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3张PPT)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 构造地貌的形成第2课时 板块运动及其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研习任务一 板块运动及其地貌1.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A为______板块、B为非洲板块、C为_________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E为美洲板块、F为_________板块。2.六大板块上覆于熔融的_________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______、______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4.板块内部相对______,两个板块之间的_________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亚欧印度洋南极洲软流层相向相离稳定交界处2021年1月初,位于印度尼西亚的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火红色的熔岩从火山口流出,熔岩顺着火山向下流淌,在火山喷发的前后伴随着地震发生。到了2021年1月27日,默拉皮火山再次喷发,此次喷发形成了火山灰浓烟,高度达到2 000米以上,火山山头部位被大量火山灰覆盖,当地政府已经疏散了火山附近的大量居民。默拉皮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距离印度尼西亚古城日惹很近,默拉皮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1.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地震频发的国家,分析其主要原因。(区域认知)提示: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2.同属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很少发生地震、火山现象,而新西兰却是地震、火山频发的国家,分析其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提示: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新西兰则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1.六大板块的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地貌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类型 形成的地貌环太平洋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新西兰南、北两岛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类型 形成的地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消亡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非洲断裂带 非洲板块内部 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生长边界 红海、死海大西洋断裂带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 生长边界 冰岛、大西洋、大西洋中脊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消亡边界→|←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地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环境,解释地球运动的机理。读图,回答1~3题。1.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2.下列地区,因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是( )A.科罗拉多峡谷 B.东非大裂谷C.大西洋的洋脊 D.马里亚纳海沟AD3.关于该板块俯冲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的洋脊是大洋板块消亡处B.②处的海沟是大洋板块诞生处C.②处的洋脊位于板块张裂地带D.海沟处的海底岩石比洋脊年轻C解析:第1题,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最为显著,A项正确。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对地表形态有塑造作用,但分布区域较小,B项错误。变质作用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主要发生在地下,C项错误。堆积作用为外力作用,D项错误。故选A项。第2题,科罗拉多峡谷是外力侵蚀形成,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洋脊是板块张裂形成的,海沟是板块碰撞形成的,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项。第3题,根据图片所示,①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并且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属于消亡边界,①形成海沟,A项错误。②处下方有岩浆上升,属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容易产生大洋脊,B项错误,C项正确。海沟处的岩石比洋脊老,洋脊是岩浆在张裂处喷出冷却形成的,年龄小,D项错误。故选C项。读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4.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和④所处板块边界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 )A.海洋 B.海岭C.裂谷 D.海沟5.目前,珠穆朗玛峰还在上升之中,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DA解析: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处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的消亡边界,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往往形成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D项正确;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海洋、海岭、裂谷,A、B、C项错误。故选D项。第5题,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因此珠穆朗玛峰还在上升之中,A项正确。故选A项。研习任务二 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区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原因 意义①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不仅_________,难度也比较大。②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______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安全威胁大 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不仅可以降低____________,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运输线路和通行的______成本高稳定工程造价安全方法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合理选择交通运输线路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______,其次才是铁路 线路选址 线路特点 注意问题通常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____________和河谷地带选线 往往需要______前进。翻越山岭时,为降低道路坡度,一般采用____________的线路设计 要最大限度地保护____________,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尽量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公路山间盆地迂回盘山曲折生态环境微思考 目前山区交通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桥隧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有何利弊?提示:利: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弊:增加建设费用。北京房山区的红井路,号称北京最美山区公路,也是北京境内弯道最多、风景最美的一条路。红井路藏在大山深处,本来名不见经传。不过近几年被骑行爱好者们发现,现在成为自驾或骑行旅行圣地。这段盘山公路的最大特点是山势巍峨、蜿蜒起伏、坡度大、弯道急,颇有驾车直冲云霄的感觉。1.分析房山区的红井路修建成盘山公路的原因。(综合思维)提示:山区地形起伏大,工程难度高,与等高线平行呈“之”字形可以降低坡度,相对降低工程难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行车的安全。2.简述盘山公路对车辆行驶的影响。(地理实践力)提示:便于爬坡和行驶,但延长了行驶距离。1.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影响 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1)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2)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影响 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线路走向 (1)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2)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3)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4)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5)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6)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1)尽量节约建设成本。(2)降低技术难度。(3)工程施工更安全。(4)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1)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2)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3)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4)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影响 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布局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量,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2.公路选线的过关技巧图解如下:读我国台湾岛铁路分布图,回答1~2题。1.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设计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2.台湾岛铁路呈环状分布于沿海平原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A.客运量小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C.水源充足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AB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台湾岛中部有高大的山脉,修建东西向铁路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故选A项。第2题,铁路修建原则是线路以平直为主,尽量少穿越等高线。台湾岛铁路呈环状分布于沿海平原地带的主要原因是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故选B项。课时作业(九) 板块运动及其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吉布提”意为“沸腾的蒸锅”,该国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是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境内地形复杂,有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大部分为海拔不高的熔岩高原,下图示意吉布提位置。读图,回答1~2题。1.吉布提炎热的主要原因是( )A.靠近海洋 B.火山众多C.纬度较低 D.海拔较高2.该国境内有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等地貌,主要是因为地处( )A.非洲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B.东非大裂谷,为板块消亡边界C.非洲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D.东非大裂谷,为板块生长边界CD解析:第1题,将图中纬度与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相结合可知,该国地处12°N左右,纬度低,由于吉布提位于阿拉伯半岛附近,常年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东北信风控制,虽濒临海洋,但降水较少,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所以叫“沸腾的蒸锅”,C项正确,A项错误;海拔高、气温低,火山众多不会直接导致气候炎热,B、D项错误。故选C项。第2题,根据板块分布,该国地处东非大裂谷北部,非洲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层张裂破碎,岩浆活动强烈,境内形成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等地貌。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项。下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中箭头指示板块运动或物质移动方向。读图,回答3~4题。3.根据板块知识,图中所示板块数量为( )A.1 B.2C.3 D.44.与图中所示位置描述相符的是( )A.甲处多褶皱断层 B.乙处地壳厚度大C.甲处沉积物较厚 D.乙处岩石年龄老CB解析:第3题,海岭、海沟为板块的边界地貌,图中甲位于海岭,乙处左侧海陆交界地带是海沟,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处;图示中有两个板块边界,因此,图中所示板块数量为3。第4题,甲海岭为海洋地壳的诞生处,主要为岩浆岩,多断层,褶皱不发育。乙处为海洋板块俯冲陆地板块隆起位置,地壳较厚。乙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老,但大陆上岩石不一定老。下图所示区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读图,回答5~6题。5.从图中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大多穿越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A.客货运量大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C.水源充足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6.图示区域修建公路应重点防范哪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A.台风 B.寒潮C.泥石流 D.洪涝BC解析:第5题,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较大,而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较小。故选B项。第6题,“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我国西南地区地理特征的典型写照。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降水集中,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选C项。7.在建的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又一条“天路”,被外媒戏称为“一辆巨大的过山车”。该铁路穿越横断山区时多修建高桥、隧道,其主要目的是( )A.尽量少占良田 B.尽量避开冻土路段C.降低显著的地形高差 D.便于野生动物迁徙解析:桥梁主要解决穿越峡谷的问题,隧道主要解决穿越山地的问题,故选C项。C8.关于地形对公路选线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地穿越等高线B.山区中的道路应取直线C.山岳地区应优先选建公路D.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避开居民区解析:道路在陡坡应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山区中的道路应呈“之”字形弯曲;公路对地形要求相对较低,山岳地区应优先建公路;国道以直达为主,地方性道路要尽可能穿过居民区。故选C项。C文音村是琼北地区典型的传统村落,耕地资源有限,但种植业历史悠久,农户主要从事水稻、果蔬生产。该村落的微观空间形态及民居布局受地形、气候、水体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水而兴,布局灵活。下图示意文音村的空间结构。读图,回答9~11题。9.文音村的民居大多布局在坡地,最可能是为了( )A.保护耕地资源 B.利用地势排涝C.避免遮挡光照 D.促进通风散热10.文音村的民居排布错落,无固定朝向,体现出该地( )A.采光较好 B.地表破碎C.地势陡峭 D.风向多变AA11.当地人认为水是文音村的“龙脉”,文音村因水而兴,主要是因为( )①河流有利于对外联系 ②水塘营造公共活动空间 ③水系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 ④水系有利于抵御外敌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解析:第9题,据材料可知,文音村耕地资源有限,为了节约土地,文音村的民居大多布局在坡地。第10题,文音村位于海南(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不同朝向的房屋光照条件相差不大;虽然民居排布错落是顺应地形的体现,但从等高线看,该地只是一个低缓的山坡,并非地表破碎、地势陡峭;该地风向稳定。第11题,文音村溪流狭小,不足以成为水运通道;水塘周边集取水洗涤、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古村落的公共活动空间;溪流、水塘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水系规模小,几乎无防御功能。下图是昆明市宜良县城通往靖安哨村的盘山公路。该公路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修建,路基宽5米,因考虑到沿线主要为邻村土地,只好顺山梁而修,蜿蜒曲折,短短6.8千米共有68道拐,无意中创造了这惊艳世界的公路奇观,后来,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吸引了一些顶级车赛在此举行。读图,回答12~13题。12.推测当时该公路选建在山脊上是考虑( )A.山谷施工难度较大 B.少占耕地和节省资金C.山谷地质灾害频发 D.沿途居民点分布密集13.该公路能吸引赛车手的主要原因是( )A.平直开阔,能见度较好B.坡陡险峻,风景较壮观C.地质坚硬,不容易塌陷D.弯多密集,极具挑战性BD解析:第12题,与山脊部位相比,山谷地带平坦,更有利于公路修建;公路沿线主要为邻村土地,若沿山谷修建会占用邻村土地,需要付出大量补偿金,从而加大修建成本;山谷有地质灾害,但其不是将公路选建在山脊的原因;图中显示山脊上居民点极少。第13题,根据材料“蜿蜒曲折,短短6.8千米共有68道拐”可见,该公路顺山梁修建,弯多密集,迎合了赛车手追求自我挑战的心理需求。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解释全球宏观地貌形成的重要学说。图1是板块运动示意图,图2是世界某区域的板块边界分布图。读图,回答14~15题。14.图中虚线丙示意的是( )A.古登堡界面 B.莫霍界面C.岩石圈下界 D.软流层15.图2中①②两地宏观地貌的形成与图1中相符的是( )A.①—乙 ②—乙 B.①—甲 ②—乙C.①—甲 ②—甲 D.①—乙 ②—甲CA解析:第14题,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多个单元,其中较大的称为六大板块,因此虚线丙是指岩石圈下界,软流层上界。第15题,由板块运动的方向,判断甲为生长边界的海岭,乙为消亡边界的海沟;根据图中地理位置判断,①②都处在环太平洋消亡边界地带,因此主要的地形地貌是海沟。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他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读图,回答16~17题。16.此处位于( )A.生长边界 B.消亡边界C.美洲板块 D.板块内部D17.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B解析:第16题,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而形成的,3个链状火山岛屿是太平洋板块移动而形成,因此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不位于板块交界处,不是位于美洲板块。第17题,由材料可知,链状火山岛屿是在板块运动岩浆喷发的“热点”上移动而成,所以离岩浆喷发地越近,形成越晚,越年轻,根据图示箭头可知,年龄由年轻到年老的顺序为 1、2、3、4。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材料二 下图为茶马古道路线图。(1)结合材料一,分析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2)指出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意义。(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答案:(1)位于河流的凸岸处。原因:由于水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无洪涝之灾,适宜居住。(2)特点:沿河谷分布。意义:利于取水灌溉;河流冲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暴雨、洪水等灾害频发,增加了施工难度。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据统计,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里氏6.0级及以上地震52次。下图为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全球里氏6.0级及以上地震分布图。(1)据图可知,世界地震集中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2)甲区域地震活动频繁,与其有关的板块有哪些?答案: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3)乙区域地震活动频繁,与其有关的板块有哪些?答案: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推测红海和地中海面积的变化。环太平洋地区答案:红海地处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面积扩大;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面积缩小。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世界地震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第(2)题,读图可知,甲区域地处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第(3)题,读图可知,乙区域为南美洲西岸地区,地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第(4)题,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面积扩大;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面积缩小。第2课时 板块运动及其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板块运动及其地貌1.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A为亚欧板块、B为非洲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太平洋板块、E为美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六大板块上覆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间的相互运动主要有相向、相离等形式,并因此产生不同的地貌形态。4.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2021年1月初,位于印度尼西亚的默拉皮火山开始喷发,火红色的熔岩从火山口流出,熔岩顺着火山向下流淌,在火山喷发的前后伴随着地震发生。到了2021年1月27日,默拉皮火山再次喷发,此次喷发形成了火山灰浓烟,高度达到2 000米以上,火山山头部位被大量火山灰覆盖,当地政府已经疏散了火山附近的大量居民。默拉皮火山位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距离印度尼西亚古城日惹很近,默拉皮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1.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地震频发的国家,分析其主要原因。(区域认知)提示:印度尼西亚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2.同属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很少发生地震、火山现象,而新西兰却是地震、火山频发的国家,分析其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提示: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新西兰则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1.六大板块的板块边界类型及其地貌地震带 板块位置 边界类型 形成的地貌环太平洋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千岛群岛、千岛海沟;日本群岛、日本海沟;台湾海沟;菲律宾群岛;马里亚纳海沟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阿留申群岛、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消亡边界 新西兰南、北两岛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消亡边界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消亡边界 喜马拉雅山脉非洲断裂带 非洲板块内部 生长边界 东非大裂谷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生长边界 红海、死海大西洋断裂带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 生长边界 冰岛、大西洋、大西洋中脊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 张裂 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对地球地貌的影响 形成裂谷或海洋 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 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图示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环境,解释地球运动的机理。读图,回答1~3题。1.在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 )A.地壳运动 B.岩浆活动C.变质作用 D.堆积作用2.下列地区,因板块碰撞而形成的是( )A.科罗拉多峡谷 B.东非大裂谷C.大西洋的洋脊 D.马里亚纳海沟3.关于该板块俯冲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的洋脊是大洋板块消亡处B.②处的海沟是大洋板块诞生处C.②处的洋脊位于板块张裂地带D.海沟处的海底岩石比洋脊年轻解析:第1题,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最为显著,A项正确。岩浆活动中岩浆喷出地表对地表形态有塑造作用,但分布区域较小,B项错误。变质作用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主要发生在地下,C项错误。堆积作用为外力作用,D项错误。故选A项。第2题,科罗拉多峡谷是外力侵蚀形成,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洋脊是板块张裂形成的,海沟是板块碰撞形成的,A、B、C项错误,D项正确。故选D项。第3题,根据图片所示,①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并且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属于消亡边界,①形成海沟,A项错误。②处下方有岩浆上升,属于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容易产生大洋脊,B项错误,C项正确。海沟处的岩石比洋脊老,洋脊是岩浆在张裂处喷出冷却形成的,年龄小,D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1.A 2.D 3.C读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4.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和④所处板块边界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 )A.海洋 B.海岭C.裂谷 D.海沟5.目前,珠穆朗玛峰还在上升之中,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D.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解析: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处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的消亡边界,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往往形成海沟、岛弧链、海岸山脉,D项正确;在板块的生长边界往往形成海洋、海岭、裂谷,A、B、C项错误。故选D项。第5题,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因此珠穆朗玛峰还在上升之中,A项正确。故选A项。答案:4.D 5.A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区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原因 意义 方法①在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②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安全威胁大 科学合理的交通运输布局,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还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交通运输线路和通行的安全 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合理选择交通运输线路优先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的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线路选址 线路特点 注意问题通常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 往往需要迂回前进。翻越山岭时,为降低道路坡度,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 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尽量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微思考 目前山区交通建设中,越来越多地采用了桥隧相结合的方式,该方式有何利弊?提示:利: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有效地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弊:增加建设费用。北京房山区的红井路,号称北京最美山区公路,也是北京境内弯道最多、风景最美的一条路。红井路藏在大山深处,本来名不见经传。不过近几年被骑行爱好者们发现,现在成为自驾或骑行旅行圣地。这段盘山公路的最大特点是山势巍峨、蜿蜒起伏、坡度大、弯道急,颇有驾车直冲云霄的感觉。1.分析房山区的红井路修建成盘山公路的原因。(综合思维)提示:山区地形起伏大,工程难度高,与等高线平行呈“之”字形可以降低坡度,相对降低工程难度,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行车的安全。2.简述盘山公路对车辆行驶的影响。(地理实践力)提示:便于爬坡和行驶,但延长了行驶距离。1.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影响 一般原则 原因 实例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1)山地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2)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 (1)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2)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3)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4)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5)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6)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1)尽量节约建设成本。(2)降低技术难度。(3)工程施工更安全。(4)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 (1)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2)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3)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4)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布局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量,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新疆的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2.公路选线的过关技巧图解如下:读我国台湾岛铁路分布图,回答1~2题。1.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设计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2.台湾岛铁路呈环状分布于沿海平原地带的主要原因是( )A.客运量小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C.水源充足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台湾岛中部有高大的山脉,修建东西向铁路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技术难度高,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故选A项。第2题,铁路修建原则是线路以平直为主,尽量少穿越等高线。台湾岛铁路呈环状分布于沿海平原地带的主要原因是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故选B项。答案:1.A 2.B课时作业(九) 板块运动及其地貌 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吉布提”意为“沸腾的蒸锅”,该国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是红海进入印度洋的要冲,境内地形复杂,有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大部分为海拔不高的熔岩高原,下图示意吉布提位置。读图,回答1~2题。1.吉布提炎热的主要原因是( )A.靠近海洋 B.火山众多C.纬度较低 D.海拔较高2.该国境内有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等地貌,主要是因为地处( )A.非洲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B.东非大裂谷,为板块消亡边界C.非洲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D.东非大裂谷,为板块生长边界解析:第1题,将图中纬度与位于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相结合可知,该国地处12°N左右,纬度低,由于吉布提位于阿拉伯半岛附近,常年受来自阿拉伯半岛的东北信风控制,虽濒临海洋,但降水较少,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沙漠面积广,所以叫“沸腾的蒸锅”,C项正确,A项错误;海拔高、气温低,火山众多不会直接导致气候炎热,B、D项错误。故选C项。第2题,根据板块分布,该国地处东非大裂谷北部,非洲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层张裂破碎,岩浆活动强烈,境内形成高耸的火山、深陷的湖泊等地貌。D项正确,A、B、C项错误。故选D项。答案:1.C 2.D下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图中箭头指示板块运动或物质移动方向。读图,回答3~4题。3.根据板块知识,图中所示板块数量为( )A.1 B.2C.3 D.44.与图中所示位置描述相符的是( )A.甲处多褶皱断层 B.乙处地壳厚度大C.甲处沉积物较厚 D.乙处岩石年龄老解析:第3题,海岭、海沟为板块的边界地貌,图中甲位于海岭,乙处左侧海陆交界地带是海沟,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处;图示中有两个板块边界,因此,图中所示板块数量为3。第4题,甲海岭为海洋地壳的诞生处,主要为岩浆岩,多断层,褶皱不发育。乙处为海洋板块俯冲陆地板块隆起位置,地壳较厚。乙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老,但大陆上岩石不一定老。答案:3.C 4.B下图所示区域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读图,回答5~6题。5.从图中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大多穿越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A.客货运量大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C.水源充足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6.图示区域修建公路应重点防范哪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A.台风 B.寒潮C.泥石流 D.洪涝解析:第5题,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修建交通运输干线不仅成本高,难度也较大,而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较小。故选B项。第6题,“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我国西南地区地理特征的典型写照。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降水集中,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选C项。答案:5.B 6.C7.在建的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又一条“天路”,被外媒戏称为“一辆巨大的过山车”。该铁路穿越横断山区时多修建高桥、隧道,其主要目的是( )A.尽量少占良田 B.尽量避开冻土路段C.降低显著的地形高差 D.便于野生动物迁徙解析:桥梁主要解决穿越峡谷的问题,隧道主要解决穿越山地的问题,故选C项。答案:C8.关于地形对公路选线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地穿越等高线B.山区中的道路应取直线C.山岳地区应优先选建公路D.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避开居民区解析:道路在陡坡应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山区中的道路应呈“之”字形弯曲;公路对地形要求相对较低,山岳地区应优先建公路;国道以直达为主,地方性道路要尽可能穿过居民区。故选C项。答案:C文音村是琼北地区典型的传统村落,耕地资源有限,但种植业历史悠久,农户主要从事水稻、果蔬生产。该村落的微观空间形态及民居布局受地形、气候、水体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水而兴,布局灵活。下图示意文音村的空间结构。读图,回答9~11题。9.文音村的民居大多布局在坡地,最可能是为了( )A.保护耕地资源 B.利用地势排涝C.避免遮挡光照 D.促进通风散热10.文音村的民居排布错落,无固定朝向,体现出该地( )A.采光较好 B.地表破碎C.地势陡峭 D.风向多变11.当地人认为水是文音村的“龙脉”,文音村因水而兴,主要是因为( )①河流有利于对外联系 ②水塘营造公共活动空间 ③水系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 ④水系有利于抵御外敌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第9题,据材料可知,文音村耕地资源有限,为了节约土地,文音村的民居大多布局在坡地。第10题,文音村位于海南(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不同朝向的房屋光照条件相差不大;虽然民居排布错落是顺应地形的体现,但从等高线看,该地只是一个低缓的山坡,并非地表破碎、地势陡峭;该地风向稳定。第11题,文音村溪流狭小,不足以成为水运通道;水塘周边集取水洗涤、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成为古村落的公共活动空间;溪流、水塘为农业生产提供水源;水系规模小,几乎无防御功能。答案:9.A 10.A 11.C下图是昆明市宜良县城通往靖安哨村的盘山公路。该公路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修建,路基宽5米,因考虑到沿线主要为邻村土地,只好顺山梁而修,蜿蜒曲折,短短6.8千米共有68道拐,无意中创造了这惊艳世界的公路奇观,后来,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吸引了一些顶级车赛在此举行。读图,回答12~13题。12.推测当时该公路选建在山脊上是考虑( )A.山谷施工难度较大 B.少占耕地和节省资金C.山谷地质灾害频发 D.沿途居民点分布密集13.该公路能吸引赛车手的主要原因是( )A.平直开阔,能见度较好B.坡陡险峻,风景较壮观C.地质坚硬,不容易塌陷D.弯多密集,极具挑战性解析:第12题,与山脊部位相比,山谷地带平坦,更有利于公路修建;公路沿线主要为邻村土地,若沿山谷修建会占用邻村土地,需要付出大量补偿金,从而加大修建成本;山谷有地质灾害,但其不是将公路选建在山脊的原因;图中显示山脊上居民点极少。第13题,根据材料“蜿蜒曲折,短短6.8千米共有68道拐”可见,该公路顺山梁修建,弯多密集,迎合了赛车手追求自我挑战的心理需求。答案:12.B 13.D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解释全球宏观地貌形成的重要学说。图1是板块运动示意图,图2是世界某区域的板块边界分布图。读图,回答14~15题。14.图中虚线丙示意的是( )A.古登堡界面 B.莫霍界面C.岩石圈下界 D.软流层15.图2中①②两地宏观地貌的形成与图1中相符的是( )A.①—乙 ②—乙 B.①—甲 ②—乙C.①—甲 ②—甲 D.①—乙 ②—甲解析:第14题,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多个单元,其中较大的称为六大板块,因此虚线丙是指岩石圈下界,软流层上界。第15题,由板块运动的方向,判断甲为生长边界的海岭,乙为消亡边界的海沟;根据图中地理位置判断,①②都处在环太平洋消亡边界地带,因此主要的地形地貌是海沟。答案:14.C 15.A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他3个链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而形成的。读图,回答16~17题。16.此处位于( )A.生长边界 B.消亡边界C.美洲板块 D.板块内部17.下列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解析:第16题,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由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而形成的,3个链状火山岛屿是太平洋板块移动而形成,因此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不位于板块交界处,不是位于美洲板块。第17题,由材料可知,链状火山岛屿是在板块运动岩浆喷发的“热点”上移动而成,所以离岩浆喷发地越近,形成越晚,越年轻,根据图示箭头可知,年龄由年轻到年老的顺序为 1、2、3、4。答案:16.D 17.B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由于是用川、滇的茶叶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以马帮运输,故称“茶马古道”。材料二 下图为茶马古道路线图。(1)结合材料一,分析图乙中聚落遗址分布与河流的关系,并解释原因。(2)指出图乙中村落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其意义。(3)分析图甲所在地区自然条件对古道建设的不利影响。答案:(1)位于河流的凸岸处。原因:由于水的惯性作用,河水不断冲击河流的凹岸,使其不断被侵蚀,而凸岸一侧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成陆,无洪涝之灾,适宜居住。(2)特点:沿河谷分布。意义:利于取水灌溉;河流冲积,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3)地势起伏大(或山谷相间),地质条件复杂(或喀斯特地貌发育),选线受限制大(或工程量大);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暴雨、洪水等灾害频发,增加了施工难度。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据统计,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全球共发生里氏6.0级及以上地震52次。下图为2019年7月1日~12月31日全球里氏6.0级及以上地震分布图。(1)据图可知,世界地震集中分布于________。(2)甲区域地震活动频繁,与其有关的板块有哪些?(3)乙区域地震活动频繁,与其有关的板块有哪些?(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推测红海和地中海面积的变化。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世界地震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第(2)题,读图可知,甲区域地处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第(3)题,读图可知,乙区域为南美洲西岸地区,地处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第(4)题,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面积扩大;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面积缩小。答案:(1)环太平洋地区 (2)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3)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4)红海地处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面积扩大;地中海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面积缩小。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第2课时板块运动及其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学案.doc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节第2课时板块运动及其地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