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时事热点训练 《人工智能》(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时事热点训练 《人工智能》(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工智能》
【时事回顾】
在2025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宇树科技旗下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在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亮相,成为全场焦点。
【情景素材】
实验自动化:人工智能可用于自动化化学实验,如智能机器人进行药品称量、溶液配制、实验操作等,能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
新材料研发:通过分析海量数据,人工智能预测新物质合成途径和功能,指导研发高性能新材料,缩短研发时间和成本。
药物设计:在药物研发中,人工智能可用于靶点识别、药物分子结构优化、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等,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命题要点】
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场景判断:给出一些具体的应用描述,让学生判断属于人工智能在化学中的哪种应用,如物质结构预测、化学反应路径规划、实验自动化等。
人工智能相关的化学实验设计与分析:结合人工智能在实验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及结论的理解,以及实验设计和误差分析能力。
人工智能与化学数据处理:涉及人工智能如何处理和分析化学数据,如对实验数据的分类、聚类、挖掘,以发现化学规律和趋势。。
【相关知识点分析】
物质结构与性质:人工智能可通过计算化学方法预测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学生需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化学键、分子构型等,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反应热等概念,以及人工智能如何通过算法优化反应条件,预测反应路径,帮助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熟悉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和操作,如溶液配制、物质分离与提纯等,明确人工智能在实验自动化中所涉及的具体操作环节,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押题猜想】
一.选择题(30分)
1.宇树机器人在春晚表演时,其外壳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 )
A. 金属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
2.某AI系统预测新型催化剂时,发现某金属氧化物(MO)可加速分解过氧化氢。该反应中,MO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 )
A. 质量减小,化学性质改变 B. 质量不变,化学性质改变
C. 质量增大,化学性质不变 D. 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3.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迈向新台阶,尤其是国产DeepSeek走红全球。人工智能的芯片主要成分是硅,工业上制取芯片基材高纯硅(Si)的某一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的丙和丁的微粒个数比是1:1
B.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C.参加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反应中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4. 人工智能预测新型合金材料成分时,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的优势是( )
A. 熔点更高 B. 硬度更大 C. 密度更大 D. 化学性质更活泼
5.用AI控制的自动化实验装置进行“粗盐提纯”,下列操作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
A. 溶解 B. 过滤 C. 蒸发 D. 称量
6. AI推荐的污水处理流程中,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 )
A. 杀菌消毒 B. 沉降固体杂质 C. 吸附色素和异味 D. 降低水的硬度
7.下列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4年发布的“十大突破性技术”中的四项,其中与化学研究范畴关联密切的是(  )
A.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 B.首例基因编辑治疗
C.超高效太阳能电池 D.百亿亿次计算机
8. AI预测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时,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该元素可能是( )
A. 金属元素 B. 稀有气体元素 C. 非金属元素 D. 无法确定
9. AI分析某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如下,X的值为(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0 15 2 0
反应后质量/g 8 3 2 X
A. 22 B. 14 C. 16 D. 10
10. AI模拟火箭燃料偏二甲肼(C H N )与四氧化二氮(N O )反应:C H N + 2N O = 3N + 2CO + 4X,X的化学式为( )
A. H O B. H O C. H D. O
11. AI分析某溶液成分时,测得含有大量的Na 、Cl 、SO ,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 Ag B. Ba C. K D. OH
12. AI优化的工业炼铁(Fe O + 3CO 2Fe + 3CO )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 Fe O B. CO C. Fe D. CO
13.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过程中,需要对硅原料进行提纯。现有含少量氧化铁杂质的粗硅(主要成分为Si),欲提纯硅,以下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C. 高温下通入氢气
D. 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14.在人工智能设备的精密制造中,会涉及多种化学物质的使用。已知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其中甲是黑色固体单质,常用于制作芯片的基底材料;乙是一种常见的酸,可用于蚀刻金属部件;丙的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去除油污;丁是一种氧化物,能与水反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戊的水溶液能与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与乙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B. 丁与水反应后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C. 丙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 KCl = NaCl + KOH
D. 乙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戊
15.在人工智能设备的精密零件表面处理中,需用稀硫酸去除铁锈。将一定质量的生锈铁片(仅含Fe和Fe2O3)放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18.4g。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 )
A. 30.4g B. 32.2g C. 35.6g D. 38.0g
二.非选择题(40分)
16.(6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各类化学材料的支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芯片制造中,高纯硅(Si)是关键材料。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IVA族,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硅单质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
(2)用于人工智能设备散热的石墨烯材料,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下列有关石墨烯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B. 石墨烯能导电,体现其化学性质
C. 石墨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构成石墨烯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3)人工智能传感器中常使用氧化铝(Al O )陶瓷。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氧化铝能稳定存在,是因为其内部铝离子(Al )和氧离子(O )通过______(填“得失电子”或“ 形成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稳定结构。
(4)人工智能设备外壳常用到聚碳酸酯塑料。下列描述中,属于聚碳酸酯化学性质的是( )
A. 透明、坚韧 B. 密度约1.2g/cm C. 具有阻燃性 D. 可加工成各种形状
17.(6发)人工智能设备的电路板制造过程中,涉及多种化学原理与操作。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电路板的铜质线路氧化,常使用锡(Sn)进行焊接,形成铜锡合金。铜锡合金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焊接时,锡在加热条件下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锡(Sn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
(2)电路板上残留的油污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这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_______(填序号)。
A. 吸水性 B. 腐蚀性 C. 乳化作用 D. 碱性去污能力
(3)若电路板中混入少量铁杂质,可用稀盐酸去除。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铁原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
(4)为验证Cu、Fe、S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 将Fe、Sn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② 将Cu、Sn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
③ 将Fe放入SnSO4溶液,再将Fe放入CuSO4溶液
④ 将Sn放入FeSO4溶液,再将Cu放入SnSO4溶液
18.(6分)人工智能芯片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硅,工业上以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为原料制取高纯硅,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 SiO2 Si + 2MgO,该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_变为______。
(2)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_和烧杯。
(3)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SiCl4 + 2H2 Si + 4HCl,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英砂是一种纯净物 B. 整个生产过程中,只有硅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 氢气在反应II中体现了还原性 D. 粗硅中只含有硅单质
19.(10分)人工智能设备的某些传感器制造中需要用到纯净的气体。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填“b”或“c”)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
(4)在人工智能芯片的光刻过程中,需要用到高纯度的氮气。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晶体混合加热制取氮气,制取氮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A. A B. B C. C D. 以上都可以
(5)下列关于气体制取与收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必须使用催化剂
B. B装置与C装置相比,B装置能更好地控制反应速率
C. 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口
D. 所有气体都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
20.(12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芯片制造中的化学奥秘》
人工智能芯片是人工智能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制造过程涉及众多化学知识。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硅的制取和提纯至关重要。
工业上,首先将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和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C Si + 2CO↑。粗硅中含有一些杂质,需要进一步提纯。提纯过程中,先将粗硅与氯气(Cl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氯化硅(SiCl4),四氯化硅是一种沸点较低的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 + 2Cl2 SiCl4。然后将四氯化硅与氢气在高温下反应,又可得到高纯硅和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SiCl4 + 2H2Si + 4HCl。
在芯片制造过程中,还会用到光刻技术。光刻过程中会使用光刻胶,光刻胶是一种对光敏感的高分子材料。曝光后,光刻胶的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芯片电路图案的刻画。此外,在芯片的封装环节,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材料,如环氧树脂等,这些材料能起到保护芯片的作用。
(1)石英砂的主要成分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在SiO2 + 2C Si + 2CO↑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将粗硅转化为SiCl4的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3)四氯化硅与氢气反应生成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中,氢气表现出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 )。
(4)光刻胶的性质中,能用于光刻技术的关键性质是( )
A. 可燃性 B. 对光敏感 C. 易挥发 D. 硬度大
(5)下列关于芯片制造过程中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氧化碳是SiO2和焦炭反应的产物之一 B. 环氧树脂在芯片封装中起保护作用
C. 四氯化硅是固体 D. 氯化氢是SiCl4与H2反应的产物
(6)在Si + 2Cl2 SiCl4反应中,若有28g硅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氯气质量为( )
A. 71g B. 142g C. 213g D. 284g
(7)下列关于芯片制造中化学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整个硅的制取和提纯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
B. 芯片制造中用到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
C. 芯片制造中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只要掌握硅的制取,就能完全实现芯片的制造
答案和解析
【时事回顾】
在2025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宇树科技旗下的人形机器人Unitree H1在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中亮相,成为全场焦点。
【情景素材】
实验自动化:人工智能可用于自动化化学实验,如智能机器人进行药品称量、溶液配制、实验操作等,能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
新材料研发:通过分析海量数据,人工智能预测新物质合成途径和功能,指导研发高性能新材料,缩短研发时间和成本。
药物设计:在药物研发中,人工智能可用于靶点识别、药物分子结构优化、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等,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命题要点】
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场景判断:给出一些具体的应用描述,让学生判断属于人工智能在化学中的哪种应用,如物质结构预测、化学反应路径规划、实验自动化等。
人工智能相关的化学实验设计与分析:结合人工智能在实验中的应用,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及结论的理解,以及实验设计和误差分析能力。
人工智能与化学数据处理:涉及人工智能如何处理和分析化学数据,如对实验数据的分类、聚类、挖掘,以发现化学规律和趋势。。
【相关知识点分析】
物质结构与性质:人工智能可通过计算化学方法预测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学生需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概念,如化学键、分子构型等,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化学反应原理: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反应热等概念,以及人工智能如何通过算法优化反应条件,预测反应路径,帮助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熟悉常见的化学实验仪器和操作,如溶液配制、物质分离与提纯等,明确人工智能在实验自动化中所涉及的具体操作环节,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押题猜想】
一.选择题(30分)
1.宇树机器人在春晚表演时,其外壳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 )
A. 金属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
【答案】:D
【解析】:碳纤维复合材料由碳纤维(无机非金属材料)与树脂等基体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包含纯金属和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陶瓷、玻璃,合成材料主要指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均不符合。
2.某AI系统预测新型催化剂时,发现某金属氧化物(MO)可加速分解过氧化氢。该反应中,MO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 )
A. 质量减小,化学性质改变 B. 质量不变,化学性质改变
C. 质量增大,化学性质不变 D. 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D
【解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变,符合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的特点。
3.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迈向新台阶,尤其是国产DeepSeek走红全球。人工智能的芯片主要成分是硅,工业上制取芯片基材高纯硅(Si)的某一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的丙和丁的微粒个数比是1:1
B.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C.参加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反应中各物质均由分子构成,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
【答案】C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该反应微观上是1个SiCl4和2个H2 反应生成1个Si和2个HCl;A、生成的丙和丁的微粒个数比是1:2,故A错误;B、硅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B错误;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故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C正确;D、反应中生成物Si是有硅原子构成的,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C。
4. 人工智能预测新型合金材料成分时,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的优势是( )
A. 熔点更高 B. 硬度更大 C. 密度更大 D. 化学性质更活泼
【答案】:B
【解析】:合金的特点是硬度一般比纯金属大,熔点比纯金属低;密度和化学性质与合金成分有关,但通常合金并非密度更大或化学性质更活泼。
5.用AI控制的自动化实验装置进行“粗盐提纯”,下列操作中不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
A. 溶解 B. 过滤 C. 蒸发 D. 称量
【答案】:D
解析:溶解时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玻璃棒引流,蒸发时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过热;称量粗盐使用托盘天平和药匙,无需玻璃棒。
6. AI推荐的污水处理流程中,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是( )
A. 杀菌消毒 B. 沉降固体杂质 C. 吸附色素和异味 D. 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C
【解析】: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能吸附水中色素、异味等杂质;杀菌消毒常用氯气等,沉降杂质用明矾,降低水硬度需蒸馏或煮沸。
7.下列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4年发布的“十大突破性技术”中的四项,其中与化学研究范畴关联密切的是(  )
A.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 B.首例基因编辑治疗
C.超高效太阳能电池 D.百亿亿次计算机
【答案】C
【解析】A、人工智能主要关注的是算法、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等领域,与化学研究范畴关系不大,故A错误;B、基因编辑治疗主要涉及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B错误;C、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涉及到材料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它们如何转换光能为电能,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C正确;D、百亿亿次计算机主要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与化学研究范畴关系不大,故D错误;故选:C。
8. AI预测某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时,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该元素可能是( )
A. 金属元素 B. 稀有气体元素 C. 非金属元素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最外层电子数≥4的元素通常为非金属元素(H除外),最外层7个电子的元素如氟、氯等,属于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为8电子稳定结构(He为2电子)。
9. AI分析某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变化如下,X的值为(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0 15 2 0
反应后质量/g 8 3 2 X
A. 22 B. 14 C. 16 D. 10
【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反应前总质量=10+15+2+0=27g,反应后总质量=8+3+2+X=27g,解得X=22g。
10. AI模拟火箭燃料偏二甲肼(C H N )与四氧化二氮(N O )反应:C H N + 2N O = 3N + 2CO + 4X,X的化学式为( )
A. H O B. H O C. H D. O
【答案】:A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C、H、N、O原子个数分别为2、8、6、8,反应后已知产物中已有6个N、2个C、4个O,因此4X中应含8个H和4个O,X为H O。
11. AI分析某溶液成分时,测得含有大量的Na 、Cl 、SO ,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 Ag B. Ba C. K D. OH
【答案】:C
【解析【:Ag 与Cl 生成AgCl沉淀,Ba 与SO 生成BaSO 沉淀,OH 与Na 、Cl 、SO 虽不反应,但题目未提示碱性环境;K 与三种离子均不反应,可共存。
12. AI优化的工业炼铁(Fe O + 3CO 2Fe + 3CO )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A. Fe O B. CO C. Fe D. CO
【答案】:A
【解析】:在反应中,Fe O 失去氧生成Fe,含氧化合物失去氧的反应为还原反应;CO得到氧生成CO ,发生氧化反应。
13.在人工智能芯片制造过程中,需要对硅原料进行提纯。现有含少量氧化铁杂质的粗硅(主要成分为Si),欲提纯硅,以下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C. 高温下通入氢气
D. 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A
【解析】 A选项: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 = 2FeCl3+3H2O ,而硅不与稀盐酸反应,通过过滤可分离出硅,再经过洗涤、干燥就能得到纯净的硅,该方案可行。B选项: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i + 2NaOH + H2O=Na2SiO3+2H2↑,会将主要成分硅反应掉,不能达到除杂提纯目的,该方案不可行。
C选项:高温下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水,化学方程式3H2+Fe2O3 2Fe + 3H2O,但会引入新杂质铁,且氢气与硅在该条件下不反应,不能提纯硅,该方案不可行。D选项:硫酸铜溶液与氧化铁不反应,不能除去氧化铁杂质 ,且硅与硫酸铜溶液也不反应,达不到除杂目的,该方案不可行。
14.在人工智能设备的精密制造中,会涉及多种化学物质的使用。已知甲、乙、丙、丁、戊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分别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其中甲是黑色固体单质,常用于制作芯片的基底材料;乙是一种常见的酸,可用于蚀刻金属部件;丙的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去除油污;丁是一种氧化物,能与水反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戊的水溶液能与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与乙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B. 丁与水反应后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C. 丙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 KCl = NaCl + KOH
D. 乙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转化为戊
【答案】:B
【解析】:物质推断 因为甲是黑色固体单质,常用于制作芯片的基底材料,所以甲是碳(C),属于单质;乙是一种常见的酸,可用于蚀刻金属部件,常见如盐酸(HCl)或硫酸(H2SO4);
丙的溶液呈碱性,可用于去除油污,可知丙是碳酸钠(Na2CO3),属于盐;丁是一种氧化物,能与水反应使溶液温度升高,所以丁是氧化钙(CaO),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热,氧化钙属于氧化物;戊的水溶液能与丙(碳酸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且戊属于碱,所以戊是氢氧化钙(Ca(OH)2) 。A选项:甲(碳)与乙(酸)不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且与常见酸不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该选项错误。 B选项:丁(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该选项正确。C选项:丙(碳酸钠)与戊(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Na2CO3+Ca(OH)2=CaCO3↓+ 2NaOH,而NaOH + KCl = NaCl + KOH中,生成物没有沉淀、气体或水,该反应不能发生,该选项错误。D选项:乙(酸)不能通过复分解反应直接转化为戊(氢氧化钙),酸和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无法直接生成碱,该选项错误。综上,答案选B。
15.在人工智能设备的精密零件表面处理中,需用稀硫酸去除铁锈。将一定质量的生锈铁片(仅含Fe和Fe2O3)放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18.4g。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总质量为( )
A. 30.4g B. 32.2g C. 35.6g D. 38.0g
【答案】:B
【解析】:分析反应原理与守恒关系生锈铁片(Fe和Fe2O3)与稀硫酸反应,Fe与H2SO4反应生成FeSO4和H2,Fe2O3与H2SO4反应生成Fe2(SO4)3和H2O,最终溶液中的溶质为FeSO4和Fe2(SO4)3。根据硫酸根离子质量守恒,反应前后硫酸根离子全部转化到溶液中的溶质中。稀硫酸中硫酸(H2SO4)的质量决定了溶质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进而决定溶质总质量。计算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已知稀硫酸溶液质量为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根据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得H2SO4的质量为:200g×19.6% = 39.2g。计算硫酸根离子的质量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 + 32+16×4 = 98,硫酸根(SO4)的相对质量为32 + 16×4 = 96. 设39.2g H2SO4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x,根据硫酸中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分数计算:96/98×39.2g = x,解得x = 38.4g。计算反应后溶质总质量:反应后溶质为硫酸盐,金属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成盐。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后溶质质量等于硫酸根离子质量加上金属离子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为218.4g,加入稀硫酸质量200g,根据质量差可知生锈铁片质量为218.4g - 200g +生成氢气质量(铁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但本题通过硫酸根守恒计算,可不考虑氢气质量)。溶质中硫酸根质量为38.4g ,金属离子质量为218.4g - 200g= 18.4g,则溶质总质量 = 硫酸根离子质量 + 金属离子质量= 38.4g+ 30g - 38.4g=32.2g(也可根据硫酸根质量计算:设溶质总质量为y,y×96/溶质相对分子质量总和=38.4g,由于最终溶质可看作FeSO4和Fe2(SO4)3,通过计算可得y = 32.2g )。综上,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40分)
16.(6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各类化学材料的支持。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芯片制造中,高纯硅(Si)是关键材料。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IVA族,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硅单质属于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
(2)用于人工智能设备散热的石墨烯材料,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下列有关石墨烯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墨烯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完全相同 B. 石墨烯能导电,体现其化学性质
C. 石墨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 构成石墨烯的碳原子静止不动
(3)人工智能传感器中常使用氧化铝(Al O )陶瓷。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氧化铝能稳定存在,是因为其内部铝离子(Al )和氧离子(O )通过______(填“得失电子”或“ 形成共用电子对”)结合形成稳定结构。
(4)人工智能设备外壳常用到聚碳酸酯塑料。下列描述中,属于聚碳酸酯化学性质的是( )
A. 透明、坚韧 B. 密度约1.2g/cm C. 具有阻燃性 D. 可加工成各种形状
【答案】 (1)4;非金属;(2)C ; (3)+3;得失电子;(4)C。
【解析】(1)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序数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硅位于第IVA族,故最外层电子数为4;硅的名称不带“钅”字旁,属于非金属单质。(2)A选项:石墨烯与金刚石都是碳单质,但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大,A错误;B选项:导电能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是化学性质,B错误;C选项:石墨烯是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正确; D选项:构成物质的原子始终在不断运动,D错误。(3)氧化铝中氧元素显-2价,设铝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得2x + 3×(-2) = 0,解得x = +3;铝离子与氧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4)A选项“透明、坚韧”和B选项“密度”描述物质的外观和物理属性,属于物理性质;C选项“阻燃性”指物质在燃烧过程中表现出的化学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 D选项“可加工性”体现材料的物理变化能力,属于物理性质。
17.(6发)人工智能设备的电路板制造过程中,涉及多种化学原理与操作。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防止电路板的铜质线路氧化,常使用锡(Sn)进行焊接,形成铜锡合金。铜锡合金属于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焊接时,锡在加热条件下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锡(SnO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
(2)电路板上残留的油污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这是利用了氢氧化钠的_______(填序号)。
A. 吸水性 B. 腐蚀性 C. 乳化作用 D. 碱性去污能力
(3)若电路板中混入少量铁杂质,可用稀盐酸去除。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铁原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
(4)为验证Cu、Fe、Sn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 将Fe、Sn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② 将Cu、Sn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
③ 将Fe放入SnSO4溶液,再将Fe放入CuSO4溶液
④ 将Sn放入FeSO4溶液,再将Cu放入SnSO4溶液
【答案】(1)金属材料;化合反应;(2)D; (3)Fe + 2HCl = FeCl2 + H2↑;H2;(4)④
【解析】(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铜锡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 + O2===Sn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2)
-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去除油污,利用的是其碱性去污能力,答案选D。吸水性主要用于干燥气体;腐蚀性与除油污无关;乳化作用是洗涤剂的特性,而非氢氧化钠的性质 。(3)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 + 2HCl = FeCl2 + H2↑ 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的实质是铁原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H2。
(4)①将Fe、Sn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Fe、Sn都能置换出Cu,只能证明Fe、Sn活动性大于Cu,无法比较Fe和Sn的活动性,不可行。②将Cu、Sn分别放入FeSO4溶液中,Cu、Sn都不反应,只能证明Fe活动性大于Cu、Sn,无法比较Cu和Sn的活动性,不可行。③将Fe放入SnSO4溶液能反应,说明Fe活动性大于Sn;再将Fe放入CuSO4溶液能反应,只能证明Fe活动性大于Cu,无法直接比较Sn和Cu的活动性,不可行。 ④将Sn放入FeSO4溶液,无现象,说明Fe活动性大于Sn;再将Cu放入SnSO4溶液,无现象,说明Sn活动性大于Cu,从而得出Fe>Sn>Cu,④可行。
18.(6分)人工智能芯片的核心材料是高纯度的硅,工业上以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为原料制取高纯硅,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2Mg + SiO2 Si + 2MgO,该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_变为______。
(2)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_和烧杯。
(3)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SiCl4 + 2H2 Si + 4HCl,该反应属于( )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石英砂是一种纯净物
B. 整个生产过程中,只有硅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 氢气在反应II中体现了还原性
D. 粗硅中只含有硅单质
【答案】 (1)+ 4; 0。(2)过滤;漏斗;(3)C; (4)C.
【解析】(1)在Si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算出硅元素化合价为 + 4价;在单质Si中,硅元素化合价为0价。所以该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由 + 4变为0。(2)操作I是将粗硅(固体)和滤液(液体)分离,其名称是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和烧杯 。(3)反应SiCl4 + 2H2 Si + 4HCl,是一种单质(H2 )和一种化合物(SiCl4)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Si)和另一种化合物(HCl),符合置换反应的特征,所以该反应属于C. 置换反应。 (4)A选项: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还含有其他杂质,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A错误。 B选项:反应I中镁元素化合价从0价变为 + 2价,反应II中氢元素化合价从0价变为 + 1价,不只是硅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B错误。 C选项:在反应II中,氢气夺取了SiCl4中的氯元素,将硅还原出来,体现了还原性,C正确。 D选项:粗硅是由反应I制得,反应I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粗硅中除了硅单质,还可能含有未反应完的其他物质 ,D错误。所以答案选C。
19.(10分)人工智能设备的某些传感器制造中需要用到纯净的气体。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序号)。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______(填“b”或“c”)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
(4)在人工智能芯片的光刻过程中,需要用到高纯度的氮气。氮气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晶体混合加热制取氮气,制取氮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A. A B. B C. C D. 以上都可以
(5)下列关于气体制取与收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必须使用催化剂
B. B装置与C装置相比,B装置能更好地控制反应速率
C. 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口
D. 所有气体都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
【答案】(1) 试管;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B或C;
2H2O2 2HO2 +O2↑;(3)F;b; (4)A; (5)B.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用A装置制取氧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属于固 - 液常温型,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或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O2 +O2↑。(3)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所以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F。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从c导管口进气,空气从b导管口排出,所以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
(4) 用氯化铵饱和溶液和亚硝酸钠晶体混合加热制取氮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和液体混合且需要加热的反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答案选A。(5)A选项: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不需要使用催化剂,A错误。B选项:B装置中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能更好地控制反应速率,C装置中的长颈漏斗不能控制反应速率,B正确。 C选项: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为了尽可能排净空气,导管应伸到集气瓶底部,C错误。D选项:一些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或能与空气中成分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所以答案选B。
20.(12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工智能芯片制造中的化学奥秘》
人工智能芯片是人工智能设备的核心部件,其制造过程涉及众多化学知识。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硅的制取和提纯至关重要。
工业上,首先将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和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粗硅和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SiO2 + 2C Si + 2CO↑。粗硅中含有一些杂质,需要进一步提纯。提纯过程中,先将粗硅与氯气(Cl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氯化硅(SiCl4),四氯化硅是一种沸点较低的液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 + 2Cl2 SiCl4。然后将四氯化硅与氢气在高温下反应,又可得到高纯硅和氯化氢气体,化学方程式为SiCl4 + 2H2Si + 4HCl。
在芯片制造过程中,还会用到光刻技术。光刻过程中会使用光刻胶,光刻胶是一种对光敏感的高分子材料。曝光后,光刻胶的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芯片电路图案的刻画。此外,在芯片的封装环节,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材料,如环氧树脂等,这些材料能起到保护芯片的作用。
请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石英砂的主要成分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在SiO2 + 2C Si + 2CO↑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将粗硅转化为SiCl4的反应类型是______反应。
(3)四氯化硅与氢气反应生成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中,氢气表现出______性(填“氧化”或“还原” )。
(4)光刻胶的性质中,能用于光刻技术的关键性质是( )
A. 可燃性 B. 对光敏感 C. 易挥发 D. 硬度大
(5)下列关于芯片制造过程中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氧化碳是SiO2和焦炭反应的产物之一 B. 环氧树脂在芯片封装中起保护作用
C. 四氯化硅是固体 D. 氯化氢是SiCl4与H2反应的产物
(6)在Si + 2Cl2 SiCl4反应中,若有28g硅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氯气质量为( )
A. 71g B. 142g C. 213g D. 284g
(7)下列关于芯片制造中化学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整个硅的制取和提纯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
B. 芯片制造中用到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
C. 芯片制造中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只要掌握硅的制取,就能完全实现芯片的制造
【答案】(1)+ 4;升高;(2)化合反应;(3)还原;(4)B; (5)C; (6)B; (7)C.
【解析】(1)在SiO2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硅元素化合价为 + 4价。 在SiO2 + 2C Si + 2CO↑反应中,碳元素在反应前是单质,化合价为0价,反应后在CO中化合价为 + 2价,所以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2)反应Si + 2Cl2 SiCl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3)在反应SiCl4 + 2H2Si + 4HCl中,氢气夺取了SiCl4中的氯元素,将硅还原出来,所以氢气表现出还原性。(4)由文中“光刻胶是一种对光敏感的高分子材料。曝光后,光刻胶的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对芯片电路图案的刻画”可知,能用于光刻技术的关键性质是对光敏感,答案选B。(5)A选项:由可SiO2 + 2C Si + 2CO↑知,一氧化碳是SiO2和焦炭反应的产物之一,A正确。B选项:由“在芯片的封装环节,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材料,如环氧树脂等,这些材料能起到保护芯片的作用”可知,环氧树脂在芯片封装中起保护作用,B正确。 C选项:文中提到“四氯化硅是一种沸点较低的液体”,不是固体,C错误。D选项:由SiCl4 + 2H2Si + 4HCl可知,氯化氢是SiCl4与H2反应的产物 ,D正确。所以答案选C。(6)设参加反应的氯气质量为x。
解得x = 142g,答案选B。
(7)A选项:硅的制取和提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不是只涉及物理变化,A错误。B选项:光刻胶是高分子材料,环氧树脂是有机材料,不都是金属材料,B错误。 C选项: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芯片制造中的化学反应也不例外,C正确。 D选项:芯片制造是复杂过程,除硅的制取外,还有光刻、封装等众多环节,掌握硅的制取不能完全实现芯片制造,D错误。所以答案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