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吴忠市区学校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调研考试10.下列做法不能达到日的的是选项目的方法或操作九年级化学试卷A区分稀硫酸和蒸馏水取样后测导电性(满分65分)鉴别铁粉和木炭粉用磁铁吸引C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加人足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0-16Na-23S-32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0增加鱼池中的氧气含量打开鱼池水泵,将水喷向空中1.下列成语的本义蕴含化学变化的是11.碳单质以及其化合物是一支庞大的物质家族。右图是部分含A.云开雾散B.木已成舟C.风吹草动D.火上浇油碳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o.Caco,2.博物馆常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保护文物。该气体是A.图中空缺处可能为碳酸①*c0 ②⑥④⑤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B.实验室可以通过转化③制CO,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实验”无关的实验图标是C.以上转化中涉及基本反应类型最多有三种D.转化⑥⑦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A.B渔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12分)12.(3分)有“锂”走遍天下,无“锂”寸步难行,锂电池被广泛应4.2025年3月31日是我国第30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下列有关安全知识说法正确的是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钠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1所示,锂元A.高层楼房着火,迅速乘坐电梯逃离B.为防止煤气中毒,可在煤炉上放一壶水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请回答:图2C.燃气泄漏,要及时关闭燃气阀,并开窗通风D.徒手接触强碱性炉具清洁剂(1)锂原子核中有个质子。5.用化学思维去认识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在化学反应中,锂原子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A.分子能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3)钠与锂的化学性质相似,但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不同。B.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13.(5分)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其中有许多古今对比。C.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质量增加,可推出化学反应不一定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记录:古代用墨书写典籍保存至今而不褪色,体现了碳在常温时」D.一定条件下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2)取暖:古代人取暖的方法主要是烤炭火,现代人常用天然气代替炭火,更加环保。写出天然6.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某兴趣小组创作的“我是水”情景剧中,有关台词不正确的是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甲:我能用于灭火,因为我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至者火点以下(3)净水:明代《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明矾净水。如今使用高铁酸钾(K,F0,)不仅能净水还能消毒,B.乙:我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使常温下的雨水H<7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K,FeO,+10X=4F(OHD3↓+8KOH+30,↑,则X的化学式为C.丙: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不随意填埋垃圾,都是人类爱护我的表现4生活:合理膳食是古今中国智慧的劳动人民健康的基本保障。“游在宁夏,吃在吴忠”有口皆碑,D.丁: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我,能生成我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手抓羊肉作为吴忠特色美食,曾四上国宴。羊肉中富含」(填一种主要营养物质)。7.下列行为符合“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是14.(4分)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B.工业废水直接排放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D.使用塑料袋方便购物()常用的金属除了铁外,还有铜、铝等,要比较铝丝一铁丝h铜丝8.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右图实验中能够达到目的的是铜、铁、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同学们进行了如右图实验:FeSOCuSO4A.实验①:证明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①由右图实验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B.实验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0gNaCl②分析后,大家一致认为(填“甲”“乙丙C.实验③:检验某溶液是否是酸溶液器100水“丙”)实验无需进行即可得出上述结论。D.实验④:配制100g20%的NaC1溶液(2)国产大型客机C919,机身采用铝锂合金,抗腐蚀性优良,除此之外,还具有的性质是9.二氧化碳与甲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要证明铁钉生锈的过程中一定有氧气参加了反应,。氢原子右图实验中必须完成的是(填序号)0+C0定条件8○氧原子00三、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共12分)●○●碳原子甲乙丙15.(7分)生活处处有化学。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A.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1)日常生活:某同学家中下水道发生堵塞时,加入管道疏通剂进行疏通,某品牌管道疏通剂的主C.该反应中共有两种氧化物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是4:11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W,CO,3H,O2)。它是一种白色晶体,加入水中,剧烈反应并产生气体,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