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阶段复习课课件+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水的运动阶段复习课课件+学案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第四章 水的运动
阶段复习课
知识整合构建 综合思维导图
样题全新展示 评价案例研读
[情境]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大气圈
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思考]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原理。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洋流变化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变,同时洋流也对大气环流有反作用。
[答案] 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
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洋流的改变导致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又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
本题以海洋与大气的水热交换为试题背景,通过考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过程,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1.地理实践力
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对三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大气环流对洋流产生作用,而洋流也对大气环流产生反作用。
2.综合思维
本题需要结合所学习的知识,综合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关键能力重构 助推思维进阶
实验准备。
实验人员:4人。
实验器材:盛水器(矿泉水瓶竖着一分为二)、吸管若干、碎纸屑。
实验步骤:
能力 洋流模拟实验
(1)在盛水器的表面标注出赤道、30°N、60°N和90°N。
(2)往盛水容器里装水(不要太浅) ,将准备好的碎纸屑散在容器中。
(3)由3名同学模拟信风、西风和极地东风。在“信风带(0°~30°N)”“盛行西风带(30°N~ 60°N)”和“极地东风带(60°N~90°N)”吹各自风向的“风”。
问题探究:
(1)该实验是模拟的哪种地理原理?
(2)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现象,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图。
答案:(1)洋流(风海流)形成的原理。
(2)图略。阶段复习课
[情境]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大气圈
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思考]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解析] 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形成发展过程中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原理。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洋流变化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的改变,同时洋流也对大气环流有反作用。
[答案] 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
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洋流的改变导致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又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
本题以海洋与大气的水热交换为试题背景,通过考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过程,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1.地理实践力
理解厄尔尼诺现象对三大圈层的相互作用,大气环流对洋流产生作用,而洋流也对大气环流产生反作用。
2.综合思维
本题需要结合所学习的知识,综合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能力 洋流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
实验人员:4人。
实验器材:盛水器(矿泉水瓶竖着一分为二)、吸管若干、碎纸屑。
实验步骤:
(1)在盛水器的表面标注出赤道、30°N、60°N和90°N。
(2)往盛水容器里装水(不要太浅) ,将准备好的碎纸屑散在容器中。
(3)由3名同学模拟信风、西风和极地东风。在“信风带(0°~30°N)”“盛行西风带(30°N~ 60°N)”和“极地东风带(60°N~90°N)”吹各自风向的“风”。
问题探究:
(1)该实验是模拟的哪种地理原理?
(2)根据观察和记录的现象,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图。
答案:(1)洋流(风海流)形成的原理。
(2)图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