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系统知识(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 识 的 能 动 作 用 表现 结论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 、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意识活动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 和规律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 能动作用, 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通过 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 作用 [辨析] 区分意识活动的特点 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自觉选择性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能动创造性则突出反映的程度(现象与本质)和时间跨度(过去、当前和未来)。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 错误倾向世 界 观 原 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 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 和 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 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辨析] 正确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内 涵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想”“做” “精神状态”联 系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影响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即时评价·澄清微点]1.(2024·全国新课标卷)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 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全国甲卷)近年来,远离大海的西北某地转变发展思路,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宜渔盐碱水土资源,解决了水温控制、生物盐碱度适应、蟹苗运输、水体循环利用等技术难题,营造出类似海水养殖的环境,发展海产品养殖,实现了“海鲜陆养”。金秋时节,青蟹、海虾等“海鲜”大批量上市。“海鲜陆养”的哲学启示在于 ( )①观念创新是实践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③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客观规律④意识不仅反映客观存在,而且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题型技法] 启示类选择题解题指导(1)要把握全、把握准材料信息,明确材料中做法的主旨和层次,这是正确选择的前提和关键。(2)要注意题干中的范围限定和主体限定。比如:“哲学启示是”“经济学启示是”“文化启示是”“政治生活启示是”或者“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对政府的启示是”“对企业的启示是”“对公民的启示是”等。(3)对应题干信息,对题肢进行取舍。一般来说,启示类选择题侧重“如何做”,不是“如何做”及“不正确做法”的题肢就要舍弃。若是哲学启示类选择题,则只考虑属于方法论的题肢,而舍弃属于原理的题肢。3.(2022·湖南高考)漫画《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作者:于昌伟)启示我们 ( )①面对人生的出乎意料,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可预料与出乎意料相互否定,符合辩证否定观③“思维的眼睛”能揭示事物内部规律,人生可预料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应该精确预见人生的未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3·重庆高考)1956年,科学家首次提出“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但人脑是一个集知情于一体的通用智能系统,几乎能对所有可感知信息做出直接而综合的反应,因此,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应是一个通用的智能系统。数据显示,目前,人工智能处于从“不能用”到“可以用”阶段,但距离“很好用”还有诸多瓶颈。人工智能正在向“通用人工智能”及有利于整个人类“友好人工智能”的目标前进。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通用人工智能”是人脑系统的延伸和拓展②“友好人工智能”能否实现取决于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意识具有目的性,能根据因果规律准确预测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④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发挥了意识创造人为事物联系的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易错点拨](1)不能把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经过“实践”这一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实践是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必经途径。(2)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但意识不一定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存在不一定相符合、相一致,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4)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系统知识(二)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关系 世界观原理 方法论要求物质决 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 的反映 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 意识 的 能动 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增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发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 能动地 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 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图示理解]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2)理论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两对关系”)。(3)具体要求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发挥主观)。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两个结合”)。④既要反对夸大 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两个反对”)。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法要求(1)把握联系的实际: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2)把握发展的实际: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3)把握全面的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图示理解] 辩证唯物论原理 一般来说,辩证唯物论主要包括两个原理,一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二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可结合下图来把握:[即时评价·澄清微点] 1.(2023·全国乙卷)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赏花者纷至沓来。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耻”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该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就能变革客观现实②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③思想观念具有能动性,不受制于客观现实④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浙江1月选考)漫画《你是咋当上千里马的》(作者:李肖飏)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漫画寓意的是 ( )①注重实效,以行证知 ②求实于名,未必得实 ③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④不采华名,不兴伪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重庆高考T17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材料一:我国在光伏制造领域有显著的成本、技术等竞争优势,占有全球光伏供应链约80%的份额。202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但逆全球化趋势在光伏供应链中抬头,美国2022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拿出3 690亿美元的补贴发展本土清洁技术,并在2023年5月宣称确认对进口光伏面板恢复征收关税;欧盟通过标准制定和行政支持,计划2030年至少40%的清洁技术及产品实现本土生产。世界资源研究所指出,若光伏链转移到美国和欧洲,达成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将延后6—11年。 材料二:沙漠、戈壁等荒漠化土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拥有全国60%以上的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2023年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积极探索沙漠区太阳能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枸杞、黄芪、红枣等)、板间养殖(牛羊)的“光伏+”综合发展模式,形成光伏发电、农业种养、观光旅游等多业态融合的产业发展和生态治理示范区,把不毛之地变成“草原绿洲”和“致富良田”。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积极探索“光伏+”综合发展模式的。 1.(2024·河北高考)我国的野生稻种质资源圃。科研人员在圃中能完成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保护和后期利用。近几十年来,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不断进步,来自野生稻的基因功不可没。人们对野生稻的探寻永不止步,水稻进化、种业振兴、粮食丰收的故事也将继续上演。这表明 (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永无止境 ②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③正确认识规律就能解决社会面临的难题 ④成功的实践必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涉及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实践与认识]2.(2024·湖南高考)漫画《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作者:郑辛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全面把握客观实际,是肯做好事达到积极效果的前提 ②方法论比世界观更重要,“会做”比“肯做”更不容易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会做”是对“肯做”的否定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由“肯做”到“会做”的转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4·黑吉辽高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柳树根系发达,古人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并营造了“细柳夹道生”(刘桢《赠徐干诗》)的景色。20世纪末以来,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由此可知 ( )①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 ②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 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于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 ④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3·湖北高考)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图)。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3·北京高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 三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看中国的京津冀,看京津冀里的中国◇ 2014年第一次座谈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座谈会提出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第二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此次座谈会重点指向的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23年第三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新时代进入新征程。此次座谈会明确“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时代变迁,认识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是精神运动的载体 ②因时而动,循势而往,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 ③规划引领,区域协同,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④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2023·辽宁高考)“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 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 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 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3·天津高考)近年来,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可。竹子具有生长快、强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无害化降解等特点;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种植业发达。“以竹代塑”理念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 )A.属于感性认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B.基于竹子自身优良属性,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C.具有客观物质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D.立足已有经验,有利于推动“减塑”实践发展第2课时系统知识(一)[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目的性 本质 有效发挥 正确指导实践 阻碍 2.前提条件 意志 认识把握 利用[即时评价·澄清微点]1.选A 人们能将影片中展示的事物与现实中的客观存在相联系,表明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正确。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的创作者对未来的科幻推测,表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②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但其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③错误。不管什么样的意识,其内容都来源于客观存在,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错误。2.选C 观念创新源于实践创新,又推动实践创新,它是在实践创新基础上完成的,把观念创新看成实践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选项①不正确。实践不是盲目实践,而是需要科学理念的指导,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获得真理性认识,并指导实践获得成功,因此,选项②正确。规律总是隐藏在事物内部,要把握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把握规律除了要具备主观条件外,还需要具备客观条件,因此,选项③不正确。意识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它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因此,选项④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C。3.选A 预料属于事前推测,出乎意料是事件的结果与事前推测不一致,可预料与出乎意料属于矛盾关系,不符合辩证否定观,且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内容的否定,不是相互否定,②错误。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并不代表其可以精确预见未来,④错误。人生可预料(天要下雨),是因为意识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能够预测未来,③正确。预料到了下雨要打伞,却没有预料到伞会被风吹坏,面对人生的出乎意料(伞被吹坏),我们可以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①正确。4.选A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人工智能是对意识的模拟,是人脑系统的延伸和拓展,①正确。人工智能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结果,“友好人工智能”能否实现取决于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正确。意识虽具有目的性,但并不一定能准确预测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③不选。意识不能直接创造人为事物的联系,人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创造人为事物的联系,④错误。系统知识(二)[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客观存在 客观 客观世界2.(1)客观规律 (3)④意识[即时评价·澄清微点]1.选C 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从而使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这强调的是公园环境变化与人们行为变化的内在联系,表明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进而影响人的行为,②④符合题意。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变革客观现实,但改变思想观念与变革客观现实之间并不具有必然联系,①中“就能”说法绝对,排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受制于物质的决定作用,因此思想观念受制于客观现实,③错误。2.选C 漫画讽刺了徒有其名、未必是实的社会现象,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求实于名,未必得实”意思是追求真相只有名字未必能得到真相;“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意思是不采用华而不实的名称,不兴作伪诈的事业。它们所包含的寓意与题意相同,②④符合题意。“注重实效,以行证知”意思是用实践去检验认识是否正确,①与题意不符。“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意思是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③与题意不符。3.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理论和材料的结合,根据材料信息找出我国的具体措施,分析我国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路如下: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际一:我国在光伏制造领域有显著的成本、技术等竞争优势(光伏产业优势)实际二:沙漠、戈壁等荒漠化土地拥有全国60%以上的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荒漠化土地资源)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尊重光伏发电规律,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尊重沙漠治理和农业种养规律,积极探索“光伏+”综合发展模式答案示例:①按照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时代需求,从光伏产业优势、荒漠化土地资源等实际出发。②尊重光伏发电、沙漠治理、农业种养规律。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创造性探索出“光伏+”综合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随堂综合训练1.选B 人们对野生稻的探寻永不止步,水稻育种技术不断进步,体现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永无止境,①正确;在水稻育种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遵循水稻生长的客观规律,才取得了成果,表明成功的实践需要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结合,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实践的发展,②错误;正确认识规律未必就能解决社会面临的难题,③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故答案选B。2.选B 漫画显示,一个人出于好心帮别人打伞,但却遮住了被帮助人的眼睛,给被帮助人带来了麻烦,这启示我们不仅要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做好事时既要全面把握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④符合题意。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很重要,既要“肯做”,又要“会做”,二者不可偏废,②错误。我们要把“会做”和“肯做”结合起来,“会做”不是对“肯做”的否定,③错误。3.选A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柳树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这说明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①符合题意。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故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②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意识)源自于客观存在,而不是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③错误。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这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说明研究人员发现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运用的是抽象思维,而不是形象思维,④错误。4.选D 设问强调苏轼治水的理念给我们的启示,“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说法正确,但不是给我们的启示,①不符合题意。苏轼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深刻揭示了水患的根源在于人过度挤压了水的生态空间,主张通过减省堤防让地与水来根治水患,以恢复、保护为原则,激发河流生命活力。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④正确。自然界是客观的,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自然条件制约”说法错误,③排除。5.选D 材料中三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根据时代、社会的变化,不断书写新篇章,努力使京津冀成为先行区、示范区,体现了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②④入选;精神运动的载体是人脑,①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6.选A 古人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说明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①符合题意;周天子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主观臆造的联系,也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③符合题意;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确定节气、规划农时,指导农耕活动,④排除;规划农时是为了指导农耕,并不是实际的农耕活动,②排除。故答案选A。7.选B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以竹代塑”理念是基于竹子自身多种优良属性及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种植业发达的客观实际,故B选项正确;“以竹代塑”理念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A选项错误;“以竹代塑”理念作为认识不具有客观物质性,C选项错误;任何认识都应立足于客观实际而不是已有经验,D选项错误。8 / 9(共81张PPT)第2课时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二、系统知识(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目 录课时质量评价三、四、随堂综合训练系统知识(二)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系统知识(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输入你的标题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意 识 的 能 动 作 用 表现 结论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_______、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意识活动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 和规律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 能动作用, 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通过 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 作用目的性本质有效发挥正确指导实践阻碍[辨析] 区分意识活动的特点 目的性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的确定;自觉选择性强调认识对象的选择;能动创造性则突出反映的程度(现象与本质)和时间跨度(过去、当前和未来)。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正确认识 错误倾向世 界 观 原 理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 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____和_____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____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认为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前提条件意志认识把握利用方 法 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续表[辨析] 正确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内涵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想”“做”“精神状态”联系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二个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影响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 现场小测试基础知识的随机抽查1.(2024·全国新课标卷)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热烈反响。影片中的行星发动机与中国环流器二号实验装置具有视觉相似性;运送核聚变燃料的巨车,让人联想到中国生产的巨型矿车;展示太空天梯的长镜头,折射出中国在太空设备上的最新发展。这表明 ( )①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 ③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 ④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选择的,与意识的内容无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输入你的标题即时评价·澄清微点√解析:人们能将影片中展示的事物与现实中的客观存在相联系,表明任何意识包括幻想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①正确。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的创作者对未来的科幻推测,表明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自觉的和创造性的,②正确。意识来源于客观存在,但其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与客观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③错误。不管什么样的意识,其内容都来源于客观存在,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④错误。√2.(2024·全国甲卷)近年来,远离大海的西北某地转变发展思路,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宜渔盐碱水土资源,解决了水温控制、生物盐碱度适应、蟹苗运输、水体循环利用等技术难题,营造出类似海水养殖的环境,发展海产品养殖,实现了“海鲜陆养”。金秋时节,青蟹、海虾等“海鲜”大批量上市。“海鲜陆养”的哲学启示在于 ( )①观念创新是实践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获得实践的成功 ③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客观规律④意识不仅反映客观存在,而且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观念创新源于实践创新,又推动实践创新,它是在实践创新基础上完成的,把观念创新看成实践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选项①不正确。实践不是盲目实践,而是需要科学理念的指导,只有把握客观规律,才能获得真理性认识,并指导实践获得成功,因此,选项②正确。规律总是隐藏在事物内部,要把握规律就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但把握规律除了要具备主观条件外,还需要具备客观条件,因此,选项③不正确。意识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它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因此,选项④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C。[题型技法] 启示类选择题解题指导(1)要把握全、把握准材料信息,明确材料中做法的主旨和层次,这是正确选择的前提和关键。(2)要注意题干中的范围限定和主体限定。比如:“哲学启示是”“经济学启示是”“文化启示是”“政治生活启示是”或者“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对政府的启示是”“对企业的启示是”“对公民的启示是”等。(3)对应题干信息,对题肢进行取舍。一般来说,启示类选择题侧重“如何做”,不是“如何做”及“不正确做法”的题肢就要舍弃。若是哲学启示类选择题,则只考虑属于方法论的题肢,而舍弃属于原理的题肢。3.(2022·湖南高考)漫画《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作者:于昌伟)启示我们 ( )①面对人生的出乎意料,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可预料与出乎意料相互否定,符合辩证否定观③“思维的眼睛”能揭示事物内部规律,人生可预料 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应该精确预见人生的未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预料属于事前推测,出乎意料是事件的结果与事前推测不一致,可预料与出乎意料属于矛盾关系,不符合辩证否定观,且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内容的否定,不是相互否定,②错误。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但并不代表其可以精确预见未来,④错误。人生可预料(天要下雨),是因为意识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能够预测未来,③正确。预料到了下雨要打伞,却没有预料到伞会被风吹坏,面对人生的出乎意料(伞被吹坏),我们可以正确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①正确。4.(2023·重庆高考)1956年,科学家首次提出“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但人脑是一个集知情于一体的通用智能系统,几乎能对所有可感知信息做出直接而综合的反应,因此,真正意义上完备的人工智能应是一个通用的智能系统。数据显示,目前,人工智能处于从“不能用”到“可以用”阶段,但距离“很好用”还有诸多瓶颈。人工智能正在向“通用人工智能”及有利于整个人类“友好人工智能”的目标前进。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通用人工智能”是人脑系统的延伸和拓展 ②“友好人工智能”能否实现取决于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③意识具有目的性,能根据因果规律准确预测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 ④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发挥了意识创造人为事物联系的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是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人工智能是对意识的模拟,是人脑系统的延伸和拓展,①正确。人工智能的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结果,“友好人工智能”能否实现取决于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②正确。意识虽具有目的性,但并不一定能准确预测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③不选。意识不能直接创造人为事物的联系,人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创造人为事物的联系,④错误。[易错点拨](1)不能把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经过“实践”这一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实践是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必经途径。(2)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但意识不一定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存在不一定相符合、相一致,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4)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生活广角镜 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系统知识(二)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习资源推荐输入你的标题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关系 世界观原理 方法论要求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____________的反映 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______意识的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增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发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 动地改造 世界 意识对改造 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客观存在客观客观世界[图示理解]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 ,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2)理论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两对关系”)。客观规律(3)具体要求①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客观)。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发挥主观)。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两个结合”)。④既要反对夸大 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两个反对”)。意识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法要求(1)把握联系的实际: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2)把握发展的实际: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3)把握全面的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图示理解] 辩证唯物论原理一般来说,辩证唯物论主要包括两个原理,一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二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可结合下图来把握:输入你的标题即时评价·澄清微点√1.(2023·全国乙卷)每当鲜花盛开的季节,赏花者纷至沓来。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把花朵留在枝头,让美丽留在心灵”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摘花可耻”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该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就能变革客观现实 ②人的思想观念对人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③思想观念具有能动性,不受制于客观现实④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某公园用“你欣赏花的美丽,花欣赏你的高度”等宣传语代替“禁止折花”等警示语,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从而使违规摘花的游客明显减少,这强调的是公园环境变化与人们行为变化的内在联系,表明客观现实的变化会引起人的思想观念的改变,进而影响人的行为,②④符合题意。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变革客观现实,但改变思想观念与变革客观现实之间并不具有必然联系,①中“就能”说法绝对,排除。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受制于物质的决定作用,因此思想观念受制于客观现实,③错误。√2.(2023·浙江1月选考)漫画《你是咋当上千里马的》(作者:李肖飏)讽刺了一种社会现象。下列选项符合漫画寓意的是( )①注重实效,以行证知②求实于名,未必得实③非知之艰,行之惟艰④不采华名,不兴伪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漫画讽刺了徒有其名、未必是实的社会现象,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求实于名,未必得实”意思是追求真相只有名字未必能得到真相;“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意思是不采用华而不实的名称,不兴作伪诈的事业。它们所包含的寓意与题意相同,②④符合题意。“注重实效,以行证知”意思是用实践去检验认识是否正确,①与题意不符。“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意思是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③与题意不符。3.(2023·重庆高考T17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材料一:我国在光伏制造领域有显著的成本、技术等竞争优势,占有全球光伏供应链约80%的份额。202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约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但逆全球化趋势在光伏供应链中抬头,美国2022年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拿出3 690亿美元的补贴发展本土清洁技术,并在2023年5月宣称确认对进口光伏面板恢复征收关税;欧盟通过标准制定和行政支持,计划2030年至少40%的清洁技术及产品实现本土生产。世界资源研究所指出,若光伏链转移到美国和欧洲,达成2050年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将延后6—11年。材料二:沙漠、戈壁等荒漠化土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拥有全国60%以上的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2023年青海、宁夏、内蒙古等地积极探索沙漠区太阳能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枸杞、黄芪、红枣等)、板间养殖(牛羊)的“光伏+”综合发展模式,形成光伏发电、农业种养、观光旅游等多业态融合的产业发展和生态治理示范区,把不毛之地变成“草原绿洲”和“致富良田”。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积极探索“光伏+”综合发展模式的。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理论和材料的结合,根据材料信息找出我国的具体措施,分析我国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路如下: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实际一:我国在光伏制造领域有显著的成本、技术等竞争优势(光伏产业优势)实际二:沙漠、戈壁等荒漠化土地拥有全国60%以上的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荒漠化土地资源)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尊重光伏发电规律,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尊重沙漠治理和农业种养规律,积极探索“光伏+”综合发展模式答案示例:①按照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的时代需求,从光伏产业优势、荒漠化土地资源等实际出发。②尊重光伏发电、沙漠治理、农业种养规律。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创造性探索出“光伏+”综合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2024·河北高考)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野生稻种质资源圃。科研人员在圃中能完成野生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保护和后期利用。近几十年来,我国水稻育种技术不断进步,来自野生稻的基因功不可没。人们对野生稻的探寻永不止步,水稻进化、种业振兴、粮食丰收的故事也将继续上演。这表明 ( )①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永无止境 ②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③正确认识规律就能解决社会面临的难题 ④成功的实践必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涉及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实践与认识]√解析:人们对野生稻的探寻永不止步,水稻育种技术不断进步,体现了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永无止境,①正确;在水稻育种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遵循水稻生长的客观规律,才取得了成果,表明成功的实践需要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结合,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推动实践的发展,②错误;正确认识规律未必就能解决社会面临的难题,③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故答案选B。2.(2024·湖南高考)漫画《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作者:郑辛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全面把握客观实际,是肯做好事达到积极效果的前提 ②方法论比世界观更重要,“会做”比“肯做”更不容易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会做”是对“肯做”的否定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由“肯做”到“会做”的转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漫画显示,一个人出于好心帮别人打伞,但却遮住了被帮助人的眼睛,给被帮助人带来了麻烦,这启示我们不仅要肯做好事,还要会做好事,做好事时既要全面把握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④符合题意。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很重要,既要“肯做”,又要“会做”,二者不可偏废,②错误。我们要把“会做”和“肯做”结合起来,“会做”不是对“肯做”的否定,③错误。3.(2024·黑吉辽高考)“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柳树根系发达,古人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并营造了“细柳夹道生”(刘桢《赠徐干诗》)的景色。20世纪末以来,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由此可知 ( )①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 ②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 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于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 ④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柳树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这说明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①符合题意。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故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②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意识)源自于客观存在,而不是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③错误。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这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推导性,说明研究人员发现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运用的是抽象思维,而不是形象思维,④错误。4.(2023·湖北高考)苏轼是北宋的治水能臣,在西湖边留下了以湖面小石塔为标界来监测水位和水面种植区域的“三潭印月”(如图)。针对“吴中”之地“居民与水争尺寸,以故常被水患”,他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 (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设问强调苏轼治水的理念给我们的启示,“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说法正确,但不是给我们的启示,①不符合题意。苏轼主张“让地与水”,提出“堤防省(注:减少)而水患衰”的理念,深刻揭示了水患的根源在于人过度挤压了水的生态空间,主张通过减省堤防让地与水来根治水患,以恢复、保护为原则,激发河流生命活力。苏轼治水的理念启示我们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④正确。自然界是客观的,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自然条件制约”说法错误,③排除。5.(2023·北京高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书写新篇章。三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看中国的京津冀,看京津冀里的中国◇ 2014年第一次座谈会召开之际,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座谈会提出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第二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了事关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此次座谈会重点指向的正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023年第三次座谈会召开之际,新时代进入新征程。此次座谈会明确“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时代变迁,认识发展,生产方式和社会发展是精神运动的载体 ②因时而动,循势而往,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 ③规划引领,区域协同,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④先行示范,服务全局,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材料中三场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根据时代、社会的变化,不断书写新篇章,努力使京津冀成为先行区、示范区,体现了京津冀规划与国家发展进步同频共振,以局部的大胆探索服务于整体的统筹发展,②④入选;精神运动的载体是人脑,①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运用创新精神推动规划与发展的矛盾转化,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6.(2023·辽宁高考)“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 ( )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 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 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 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古人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说明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①符合题意;周天子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主观臆造的联系,也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③符合题意;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确定节气、规划农时,指导农耕活动,④排除;规划农时是为了指导农耕,并不是实际的农耕活动,②排除。故答案选A。7.(2023·天津高考)近年来,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广泛认可。竹子具有生长快、强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无害化降解等特点;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种植业发达。“以竹代塑”理念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 ( )A.属于感性认识,还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B.基于竹子自身优良属性,符合我国的客观实际C.具有客观物质性,有利于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D.立足已有经验,有利于推动“减塑”实践发展[涉及知识:物质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的两个阶段]√解析: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以竹代塑”理念是基于竹子自身多种优良属性及我国竹子种类丰富、种植业发达的客观实际,故B选项正确;“以竹代塑”理念是关于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A选项错误;“以竹代塑”理念作为认识不具有客观物质性,C选项错误;任何认识都应立足于客观实际而不是已有经验,D选项错误。据情灵活自选的随堂训练(题目设计:鲜活素材原创命题)课时质量评价(标 的为推荐讲评题目,配有精品课件)一、选择题1.(2024·广西河池二模)2024年3月28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北宜昌组织开展中华鲟保护宣传和增殖放流活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华鲟繁育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本年度成功培育超过百万尾放流规格中华鲟幼鱼,将对补充中华鲟自然种群发挥重要作用。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人类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自然 ③要在把握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人类可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创造出新的物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76891110√12123457689111012解析:开展中华鲟保护宣传和增殖放流活动,说明自然界是物质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在把握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故①③符合题意。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应该尊重和顺应自然,“战胜自然”说法错误,故②排除。人类可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而不是物质,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1234576891110√122.(2024·广东汕头一模)我国科学家在白云鄂博矿床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ní)包头矿,业内人士介绍,具有富铌特征的铌包头矿为铌的富集成矿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铌包头矿的发现 ( )①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②进一步佐证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③是人类实践创造出符合人类目的的客观事物的结果 ④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意识的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①排除。我国科学家在白云鄂博矿床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ní)包头矿,铌包头矿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人类实践创造出符合人类目的的客观事物,③排除。故本题选C。1234576891110√123.(2024·山东临沂二模)2024年4月,我国科研团队绘制的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正式发布。月球地质图集是月壳表层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信息的综合表达,集中、直观地呈现人类对月球的观测、研究成果,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月球,为月球科研与探测提供有力支撑。由此可见 ( )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②人类具有特殊的能动性,宇宙的一切存在都能被理解 ③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没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 ④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没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是一种不可知论观点,③说法错误。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但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而且材料强调认识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④错误。故本题选A。1234576891110√124.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为国家立心,就是赋予国家的精神价值,为亿万人民铸就共同奋进的精神家园;为民族立魂,就是重建民族的生命意义,为中华儿女构建勠力同心的共同愿景。从哲学角度看,强调“立心”“立魂”体现的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C.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D.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123457689111012解析:从哲学角度看,强调“立心”“立魂”体现的是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D符合题意。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强调“立心”“立魂”是在强调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不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排除A。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强调“立心”“立魂”是在强调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不是强调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B不符合题意。应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强调“立心”“立魂”是在强调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排除C。故本题选D。5.(2024·福建南平三模)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四种品格。梅,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是为世上贤达;竹,清雅淡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是为世外隐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对事物的主观创造,其内容是主观的②人将情感寓于事物之中,赋予事物品格和精神 ③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源于对天地万物的感知 ④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对事物进行联结与思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①错误。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四种品格。梅,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是为世上贤达,这说明人将情感寓于事物之中,赋予事物品格和精神;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对事物进行联结与思考,②④正确。意识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对天地万物的感知,③错误。故本题选C。1234576891110121234576891110√126.(2024·湖南长沙二模)2023年11月,国家气象局气候中心宣布,根据最新监测,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结合已发生的天气实况和气候预测,可以预计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③人可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 ④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超越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7689111012解析:预测天气是意识能动创造性的体现,未体现意识的目的性,①不选。材料指出根据监测结果,结合已发生的天气实况和气候预测,可以预计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这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②③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以被超越,④错误。故本题选C。1234576891110√127.(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我们当然不会简单地认为,仅靠“唱响”就能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中国经济几十年来的持续发展,向来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我们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绝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有事实支撑。材料表明 ( )①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④任何意识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中国经济几十年来的持续发展,向来是实打实干出来的”表明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我们当然不会简单地认为,仅靠‘唱响’就能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表明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③符合题意。正确的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234576891110√128.(2024·安徽六安一模)2023年以来,河北各地以老城区、中心城区为重点,充分利用闲置地、废弃地、公共建筑周边城市空间,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口袋公园,为群众提供看得见、走得进、宜赏宜用的身边游憩空间。2023年河北新建成口袋公园166个,为群众增添了身边的绿色活动空间,助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河北口袋公园的建设 ( )①说明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充分发挥了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 ④做到了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河北各地充分利用闲置地、废弃地、公共建筑周边城市空间,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口袋公园,助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这说明河北口袋公园的建设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了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②③正确。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但意识本身不能改造客观世界,①错误。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故本题选C。1234576891110√129.(2025·河南南阳测试)赤水河畔,水清岸秀,瓜果飘香,沿河群众以“绿”生财;苗岭深处,山林如海,点绿成金,林下经济创新拓展……贵州省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到首要位置,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让森林资源更好造福人民群众。这说明 ( )①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 ②要在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掌握和尊重客观规律就能正确改造世界④按规律办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贵州省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到首要位置,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让森林资源更好造福人民群众,说明要在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②④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被改造,“改造自然规律”说法错误,①排除;掌握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改造世界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掌握和尊重客观规律不一定就能正确改造世界,③错误。本题选C。10.(2024·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测试)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下面漫画《惰性培养》(作者:侯晓强)给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是 ( )①坚持适度原则,既要“得中”又要“折中”②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提升自觉成长力 ③要尊重人才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76891110√12123457689111012解析:下雨天为小树苗打伞避雨,晴天为小树苗遮阳,最终导致小树苗未能顺利生长,这启示我们要尊重人才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②③正确。漫画启示我们要尊重人才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关,④排除。要坚持“得中”,而不是既要“得中”(适度思维)又要“折中”(形而上学思维),①错误。本题选C。123457689111012二、非选择题11.(9分)(2024·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是中国画的传习之道,也是伟大画师的自我成就之道。“师古人”,要求绘画创作始终与古人相往还,与先贤共吐纳,与伟大作品相契相知,与千年传承绵延一体,这是中国艺术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123457689111012“师造化”,一如古代伟大画师们,在绿水青山之间,领略天地造化的媸与妍,于聚散浮沉之际,感悟人间万象的常与变。他们感物兴怀,穷情写物,所以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一切都能成就画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一切皆可摇荡性情。“师吾心”,画为心印,画史亦是中国人之心史。面对夏圭的《溪山清远图》,我们看到千岩竞秀、山高水长;展开许道宁的《渔父图》,我们顿感江山岑寂、地老天荒。伟大的画师们总将自己的情志化作风云万态、花草精神,将无限心事托付青史青山、野老渔樵,这也是“师吾心”的真髓所在。123457689111012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画的传习之道对绘画创作者的启示。解析:关键词①:“师古人”,要求绘画创作始终与古人相往还,与先贤共吐纳,与伟大作品相契相知,与千年传承绵延一体,这是中国艺术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可联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关键词②:“师造化”,一如古代伟大画师们,在绿水青山之间,领略天地造化的媸与妍,于聚散浮沉之际,感悟人间万象的常与变→可联系尊重客观规律。关键词③:伟大的画师们总将自己的情志化作风云万态、花草精神,将无限心事托付青史青山、野老渔樵,这也是“师吾心”的真髓所在→可联系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123457689111012答案示例:①“师古人”强调与千年传承绵延一体,守正创新,启示绘画创作者应在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师造化”强调根据天地造化之物成就画意,启示绘画创作者应尊重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探寻绘画创作的规律性。③“师吾心”强调伟大画师通过画作表达情志、心事,启示绘画创作者应发挥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以高雅艺术情志指导绘画创作。12345768911101212.(9分)(2024·山西太原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思路是“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方法是“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123457689111012十年来,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再到“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深入推进。京津冀三省市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下,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握三省市本质必然联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而又切合实际的工作,京津冀正在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京津冀是如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123457689111012解析:本题属于措施说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需要调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与材料关键信息进行有机融合。关键词①: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思路、方法→可联系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关键词②:十年来,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深入推进→可联系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关键词③:京津冀三省市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而又切合实际的工作→可联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23457689111012答案示例: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思路和方法。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京津冀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指导下,通过实践持续推进协同发展。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京津冀三省市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下,从地区实际出发,尊重发展规律,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攻坚克难,推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课时质量评价(十八)|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选择题1.(2024·广西河池二模)2024年3月28日,农业农村部在湖北宜昌组织开展中华鲟保护宣传和增殖放流活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华鲟繁育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本年度成功培育超过百万尾放流规格中华鲟幼鱼,将对补充中华鲟自然种群发挥重要作用。上述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人类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自然 ③要在把握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人类可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创造出新的物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广东汕头一模)我国科学家在白云鄂博矿床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ní)包头矿,业内人士介绍,具有富铌特征的铌包头矿为铌的富集成矿机理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铌包头矿的发现 ( )①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②进一步佐证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③是人类实践创造出符合人类目的的客观事物的结果④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山东临沂二模)2024年4月,我国科研团队绘制的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正式发布。月球地质图集是月壳表层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信息的综合表达,集中、直观地呈现人类对月球的观测、研究成果,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月球,为月球科研与探测提供有力支撑。由此可见 ( )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②人类具有特殊的能动性,宇宙的一切存在都能被理解 ③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没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 ④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为国家立心,就是赋予国家的精神价值,为亿万人民铸就共同奋进的精神家园;为民族立魂,就是重建民族的生命意义,为中华儿女构建勠力同心的共同愿景。从哲学角度看,强调“立心”“立魂”体现的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B.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C.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D.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5.(2024·福建南平三模)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四种品格。梅,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是为世上贤达;竹,清雅淡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是为世外隐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对事物的主观创造,其内容是主观的②人将情感寓于事物之中,赋予事物品格和精神③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源于对天地万物的感知④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对事物进行联结与思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4·湖南长沙二模)2023年11月,国家气象局气候中心宣布,根据最新监测,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结合已发生的天气实况和气候预测,可以预计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③人可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 ④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超越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我们当然不会简单地认为,仅靠“唱响”就能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中国经济几十年来的持续发展,向来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我们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绝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有事实支撑。材料表明 ( )①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④任何意识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4·安徽六安一模)2023年以来,河北各地以老城区、中心城区为重点,充分利用闲置地、废弃地、公共建筑周边城市空间,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口袋公园,为群众提供看得见、走得进、宜赏宜用的身边游憩空间。2023年河北新建成口袋公园166个,为群众增添了身边的绿色活动空间,助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河北口袋公园的建设 ( )①说明意识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②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充分发挥了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 ④做到了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5·河南南阳测试)赤水河畔,水清岸秀,瓜果飘香,沿河群众以“绿”生财;苗岭深处,山林如海,点绿成金,林下经济创新拓展……贵州省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到首要位置,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让森林资源更好造福人民群众。这说明 ( )①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规律的前提②要在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掌握和尊重客观规律就能正确改造世界④按规律办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4·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测试)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下面漫画《惰性培养》(作者:侯晓强)给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是 ( )①坚持适度原则,既要“得中”又要“折中”②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提升自觉成长力③要尊重人才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11.(9分)(2024·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是中国画的传习之道,也是伟大画师的自我成就之道。“师古人”,要求绘画创作始终与古人相往还,与先贤共吐纳,与伟大作品相契相知,与千年传承绵延一体,这是中国艺术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师造化”,一如古代伟大画师们,在绿水青山之间,领略天地造化的媸与妍,于聚散浮沉之际,感悟人间万象的常与变。他们感物兴怀,穷情写物,所以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一切都能成就画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一切皆可摇荡性情。“师吾心”,画为心印,画史亦是中国人之心史。面对夏圭的《溪山清远图》,我们看到千岩竞秀、山高水长;展开许道宁的《渔父图》,我们顿感江山岑寂、地老天荒。伟大的画师们总将自己的情志化作风云万态、花草精神,将无限心事托付青史青山、野老渔樵,这也是“师吾心”的真髓所在。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画的传习之道对绘画创作者的启示。12.(9分)(2024·山西太原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的第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思路是“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方法是“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十年来,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再到“坚定信心,保持定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深入推进。京津冀三省市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下,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握三省市本质必然联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而又切合实际的工作,京津冀正在不断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京津冀是如何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的。课时质量评价(十八)1.选B 开展中华鲟保护宣传和增殖放流活动,说明自然界是物质的,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在把握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故①③符合题意。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应该尊重和顺应自然,“战胜自然”说法错误,故②排除。人类可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而不是物质,故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2.选C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意识的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①排除。我国科学家在白云鄂博矿床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ní)包头矿,铌包头矿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人类实践创造出符合人类目的的客观事物,③排除。故本题选C。3.选A 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没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是一种不可知论观点,③说法错误。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但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而且材料强调认识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④错误。故本题选A。4.选D 从哲学角度看,强调“立心”“立魂”体现的是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D符合题意。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强调“立心”“立魂”是在强调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不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排除A。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强调“立心”“立魂”是在强调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而不是强调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B不符合题意。应是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强调“立心”“立魂”是在强调要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排除C。故本题选D。5.选C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①错误。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四种品格。梅,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兰,空谷幽放,是为世上贤达,这说明人将情感寓于事物之中,赋予事物品格和精神;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对事物进行联结与思考,②④正确。意识源于实践,而不是源于对天地万物的感知,③错误。故本题选C。6.选C 预测天气是意识能动创造性的体现,未体现意识的目的性,①不选。材料指出根据监测结果,结合已发生的天气实况和气候预测,可以预计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这表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②③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以被超越,④错误。故本题选C。7.选B “中国经济几十年来的持续发展,向来是实打实干出来的”表明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我们当然不会简单地认为,仅靠‘唱响’就能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表明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③符合题意。正确的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8.选C 河北各地充分利用闲置地、废弃地、公共建筑周边城市空间,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口袋公园,助力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这说明河北口袋公园的建设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了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②③正确。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但意识本身不能改造客观世界,①错误。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错误。故本题选C。9.选C 贵州省坚持把生态保护放到首要位置,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让森林资源更好造福人民群众,说明要在尊重自然界的物质性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②④正确;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被改造,“改造自然规律”说法错误,①排除;掌握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改造世界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掌握和尊重客观规律不一定就能正确改造世界,③错误。本题选C。10.选C 下雨天为小树苗打伞避雨,晴天为小树苗遮阳,最终导致小树苗未能顺利生长,这启示我们要尊重人才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②③正确。漫画启示我们要尊重人才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关,④排除。要坚持“得中”,而不是既要“得中”(适度思维)又要“折中”(形而上学思维),①错误。本题选C。11.解析:关键词①:“师古人”,要求绘画创作始终与古人相往还,与先贤共吐纳,与伟大作品相契相知,与千年传承绵延一体,这是中国艺术守正创新的根本所在→可联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关键词②:“师造化”,一如古代伟大画师们,在绿水青山之间,领略天地造化的媸与妍,于聚散浮沉之际,感悟人间万象的常与变→可联系尊重客观规律。关键词③:伟大的画师们总将自己的情志化作风云万态、花草精神,将无限心事托付青史青山、野老渔樵,这也是“师吾心”的真髓所在→可联系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答案示例:①“师古人”强调与千年传承绵延一体,守正创新,启示绘画创作者应在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师造化”强调根据天地造化之物成就画意,启示绘画创作者应尊重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客观性,探寻绘画创作的规律性。③“师吾心”强调伟大画师通过画作表达情志、心事,启示绘画创作者应发挥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以高雅艺术情志指导绘画创作。12.解析:本题属于措施说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需要调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关知识,与材料关键信息进行有机融合。关键词①: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思路、方法→可联系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关键词②:十年来,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扎实深入推进→可联系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关键词③:京津冀三省市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而又切合实际的工作→可联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答案示例: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思路和方法。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京津冀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指导下,通过实践持续推进协同发展。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京津冀三省市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支持下,从地区实际出发,尊重发展规律,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攻坚克难,推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课时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ocx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2课时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ptx 课时质量评价(十八)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