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1《撒哈拉以南非洲》七年级地理下学期粤人版(2024)课堂小测【基础巩固】1. 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草原上最典型的动物组合是( )A. 鸵鸟、金丝猴 B. 长颈鹿、斑马 C. 考拉、鸸鹋 D. 羚羊、大熊猫2. 下列经济作物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量种植并出口的是( )A. 小麦、玉米 B. 咖啡、可可 C. 棉花、甜菜 D. 水稻、大豆3. 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地中海气候4. 非洲热带草原气候区的传统民居最可能是( )A. 冰屋 B. 高脚屋 C. 窑洞 D. 茅草屋5. 撒哈拉以南非洲被称为“世界原料仓库”,主要是因为( )A. 矿产资源丰富 B. 耕地面积广阔 C. 劳动力充足 D. 水资源丰富加蓬共和国位于非洲中部西海岸,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但加工技术相对落后。近年来,加蓬政府提出“工业加蓬”计划,目的是提高本国工业加工能力。图1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6~7题。图16. 加蓬位于( )A.印度洋东岸 B.大西洋西岸 C.低纬度地区 D.中纬度地区7.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 参与“工业加蓬”计划。( ) A.在当地建设木材加工厂 B.进口加蓬的木材原料C.在当地开辟农业种植园 D.进口加蓬的农副产品8. 下列矿产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的是( )A. 石油 B. 天然气 C. 金刚石、黄金 D. 铜矿9. 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A. 以加工贸易为主 B. 单一商品经济C. 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D. 工农业均衡发展10. 导致撒哈拉以南非洲单一商品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增长过快 B. 长期的殖民统治 C. 自然灾害频发 D. 工业技术落后 11. 下列哪项不属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 )A. 人口增长过快 B. 政治动荡C. 国际市场需求大 D. 过度依赖初级产品出口12. 撒哈拉以南非洲农业发展受限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气候干旱 ②土地肥力低 ③技术落后 ④资金不足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在“走进非洲”地理知识竞赛活动中,某同学抽取到如图2所示的题卡。请你作为场外援助,与他一起完成13~15题。图213. 图中甲、乙处分别填入的数字序号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4. 当地居民滥伐森林主要是为了( )A.增加城市用地 B.获取林草资源 C.扩大耕地面积 D.完善基础设施15. 造成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 )A.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灾害频发 C.人口增长过快 D.滥伐森林【能力提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南非金矿资源丰富,曾是世界黄金产量第一大国。随着开采的不断推进,矿石平均品质逐渐下降,加之冶炼过程对水消耗较多,且易造成污染,近年黄金冶炼成本不断上升,75%的金矿企业已经不再盈利,出现了关闭的情况。材料二:南非拥有丰富的海洋、矿产等资源,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多、文化素养水平较低等,经济增长速度慢。为此南非政府推出了一个名为“国家发展计划”(NDP)的社会经济发展蓝图,以应对高失业率、低技术水平、特定区域基础设施不完善、低文化水平及低工业产出方面的挑战,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20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发展集体对话的重要、活跃平台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2021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在非洲国家塞内加尔举行。材料三:南非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医药尤其受到南非人民的欢迎,南非有使用草药的传统,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2000年,南非政府直接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医的合法地位,并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开普大学等著名大学的自然医学院设立了中医及针灸系,开设中医专业。我国某企业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德班等城市开设了多家药店。材料四:“南非人口密度分布图”(图1)和“南非铁路线分布图”(图2)。1. 简述南非的人口分布特点。2. 有人提议关闭南非亏损金矿企业,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3. 简述我国企业选择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德班等城市开设药店的主要原因。(至少答三点)4. 根据材料,请为南非的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至少答三点)参考答案【基础巩固】1-5 BBBDA 6-10 CACBB 11-15 CDBCC【能力提升】1.东多西少。 2.赞同。理由:①黄金品质下降,开采与冶炼成本上升;②易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水资源短缺等问题;③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等。不赞同。理由:①保护民族工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②稳定就业等。 3.①南非有使用草药的传统,历史悠久;②人口较多,市场需求大;③交通便利,便于运输药材;④当地草药资源丰富,原料丰富;⑤有较多中医专业的大学,人才众多;⑥政府政策的支持,拥有合法地位。4.①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②加大教育的投入,培养技术人才;③完善当地的基础设施;④发展多元化经济,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⑤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取经验;⑥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⑦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