③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结论:①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②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比较一般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与犯罪
法不
可违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判断违法行为:主要看行为人违反的法律和承担的法律责任
活学活用,你是法律小判官
1.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相应的责任
持刀抢劫他人财物。
聂某某因醉驾被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拘役并处罚金。
甲把乙打成重伤,丧失劳动能力,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四五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
某公司因擅用李某照片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500元。
小强的爸爸因酒后驾驶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
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违法
犯罪
犯罪
违法
犯罪
违法
犯罪
违法

观看视频,谈一谈违反法律需要承担责任的原因?给我们什么警示?
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3.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和要求?
(1)原因
只要是违法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造成损害,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违法行为的危害)
(2)要求
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
课堂总结
法不可违
法不可违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分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违法需担责
原因
都有损害、都具社会危害性、都承担相应责任。
要求
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巩固提升
1.中学生小王的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的是( )
① 拾到他人遗失的手表拒不归还
② 在班级群里编造同学偷东西的谣言
③ 骑电动车闯红灯被交警罚款 50 元
④ 为赚取差价,网购盗版书籍卖给同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B
2.小李在网上购买了一双假冒品牌运动鞋,卖家拒绝退款。小李起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卖家 “退一赔三”。该判决体现的民事责任是( )
① 返还财产 ② 赔偿损失 ③ 行政处罚 ④ 赔礼道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A
3.连日来,融水法院干警积极履行法治副校长职责,走进学校,为同学们送上2025年春季开学法治第一课,撑起校园法治“保护伞”,敲响法治“上课铃”,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法治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这是因为( )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②法律负责评判道德是与否
③违法必然要承担刑事责任
④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