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真题汇编 专题13 说明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2024三下·渝中期末)小实验——拐弯的自来水 我们打开水龙头后,自来水总是垂直向下流出。如果说我们能使水流拐弯,你一定不相信吧,谁有这样的魔力呢?你也来试试吧! 首先把水龙头打开少许,流出细细的水流。然后,你将勺子在毛衣上使劲摩擦一会儿,再让勺子慢慢靠近细细的水流。奇迹就会发生——水流拐弯了,向着勺子靠过来。实验大揭秘 带电的物体对不带电的微小颗粒有吸引力。勺子在毛衣上摩擦后,带电了,从而对不带电的水流产生了吸引力,水流就向着勺子拐弯了。1.借助图表整理这个小实验的主要信息。其中 提取的信息不准确。A.实验名称:拐弯的自来水。B.实验准备:一把勺子、一件毛衣。C.实验过程:第一步,水龙头打开少许,流出细细的水流;第二步,用勺子使劲在毛衣上摩擦一会儿;第三步,用勺子慢慢靠近细细的水流。D.实验结果:水流拐弯,向着勺子靠近。2.能够让自来水拐弯最主要的原因是( )A.水龙头只打开了少许,水流细细的。B.勺子在毛衣上摩擦后,带电了,就对水流产生了吸引力。C.当摩擦产生电后,带电的物体对不带电的微波颗粒有了吸引力。3.有人说,喝完饮料的塑料吸管可有用了,把它在毛衣上使劲摩擦之后,就可以把混合在一起的粗粒盐和胡椒粉分开。这是真的吗?小组同学对此展开了讨论。当听到A同学说:“我觉得是假的,因为塑料吸管不是勺子。”后,你发表了自己想法:“ ”(2024三下·东西湖期末)阅读。____ ①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向巢穴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是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搬一块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②蚂蚁是靠什么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息。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 ③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它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4.根据短文,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食物 信息 方向5.你认为下面哪个题目最适合这篇短文?填在文前的横线上。蚂蚁“搬兵” 蚂蚁的趣闻 我爱蚂蚁6.联系上下文,第①自然段中“同心协力”一词可以这样理解: 。7.蚂蚁是怎样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8.第③自然段是围绕“ ”这个句子来写的,主要写了蚂蚁靠 和 来认路。(2024三下·增城期末)文学阅读。江南水乡——周庄 ①周庄位于江南名城苏州和杭州之间,得苏州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②当我踏上周庄的土地,亲眼看到它时,才切身体会到人们为什么那么热爱周庄。蓝天下,一条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水中倒映着白墙灰瓦的房屋;传统的古朴典雅,现代的崭新华美,摇曳于小桥流水,一切是那么宁静、秀美、和谐。周庄,到处洋溢着水的灵气和平和。对于久居大都市的人来说,那种水泥丛林给人的压迫感,会立刻消散,油然而生水一样的轻松和畅快。 ③人们陶醉于周庄水乡,还因为它展示了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据考证,周庄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小河上静卧的几座名桥也大都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富安桥建于1355年。这座桥的桥身四侧都建有桥楼,遥遥相对,气势非凡,是江南水乡仅存在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现在桥楼依然保存完好,飞檐朱栏,雕梁画栋,古色古香。还有双桥、贞丰桥、福满桥……它们历经几百年的风雨,至今仍为人们提供着方便,守护着流水的温馨。看到这一切,人们不禁对勤劳智慧的建桥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④我们喜欢周庄,喜欢它那独特的水乡风光;我们热爱周庄,热爱它那久远的历史和文化。9.请根据意思把上文中的四字词语填写到括号里。①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②形容表现出来的力量、气势宏大,不同于寻常。 10.根据文章的意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第②自然段的“一条条小河”可以知道周庄的河流很多,而且不大。B.在周庄,我们可以看到小河边有白墙灰瓦的房屋。C.周庄能让人产生一种水一样的轻松和畅快。D.周庄今年刚刚好有900年的历史。11.关于富安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富安桥已经建成669年了。B.富安桥是周庄名桥中的一座。C.富安桥这种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现在江南不止一座。D.富安桥桥楼依然保存完好,至今仍为人们提供着方便。12.做读书笔记,积累好词佳句是很好的阅读习惯。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请把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到下面积累卡上。(提醒:词语3个,句子1个。)好词佳句积累卡①好词 ②佳句 13.能概括第③自然段大意的是本段第 句。14.这篇文章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周庄的?请写下来。(2024三下·西城期末)阅读下面两篇短文,然后按要求做。(一)____①植物世界蕴(yùn)藏着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②植物世界非常庞(páng)大、全世界的植物,人们已经知道的就有四十万种以上,可以肯定地说,还有许多植物没有被人们发现.③植物在各个方面差异很大。它们有的生活在高山上,有的生活在平原上,有的生活在江河湖海里……高大的植物、大得让你看不清它的全貌。澳(ào)洲的杏仁(rén)桉(ān)树,就有一百几十米高:盂(mèng)加拉国有一种榕树,树冠(guān)可以覆(fù)盖大约一万平方米的土地,树荫下可以容纳万人乘凉,微小的植物,小得让你用肉眼看不见。有些植物的寿命很长,北美洲有一种名叫“世界爷”的巨杉,能活几千年。有些植物的寿命又极短,几十分钟就会死亡。植物的生长速度也相差很大,有的很快,如山间竹笋(sǔn),一场春雨过后,笋芽一天能蹿(cuān)几尺高;热带有一种芭蕉,你要是在树下待半天,眼看着树叶快速生长,很快就把你遮盖起来了。有的植物长得又很慢,如沙漠(mò)地带的一些植物,几年也看不出长高了多少。④有些植物会运动,甚至还能“跳舞”呢!向日葵(kuí)会向着太阳转动花盘;含羞草在受到外界刺激时、叶片会迅速闭合;在印度、斯(sī)里兰卡(kǎ)有一种电信草,它的每片大叶子旁边长着两片小叶子,这两片小叶子就像贪玩儿的孩子,白天一刻不停地在“跳舞”,夜晚才会安静下来……⑤植物世界就像一座宝库,等着我们去不断地探索(suǒ)。15.短文是从 、 和 这三方面介绍植物世界的。16.第③自然段围绕着关键语句分别写了植物生活的地方不同, 相差很大,还有 和 都相差很大。17.阅读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照样子,结合短文内容写出自己阅读时的思考。例:当我读到“有的植物长得又很慢,如沙漠地带的一些植物,几年也看不出长高了多少”时,我想:植物的生长速度慢会不会与沙漠恶劣的环境有关呢?当我读到“ ”时,我想: 18.请你结合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上面的横线上。19.(2024三下·海淀期末)在学校“百家小讲堂”上,兰兰想给大家讲讲鞭炮的发展。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和她一起完成以下任务。鞭 炮①有一种说法,鞭炮的起源可以追溯(sù)到20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庭燎(liáo)之光”的记载。所谓“庭燎”,就是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当时主要是为了驱赶传说中伤人的野兽——“年”。人们通过燃烧竹竿,使竹节里的空气受热膨胀,竹竿爆裂,发出噼啪的声音,就能把“年”吓走。②随着时间推移,到了唐朝初年,出现了爆竹的雏(chú)形。据说当时瘟疫爆发、 有一个姓李的人,把硝石装在了竹筒里,点燃后,不仅发出了巨大的声响。还冒出了浓烈的烟雾,驱散了致病的气体,制止了瘟疫流行。此后燃放爆竹在唐朝时期更加普遍。③南宋时,有人把硝石等原料用纸卷起来燃烧,这就是鞭炮的原型。④后来又有人把这种包着火药的纸卷用绳子捆扎起来,再用导火线串在一起.形状像鞭子,燃放时连响不绝,这就是“鞭炮”。⑤鞭炮出现不久,烟花也应运而生。烟花燃放时,不仅能发出响声,而且呈现出夺目的光彩和五彩缤纷的“光花”。⑥随着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数字烟花、电子鞭炮等新型的烟花爆竹,它们既安全又环保,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新选择。(根据相关材料编写)(1)请你和兰兰合作,结合第①-④自然段鞭炮发展的过程,照样子补充图表。2000多年前 唐朝初年 南宋 后来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 (2)把握正确的信息也很重要。①鞭炮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驱赶传说中的野兽“年”。 ②南宋时,鞭炮就已经成型,和现在的一模一样。 ③安全、环保的数字烟花和电子鞭炮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新选择。 ④后来人们制作鞭炮的主要材料有绳子、导火线和鞭子。 (3)为了介绍得更具体,兰兰关注到下面两个词语,请联系上下文,解释意思、连响不绝: 呈现: (4)兰兰还查阅了相关资料。联系短文,下面的资料放在第 自然段合适。资料: 各种名目繁多的烟花品种层出不穷. 从元朝的“月光”“日光”等. 一直到清朝的“千丈梅”“小叶梨”等。(2024三下·通州期末)北京城市副中心①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千米,相当于2万多个足球场的总和。它的建设是为了拓展城市新空间的需要。②北京城市副中心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过去几年空气质量创历史最好。绿荫里、屋檐下、高楼旁,白云从瓦蓝的天空中冒出来,“副中心蓝”已经逐渐成为常态。这里的树特别多,城市副中心在建设之初,就规划了很多绿色空间,一座座森林湿地公园拔地而起,到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里的水很清,近年来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水质全面提升。优美的河湖引来鸟儿“到访”,河中越来越多的鱼类在此“安家”。③北京城市副中心还有众多的标志性建筑。北关闸(zhá)是一座仿古七孔石拱桥型的拦河闸,既能疏洪调水,又是大运河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燃灯塔是实心砖塔,高约56米,每面均有精美的砖雕。除此之外,城市副中心新三大建筑——城市副中心剧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也刚刚开放,投入使用。④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交通网络也很发达。按照规划,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新城之间,将构建“七横三纵”的轨(guǐ)道交通线网,还有多条高速公路、快速路。其中“七横”指平谷线、京唐城际、市郊铁路、M6线、八通线、M7线和R1线。⑤相信北京城市副中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20.对短文第①自然段中加点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北京城市副中心总面积大。B.北京城市副中心环境好。C.北京城市副中心离中心城区远。D.北京城市副中心人口多。21.短文第②自然段从空气清新、 、 三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良好的生态环境。22.结合短文第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北关闸是( )。A. B.C. D.23.找出第③自然段中城市副中心新三大建筑的名称。24.短文第④自然段中“七横”是指 、 、市郊铁路、M6线、 、M7线和R1线。25.网上开展“我眼中美好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系列宣传活动,邀请你来参加!①任务一:请你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为宣传做好准备。②任务二:请你从上面图表中选择一个方面,结合短文内容宣传北京城市副中心,写清楚哪个方面和相关内容。(2024三下·通州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火车票前面的开头字母主要包括 C、D、G、Z、T、K等。火车票前面的开头字母通常是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代表这趟车次的速度与性质。C是“城”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因此C就代表“城际列车”。D是“动”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代表“动车组”。G是“高”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代表“高速动车组”。Z是“直”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代表“直达列车”。T是“特”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代表“特快列车”。K是“快”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代表“快速列车”。【材料二】26.材料一和材料二这两则材料都与 有关。27.材料二中王某某购买的火车票起点站是 ,终点站是 。从购买的火车票上可以判断其乘坐的列车是 (填序号)。①动车组 ②高速动车组③直达列车 ④城际列车2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G是“高”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代表“高速动车组”。B.火车票前面的开头字母通常是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代表这趟车次的速度与性质。C.王某某的座位在1号车厢57号座位。D.王某某上火车前应该去检票口 18检票。29.王某某的火车票丢了,被黄某捡到,黄某可高兴了,心想:我可以用它来坐车,还省了票钱。联系文本想一想黄某能否使用上这张票,并说明理由。(2024三下·邛崃期末)世园风采。成都世园会①你可知道,2024年的成都有多么热闹 ②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四月盛大开幕。这场盛会不仅是成都的骄傲,更 是园艺界的盛事。本次世园会按照“一主四辅”的布局,将成都东部新区设为 主会场,辅以温江、邛崃、新津和郫都四个分会场,共同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园艺世界。③主会场的建筑十分奇妙!芙蓉花瓣建筑能巧妙地收集雨水并用于园区绿 地的灌溉。主展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设计,自动调控室内温度,为游客提供 舒适的参观环境。“悬湖漱玉”瀑布更是主会场的一大亮点,它可以根据场景 需要控制水流量。④温江分会场将川派盆景与古典园林相融合。游客在这里可以领略到盆景 艺术的匠心独运,还可以参与盆栽制作、植物编艺等互动体验,深入感受园艺 文化的魅力。⑤ 邛崃分会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园区内有万余种动植物,展现了 四川独特的生物多样性魅力,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一部自然的百科全书,每一处都充满了生命的奇迹。⑥新津分会场是农艺与科技的交融之地。这里展示了现代科技在园艺领域 的创新应用,如利用科技手段展现植物生长过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农耕 生活等,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观赏和体验方式。⑦郫都分会场汇聚了全球花卉产业的精华。众多国际花卉品牌在此齐聚一 堂,为游客带来了最新的花卉产业动态和成果。这里的花卉种类繁多、色彩斑 斓,令人目不暇接。⑧ 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是一场园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盛宴。主会场与分会 场各具特色,共同呈现了一个奇妙而美丽的园艺世界。30.“骄傲”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文中加点词“骄傲”应选( )A.自负而轻视他人 B.自豪31.请根据短文内容,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设有一个主会场和四个分会场。B.芙蓉花瓣建筑具备将雨水转化为电力的功能。C.主展馆可以自动调控室内温度,为游客提供舒适的环境。D.“悬湖漱玉”瀑布可以根据需要控制水流量。32.阅读短文,抓住关键句,填写世园会每个会场的特色。33.文章第三自然段写道:主会场的建筑十分奇妙!这段话是怎样把这个意思 写清楚的,照样子填空。(4分) 34.请你仿照文章开篇的方式写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35.动植物是人类的朋友,请谈一谈,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来保护动植物的 生态多样性呢 (2024三下·香洲)实用性文本阅读。蚊子那些事①说到夏天,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有一种是肯定不能少的,那就是嗡嗡绕耳的蚊子。②你有没有想过谁才是蚊子眼里“行走的大餐”?二氧化碳呼出比例较高的人群更容易被蚊子发现,蚊子能在50米外就感知到这类人群。新陈代谢旺盛的人,体温高,出汗多,特别吸引蚊子。大量饮酒的人,在饮用啤酒后,汗液中含有酒精以及代谢形成的乙酸等酸性物质,也会吸引蚊子。孕产妇人群代谢率较高,总体比普通人多呼出20%的二氧化碳,因此更招蚊子。穿深颜色衣服的人群,如穿着黑色、紫色、大红色衣服的人,也容易招蚊子。③就连输液的医生也得费半天劲才能找到你的血管。为什么蚊子能准确找到你的血管?还一吸一个准呢?原来在它的触须上,有一个叫“机械性刺激感受器”的东西,这就是蚊子追踪血管的神器,当蚊子在你皮肤表面着陆后,它就会轻刺你的皮肤,然后根据不同的阻力,就能找到你的细动脉和小静脉这些血管。蚊子的触须上还有另一个神器,叫作“化学感受器”,蚊子通过它就能筛选出来适合自己的血液!蚊子的嘴堪比给你做手术的医生,一嘴扎下去,先是分泌唾液,这里面有一种“麻醉剂”,让你局部麻木,然后像锯齿一样的下颚把血管刺破,疯狂吮吸着你的血。被蚊子吸过血的皮肤,就会出现小红疙瘩,还会非常痒,那是因为蚊子的唾液中含有一种特殊成分,只要和皮肤接触,就会让人过敏。④蚊子的胆儿太“肥”了,所以居家外出,都要注意防蚊哟。36.读了②小节,我知道蚊子寻找叮咬对象不会依据( )A.体温 B.汗水 C.酒精 D.香味37.读了③小节,我知道蚊子筛选血液的神器是( )A.唾液 B.麻醉剂C.化学感受器 D.机械性刺激感受器38.读了③小节,我知道蚊子吸血过程是: → → → →吮吸血液①刺破皮肤 ②追踪血管 ③筛选血液 ④分泌唾液39.“蚊子的胆儿太‘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A.蚊子的胆子太大了 B.蚊子吸血变得肥嘟嘟C.蚊子的数量太多了 D.蚊子吸血手段太高明40.现在正是夏天,读了这篇文章,请你提出一条防蚊的建议。(2024三下·西山期末)非遗传承风筝①风筝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②风筝的制作技艺极为讲究。制作风筝一般分为四步。首先,用细竹扎好架子。力求左右对称。才能在飞行时保持平衡;然后,在纸或绢上绘制风筝图案。图案要做到远望清楚,近看真实;接着,把绘制好图案的纸或绢糊在架子上,动作要干净利落,纸或绢要糊得平平整整;最后给风筝装上提线并调整好角度,就可以放飞了。③风筝的图案丰富多样,寓意美好。有的风筝上绘制着经过美化的蝙蝠,寓意“五福齐天”;有的风筝上绘制着华贵的牡丹,寓意“花开富贵”;还有的风筝绘制着直上云霄的火箭,寓意我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41.第①自然段中用“2000多年”来说明风筝的( )。A.数量众多 B.历史悠久 C.种类丰富42.选出第③自然段中能概括本段话大意的关键语句( )。A.风筝的图案丰富多样,寓意美好。B.有的风筝上绘制着华贵的牡丹,寓意“花开富贵”。C.有的风筝上绘制着经过美化的蝙蝠,寓意“五福齐天”。43.选出对制作风筝的过程概括正确的一项( )。A.扎架子——绘图案——糊筝面——装提线B.扎架子——绘图案——装提线——糊筝面C.绘图案——扎架子——糊筝面——装提线44.第①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之一”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024三下·南沙期末)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药物说明书【药物名称】康健速效胶囊【适应症】感冒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热等【用法与用量】开水送服,一日三次,成年人每次四粒,儿童每次两粒,老年人遵医嘱。【注意事项】①服用本品后避免开车和饮酒。②孕(yùn)妇不宜使用。③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有效期】三年45.康健速效胶囊不适宜用于哪种病症的治疗?( )A.鼻塞 B.咽喉痛 C.消化不良 D.头痛发热46.“老年人遵医嘱”中“遵医嘱”的意思是( )。A.按照医生说的做 B.遵守医院的制度C.遵照家长的叮嘱 D.根据自己的实际47.下面哪种情况的感冒病人可以吃康健速效胶囊?( )A.将要开车出行的人 B.需要参加饭局喝酒的人C.已经怀孕(yùn)的妇女 D.需要干体力活的人4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康健速效胶囊的使用有效期为五年。B.想感冒快点好,应加大药量,每次服六粒。C.儿童是不能服用康健速效胶囊的。D.如果连续服用3天,病情没好转,应该去医院就诊。49.8岁的小红感冒了,她应该怎么服用康健速效胶囊?( )A.早晚各吃一次 B.用可乐送服C.每次吃两颗 D.每次吃半颗50.假如家中有人感冒了,你找到了这盒康健速效胶囊(备注:该药品的包装盒上标明生产日期是2018年3月9日),你会给病人服用吗?请说理由: (2024三下·广州期末)阅读以下文章,回答问题国宝大熊猫①提起大熊猫,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出它那圆头圆脑的可爱模样,还有那标志性的黑眼圈。②我们都知道,大熊猫最爱的食物是竹子。它可是吃竹子“高手”,就吃竹子的本领来说,自然界中没有动物能出其右。但是,在动物分类上,大熊猫不属于食草动物,而是食肉动物家族中的一员。③____其实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的,具备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后来因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难以吃到肉食,而它们的栖息地却到处可见竹子,于是它们改变了饮食习惯,从吃肉变成了吃竹子。不过,野外的大熊猫偶尔也会抓一些竹鼠,或者捅鸟窝解馋。④大熊猫每天要吃大量竹子的原因是什么呢?尽管现在大熊猫的主要食物是竹子,但它们的犬牙依然尖锐锋利,消化道也仍然是肉食动物的构造。大熊猫用食肉动物的肠道来消化富含纤维素的竹子,吃进的食物与消化道不匹配,因此营养吸收率非常低。而且竹子没有肉类热量高,为了确保身体必需的能量,大熊猫每天得吃下大量的竹子。⑤据统计,在春季一只大熊猫每天需要吃掉20千克至30千克的竹子。一天之中,大熊猫会用将近一半的时间来吃竹子,另一半的时间则用来睡觉。因此,我们到公园,经常见到大熊猫在不紧不慢地展示吃竹绝技,或者是在呼呼大睡(选自学习强国 有删减)51.单选题:第①自然段介绍了大熊猫哪方面的特点?( )A.习性 B.食量 C.样子 D.动态52.单选题:读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其中“能出其右”是什么意思?( )A.能超过他(它)。 B.能走到他(它)右边C.能出现其他情况。 D.能从右边出来。53.单选题:给第③自然段选择一个合适的开头( )A.你知道大熊猫每一天吃多少的竹子吗?B.大家都喜欢国宝大熊猫是什么原因呢?C.为什么国宝大熊猫现在已经不以肉类为主要食物呢?D.为什么将喜欢吃竹子的大熊猫归入食肉动物家族呢?54.单选题:短文第④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A.第1句 B.第2句 C.第3句 D.第4句55.判断题。对的选“T”,错的选“F”。①大熊猫改变饮食习惯的原因是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②现在的大熊猫只吃竹子,不再吃肉类了。 ③文中指出大熊猫要大量进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吃进的食物与消化道不匹配,二是竹子没有肉类热量高。 ④“一天之中,大熊猫会用将近一半的时间来吃竹子……”句子中“将近”这个词语能删掉,句子意思不变。 56.“我们到公园,经常见到大熊猫在不紧不慢地展示吃竹绝技,或者是在呼呼大睡。”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024三下·隆回期末)课外阅读蜻 蜓①初秋,村外的池塘里,水清如镜。一大群蜻蜓互相追逐,飞来飞去,时而俯冲下来,尾巴在水面上轻轻一点,又立即飞向空中,池塘里留下了一圈圈的波纹,慢慢地向四下扩散。见到这般景致,我便想起了“蜻蜓点水”这一成语,它被用来形容做事肤浅, 不够深入。对于人来说,这是根据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作出的结论。对蜻蜓来说,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②原来,在池塘水面上点水的是一群雌蜻蜓,它们用尾巴点水,并不是要深入下去,或者测量水的深浅,而是为繁育后代,把卵产在池塘里。蜻蜓卵很小很小,它们落入水中,随着水的波浪游来荡去,开始了水中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蜻蜓卵变成了幼虫,这幼虫叫作水虿(chài)。一个秋冬的时间,水虿在水里经过十几次痛苦的蜕皮,才能渐渐长大。待到第二年春天,水虿顺着水里的草茎,或从池塘的岸边,爬出水面,不吃也不动,再经过几天的时间,又进行一次痛苦的蜕皮,水虿就成为成虫,长着两只圆圆的大眼睛、 两对透明的翅膀和一条长长的尾巴,这就是新一代的蜻蜓。③起初,蜻蜓的身体和翅膀都很软,可是很快就变得硬朗起来。它便展翅飞上了天空。这时蜻蜓开始了新的生活,白天捕蚊虫,夜晚落在草茎上休息。经过一个春夏的生长,蜻蜓成熟了。初秋,它们便又开始了蜻蜓点水的故事。④蜻蜓是一种益虫。 有人做过统计,一只蜻蜓一生中可吃掉24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一定要爱护蜻蜓,不要捕捉它来玩。57.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的大眼睛 的翅膀 的尾巴 的贡献58.读短文,选一选。①“蜻蜓点水”对蜻蜓来说是指 ,作为成语来讲是形容 。A.做事肤浅,不够深入B.为了繁育后代,把卵产在池塘里C.为了显示飞行技术高超②蜻蜓产卵的时间是 A.秋冬 B.初秋 C.春天③蜻蜓的生长过程是 A.卵一幼虫一成虫 B.幼虫一卵一成虫C.成虫一幼虫一卵59.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2024三下·章贡期末)阅读理解走进唐三彩,领略其魅力①在我国,陶瓷(cí)的历史非常悠久,历代都有精品出现。唐三彩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袖(yòu)陶器,距今已有 1300多年的历史了。②唐三彩颜色多样。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在同一器物上不同的釉色同时交错使用,形成绚丽多彩的艺术效果。其中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③____。有文官、武士等惟(wéi)妙惟肖(xiào)的人物,每一个人物的表情都看得清清楚楚,十分生动。有骆驼、骏马等相相如生的动物,有杯、盘等不同样式的生活器物。每一件都生动传神,独具一格。④在唐三彩的众多造型中,马的形象最为突出。在唐代,马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还用于战争、农业等不同领城(yù)。唐三彩中马的造型以静为主,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马的眼睛是圆静的,耳朵是贴着的,好像是在倾听有什么动静一样,可见制作工艺非常高超。⑤唐三彩早在唐朝初年站输出国外,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cuǐ càn)的明珠。60.请在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的艺术效果 的动物 的工艺 的明珠61.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知道“惟妙惟肖”的意思是 。62.下面哪句话最适合放在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位置 ( )A.唐三彩最吸引人的是上面的人物造型。B.人们喜欢唐三彩的动物造型。C.唐三彩不仅颜色多样,造型也很丰富。63.判断正误。①从“1300多年”中说明唐三彩的历史悠久。 ②人们称低温釉陶器为“唐三彩”是因为它只有黄、绿、白三种釉色。 ③“马的眼睛是圆睁的,耳朵是贴着的,好像是在倾听有什么动静一样”形象地写出了唐三彩马工艺高超。 64.看到如此精美的唐三彩,你有什么想说的 (2024三下·桂阳期末)课外阅读。中国人的姓①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姓氏。②“姓”是什么?“姓”是有共同血缘(yuán)关系的家庭称号。所以,每个人出生后,一般都会沿用父亲的姓,以表示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同姓人常爱说:“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说得也有道理,因为大家都出自同一个祖先呢!③你知道中国一共有多少个姓氏吗?原来,古今姓氏共有八千多个呢!而目前中国最常见的姓,也有二百多个。④那么,人数最多的是哪个姓氏?告诉你,是“李”,有一亿( yì )左右的人姓“李”呢!⑤俗话说:“张王李赵陈,天下一半人。”我们以“张三李四”泛指人;用“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由此可见,“张”和“李”两大姓氏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影响。⑥很多姓氏的来历都很有趣。比如,有的姓氏源自古老的国名或地名,有的姓氏源自官名或职业,有的姓氏源自辈分或兄弟排行。⑦根据自己的姓氏,猜猜祖上是做什么的,或者居住在哪里,一定很有意思呢!6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中国古今姓氏共有 个,人数最多的姓氏是 。“张冠李戴”比喻 。66.短文第⑥段的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67.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张”和“李”两大姓氏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影响?68.根短文内容,你认为下面源自古老的国名或地名的姓氏是( )A.赵 B.司马 C.屠 D.陶(2024三下·桂阳期末)【任务一】探历史文化____1964年10月16日15时,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荒漠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每个中国人都为这声巨响而骄傲!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为此付出艰苦努力的人们和单位。这其中,就有“第一功勋铀矿”——711矿。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所用的铀原料,就是来自这里,位于郴州市苏仙区许家洞镇的矿区。在为第一颗原子弹寻找核原料的艰辛历程中,在防护条件极差、设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711矿人抛汗洒血,舍生忘死,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默默无闻,却书写了时代篇章。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站在711矿昔日的旧址,这里已经建起了功勋铀矿广场。广场一块石碑上刻有“第一功勋铀矿”。往日人声鼎沸的矿山,落下了历史的帷幕,蜕变重生出崭新的红色文化产业园,但711矿人的革命精神永存!如今,这片热土正紧锣密鼓地建设711时光小镇,将整个矿区建成全国首家军工主题沉浸式体验旅游目的地,“红色教育+温泉康养+休闲度假”,组织游学研学,开发温泉资源,发展工矿体验游、休闲游,新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69.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70.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的词语默默无闻 紧锣密鼓 71.“711”矿为新中国成立做出了什么贡献?72.“711”矿工人是在怎样的环境下进行工作的?读了短文,你想对“711”革命先烈说些什么?73.请你为“711”矿如今的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吃荤的植物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动物以植物为食,人们已司空见惯,不觉为奇;而植物以捕食动物为生,恐怕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些吃荤的植物大都生长在气温较高的沼泽地带,因为这种地方往往土地贫瘠,所以不得不捕食昆虫以获取养分。它们布设“陷阱(jǐng)”的方法很巧妙,有三种基本式样:一种用捕捉器般的夹子,器官的两半能迅速闭合,把牺牲品夹在当中;另一种像粘蝇纸,用分泌的黏液把猎物粘住;第三种是生有贝壳状叶,引诱昆虫靠近。茅膏草的叶子略呈半月形,平时叶子张开,露出鲜艳的肉色饵细胞,看上去十分美味多汁,昆虫一旦碰到叶子上的腺毛,叶子即由两边向中间合拢,将昆虫困在其中,并分泌消化液把它消化。大约十天后,吐子重新开启,静静恭候下一个猎物。有趣的是,如果它包住石子等不能够“吃”的东西,不超过二十四小时叶子便会重新张开,将其吐弃。毛毡苔的叶子能分泌一种很黏的黏液,昆虫一旦被粘住便休想脱身,只有坐以待毙。捕蝇草的叶缘部位含有蜜腺,会分泌出“蜜汁”来引诱昆虫靠近。当昆虫触碰到属于感应器官的感觉毛时,一左一右对称的贝壳形叶片就会组成捕虫“夹子”,马上合起来将昆虫夹住。状如睫毛的刺毛会紧紧相扣,交互咬合,防止昆虫脱逃。最多过个十几天,昆虫就会被消化殆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对食虫植物进行过多次观察和试验﹐曾感慨(kǎi)地说:“多么不可思议的智慧!”74.文章的题目“吃荤的植物”中的“吃荤”是指什么情况?( )A.动物以植物为食。 B.植物能分泌一种很黏的黏液。C.植物以捕食动物为生。 D.植物会布设“陷阱”。75.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想一想植物要“吃荤”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因为生长的地方气温较高。 B.因为生长的地方土地贫瘠。C.因为生长在沼泽地带。 D.因为需要获取养分。76.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加点的词“恭候”很有意思,你还能从文中找出这样有意思的词语吗?至少找出两个,写下来。77.根据文章的内容,照样子填写下面的表格。三种式样 用捕捉器般的夹子 三种植物 茅膏草 78.你认为文章第3自然段中哪一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 )A.第一句 B.第二句 C.第三句 D.以上都是79.文章结尾处“多么不可思议的智慧!”有什么含义?下面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明植物吃动物是新鲜事。B.表明对这种植物特殊捕食方式的赞叹。C.赞叹自然界生物有令人想象不到的智慧。D.赞叹自然界生物为了生存,所采取的令人想象不到的办法。(2024三下·房山期末)阅读短文《自然界的时钟》,完成小题。自然界的时钟①公鸡报晓,是人们所熟知的。其实,留心观察大自然里生物的活动,自然界是一座奇妙的活时钟。②仔细观察一下各种花儿开放的时间,你就会发现它们各有一张时间表。牵牛花大约在凌晨四点吹起紫色的小喇叭;六点左右,蒲公英含笑点头;到了太阳当顶的中午时分,美丽的午时花开始展现它的美丽;日落西山以后,夜来香不声不响地开始吐露芳香……③植物有一张时间表,小动物也是这样。东方欲晓,公鸡引吭(háng),迎接初升的太阳。鸭群苏醒了,争先恐后地发出“嘎嘎”的叫声。夜幕降临,鸡上窝,躲在地洞里的老鼠却蠢(chǔn),它白天睡觉,夜间到田野中巡逻捕鼠,到这个时候它自然就醒了。④不仅如此,连没有手表的昆虫也知道花儿开放的时间:勤劳的蜜蜂一早飞向牵牛花,中午飞向午时花。至于夜蛾,每天晚上总是准时去拜访它。⑤有人认为太阳的出没和潮汐的涨落为生物报了时,但是这只是生物有规律活动的外在条件。在动植物生命的内部还有一个像钟表一样的机构,生物用它计量着时间,就叫“生物钟”。正是靠着生物钟,花草才能感知时间(取材于《科技之谜》,有改动)80.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①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②努力劳动,不怕辛苦。 81.短文第②自然段用不同的方法表达鲜花的开放。读一读,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开放时间 花名 鲜花开放的姿态大约凌晨四点 牵牛花 吹起紫色的小喇叭六点左右 中午时分 日落西山以后 82.请仿照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语句写两种你喜欢的花。83.结合关键语句,下列对第③自然段大意概括正确的是( )A.猫头鹰白天睡觉,夜间巡逻。 B.小动物也有一张时间表C.夜幕降临,鸟入林,鸡上窝。 D.鸡鸭用歌声迎接初升的太阳。8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或植物能够感知时间?请举例说明。(2023三下·睢宁期末)语段阅读西藏高原①你是否听说过西藏高原?那里,风景优美、资源丰富。②高原的天空常常是湛蓝湛蓝的。那光洁的蓝天,真像打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高原上有无数的高山。九大山脉纵横交错,仅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峰就有600余座。数量众多的湖泊遍布高原,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宛如一颗一颗明珠,令人沉醉。③高原上资源也很丰富。那里有珍贵的药材,有稀有的矿藏,还有茂密的森林。④位于祖国西南部的西藏高原,真是个可爱的地方。85.本文是围绕 ____这一句话来写的。 ( )A.你是否听说过西藏高原?B.那里,风景优美、资源丰富。C.位于祖国西南部的西藏高原,真是个可爱的地方。86.这篇文章从 、 、 让我们欣赏了西藏优美的风景,还从 、 、 三个方面介绍了那里资源的丰富。87.跟着文章游览了西藏高原,哪儿是你最喜欢的?请你用“ ”线画出来。你最喜欢这儿,是因为 。(2023三下·瀍河期末)课外阅读。西北明珠——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它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拥有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____)有精妙绝伦的彩塑,(____)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____花篮,采____鲜花;有的怀____琵琶,轻____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88.这篇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89.短文是从 、 、 三个方面介绍莫高窟的。90.读短文完成句子练习。①画“——”的句子把 比作 ,表现出 具有 的特点。②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③把“抱、摘、挎、拨”分别填在划波浪线句子中合适的位置。 91.请你说说第3自然段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2023三下·临猗期末)课外阅读。有趣的太空生活①神舟十三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三艘飞船,它在太空足足驻留了六个月的时间。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圆满完成各项任务顺利返回地球,你知道他们在太空中怎样生活吗?说起来还挺有趣的。②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待了六个月,那他们如何洗澡呢?在太空中,如果直接用水洗澡,水就会四处乱飘,根本不能正常洗澡。那怎么办呢?航天员只要用水把毛巾打湿,这样就能擦净身体。而他们洗头的过程就更有意思了,首先把特制洗发水涂在头发上慢慢打湿,接着用饮水袋中的清水清洗头发,水珠有时会飞,抓回来就可以啦!然后用洗发手套吸干头上的水分,最后用干发帽干燥头发。经过这四步神奇、有趣的操作,太空洗头就算圆满完成了。③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在太空中还有轻松、快乐的休闲时光。练书法、听音乐、跑步、骑自行车等,都是他们在平时工作之余放松身心的方式。新春佳节期间,神舟十三号过境祖国上空,指令长翟志刚拿出自己的笔墨纸砚,题了春联,叶光富在喜气洋洋的核心舱内用葫芦丝吹奏了一曲《月光下的凤尾竹》,王亚平则弹起了优美的古筝曲——《茉莉花》。④当然,在太空中吃饭也同样奇妙而有趣。空间站里的航天食品种类丰富,营养美味。不过,由于处于失重状态,在太空中吃饭要格外注意。除夕当晚,航天员们开始吃饺子了,一不小心,饺子飘到了空中,他们只好用嘴去“追”饺子。⑤你看,神舟十三号的太空生活,是不是很有趣?92.对短文第①自然段中加点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神舟十三号任务完成顺利。B.神舟十三号的太空生活有趣。C.神舟十三号在太空停留的时间。D.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工作很多。93.短文第②自然段介绍了航天员在太空洗头的四步操作:首先把特制洗发水涂在头发上慢慢打湿,接着用饮水袋中的清水 ,然后用洗发手套吸干头上的水分,最后用 干燥头发。94.结合短文第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指令长翟志刚应该是( )A. B. C.95.在短文的第④自然段中用横线画出航天员们在太空中发生的趣事。96.短文从洗澡、 、 三个方面介绍了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有趣的太空生活。97.如果请你给家人或朋友介绍神舟十三号有趣的太空生活,你会怎么介绍?请你结合短文的内容,写清楚哪个方面有趣和怎么有趣。(2023三下·东海期末)现代文阅读地球的两顶“白帽子”①从太空往下看,地球是一个蓝色星球,还戴着两顶白白的帽子。这两顶“白帽子”就是南极和北极。②南极以大陆为主,北极多是海洋。它们最大的共同点是冷。在“帽子”的中心,如果把一杯滚烫的热水泼向空中,摔在地上噼里啪啦地响,像放鞭炮一样。③“白帽子”能呼风唤雨,调节气温。在炎热的夏天,不时会有一股股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一些地方的气温会居高不下,人们就要变成“烤鸭”了。④“白帽子”是自然资源的宝库。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此外,地球上绝大多数的淡水,以冰的形态储藏在两顶“白帽子”里⑤“白帽子”上还有很多动物,如南极的企鹅,北极的旅鼠、北极熊……它们是当地居民,有些冰都已经存在了几十万年了。⑥“白帽子”戴在地球的两极,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造福。98.以下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地球上两顶“白帽子”最大的共同点是冷。B.“白帽子”上的居民有企鹤、旅鼠、北极熊等。C.地球戴着的两顶“白帽子”指的是南极和北极。D.地球上的淡水,都以冰的形态储藏在“白帽子”里。99.下列对第③自然段中“呼风唤雨,调节气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帽子”能有效调节地球的气温。B.“白帽子”能让地球持续高温、风雨。C.夏天北极能施放冷气,不会特别炎热。D.风雨等天气变化受“白帽子”影响。100.这篇短文主要介绍了( )A.地球的南极和北极。 B.地球北极的冷气。C.南极北极的矿产。 D.南极北极的动物。101.写出第④自然段的中心句,说说作者是怎样把中心句的意思写清楚的。102.“白帽子”戴在地球的两极,能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造福。但是现在环境污染严重,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呢?请写写你的建议吧!至少写两条。(2023三下·徐州期末)扫地机器人的自述 ①大家好!我是你们家中的小助手——扫地机器人。当主人不想扫地时,我就来大展身手了。我可漂亮了,我是一个圆形的扫地机器人。 ②最初,我不是圆形的,常常会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后来,细心的科学家们为了保护我,把我设计为圆形,就算碰到障碍物时,也不会碰到尾部。同时,他们给我设计了厚厚的金属外壳,还有三个可以自由滑行的小轮子,扫地时便于自由奔跑。 ③别看我外表华丽,有时候也会生病。上一次,主人把我放在家里扫地,自己出去逍遥了。结果不到10分钟,我碰到了一种新情况——电量不足。因为主人使用前没有好好充电,导致我感应失灵撞上了柜子,卡住了。我静静地等着……“吱呀——”主人回来了!主人查看了一下我的情况把我送回去充电了,我才渐渐又恢复了活力。 ④别看我身体“娇弱”,我的本领却很强哦!我能应对各种复杂的清扫情况,像拖鞋、袜子、电线这类物品,我不仅能够“看到”它们,还能在距离它们2﹣3cm左右时就予以识别,然后完成一次帅气的规避。我的“眼睛”和“大脑”已经实现了超进化,能够“看见”物体,“理解”环境,也就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到物体的深度、位置等信息。 ⑤从1997年第一代扫地机器人诞生之后,我们的家族越来越强大,逐渐被千万户人家所使用,我们深感荣幸。随着世界科技的强大,我们也要发愤图强,继续为人们作出贡献!103.在第②自然段中,“无头苍蝇”的意思是 。第④自然段中“我能够‘看见’物体,‘理解’环境”,意思是说 。104.短文的第④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105.下面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总是四处乱撞,为了让“我”碰见障碍物也可以保护自己,科学家把“我”设计成圆形。B.“我”有时候会因为电量不足而生病,这时候“我”可以自己去充电,不用小主人担心。C.“我”不仅可以扫地,还可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清扫情况,根据环境调整路线。D.“我”只是机器人家族的一员,我们的家族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强大。(2023三下·息烽期末)课外阅读。莫高窟①在浩瀚无垠的沙漠里,有一片美丽的绿洲,绿洲里藏着一颗闪光的珍珠。这就是敦煌莫高窟。②莫高窟是古代无数无名工匠创造的艺术宝库。在保留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00多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③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最大的佛像有九层楼那么高,最小的菩萨还没有一个手掌大。④敦煌的壁画,每一幅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在万紫千红的鲜花丛中,有些描绘的是古代劳动人民打猎、捕鱼、耕田、收割的情景,有些表现的是人们奏乐、舞蹈、演杂技的场面,还有许多讲述的是佛教故事。⑤在一幅巨大的壁画上,池水清清,莲花朵朵,绕着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乐队演奏着乐曲,身着华丽衣裤的少女们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她们的衣衫轻轻飘荡,她们的动作优雅端庄。其中有一个梳头发髻的女子,微弯着腰,轻提着腿,舒展两臂,把琵琶高高举到脑后,五指拨着琴弦。站在壁画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来,能听到流水淙淙和琴声叮咚,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会说话的眼睛。⑥看着这些精美动人的壁画,就像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106.对第2自然段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敦煌壁画规模巨大。 B.敦煌壁画色彩鲜艳。C.敦煌壁画内容丰富。 D.敦煌壁画保护恰当。107.从第5自然段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08.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023三下·咸宁期末)阅读《树莓》,按要求完成题目。①树莓,又称覆盆子,蔷薇科植物。市场上常见的树莓有三种。红树莓果实为圆形,果大,深红色,颜色鲜艳,酸甜适口。黑树莓果实为紫黑色,有光泽,香味浓,味甜。黄树莓是红树莓的一个黄色变异类型,其果实为圆形,香气浓。②树莓的根味微苦、辛、平,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敛疮的功效。果实性味微甘、酸、温,具有醒酒止渴、化痰解毒之功效。叶性微苦,具有清热利咽、解毒、消肿等作用。怪不得,人们常说树莓浑身是宝,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③质量好的树莓是坚实、饱满和新鲜的。软的、淌果汁的糊状浆果,可能是熟过了或霉烂的。新鲜树莓在食用之前应稍加冲洗,但绝不能浸泡。同时,树莓纤维丰富,一次吃太多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拉肚子。109.阅读第①自然段,摘录关键词语,完成下列表格。品种 红树莓 黑树莓 特点 形圆,果大,色深红,味酸甜 110.请借助第②自然段的关键语句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作者是通过 、 、树莓叶的功效三个方面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111.下列食用树莓方法不合适的是( )A.购买树莓时要挑选坚实、饱满果实B.软的、淌果汁的果实最好不要食用。C.食用前可以用盐水浸泡一段时间。D.肠胃不好的人尽量不要过多食用。答案解析部分1.B2.C3.我觉得是真的,因为带电的物体对不带电的微小颗粒有吸引力。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A、C、D正确。B.有误,从“首先把水龙头打开少许,流出细细的水流。”可知还有水龙头。故答案为:B2. 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从“带电的物体对不带电的微小颗粒有吸引力。勺子在毛衣上摩擦后,带电了,从而对不带电的水流产生了吸引力,水流就向着勺子拐弯了。”可知C正确。故选C。故答案为:C3. 考查开放探究。结合实验的原理作答即可。如:我觉得是真的,因为带电的物体对不带电的微小颗粒有吸引力。故答案为:我觉得是真的,因为带电的物体对不带电的微小颗粒有吸引力。4.寻找;传递;辨别5.蚂蚁的趣闻6.指思想一致,共同努力7.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息。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8.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眼睛;气味选段主要写了蚂蚁是怎样搬运食物的,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蚂蚁是怎样辨别方向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为我们展示了关于蚂蚁的一些趣事。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4.本题考查词语搭配。第一空可由句子“蚂蚁经常到离巢穴很远的地方寻找食物"得出答案,第二空可由句子“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息"得出答案,第三空可由“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得出答案。故答案为:寻找、传递、辨别5.本题考查选择标题。结合内容理解,写了蚂蚁是怎样搬运食物的,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蚂蚁是怎样辨别方向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为我们展示了关于蚂蚁的一些趣事。因此用“蚂蚁的趣闻"最适合。故答案为: 蚂蚁的趣闻6.本题考查词语解释。第一段的“它们或是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搬一块回去,或是同心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可知,同心协力:指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故答案为: 指思想一致,共同努力7.本题考查筛选信息。题干要求找出蚂蚁是靠什么把消息通知给同伴的句子,对应的句子是第二段的“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息。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故答案为: 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息。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摆动得特别猛烈。8.考查内容理解与中心句。结合文章内容第③自然段“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可知,短文的第③自然段是围绕“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这句话来写的,围绕这个意思,介绍了蚂蚁认路主要靠眼睛和气味。故答案为: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眼睛、气味9.①油然而生;②气势非凡10.D11.C12.油然而生、气势非凡、古色古香;蓝天下,一条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水中倒映着白墙灰瓦的房屋;传统的古朴典雅,现代的崭新华美,摇曳于小桥流水,一切是那么宁静、秀美、和谐。13.一14.独特的水乡风光|久远的历史和文化。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9.文中意思是“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词语是”油然而生”。文中”形容表现出来的力量、气势宏大,不同于寻常”的词语是”气势非凡”。故答案为: ①油然而生、②气势非凡10. A 、 B 、 C 说法正确, D 错,由文中句子”据考证,周庄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中的”余年”一词可知,周庄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而不是今年刚刚好有900年的历史。故答案为:D11.关于富安桥,文中 A 、 B 、 D 说法正确, C 错,由文中句子"富安桥建于1355年。这座桥的桥身四侧都建有桥楼,遥遥相对,气势非凡,是江南水乡仅存在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可知,富安桥这种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现在江南仅存的一座。而不是不止一座。故答案为:C12.考查对好词佳句的积累。做读书笔记,积累好词佳句是很好的阅读习惯。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把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摘抄到下面积累卡上。按照要求词语摘抄3个,句子摘抄1个即可。如好的词语:油然而生、气势非凡、古色古香。精彩的句子:蓝天下,一条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水中倒映着白墙灰瓦的房屋;传统的古朴典雅,现代的崭新华美,摇曳于小桥流水,一切是那么宁静、秀美、和谐。故答案为:油然而生、气势非凡、古色古香;蓝天下,一条条小河静静地流淌,水中倒映着白墙灰瓦的房屋;传统的古朴典雅,现代的崭新华美,摇曳于小桥流水,一切是那么宁静、秀美、和谐。13.第③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周庄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因此能概括第③自然段大意的是本段第一句,即"人们陶醉于周庄水乡,还因为它展示了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这是这段的关键句子。故答案为:一14.这篇短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点明周庄的位置,最后一自然段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周庄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中间两个自然段从周庄独特的水乡风光和久远的历史及文化两个方面介绍了周庄。故答案为:独特的水乡风光久远的历史和文化。15.植物的种类;数量植物的差异;会运动的植物16.植物的体型;植物的寿命;植物的生长速度17.孟加拉国有一种榕树,树冠可以覆盖大约一万平方米的土地,树荫下可以容纳万人乘凉;这种大榕树上会不会有其他的小动物居住呢18.形形色色的植物。短文从植物的种类数量、植物的差异、会运动的植物这三方面介绍植物世界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文本,明确主旨,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要结合全文内容来体会作答。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全世界的植物,人们已经知道的就有四十万种以上”“植物在各个方面差异很大"“有些植物会运动”,依次填空:植物的种类数量、植物的差异、会运动的植物。故答案为:植物的种类、数量植物的差异、会运动的植物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结合“高大的植物,大得让你看不清它的全貌"“微小的植物,小得让你用肉眼看不见""有些植物的寿命又极短,几十分钟就会死亡"“植物的生长速度也相差很大",依次填空:植物的体型、植物的寿命、植物的生长速度。故答案为:植物的体型、植物的寿命、植物的生长速度17.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示例:当我读到“孟加拉国有一种榕树,树冠可以覆盖大约一万平方米的土地,树荫下可以容纳万人乘凉"时,我想:这种大榕树,上会不会有其他的小动物居住呢 故答案为:当我读到“孟加拉国有一种榕树,树冠可以覆盖大约一万平方米的土地,树荫下可以容纳万人乘凉"时,我想:这种大榕树上会不会有其他的小动物居住呢18.本题考查标题拟定。此题答案不唯一。结合“植物世界蕴藏着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分析,可拟题为:形形色色的植物。故答案为:形形色色的植物。19.(1)硝石装在了竹筒里;硝石等原料用纸卷起来燃烧;把这种包着火药的纸卷用绳子捆扎起来,再用导火线串在一起(2)正确;错误;正确;错误(3)连续发出响声没有中断;显出;露出(4)⑤(1)结合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2000多年前用竹竿之类制作的火炬;唐朝初年硝石装在了竹筒里,这是鞭炮的雏形;南宋时候硝石等原料用纸卷起来燃烧;后来把这种包着火药的纸卷用绳子捆扎起来,再用导火线串在一起;结合文中描写进行总结作答。(2)①结合“当时主要是为了驱赶传说中伤人的野兽——“年”,这项表述正确;②结合“南宋时,有人把硝石等原料用纸卷起来燃烧,这就是鞭炮的原型。”的表述,这项错误;③结合“出现了数字烟花、电子鞭炮等新型的烟花爆竹,它们既安全又环保,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新选择。”的表述,这项正确;④结合第④自然段的表述,绳子、导火线和鞭子不是制作鞭炮的材料;这项表述错误。(3)“连响不绝”意思连续发出响声没有中断;“呈现”指显出;露出;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作答。(4)结合资料中对“烟花”的描写,这句应该放在第⑤自然段;故答案为:(1)硝石装在了竹筒里;硝石等原料用纸卷起来燃烧;把这种包着火药的纸卷用绳子捆扎起来,再用导火线串在一起(2)正确;错误;正确;错误;(3)连续发出响声没有中断;显出;露出;(4)⑤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20.21.树多;水清22.23.城市副中心剧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24.平谷线;京唐城际;八通线25.①总面积大、众多的标志性建筑、发达的交通网络。②北京城市副中心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这里的树特别多,到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里的水很清,优美的河湖引来鸟儿到访,鱼儿安家。这篇文章介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总面积以及建设目的,使人们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有众多的标志性建筑以及交通网络也很发达的特点,告诉人们要相信北京城市副中心会变得越来越美好!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20.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短文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句子“相当于2万多个足球场的总和”把“北京城市副中心”与足球场相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城市副中心总面积大。故选:A。故答案为:A2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短文第二自然段“ 这里的树特别多,城市副中心在建设之初,就规划了很多绿色空间,一座座森林湿地公园拔地而起,到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里的水很清,近年来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水质全面提升。优美的河湖引来鸟儿“到访”,河中越来越多的鱼类在此“安家” ”,可知这段从空气清新、树特别多以及水很清三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良好的生态环境。故答案为:树多、水清22.本题考查对词句的理解。根据文中关于北关闸的介绍“北关闸是一座仿古七孔石拱桥型的拦河闸,既能疏洪调水,又是大运河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和出示的图片可知,我觉得北关闸是B,因为在大运河上,又和仿古七孔石拱桥样子一样,故选:B。故答案为:B23.本题考查读文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第3自然段,由句子“除此之外,城市副中心新三大建筑——城市副中心剧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也将很快开放使用”可知答案。故答案为: 城市副中心剧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24.本题考查读文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第④自然段,由句子“其中‘七横’指平谷线、京唐城际、市郊铁路、M6线、八通线、M7线和R1线”可知答案。故答案为:平谷线、京唐城际、八通线25.本题考查实践能力。仔细读文,文章第③自然段写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还有众多的标志性建筑”可概括为“众多的标志性建筑”,第④自然段写的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交通网络也很发达”,可概括为“发达的交通网络”,据此补充图表即可。从上面图表中选择一个方面,结合短文内容宣传北京城市副中心,自由选择,注意写清楚哪个方面和相关内容。如:选择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生态环境:北京城市副中心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过去几年空气质量创历史最好。这里的树特别多,城市副中心在建设之初,就规划了很多绿色空间,一座座森林湿地公园拔地而起,到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里的水很清,近年来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水质全面提升。优美的河湖引来鸟儿“到访”,河中越来越多的鱼类在此“安家”。故答案为:①总面积大、众多的标志性建筑、发达的交通网络。②北京城市副中心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这里的空气非常清新,这里的树特别多,到处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这里的水很清,优美的河湖引来鸟儿到访,鱼儿安家。26.火车票27.北京南站;天津站;④28.29.不能使用这张票。理由:因为检票时是要核对身份信息的,一人一票,所以不能使用。材料一介绍了我国火车票前面的开头字母主要包括C、D、G、Z、T、K等。材料二是王某某的一张火车票。完成此类题要学会阅读车票、说明书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有帮助,阅读此类文本关键是细心,从中获取正确的信息。26.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材料一介绍了我国火车票前面的开头字母主要包括C、D、G、Z、T、K等。材料二是王某某的一张火车票。所以都和火车票有关。故答案为:火车票27.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车票可知王某某购买的火车票起点站是,终点站是天津站。从“c2021”可知,C是“城”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因此C就代表“城际列车”。故答案为:北京南站、 天津站、④28.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 G是“高”字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代表“高速动车组” ”知道A是正确的,根据“ 火车票前面的开头字母通常是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代表这趟车次的速度与性质。 ”知道B是正确的、根据票根信息知道D正确。根据票根信息从“01车035号”可知王某某的座位是35号可知信息C有误,故答案为:C29.考查开放探究。火车票上有王某某的身份证信息,在过安检时是要对身份证的,所以黄某某不能使用上这张票。故答案为:不能使用,票上有王某某的身份信息,检票时是要核对身份信息的,所以不能使用。30.B31.B32.①汇聚了全球花卉产业的精华;②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③农艺与科技的交融之地;④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园艺世界。33.①自然采光和通风:自动调控室内温度;;②“悬湖漱玉”瀑布:根据场景需要控制水流量。34.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35.我们不食用野生动物。本题考查了阅读理解。首先要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然后按要求作答。平时要多阅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30.考查了词语的意思。根据“这场盛会不仅是成都的骄傲,更是园艺界的盛事。”“骄傲”是褒义词,是自豪的意思。故答案为:B31.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A、C、D正确。B.有误,从“芙蓉花瓣建筑能巧妙地收集雨水并用于园区绿地的灌溉。主展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设计,自动调控室内温度,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参观环境。“悬湖漱玉”瀑布更是主会场的一大亮点,它可以根据场景需要控制水流量。”可知。故答案为:B32.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①从“郫都分会场汇聚了全球花卉产业的精华。众多国际花卉品牌在此齐聚一堂,为游客带来了最新的花卉产业动态和成果。这里的花卉种类繁多、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可概括为“汇聚了全球花卉产业的精华”。②从“邛崃分会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园区内有万余种动植物,展现了四川独特的生物多样性魅力,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一部自然的百科全书,每一处都充满了生命的奇迹。”可概括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③从“新津分会场是农艺与科技的交融之地。这里展示了现代科技在园艺领域的创新应用,如利用科技手段展现植物生长过程、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农耕生活等,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观赏和体验方式。”可概括为“农艺与科技的交融之地”。④从“将成都东部新区设为主会场,辅以温江、邛崃、新津和郫都四个分会场,共同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园艺世界。”可概括为“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园艺世界”。故答案为:①汇聚了全球花卉产业的精华;②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③农艺与科技的交融之地;④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园艺世界。3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从“展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设计,自动调控室内温度,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参观环境。”可以概括为“自然采光和通风:自动调控室内温度”。“‘悬湖漱玉’瀑布更是主会场的一大亮点,它可以根据场景需要控制水流量”可以概括为“‘悬湖漱玉’瀑布:根据场景需要控制水流量”。故答案为:①自然采光和通风:自动调控室内温度;②“悬湖漱玉”瀑布:根据场景需要控制水流量。34.考查句子仿写。开头用设问的方式,能吸引读者兴趣。据此仿写即可。故答案为: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35.考查开放探究。结合实际作答即可。故答案为:我们不食用野生动物。36.D37.D38.②;③;①;④39.D40.出汗后要及时洗澡;平时尽量穿浅色衣服。短文介绍了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招蚊子叮咬和蚊子是怎样叮咬人的,让我们对蚊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做此类试题,要认真阅读文本,结合答题技巧,认真对照题目要求作答。36.考查内容理解。依据 ②小节 “你有没有想过谁才是蚊子眼里“行走的大餐”?二氧化碳呼出比例较高的人群更容易被蚊子发现,蚊子能在50米外就感知到这类人群。新陈代谢旺盛的人,体温高,出汗多,特别吸引蚊子。大量饮酒的人,在饮用啤酒后,汗液中含有酒精以及代谢形成的乙酸等酸性物质,也会吸引蚊子。孕产妇人群代谢率较高,总体比普通人多呼出20%的二氧化碳,因此更招蚊子。” 可知蚊子寻找叮咬对象不会依据香味。故答案为:D37.考查内容理解。联系第三自然段"为什么蚊子能准确找到你的血管 还—吸一个准呢 原来在它的触须上,有一个叫‘机械性刺激感受器’的东西,这就是蚊子追踪血管的神器”可知蚊子追踪血管的神器是机械性刺激感受器。故选D。故答案为:D38.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联系第三自然段内容可知蚊子的吸血过程是先追踪血管,再筛选血液,然后扎嘴麻醉, 分泌唾液,最后下颚吸血。故答案为:②、③、①、④39.考查字词理解与赏析。联系文章内容可知“蚊子的胆儿太‘肥’了"不是说蚊子吸血身体肥了,而是说蚊子吸血手段太厉害了。故选D。故答案为:D40.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联系第二段内容可知蚊子喜欢叮咬新陈代谢旺盛出汗多的人,还有穿着深颜色衣服的人,如穿着黑色、紫色、大红色衣服的人,更容易招蚊子。故夏天出汗后要及时洗澡;平时尽量穿浅色衣服。故答案为: 出汗后要及时洗澡;平时尽量穿浅色衣服。41.B42.A43.A44.不能去,“之一”的意思是其中一个,如果删去,句意变为风筝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实际不符。“之一”体现了文章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41.考查了词语的理解。用“2000多年”是为了说明风筝的历史悠久。故答案为: B42.考查了段落内容的理解。第③自然段主要是围绕风筝的图案和寓意来写的,因此可以用“风筝的图案丰富多样,寓意美好”来概括。故答案为: A4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2段内容“首先,用细竹扎好架子,力求左右对称,以便风筝飞行时保持平衡;然后,在纸或绢上绘制风筝图案,图案要做到远望清楚,近看真实;接着,把绘制好图案的纸或绢糊在架子上,动作要干净利落,纸或绢要糊得平平整整;最后,给风筝装上提线并调整好角度,就可以放飞了。”可知,首先,用细竹扎好架子;然后,在纸或绢上“绘制风筝图案”;接着,用纸糊风筝;最后,给风筝装线。故答案为:A44.考查了词句的理解。文中的“之一”不可以去掉,如果删去,句意变为风筝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实际不符。“之一”体现了文章的准确性。故答案为:不能去,“之一”的意思是其中一个,如果删去,句意变为风筝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实际不符。“之一”体现了文章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45.C46.A47.D48.C49.C50.不能,因为这种药品的保质期是3年,如果生产日期是2018年3月9日,最多到2021年3月9日就过期了,现在是2024年,所以不可以服用。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5.考查信息提取概括能力。在仔细阅读说明书的基础上可知,康健速效胶囊适用于感冒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热等。故 C .消化不良,不适宜用这个药。故答案为:C46.医嘱:医生的嘱咐。故”老年人遵医嘱”中”遵医嘱”的意思是:按照医生说的做。故答案为:A47.学生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到关键信息。在仔细阅读说明书的基础上可知,有三种情况不可以服用这种药:孕期、哺乳期的妇女及儿童、开车的人、饮酒的人,所以只有 D 能服用。故答案为:D48.8岁的小红感冒了,她是一名儿童,根据”开水送服,一日三次,成年人每次四粒,儿童每次两粒”可知小红应该每次吃两颗康健速效胶囊。故答案为:C49.结合内容“ 开水送服,一日三次,成年人每次四粒,儿童每次两粒,老年人遵医嘱。 ”可知答案。故答案为:C50.在仔细阅读说明书的基础上可知,这种药品的保质期是3年,如果生产日期是2018年3月9日,最多到2021年3月9日就过期了,现在是2024年,所以不可以服用。故答案为: 不能,因为这种药品的保质期是3年,如果生产日期是2018年3月9日,最多到2021年3月9日就过期了,现在是2024年,所以不可以服用。51.C52.A53.D54.A55.正确;正确;正确;错误56.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熊猫吃竹子时的样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训练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完成的关键是认真阅读短文内容,读懂短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阅读题的常见问题,在回答问题之前要仔细阅读短文,充分理解短文内容,然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1.从”大家脑海中会浮现出它那圆头圆脑的可爱模样,还有那标志性的黑眼圈”可知主要写的是大熊猫的样子。故答案为:C52.从”就吃竹子的本领来说,自然界中没有动物能出其右”可知,”能出其右”是说其他动物无法超过它。故答案为:A53.结合上下文句子”大熊猫不属于食草动物,而是食肉动物家族中的一员””其实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的,具备食肉动物的消化系统”可知,第③自然段合适的开头应是:为什么将喜欢吃竹子的大熊猫归入食肉动物家族呢?故答案为:D54.结合本段句子可知,主要介绍的是大熊猫为什么每天要吃大量竹子,所以第一句是中心句。故答案为:A55.①②③正确。④有误,这个词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了。故答案为:正确、正确、正确、错误56.从”展示”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熊猫吃竹子时的样子。故答案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熊猫吃竹子时的样子。57.圆圆;透明;长长;巨大58.B;A;B;A59.一只蜻蜓一生中可吃掉24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57.结合文中有关语句,描述“大眼睛”应该用“圆圆的”;描述“翅膀”应该用“透明的”;描述“尾巴”应该用“长长的”;描述“贡献”应该用“巨大的”;故答案为:圆圆;透明;长长;巨大58.结合文中描写,“蜻蜓点水”指为了繁育后代,把卵产在池塘里;后来用来形容做事肤浅,不够深入;蜻蜓产卵的时间是再初秋;一般要经过卵一幼虫一成虫的成长过程。故答案为:BABA59.结合文中描写,一只蜻蜓一生中可吃掉24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说蜻蜓是益虫。故答案为:一只蜻蜓一生中可吃掉24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60.绚丽多彩;栩栩如生;高超;璀璨61.唐三彩人物的形象非常生动、逼真62.C63.正确;错误;正确64.唐三彩真美啊,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60.结合文中词语和句子,描述“艺术效果”应该用“绚丽多彩的”;描述“动物”应该用“栩栩如生的”;描述“工艺”应该用“高超的”;描述“明珠”应该用“璀璨的”;故答案为:绚丽多彩;栩栩如生;高超;璀璨61.“惟妙惟肖”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文中指唐三彩人物的形象非常生动、逼真。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作答。故答案为:唐三彩人物的形象非常生动、逼真62.结合第③自然段的表述,这段描写了唐三彩的丰富的造型,阅读各项,应该选择C项;故答案为:C63.①结合文中句子,这项表述正确;②结合“唐三彩颜色多样。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的表述,这项错误;③“马的眼睛是圆睁的,耳朵是贴着的,好像是在倾听有什么动静一样”形象地写出了唐三彩马工艺高超,这项对句子的理解是正确的。故答案为:正确;错误;正确64.结合文中对唐三彩的介绍和描写,写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进行作答。故答案为:唐三彩真美啊,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65.八千多个;李;弄错了对象66.很多姓氏的来历都很有趣。67.俗话说:“张王李赵陈,天下一半人。”我们以“张三李四”泛指人;用“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由此可见,“张”和“李”两大姓氏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影响。68.A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65.结合文中句子,中国古今姓氏共有八千多个,人数最多的姓氏是李。“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结合文中描写,进行作答。故答案为:八千多个;李;弄错了对象;66.结合第⑥自然段中的句子,这句是围绕“很多姓氏的来历都很有趣。”这句来写的,这句是本段的中心句。故答案为:很多姓氏的来历都很有趣。67.结合短文中句子,俗话说:“张王李赵陈,天下一半人。”我们以“张三李四”泛指人;用“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由此可见,“张”和“李”两大姓氏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影响。结合文中句子进行作答。故答案为:俗话说:“张王李赵陈,天下一半人。”我们以“张三李四”泛指人;用“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由此可见,“张”和“李”两大姓氏在中国具有很大的影响。68.结合对姓氏的了解,结合各项的表述,进行正确作答。故答案为:A69.711矿,第一功勋铀矿70.不出名;不为人知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71.711矿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提供了铀原料72.在防护条件极差、设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711矿人抛汗洒血,舍生忘死,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先烈们,没有你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现在强大的中国,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历史功勋。73.可以建立一个以711矿革命烈士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展览馆;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69.结合短文内容,主要描写了一代代“711矿”人为了国家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故事;可以用“711矿,第一功勋铀矿”作为标题;故答案为:711矿,第一功勋铀矿70.“默默无闻”指不出名;不为人知道;“紧锣密鼓”意思是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不出名;不为人知道;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71.结合短文内容,711矿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提供了铀原料;结合短文内容,进行作答;故答案为:711矿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发提供了铀原料72.结合短文内容,在防护条件极差、设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711矿人抛汗洒血,舍生忘死,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结合对革命先烈的理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故答案为:在防护条件极差、设备极其落后的情况下,711矿人抛汗洒血,舍生忘死,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先烈们,没有你们的无私奉献就没有现在强大的中国,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历史功勋。73.结合材料内容,根据711矿的历史和现在711矿的发展,展开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的计划,进行作答。故答案为:可以建立一个以711矿革命烈士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展览馆;74.C75.D76.坐以待毙、消化殆尽。77.(从左往右)像粘绳纸粘住猎物;毛毡苔;分泌出“蜜汁”诱捕;捕蝇草78.B79.D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文章以“吃荤的植物”为题,通过介绍“吃荤的植物"的生长环境、捕食方法,表现了大自然中生物的神奇。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74.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题目及"而植物以捕'食'动物为生,有人恐怕还是第一次听说。“可知,说明对象是"吃荤的植物"即︰以捕食动物为生的植物。故答案为:C75.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真读第二自然段可知,第一句话写了“吃荤的植物"捕食昆虫的原因: 这些吃荤的植物大都生长在气温较高的沼泽地带,因为这种地方往往土地贫瘠,所以不得不捕食昆虫以获取养分。故答案为:D76.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好习惯。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能够准确的理解词语和句意的意思。 “恭候”意思是敬词,意思是指恭敬地等候。文中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这样的词语还有: 坐以待毙、消化殆尽。故答案为: 坐以待毙、消化殆尽。77.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真读第二自然段可知,第一句话写了“吃荤的植物"捕食昆虫的原因。后面具体从三个方面写了吃荤的植物的基本式样。 “有三种基本式样:一种用捕捉器般的夹子,器官的两半能迅速闭合,把牺牲品夹在当中;另一种像粘蝇纸,用分泌的黏液把猎物粘住;第三种是生有贝壳状叶,引诱昆虫靠近。” “茅膏草的叶子略呈半月形,平时叶子张开,露出鲜艳的肉色饵细胞,看上去十分美味多汁,昆虫一旦碰到叶子上的腺毛,叶子即由两边向中间合拢,将昆虫困在其中,并分泌消化液把它消化。”“毛毡苔的叶子能分泌一种很黏的黏液,昆虫一旦被粘住便休想脱身,只有坐以待毙。捕蝇草的叶缘部位含有蜜腺,会分泌出“蜜汁”来引诱昆虫靠近。”故答案为:(从左往右)像粘绳纸粘住猎物/毛毡苔/分泌出“蜜汁”诱捕/捕蝇草78.考查修辞方法。“大约十天后,吐子重新开启,静静恭候下一个猎物。”“恭候”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故答案为:B79.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这句话是达尔文对“吃荤植物"所用方法及其智慧的赞叹,赞叹自然界生物为了生存,所采取的令人想象不到的办法。故选B。故答案为:D80.争先恐后;勤劳81.蒲公英;含笑点头;午时花;展现它的美丽;夜来香;开始吐露芳香82.早上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83.B84.蛇一到冬天就冬眠,猫夜间捉老鼠。学习短文,理解短文内容,认真回答短文所涉及的各个问题。了解文中各种花开放和凋谢的时间,了解文中所说动物的活动时间,了解动、植物的活动时间那么有规律。这说明了什么。80.“争先恐后”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勤劳”指努力劳动,不怕辛苦;结合对词语的理解,进行作答。故答案为:争先恐后;勤劳81.结合文中描写,六点左右含笑点头;午时花中午时分展现它的美丽;夜来香日落西山开始吐露芳香;结合文中句子进行总结作答。故答案为:蒲公英;含笑点头;午时花;展现它的美丽;夜来香;开始吐露芳香82.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学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写即可。即:早上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故答案为:早上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83.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植物有一张时间表,小动物也是这样。东方欲晓,公鸡引吭(háng)高歌,迎接初升的太阳”可知,第③自然段小动物也有一张时间表。故选:B。故答案为:B84.考查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示例:蛇一到冬天就冬眠,猫夜间捉老鼠。故答案为:蛇一到冬天就冬眠,猫夜间捉老鼠。85.C86.天空;高山;湖泊;珍贵的药材;稀有的矿藏;茂密的森林87.湖泊;湖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宛如一颗一颗明珠,令人沉醉。本题为现代文阅读题,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和理解能力。作答时结合短文内容和题目要求,根据自己对短文的理解和题目考查要求,抓住原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进行分析和思考,即可顺利作答。85.阅读短文,这段是围绕“位于祖国西南部的西藏高原,真是个可爱的地方。 ”这句话进行描写的,描写了西藏高原风景优美、资源丰富的特点;故答案为:C;86.结合短文内容,这段主要描写了天空、高山、湖泊三个方面描写了西藏的优美风光;从药材、矿藏、森林三个方面介绍了资源的丰富。结合文中句子,进行总结作答。故答案为:天空;高山;湖泊;珍贵的药材;稀有的矿藏;茂密的森林;87.结合文中对西藏高原的描写,结合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进行正确作答。写出自己的感受。故答案为:湖泊;湖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宛如一颗一颗明珠,令人沉醉。88.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89.彩塑;壁画;藏经洞90.洞窟;蜂窝;壁画和彩塑的洞窟;数量众多;不仅,还;挎、摘、抱、拨91.先写壁画的特点宏伟瑰丽在分别谢了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重点抓住飞天的壁画进行重点描写。(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先整体感知,然后再判断。(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按要求找到答案。(3)①比喻:把a比作b,ab不同类,且ab间有相似点。②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③本题考查学生对动词的运用能力。答案不求一致,上文衔接起来语言通顺即可。(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认真阅读选文内容,抓住关键句子,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88.考查了文章的中心句。短文分别介绍了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在总体说明莫高窟的特点。所以文章的中心句是: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答案为: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