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阶段复习课知识整合构建 综合思维导图样题全新展示 评价案例研读[情境] 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图l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图2示意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1图2[思考]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A.3月、5月 B.9月、7月C.8月、6月 D.5月、9月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 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DB[解析] 第1题,由图2可知,L月的同地点风力堆积物较厚,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冬春季节多大风,加上河水少,河流侵蚀作用弱,河流的堆积物经过累积,春末夏初达到最厚,故可推出L月可能为春末夏初。该地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风积物被侵蚀,厚度大幅下降,秋季厚度最小,故M月可能为夏秋季节。故选D项。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河流自南向北流,南部河流两侧主要为灌丛沙地、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丘分布,植被覆盖率较高,沙丘流动性较弱;北部河流两侧主要为流动沙丘,植被覆盖率低,沙丘流动性强。由上题分析可知,M月流水侵蚀作用强,②③排除。河道宽窄取决于风积物的厚度,南部植被覆盖率更高,沙丘流动性较弱,堆积物较少,南部受季风影响更明显,降水更多,流水侵蚀更强,所以南部河道宽。北部河道植被覆盖率低,堆积物较多,北部位于下游,河流挟带泥沙能力减弱,以流水沉积为主。故选B项。以鄂尔多斯高原的某条河流为情境,通过分析河流的外力作用及河道形成原因的分析,考查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1.区域认知通过判断鄂尔多斯高原的位置,来推断出当地的气候特征。2.综合思维结合外力对河流地貌的影响,综合分析外力对河流河道南北两侧的影响。关键能力重构 助推思维进阶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 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厘米~10厘米厚的粗细不均的沙土,在上面栽植草木等植被。完成后,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拔除草木,恢复沙土,再做一遍。实验二 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由大小不均的沙粒组成的沙堆,并覆以植被,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去除植被,恢复沙堆,再做一遍。能力 外力作用小实验(1)请你协助该小组,写出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若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则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拔除后,上述现象_____________。(2)实验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答案: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就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沟壑纵横,坡面破碎更为明显(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的何种现象?答案:流水和风力的侵蚀、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4)植被破坏后,外力侵蚀的强度有何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答案:植被破坏后,同样强度的外力作用,侵蚀会加强。这提醒我们要保护好植被,不能滥垦、滥伐、滥牧,破坏植被。解析:本实验旨在探究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植被对外力作用的影响。斜土坡上浇注水流,会引起流水侵蚀,坡面出现沟壑;植被越少,侵蚀作用越明显,沟壑越深。风吹沙土堆,会出现沙土被吹散、随风扬起的现象;且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就越多;植被越少,同样风力吹扬起的沙粒越多,地表形态的变化越明显;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沙粒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植被去除前后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植被对地表土壤的保护作用。阶段复习课[情境] 某河流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自南向北流。该地冬春季节风力较大,受风力和降水的交替影响,河道宽窄常呈季节性变化。图l示意该河流中游地区,图2示意研究区同地点某年L月和M月的河道横断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图1图2[思考]1.推测L月和M月可能分别是( )A.3月、5月 B.9月、7月C.8月、6月 D.5月、9月2.造成M月河道南宽北窄的主要原因是( )①南部以流水侵蚀为主 ②南部以风力堆积为主 ③北部以风力侵蚀为主 ④北部以流水沉积为主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 第1题,由图2可知,L月的同地点风力堆积物较厚,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冬春季节多大风,加上河水少,河流侵蚀作用弱,河流的堆积物经过累积,春末夏初达到最厚,故可推出L月可能为春末夏初。该地夏季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风积物被侵蚀,厚度大幅下降,秋季厚度最小,故M月可能为夏秋季节。故选D项。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河流自南向北流,南部河流两侧主要为灌丛沙地、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丘分布,植被覆盖率较高,沙丘流动性较弱;北部河流两侧主要为流动沙丘,植被覆盖率低,沙丘流动性强。由上题分析可知,M月流水侵蚀作用强,②③排除。河道宽窄取决于风积物的厚度,南部植被覆盖率更高,沙丘流动性较弱,堆积物较少,南部受季风影响更明显,降水更多,流水侵蚀更强,所以南部河道宽。北部河道植被覆盖率低,堆积物较多,北部位于下游,河流挟带泥沙能力减弱,以流水沉积为主。故选B项。[答案] 1.D 2.B以鄂尔多斯高原的某条河流为情境,通过分析河流的外力作用及河道形成原因的分析,考查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1.区域认知通过判断鄂尔多斯高原的位置,来推断出当地的气候特征。2.综合思维结合外力对河流地貌的影响,综合分析外力对河流河道南北两侧的影响。能力 外力作用小实验下面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的两个实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 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厘米~10厘米厚的粗细不均的沙土,在上面栽植草木等植被。完成后,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拔除草木,恢复沙土,再做一遍。实验二 用玻璃制成箱体,在风的入口附近堆放由大小不均的沙粒组成的沙堆,并覆以植被,用电动吹风机向里吹风。去除植被,恢复沙堆,再做一遍。(1)请你协助该小组,写出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若沿某条线方向浇注水流,则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整个坡面上随意浇注,则会__________________。植被拔除后,上述现象__________。(2)实验二中风力不同所吹扬起的沙粒有何不同?当停止吹风时,沉积物分布有何规律?(3)这两个实验证明了自然界的何种现象?(4)植被破坏后,外力侵蚀的强度有何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解析:本实验旨在探究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植被对外力作用的影响。斜土坡上浇注水流,会引起流水侵蚀,坡面出现沟壑;植被越少,侵蚀作用越明显,沟壑越深。风吹沙土堆,会出现沙土被吹散、随风扬起的现象;且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就越多;植被越少,同样风力吹扬起的沙粒越多,地表形态的变化越明显;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沙粒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植被去除前后的实验结果,证明了植被对地表土壤的保护作用。答案:(1)形成小沟谷,并不断加深 沟壑纵横,坡面破碎 更为明显 (2)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就越大。当停止吹风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3)流水和风力的侵蚀、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4)植被破坏后,同样强度的外力作用,侵蚀会加强。这提醒我们要保护好植被,不能滥垦、滥伐、滥牧,破坏植被。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阶段复习课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阶段复习课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