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合川区初中“七校联盟”2025年春期半期质量检测七年级 历史试题(全卷共18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合堂共用90分钟)注意事项:1、请将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作答,只交答题卡。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我国河流大多是从西往东流,注入大海。但隋朝有一项工程,却沟通了南北水路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在2002年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这项工程是( )A 都江堰 B. 赵州桥 C. 大运河 D. 灵渠2. 古人有诗赞美一代帝王:“巾帼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绝古今。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这首诗是对谁的夸赞?( )A. 李渊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3. 如图是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指数图。图中②的年份,处于我国古代的一个盛世时期,这是指(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五代十国的局面,实质上是( )A.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立C.十国鼎立的局面 D.地主豪强势力发展的结果5. 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由此可见,唐蕃和亲( )A.稳定了西北地区边疆局势 B.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C.使西藏正式接受中央管辖 D.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6. 遣唐使将中国的风俗习惯传到日本,例如“端午(阳)节”“重阳节”等;舶来的奇珍异宝与日常用品成为唐朝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各国使节、商人、僧侣云集长安,使其成为汇聚各种文明因素的大都市。以上内容反映出唐朝(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C.民族关系和睦 D.诗歌创作繁荣7.文物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文物反映唐朝时期社会风貌的是( )A. 半两钱 B. 殷墟甲骨 C. 京剧早期戏服 D. 三彩骆驼俑8.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周轮排短筒,俯吸仰而沛。夹岸饶农田,接竹引其内。曲曲赴沟渠,千亩俱所赖。 ”诗人张问安描述的是唐代发明的哪一种生产工具 ( )B. C. D.9.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以下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10. 下表是北宋统治 167 年间科举取士人数统计表,表中现象与当时哪一方针有关 ( )类别 取士总人数 平均每年取士人数文举 约 6.1 万人 约 365 人武举 868 人 约 5 人A. 重农抑商 B.休养生息 C. 崇文抑武 D. 以民为本11. 下面是小历同学在“听歌曲,学历史”主题学习活动中展示的一首歌的部分歌词。歌词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甘英 C.岳飞 D.文天祥12.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材料表明澶渊之盟( )A. 使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破坏 B. 导致宋朝财产损失重大C. 使辽朝获得巨大利益 D. 使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13. 元朝时,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畏兀儿、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民族,这个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14.2024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马英九一行时强调,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共同建设了包括宝岛台湾在内的祖国疆域,共同书写了中国历史。回顾历史,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政院 D.台湾府15.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隋朝和元朝都结束大分裂,完成全国统一。B.与唐朝交流的国家和地区多达 70 多个。宋朝时开始在海港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北宋崇文抑武方针有利于社会稳定、教育发展,但也削弱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4分,第18题7分,共35分。请按答题卡的要求作答。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贞观政治,是一座历史的灯塔。唐太宗极为重视谏官的人选,并提高他们的地位,他规定宰相入阁议事,必使谏官随入,遇有失误,即行论谏。在制定政策、调整社会关系时,唐太宗始终秉承“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的理念。贞观四年(630)西北各国的国君联合起来共同给唐太宗上“天可汗”的尊号。自此,唐太宗成为一定国际范围内的天下共主。——摘编自荣新江:《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措施。(3分)材料二 唐代有许多国际化的大都会,而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居民的都城长安堪称“万国都会”,城中居住着数以十万计的外国使节、商人、留学生、僧侣。有时一年单是来华的使节就有万人以上,其中不只有亚洲人,还有欧洲人、非洲人。唐朝人是大气而开放的,也是崇尚新奇的。可以说,外来物品渗透到了唐朝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唐人认可了世界,世界也认同了唐人。在外国人世代相传的记忆里,在这块东方古土上居住和生息着的永远是唐人,于是,直到现今,世人将海外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之为“唐人街”,唐人成了中国人的一个代名词。——摘编自孙英刚:《辉煌灿烂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2)以下表述能从材料二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违背了材料二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材料二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Ο”。(3分)①来华的使节主要包括亚洲人、欧洲人、非洲人。 ( )②唐人只崇尚外来文化,所以外来物品渗透到唐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③唐朝的繁盛离不开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 )(3)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世界认同了唐人”。(要求史论结合)(2分)材料三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丰富,作者众多。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根据材料三,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请分别写出谁被誉为“诗仙”和“诗圣”。(2分)材料四 隋唐王朝是胡汉两族融合而建立起来的一个政权。不同的民族之间一旦结成了平等的关系,就会焕发出无穷无尽的活力,国力就会增强,文化就会提高,进而才会影响至东亚诸国。胡汉两族的融合使得隋唐国家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因此,周边诸国向隋唐派遣了不少外交使节,并送去了大量的留学生以及学问僧,致力于隋唐文化的汲取。——【日】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繁荣的条件有哪些?(4分)17、 类的每 次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中华民族 不息的不竭动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对百年未有之 变局,唯有将创新进 到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中的“这种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回答其确立的标志是什么?(2分)材料二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2)材料二反映出唐朝完善了隋朝开创的哪一政治制度?(1分)材料三 元朝政治制度示意图(3)根据材料三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A、B、C分别代表的行政机构。(6分)材料四 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但仍是“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制度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摘编自周良霄等《中国断代史系列 ·元史》(4)根据材料四,概括行省制的特点。(2 分)归纳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2 分)(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制度创新的认识。(1分)阅读材料,完成任务。(7分)时间 事件(史实)629-646年 玄奘西行630年 遣唐使首次来华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742-754年 鉴真东渡821-824年 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1005年 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1141年 南宋与金签订宋金和议唐宋时期大事记(部分) 请选择表格中互相关联的两个事例,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