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惠州市 2027 届高一五校第二次联考试题
生物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共 40 分。第 1~12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13~16 小题,每小题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表示新鲜波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其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色素丙和色素丁主要吸收红光
B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乙
C .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D .提取色素时加入 SiO2 的目的是防止色素被破坏 2 .下列与叶绿体相关的实验中,分析错误的是
A .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探明了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
B .恩格尔曼利用水绵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场所是叶绿体 C .希尔实验能说明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与糖的合成是同一个化学反应
D .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置于光源和三棱镜之间,连续光谱中红光和蓝紫光区域变暗
3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 25℃和 30℃ ,如图表示 30℃时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 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 点时,细胞中的 ATP 来自细胞呼吸
B .b 点时,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等于零
C .d 点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加,主要限制因素是环境中的 CO2 浓度和温度
D .若温度降到 25℃ ,则 a 点会向上移,b 点会右移,d 点会下移
4 .人的角膜是覆盖眼睛的透明组织层,主要由角膜干细胞维持。角膜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
胞来取代垂死的细胞,并修复较小的角膜损伤。相关研究显示,短期睡眠不足增加了角膜干细胞的增殖分 化速度,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角膜严重受损,如角膜变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角膜干细胞中有染色单体存在时说明细胞正在进行分化
B .角膜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角膜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
D .短期睡眠不足能减缓角膜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
5 .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衰老时,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导致其物质运输功能丧失
B .蓝细菌拟核 DNA 中的端粒缩短,可能会导致其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C .衰老的细胞各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D .通过细胞凋亡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有利于维持多细胞生物内部环境的稳定
6 .我国北魏时期的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 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意思是水稻、豌豆等谷物不仅成熟期有早晚,而且在多种性 状上都有着差异。下列关于性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谷物的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 “成熟期”不同的谷物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C .某种谷物的“质性”与“米味”是一对相对性状
D .控制豌豆“粒实”性状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7 .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F1 产生显性遗传因子的雌配子与隐性遗传因子的雄配子的数量比为 1:1 B “孟德尔发现性状分离比显性:隐性=3:1”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假说内容
C .F1 产生配子时,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分离现象的本质
D .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中
8 .下图甲、乙两个箱子中,放置了两种相同颜色的小球。若用此装置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下列分析
正确的是( )
A .甲桶中同时丢失一个黑球和一个灰球会影响实验结果
B .甲桶中丢失一个黑球,可从乙桶中去除一个黑球继续实验
C .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和两桶内小球总数都必须相等
D .从两个箱子中抓取小球组合的过程模拟了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9 .牵牛花的红花( A )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 B )对窄叶( b )为显性。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 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 3:1:3:1 ,
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某植株”的基因型是( )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10 .关于下列遗传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只有⑥表示受精作用过程中雌雄配子之间的随机结合
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③⑥ C .形成配子的过程表现在①②④⑤
D .右图子代中 AaBb 的个体在 AB 中占的比例为 1/4
11 .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无丝分裂中不起作用
B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C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 .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
12 .为了研究基因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研究和探讨。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 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利用果蝇实验,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基因在 X 染色体上
B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萨顿提出: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D .等位基因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3 .如图表示某种鸟类羽毛毛色( B、b )的遗传图解,不考虑 Z、W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 .控制该种鸟类羽毛毛色的 B、b 基因只位于 Z 染色体上
B .由 F1 可知,芦花性状为显性性状,基因 B 对 b 为完全显性
C .亲本雄性芦花鸟基因型为 ZBW ,亲本雌性芦花鸟基因型为 ZBZ。
D .芦花雌鸟和非芦花雄鸟杂交,子代雌鸟羽毛毛色均为非芦花
14 .分析下面家族中某种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Ⅲ 与Ⅱ 3 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2/3B .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C . Ⅲ 肯定有一个致病基因由Ⅰ 2 传来 D . Ⅲ 和Ⅲ 婚配,后代发病概率为 1/18 15 .下列关于遗传学上的一些科学发现或遗传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研究果蝇的遗传行为过程中,所提出的“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的假说通过测交实验验证
B .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研究证明 RNA 是遗传物质
C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在控制自变量时采用了“减法原理” ,即在实验组分别添加不同酶来处理 S 型菌的细胞提取物
D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 T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通过搅拌将噬菌体的蛋白质与 DNA 分开
16 .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有艾弗里、赫尔希和蔡斯等科学家。下 列关于对他们所做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B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证明了 DNA 是 T2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C .艾弗里的实验中加入 S 型细菌 DNA 的培养基上只出现 S 型活菌
D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使用普通培养基不能标记 T2 噬菌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7 .( 10 分)下图为某绿色植物叶绿体内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编号①②表示结构, Ⅰ 、Ⅱ 表示过程)。据
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图中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是 (填“Ⅰ ”或“Ⅱ ”),该过程在叶绿体的[①] (填名
称)上进行。
( 2 )在暗反应过程中,CO2 首先与 C5 结合,生成两个 C3 分子,该过程称为 。
( 3 )若给植物提供 H2 8O和 CO2 ,合成的( CH2O )中 (填“能”或“不能”)检测到 8O ,原因是
。
( 4 )夏季晴朗的中午,某些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会减弱,主要原因是 。
18 .( 8 分)以下三图表示某种生物( 2n )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像。曲线甲表示体细胞分裂过程及精子形成过 程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乙图 a、b、c、d、e 分别表示分裂过程中的某几个时期的细胞分裂模式 图;丙图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核 DNA 含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甲图曲线中①~③段可表示细胞进行 分裂的染色体数量变化。
( 2 )乙图 a~e 中与甲图曲线② 、⑤位置相对应的细胞依次是 、 。
( 3 )乙图细胞 a~e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其中 e 细胞有 对同源染色体。
( 4 )乙图 b 细胞的名称是 ,丙图 CD 段形成的原因是 ,乙图细胞 a~e 符合丙图中 BC 段
的是 。
19 .( 16 分)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 A 和 a、B 和 b )控制。A 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 随液泡中细胞液 pH 降低而颜色变浅,B 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该植物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见下 表。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 或 aa_
花的颜色 粉色 红色 白色
( 1 )现有纯合白花植株和纯合红花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产生的子一代花色全是粉花,则亲代的基因型组
合可能是 。
( 2 )为探究两对基因( A/a 和 B/b )是否独立遗传,某课题小组选用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进行测交。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用基因型为 的植株,与基因型为 AaBb 的植株进行测交。
第二步: 。
预期结果及结论(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①如果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甲图所示。
② 如果子代植株花色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在两对染色体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乙图所示。
请在乙图上表示出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 (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 3 )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则粉花植株 AaBb 的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所占比例是 ,
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20 .( 12 分)如图为某家族中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经基因检测发现Ⅰ —1 和Ⅱ —7 不携带甲病 的致病基因,甲病由基因 A、a 控制,乙病由基因 B、b 控制(不考虑致病基因在 X 和 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回答下列问题:
( 1 )结合系谱图判断,甲病的致病基因在 (填“常”或“X” )染色体上,是 (填“显”或“隐”)
性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
( 2 )甲、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
( 3 )写出下列个体的基因型:Ⅰ -1 : ;Ⅲ-11 : 。
( 4 )假设Ⅲ-10和Ⅲ-11 结婚,生一个患两病的儿子的概率是 。
21 .( 14 分)对于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探索以及利用遗传物质进行相关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史上的热点课 题。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历程中,几个经典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 1 )①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 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 ,能将 R 型细菌转化
成 S 型细菌。
②下图表示艾弗里实验的某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加入的物质 X 为 ,利用的是酶的
特性。
( 2 )1952 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完成了另一个有说服力的实验。下图是
部分实验的示意图。
①若要大量制备含有 S标记的噬菌体,需先用含 S 的培养基培养 ,再用噬菌体去侵染 ,
收集噬菌体;若用 H 标记的 T2 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经离心后放射性存在于 。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需要 。
A .细菌的 DNA B .噬菌体的 DNA C .噬菌体的原料 D .细菌的原料
( 3 )某研究小组在南极冰层中发现一种全新的病毒 M ,为探究病毒 M 的遗传物质是 DNA 还是 RNA ,开 展了相关实验,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方式 实验结果
A 病毒 M+活鸡胚培养基 分离得到大量的病毒 M
B 病毒 M+DNA 水解酶+活鸡胚培养基
C
①C 组的处理方式是 。
②若鉴定结果表明病毒 M 是 DNA 病毒,则 B 的实验结果是 。C 组的实验结果是 。
惠州市 2027 届高一五校第二次联考试题·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共 40 分。第 1~12 小题,每小题 2 分;第 13~16 小题,每小 题 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C D C D C C D A C B D C D D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60 分。
17 .(除注明外,每空 2 分,共 10 分)
( 1 )I( 1 分)类囊体薄膜(基粒)
( 2 )CO2 的固定
( 3 )能( 1 分)H218O 能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 C18O2 ,C18O2 可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形成( CH218O )
( 4 )气温过高,部分气孔关闭,CO2 供应不足
18 .(每空 1 分,共 8 分)
( 1 )有丝
( 2 )e b
( 3 )ade 4
( 4 )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粒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acd
19 .(每空 2 分,共 16 分)
( 1 )AABB×AAbb 或 aaBB×AAbb
( 2 )aabb 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①粉色:白色=1:1 ②粉色:红色:白色=1:1:2
( 3 )3/16 5
20 .(除注明外,每空 2 分,共 12 分)
( 1 )X( 1 分) 隐( 1 分)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 分)
( 2 )遵循( 1 分) 甲病致病基因在 X 染色体上,乙病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3 )BBXAY 或 BbXAY bbXAXa
( 4 )1/12
21 .(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14 分)
( 1 )①转化因子②DNA酶( DNA 水解酶) 专一性
( 2 )①大肠杆菌 含 35S 的大肠杆菌(带标记的大肠杆菌) 上清液和沉淀物 ②BD( 2 分)
( 3 )①病毒 M+RNA 水解酶+活鸡胚培养基( 2 分) ②不能分离得到病毒 M( 2 分) 分离得到大量的病 毒 M( 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