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社会历史的主体系统知识(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基本理论·整理强化]含 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历史 地位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 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 ②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具 体 原 因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作为 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 。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社会变革 的 决定力量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 。 ②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 [即时评价·澄清微点]1.(2024·江西高考)千年窑火从未熄灭,陶瓷文化从未中断。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饶有兴趣地了解揉泥、拉坯、修坯、彩绘、施釉等制瓷技艺流程,并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②文化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④社会历史的发展取决于文化的创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北京朝阳区二模)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共产党宣言》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②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 ③人民是领导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④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我们党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平语近人] 人民立场 在《求是》杂志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中,总书记鲜明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3.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兴起、国有企业的改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等重大改革举措,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大胆探索和创造性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营养。由此可知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④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社会变革发展的依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系统知识(二)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基本理论·整理强化] 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基本内容 地位是 什 么 坚持 群众 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是 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 群众 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 什 么 ①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坚持紧紧依靠人民。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 ,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③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怎 么 办 ①为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 。②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模块融合] 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注意结合以下内容综合把握:(1)必修1中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成就”。(2)必修2中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必修3中的“党的性质和国家性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4)必修4中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从不同角度分析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顺序认识论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唯物 史观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3.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虚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光荣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2)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是第一性(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 社会存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即时评价·澄清微点] 1.(2024·河北邯郸市高三保温卷)毛泽东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著名论断,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是因为 ( )①经调查研究得出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②调查研究是获取正确认识的唯一方法③调查研究为党正确决策提供源头活水④调查研究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山东聊城市二模)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心怀崇敬,由衷为伟大的人民点赞,他强调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 )①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②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③中国梦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人民 ④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辽宁丹东总复习质量测试)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要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党校学习旨在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领导干部深刻理解并践行党的路线 ②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价值观,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工作中心 ③探索真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④认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执政思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题型技法] 目的类选择题解题指导 目的类选择题的题干一般提出一些具体措施、策略,要求回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也有个别题目将对目的的考查作为某组合题的一个小题肢出现。在题干连接词上带有“目的是”“是为了”“旨在”等。解答此类选择题的方法如下: (1)首先要明确材料涉及的主体和客体,准确把握材料中的具体策略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2)对应题干分析题肢,排除表述错误或与题意不符的题肢。要注意排除题肢中那些属于手段而不属于目的的干扰题肢。 (3)当发现多个题肢均是正确的目的时,还要进一步判定哪个更为根本和直接。要特别注意题目的要求,如“其根本目的是……”“主要是为了……”。1.(2024·北京高考)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身边有什么问题线索,对基层减负有哪些意见建议,都可以到“留言板”说说。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公开征集问题线索和减负建议,坚持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②直面基层工作难点,为基层减负,要以征集的意见建议作为行动出发点 ③理顺基层事务职责,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 ④形式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形式减量促服务增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涉及知识:基层治理+矛盾的普遍性+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2.(2024·全国甲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一论述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价值的主体 ②只要科学地认识世界,就能有效地改造世界 ③是否被大多数人认同是衡量认识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④只有把科学认识同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3·全国甲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于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开展,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开设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累计收到网民建言854.2万余条,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探索创新有效的实现形式 ③人是社会历史主体,每个人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④只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就能实现“从群众中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涉及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4.(2024·江西上进联盟高三适考)2024年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这体现了 ( )①人民立场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立场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4·浙江6月选考)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既缺油又缺钱,大庆油田会战队伍经过3年多奋战,一举甩掉我国的“贫油”帽子,并由此产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保证油田高产稳产,大庆油田科研人员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启了化学驱油技术——聚合物驱技术的攻关。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建立世界首个工业化技术体系,研究出三元复合驱油技术,采收率再次提高,为大庆油田的接续发展蹚出了新路。迄今为止,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超25亿吨。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涉及知识:社会历史的主体+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中华民族精神](1)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分析大庆油田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2)说明大庆石油人为何能不断攀登采油技术高峰。第2课时系统知识(一)[基本理论·整理强化]推动 实践活动 物质生产 决定力量物质条件 主力军[即时评价·澄清微点]1.选B 千年窑火从未熄灭,陶瓷文化从未中断,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正确。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③正确。社会历史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B。2.选B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②错误。党是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3.选B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大改革举措,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大胆探索和创造性实践,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这说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①正确。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排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大改革举措,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大胆探索和创造性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营养,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正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社会变革发展的客观依据,④排除。故本题选B。系统知识(二)[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为人民服务 无产阶级 根本工作路线 根本利益[即时评价·澄清微点]1.选D 经调查研究得出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①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调查研究是实践,但不是获取正确认识的唯一方法,②说法错误。“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这表明调查研究为党正确决策提供源头活水,③符合题意。“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表明调查研究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选C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强调的是要更多地考虑和解决民生的利益和问题,虽然与民生有关,但并未直接涉及人民是历史的书写者和成就的创造者这一主题,①不符合题意。“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直接体现了人民与国家的紧密联系,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核心,与材料中强调的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是一致的,②符合题意。“中国梦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人民”指出人民的梦想和追求是中国梦的核心,与材料中强调的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的主旨相吻合,③符合题意。“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强调的是顺应民意,即人民喜欢的事物就支持,人民厌恶的事物就反对。虽然这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但未直接涉及人民是历史的书写者和成就的创造者这一主题,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选B 材料未涉及改革开放,且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中心,②错误;执政的主体是党,“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执政思维”说法错误,④不当选。随堂综合训练1.选B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是指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将群众的意见建议集中起来,再回到群众中去的做法。对基层减负有哪些意见建议,都可以到“留言板”说说,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①正确;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观层面的意见建议不能作为行动的出发点,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②错误;整治形式主义,公开征集问题线索,理顺基层事务职责,体现了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③正确;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④错误。故答案选B。2.选B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体现了认识和价值的统一,人民群众不仅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和价值的主体,因此,①正确。科学认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并且正确指导实践才能发挥作用,有效地改造世界,因此,②不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被大多数人认同没有超出认识的范围,无法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因此,③不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学认识只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达到认识的根本目的,因此,④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B。3.选A 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就是为了使相关决策更充分地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①正确;利用新媒体,为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搭建平台,是探索创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实现形式的表现,②正确;每个人的活动都会影响社会发展,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活动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那些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③错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④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错误,排除。4.选A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表明人民立场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立场,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而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不选。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属于对上层建筑的调整,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5.解析:第(1)问属于分析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分析大庆油田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具体分析过程如下:材料信息 答案要点大庆油田会战队伍……“贫油”帽子;迄今为止,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超25亿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建立世界首个工业化技术体系;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2)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材料中大庆石油人不断攀登采油技术高峰的历程及成就等有效信息,可从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角度切入思考作答。答案示例:(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大庆石油人经过多年奋战,一举甩掉我国的“贫油”帽子,迄今为止,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超25亿吨。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大庆石油人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建立世界首个工业化技术体系,最终形成大庆精神。(2)①大庆石油人为保证油田高产稳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复探索和试验,不断创新现有理论和技术。(或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大庆石油人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攀上一座又一座的高峰。6 / 6(共74张PPT)第2课时 社会历史的主体一、二、系统知识(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目 录课时质量评价三、四、随堂综合训练系统知识(二)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系统知识(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学习资源推荐输入你的标题基本理论·整理强化含 义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历 史 地 位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 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但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②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推动实践活动具 体 原 因 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作为 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_________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续表物质生产决定力量物质条件具 体 原 因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 。②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续表互动教学创意设计主力军输入你的标题即时评价·澄清微点1.(2024·江西高考)千年窑火从未熄灭,陶瓷文化从未中断。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饶有兴趣地了解揉泥、拉坯、修坯、彩绘、施釉等制瓷技艺流程,并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②文化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④社会历史的发展取决于文化的创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千年窑火从未熄灭,陶瓷文化从未中断,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正确。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错误。不时赞赏他们的手上功夫和工匠精神,鼓励他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③正确。社会历史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B。2.(2024·北京朝阳区二模)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宣言》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据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②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 ③人民是领导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④坚持人民至上,体现了我们党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②错误。党是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故③错误。故本题选B。√[平语近人] 人民立场 在《求是》杂志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中,总书记鲜明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立场,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3.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乡镇企业的兴起、国有企业的改制、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等重大改革举措,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大胆探索和创造性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营养。由此可知 ( )①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④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社会变革发展的依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大改革举措,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大胆探索和创造性实践,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这说明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①正确。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排除。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大改革举措,都来自人民群众的大胆探索和创造性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营养,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正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社会变革发展的客观依据,④排除。故本题选B。系统知识(二)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输入你的标题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基本内容 地位是 什 么 坚持群众 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是 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群众 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人民服务无产阶级续表为 什 么 ①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坚持紧紧依靠人民。②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 ,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③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怎 么 办 ①为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 。②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根本工作路线根本利益[模块融合] 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与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注意结合以下内容综合把握:(1)必修1中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成就”。(2)必修2中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必修3中的“党的性质和国家性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4)必修4中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2.从不同角度分析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辩证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顺序认识论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唯物 史观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续表3.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是虚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光荣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2)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区别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是第一性 (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续表输入你的标题即时评价·澄清微点√1.(2024·河北邯郸市高三保温卷)毛泽东一生对调查研究极其重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著名论断,如:“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我们党历来重视调查研究是因为 ( )①经调查研究得出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②调查研究是获取正确认识的唯一方法 ③调查研究为党正确决策提供源头活水④调查研究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经调查研究得出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①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调查研究是实践,但不是获取正确认识的唯一方法,②说法错误。“没有调查研究,是不能产生正确的具体政策的”,这表明调查研究为党正确决策提供源头活水,③符合题意。“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表明调查研究是党坚持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2024·山东聊城市二模)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心怀崇敬,由衷为伟大的人民点赞,他强调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 )①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②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③中国梦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人民 ④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强调的是要更多地考虑和解决民生的利益和问题,虽然与民生有关,但并未直接涉及人民是历史的书写者和成就的创造者这一主题,①不符合题意。“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直接体现了人民与国家的紧密联系,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核心,与材料中强调的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是一致的,②符合题意。“中国梦最深厚的根源在于人民”指出人民的梦想和追求是中国梦的核心,与材料中强调的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的主旨相吻合,③符合题意。“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强调的是顺应民意,即人民喜欢的事物就支持,人民厌恶的事物就反对。虽然这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但未直接涉及人民是历史的书写者和成就的创造者这一主题,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2024·辽宁丹东总复习质量测试)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要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党校学习旨在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领导干部深刻理解并践行党的路线 ②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价值观,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工作中心 ③探索真理,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④认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执政思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未涉及改革开放,且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工作中心,②错误;执政的主体是党,“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执政思维”说法错误,④不当选。[题型技法] 目的类选择题解题指导 目的类选择题的题干一般提出一些具体措施、策略,要求回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也有个别题目将对目的的考查作为某组合题的一个小题肢出现。在题干连接词上带有“目的是”“是为了”“旨在”等。解答此类选择题的方法如下: (1)首先要明确材料涉及的主体和客体,准确把握材料中的具体策略主要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2)对应题干分析题肢,排除表述错误或与题意不符的题肢。要注意排除题肢中那些属于手段而不属于目的的干扰题肢。 (3)当发现多个题肢均是正确的目的时,还要进一步判定哪个更为根本和直接。要特别注意题目的要求,如“其根本目的是……”“主要是为了……”。生活广角镜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1.(2024·北京高考)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身边有什么问题线索,对基层减负有哪些意见建议,都可以到“留言板”说说。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公开征集问题线索和减负建议,坚持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②直面基层工作难点,为基层减负,要以征集的意见建议作为行动出发点 ③理顺基层事务职责,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 ④形式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形式减量促服务增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涉及知识:基层治理+矛盾的普遍性+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解析: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是指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将群众的意见建议集中起来,再回到群众中去的做法。对基层减负有哪些意见建议,都可以到“留言板”说说,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①正确;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观层面的意见建议不能作为行动的出发点,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②错误;整治形式主义,公开征集问题线索,理顺基层事务职责,体现了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③正确;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④错误。故答案选B。√2.(2024·全国甲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这一论述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价值的主体 ②只要科学地认识世界,就能有效地改造世界 ③是否被大多数人认同是衡量认识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④只有把科学认识同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实现认识的根本目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在实践中体现了认识和价值的统一,人民群众不仅是实践的主体,也是认识的主体和价值的主体,因此,①正确。科学认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并且正确指导实践才能发挥作用,有效地改造世界,因此,②不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被大多数人认同没有超出认识的范围,无法判断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因此,③不正确。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科学认识只有同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指导人民群众的实践,达到认识的根本目的,因此,④正确。所以,正确答案为B。√3.(2023·全国甲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于2022年4月15日至5月16日开展,在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分别开设专栏,听取全社会意见建议,累计收到网民建言854.2万余条,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参考。从中获得的启示是 ( )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是制定决策的重要依据 ②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探索创新有效的实现形式 ③人是社会历史主体,每个人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④只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就能实现“从群众中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涉及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解析: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就是为了使相关决策更充分地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①正确;利用新媒体,为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搭建平台,是探索创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效实现形式的表现,②正确;每个人的活动都会影响社会发展,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活动都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那些违背社会发展规律、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阻碍作用,③错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④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错误,排除。√4.(2024·江西上进联盟高三适考)2024年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最大限度利企便民。这体现了 ( )①人民立场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立场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表明人民立场是政府工作的基本立场,①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而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不选。深化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属于对上层建筑的调整,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5.(2024·浙江6月选考)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既缺油又缺钱,大庆油田会战队伍经过3年多奋战,一举甩掉我国的“贫油”帽子,并由此产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保证油田高产稳产,大庆油田科研人员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启了化学驱油技术——聚合物驱技术的攻关。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建立世界首个工业化技术体系,研究出三元复合驱油技术,采收率再次提高,为大庆油田的接续发展蹚出了新路。迄今为止,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超25亿吨。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涉及知识:社会历史的主体+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中华民族精神](1)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分析大庆油田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2)说明大庆石油人为何能不断攀登采油技术高峰。解析:第(1)问属于分析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分析大庆油田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具体分析过程如下:材料信息 答案要点大庆油田会战队伍……“贫油”帽子;迄今为止,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超25亿吨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建立世界首个工业化技术体系;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2)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材料中大庆石油人不断攀登采油技术高峰的历程及成就等有效信息,可从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角度切入思考作答。答案示例:(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大庆石油人经过多年奋战,一举甩掉我国的“贫油”帽子,迄今为止,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超25亿吨。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大庆石油人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建立世界首个工业化技术体系,最终形成大庆精神。(2)①大庆石油人为保证油田高产稳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反复探索和试验,不断创新现有理论和技术。(或尊重客观规律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大庆石油人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攀上一座又一座的高峰。据情灵活自选的随堂训练(题目设计:鲜活素材原创命题)课时质量评价(标 的为推荐讲评题目,配有精品课件)1234576891110√12一、选择题1.从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北宋发明家毕昇到自主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改革先锋王选,从“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最美奋斗者”王进喜到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些榜样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中华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先进人物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有意义的人生总是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相关联 ③人民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主宰了社会发展趋势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①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发展的趋势,③错误。1234576891110122.(2025·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中检索发现,名称中含有“人民”这两个字的道路街巷,全国至少有2 388条。2024年8月1日起,全国75家广播媒体重磅推出融媒报道《人民路上为人民》,根据以下报道的标题,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123457689111012选项 标题 解读A 《无锡市人民路:最是小事暖民心》 践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各项利益B 《双程堡村人民路:为乡村提颜值,为群众添幸福》 坚持人民至上,促进城乡区域协调C 《淄博市人民路:从爆红到长虹》 坚守人民立场,凝聚改革创新合力D 《华容县人民大道:退役不退后!老兵决战团洲垸》 履行专政职能,保障社会政治稳定√123457689111012解析: “维护群众各项利益”表述不妥,应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排除。《双程堡村人民路:为乡村提颜值,为群众添幸福》体现的是乡村发展,不能推出城乡区域协调,B排除。《淄博市人民路:从爆红到长虹》体现了坚守人民立场,凝聚改革创新合力,C符合题意。《华容县人民大道:退役不退后!老兵决战团洲垸》体现的是抢险救灾,不是履行专政职能,D排除。1234576891110√123.(2024·山东淄博三模)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该法规定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生动实践,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 )①旨在教化育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③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政治认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④是坚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群众路线的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7689111012解析: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旨在教化育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①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这说明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②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说明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政治认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③正确。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属于群众观点,而不属于群众路线,④错误。故本题选C。1234576891110√124. (2023·山东高考)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 ④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材料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因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均体现了共产党心怀人民群众,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和谋利益,②④正确。①强调人民对历史的作用,③强调人民的地位,而材料强调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①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1234576891110√125.(2025·云南保山高三开学考试)2024年,河北推动城市体检工作在全部县城启动。城市体检主要是从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四个维度,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把体检发现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扎实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开展城市体检 ( )①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保障 ②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推动城市治理质量提升 ③坚守人民立场,发挥人民群众在城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④说明我国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76891110解析:开展城市体检,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有利于推动城市治理质量提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②④正确。“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保障”夸大了城市体检的作用,①排除。材料强调的不是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21234576891110√126.我们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这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④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不是领导力量,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未体现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③与题意不符。1234576891110√127.在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党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我们党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 )①必须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我们价值选择的前提和准则 ②要牢记“人民”这个根本,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③要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④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团结人民群众,汇聚磅礴伟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7689111012解析: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和前提,①不当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不当选。1234576891110√12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材料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①④正确。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且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排除。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错误。故本题选B。1234576891110√129.漫画《摆件》(作者:孙华丰)告诫我们 ( )①必须把工作落到实处,反对形式主义的作风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实践与理论统一③要坚持人民立场,真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要为认识服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7689111012解析:漫画中意见簿成了摆设,这告诫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也说明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坚持人民立场、群众路线,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①③正确。漫画强调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而不是实践与理论统一,②排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要为实践服务,④排除。故本题选A。1234576891110√1210.各级各类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能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次办好”。但由于数字化应用能力的不足,有时会导致政务信息系统和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流于形式”,加重了政府内部用户和公众的负担。由此可见 ( )①事物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要辩证看待数字政务的利与弊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数字政务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③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发挥数字政务的作用需要我们主动创造客观条件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发展数字政务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反馈和体验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23457689111012解析:各级各类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能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次办好”。但由于数字化应用能力的不足,有时会导致政务信息系统和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流于形式”,加重了政府内部用户和公众的负担,表明①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务数字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的实质无关,②不符合题意。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发挥数字政务的作用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且客观条件不能被创造,③错误。政务信息系统和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流于形式”,加重了政府内部用户和公众的负担,表明④正确。故本题选D。123457689111012二、非选择题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民是国家最坚实的根基,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会议上发表了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高度赞扬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指出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2345768911101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有关知识,分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解析:关键词①: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可联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原理及方法论(必要性)。关键词②: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联系增强宗旨意识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为人民谋幸福(重要性)。123457689111012答案示例: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增强宗旨意识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为人民谋幸福。1234576891110121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寻乌县,进行了一次深入系统的社会经济调查,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树立了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的典范。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来到深圳,深入商业区、工厂、蛇口工业区、渔民村等了解情况,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123457689111012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运用群众路线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当下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原因。123457689111012解析:材料信息 答案推理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调查研究是巩固执政之基、增强执政本领的需要,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要求毛泽东同志……进行了一次深入系统的社会经济调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来到深圳……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深入群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实际,反映民意发挥人民主体地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贯彻执行123457689111012答案示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调查研究是巩固执政之基、增强执政本领的需要,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要求。深入群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实际,反映民意;发挥人民主体地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贯彻执行。课时质量评价(二十五)|社会历史的主体一、选择题1.从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北宋发明家毕昇到自主研制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改革先锋王选,从“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最美奋斗者”王进喜到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些榜样人物的身上无不闪耀着中华儿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先进人物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②有意义的人生总是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相关联③人民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主宰了社会发展趋势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5·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在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中检索发现,名称中含有“人民”这两个字的道路街巷,全国至少有2 388条。2024年8月1日起,全国75家广播媒体重磅推出融媒报道《人民路上为人民》,根据以下报道的标题,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选项 标题 解读A 《无锡市人民路:最是小事暖民心》 践行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各项利益B 《双程堡村人民路:为乡村提颜值,为群众添幸福》 坚持人民至上,促进城乡区域协调C 《淄博市人民路:从爆红到长虹》 坚守人民立场,凝聚改革创新合力D 《华容县人民大道:退役不退后!老兵决战团洲垸》 履行专政职能,保障社会政治稳定3.(2024·山东淄博三模)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该法规定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生动实践,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 )①旨在教化育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③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政治认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④是坚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群众路线的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3·山东高考)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李大钊的“为大多数人谋幸福”,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的“为民造福”,共产党人始终心怀人民群众,把群众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 )①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④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5·云南保山高三开学考试)2024年,河北推动城市体检工作在全部县城启动。城市体检主要是从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城市)四个维度,找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把体检发现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扎实有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开展城市体检 ( )①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保障 ②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推动城市治理质量提升 ③坚守人民立场,发挥人民群众在城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④说明我国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我们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这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 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④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在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党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我们党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 )①必须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我们价值选择的前提和准则 ②要牢记“人民”这个根本,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③要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④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团结人民群众,汇聚磅礴伟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材料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漫画《摆件》(作者:孙华丰)告诫我们 ( )①必须把工作落到实处,反对形式主义的作风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实践与理论统一 ③要坚持人民立场,真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要为认识服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各级各类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能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次办好”。但由于数字化应用能力的不足,有时会导致政务信息系统和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流于形式”,加重了政府内部用户和公众的负担。由此可见 ( )①事物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要辩证看待数字政务的利与弊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数字政务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③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发挥数字政务的作用需要我们主动创造客观条件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发展数字政务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反馈和体验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二、非选择题1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民是国家最坚实的根基,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的会议上发表了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高度赞扬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指出张思德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有关知识,分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1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到闽粤赣三省交界处的寻乌县,进行了一次深入系统的社会经济调查,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树立了加强调查研究、科学决策的典范。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来到深圳,深入商业区、工厂、蛇口工业区、渔民村等了解情况,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运用群众路线的知识并结合材料,阐明当下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原因。课时质量评价(二十五)1.选C 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①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发展的趋势,③错误。2.选C “维护群众各项利益”表述不妥,应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A排除。《双程堡村人民路:为乡村提颜值,为群众添幸福》体现的是乡村发展,不能推出城乡区域协调,B排除。《淄博市人民路:从爆红到长虹》体现了坚守人民立场,凝聚改革创新合力,C符合题意。《华容县人民大道:退役不退后!老兵决战团洲垸》体现的是抢险救灾,不是履行专政职能,D排除。3.选C 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旨在教化育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①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这说明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②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说明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政治认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③正确。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属于群众观点,而不属于群众路线,④错误。故本题选C。4.选C 材料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因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均体现了共产党心怀人民群众,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和谋利益,②④正确。①强调人民对历史的作用,③强调人民的地位,而材料强调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谋幸福,①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本题选C。5.选D 开展城市体检,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是践行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有利于推动城市治理质量提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②④正确。“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制度保障”夸大了城市体检的作用,①排除。材料强调的不是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6.选B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而不是领导力量,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未体现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③与题意不符。7.选D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和前提,①不当选;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不当选。8.选B 我们党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①④正确。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且材料没有涉及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排除。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错误。故本题选B。9.选A 漫画中意见簿成了摆设,这告诫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也说明要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坚持人民立场、群众路线,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①③正确。漫画强调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统一,而不是实践与理论统一,②排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要为实践服务,④排除。故本题选A。10.选D 各级各类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能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次办好”。但由于数字化应用能力的不足,有时会导致政务信息系统和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流于形式”,加重了政府内部用户和公众的负担,表明①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务数字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的实质无关,②不符合题意。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发挥数字政务的作用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且客观条件不能被创造,③错误。政务信息系统和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流于形式”,加重了政府内部用户和公众的负担,表明④正确。故本题选D。11.解析:关键词①:党的七大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入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可联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原理及方法论(必要性)。关键词②: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可联系增强宗旨意识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为人民谋幸福(重要性)。答案示例: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新时代新征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严峻复杂的风险挑战,增强宗旨意识有利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助于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为人民谋幸福。12.解析:材料信息 答案推理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调查研究是巩固执政之基、增强执政本领的需要,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要求毛泽东同志……进行了一次深入系统的社会经济调查;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来到深圳……明确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深入群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实际,反映民意发挥人民主体地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贯彻执行答案示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调查研究是巩固执政之基、增强执政本领的需要,也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要求。深入群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实际,反映民意;发挥人民主体地位,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贯彻执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2课时 社会历史的主体.docx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2课时 社会历史的主体.pptx 课时质量评价(二十五) 社会历史的主体.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