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微专题等温线图的判读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微专题等温线图的判读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微专题 等温线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2.判断海陆位置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
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
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暖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如下图:
5.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的影响
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
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
6.判断地形名称
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
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如下面左图表示盆地的等温线分布,右图表示山地的等温线分布。
 
7.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8.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和地形的关系
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等温线不一定与纬线平行,经常会发生弯曲。其走向有以下几种类型
(1)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这是全球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它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2)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3)等温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
9.判读数值大小
数值
大小 “大大小小”规律 两条等温线间的闭合等温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且小于较大值的下一递增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且大于较小值的下一递减值。如下图:
若a>b,则[a+(a-b)]>甲>a,[b-(a-b)]<乙若a乙>b
数值
大小 “凸大值小,凸小值大”规律 若等温线向数值变大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数值较两侧偏小,反之偏大。如下图:若等温线数值a>b>c,则MN沿线温度较两侧偏低。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及当前的季节为(  )
A.北半球冬季 B.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处为一座山,山上有冰川分布
B.P处气温在10 ℃以上
C.P处地势低洼,沙漠广布
D.P处为一座山,山顶海拔可能超过1 000 m
D
解析:第1题,等温线数值向北变大,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海上等温线向北凸出,根据等值线“凸大值小”规律,说明海洋上的温度比同纬度的陆地低,故该地为夏季。故选C项。第2题,根据等值线“大大小小”规律,结合相邻等温线的数值之差,P处温度大于0 ℃,小于 10 ℃,地形上表现为山地,但山上不会有冰川分布,再结合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将温差换算成高差,故P山海拔可能超过1 000 m。故选D项。
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 ℃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霜冻是致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我国某区域连续四天霜冻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四天的天气最可能是(  )
A.雾霾加剧 B.持续升温
C.大风降温 D.对流雨强烈
4.图示时段最可能在(  )
A.1月 B.3月
C.6月 D.8月
C
B
解析:第3题,由材料“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 ℃的一条曲线”可知,霜冻主要是受冷锋影响,冷锋过境一般会形成大风、降温等,C项正确。冷锋过境,雾霾会被大风吹散,空气质量变好,A项错误。冷锋带来降温,B项错误。我国北方地区发生霜冻的季节气温较低,对流雨不明显,D项错误。故选C项。第4题,我国冬春季节容易受寒潮影响,再观察图中霜冻线的变化,从12日至14日,霜冻线逐渐向南推移,说明此时间段冷气团势力比较强,降温明显,而在15日,霜冻线反而向北移动,说明南方的暖气团势力增强,所以图示时段最可能在春季,B项正确。故选B项。微专题 等温线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半球
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2.判断海陆位置
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
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
1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
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暖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如下图:
5.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的影响
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低。
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数值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高。
6.判断地形名称
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小。
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如下面左图表示盆地的等温线分布,右图表示山地的等温线分布。
 
7.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8.判读等温线的走向,分析等温线与纬线、海岸线和地形的关系
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气温除受纬度、太阳辐射影响外,还受大气运动、地面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等温线不一定与纬线平行,经常会发生弯曲。其走向有以下几种类型
(1)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这是全球等温线分布的基本趋势,它是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2)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比较明显,这是因为海洋对气温起了调节作用,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
(3)等温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在地势起伏较大的高山地区比较明显,这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的结果。
9.判读数值大小
数值大小 “大大小小”规律 两条等温线间的闭合等温线区域,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且小于较大值的下一递增值;若闭合曲线数值等于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小于较小值且大于较小值的下一递减值。如下图:若a>b,则[a+(a-b)]>甲>a,[b-(a-b)]<乙乙>b
“凸大值小,凸小值大”规律 若等温线向数值变大方向凸出,则此处的数值较两侧偏小,反之偏大。如下图:若等温线数值a>b>c,则MN沿线温度较两侧偏低。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及当前的季节为(  )
A.北半球冬季 B.北半球夏季
C.南半球夏季   D.南半球冬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处为一座山,山上有冰川分布
B.P处气温在10 ℃以上
C.P处地势低洼,沙漠广布
D.P处为一座山,山顶海拔可能超过1 000 m
解析:第1题,等温线数值向北变大,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海上等温线向北凸出,根据等值线“凸大值小”规律,说明海洋上的温度比同纬度的陆地低,故该地为夏季。故选C项。第2题,根据等值线“大大小小”规律,结合相邻等温线的数值之差,P处温度大于0 ℃,小于10 ℃,地形上表现为山地,但山上不会有冰川分布,再结合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将温差换算成高差,故P山海拔可能超过1 000 m。故选D项。
答案:1.C 2.D
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 ℃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霜冻是致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我国某区域连续四天霜冻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四天的天气最可能是(  )
A.雾霾加剧 B.持续升温
C.大风降温 D.对流雨强烈
4.图示时段最可能在(  )
A.1月 B.3月
C.6月 D.8月
解析:第3题,由材料“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 ℃的一条曲线”可知,霜冻主要是受冷锋影响,冷锋过境一般会形成大风、降温等,C项正确。冷锋过境,雾霾会被大风吹散,空气质量变好,A项错误。冷锋带来降温,B项错误。我国北方地区发生霜冻的季节气温较低,对流雨不明显,D项错误。故选C项。第4题,我国冬春季节容易受寒潮影响,再观察图中霜冻线的变化,从12日至14日,霜冻线逐渐向南推移,说明此时间段冷气团势力比较强,降温明显,而在15日,霜冻线反而向北移动,说明南方的暖气团势力增强,所以图示时段最可能在春季,B项正确。故选B项。
答案:3.C 4.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