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议题一:以法为盾 珍惜美好生活目录议题二:明辨是非 做自己人生的指挥官总议题:远离违法犯罪的阴霾议题一:以法为盾 珍惜美好生活请同学们思考:年龄小就与违法犯罪无关吗?年龄小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吗?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议题一:以法为盾 珍惜美好生活陈某只有15岁,是一名未成年人,他违法犯罪之后为什么会被判刑?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认为自己年龄小与违法犯罪无关、违法犯罪就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初步了解了陈某的案例,他本来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最终被判刑,给我们中学生怎样的警示?议题二:明辨是非 做自己人生的指挥官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品学兼优,后来结识了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思考:陈某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了犯罪的道路?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分别是什么?现身说法:谈谈自己的一件违法小事正身避邪,防微杜渐了解了陈某的事例,我们作为一名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怎样做?思想上: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行动上: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严于律己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查找你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分析不良行为存在的原因,并针对不良行为制定预防措施。老师寄语:希望同学们能走好青春的每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好公民!11.3《严于律己》课题 严以律己主备人 备课人教材 分析 本课题是统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一课的内容。本课是在前两框的基础上,阐明远离违法犯罪要做到严于律己,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增强法治观念,加强道德修养,做自觉遵纪守法的人。让学生遵守法律,提高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依法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预防违法犯罪。学情 分析 初中生对社会和法治的认知还处于初步阶段,法律部分对于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来说相对抽象,所以需要运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或生动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知识,提高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法治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培养社会责任感。核心 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对陈某的违法犯罪事例的分析,了解法治的作用,增强对法治的认同感。 2.法治观念:通过理解案例中陈某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来让学生树立正确是非观念、法治观念,形成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自觉性。 3.责任意识:通过陈某违法犯罪行为最终被依法处罚,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让学生懂得违法需担责,感受法律的权威,提高社会责任感。教学 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重点 树立正确是非观念、明辨是非,严于律己难点 理解不良行为可能会一步步发展为犯罪,要防微杜渐,增强自律和自我防范意识。教学过程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课堂导入 播放预防未成年犯罪宣传片《我以为》思考违法犯罪行为对人生的危害。 新课讲授 请同学们思考: 年龄小就与违法犯罪无关吗? 年龄小就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吗? 议题一:以法为盾 珍惜美好生活 展示15岁中学生陈某的犯罪历程。提问:陈某只有15岁,是一名未成年人,他违法犯罪之后为什么会被判刑?年龄小就与违法犯罪无关吗? 展示相关法律条文 提问:初步了解了陈某的案例,他本来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最终被判刑,给我们中学生怎样的警示? 议题二:明辨是非 做自己的人生指挥官 提问:分析陈某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总结: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最终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观看视频,解读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提问:了解了陈某的事例,我们作为一名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怎样做? 归纳总结:思想上: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行动上: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 观看并进行思考,违法犯罪带来的危害 学生进行思考,带着问题进行下面内容的学习 学生阅读事例并思考问题、进行回答 学生思考观看了陈某的违法犯罪的案例带给自己的警示并回答问题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逐步分解 学生分小组讨论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分别是什么 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 吸引学生注意,提升学生课上积极性 增强学生捕捉、思考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直观感受同龄人违法犯罪的后果,认识到认为自己年龄小就与违法犯罪无关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珍惜美好生活 锻炼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违法犯罪历程的理解 了解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引导学生正身辟邪、防微杜渐,自觉尊法守法。课堂 小结 认清危害,增强法治观念。 明辨是非,杜绝不良行为。作业 设计 1.课后练习题 2.查找你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分析不良行为存在的原因,并针对不良行为制定预防措施。板书 设计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3严于律己教学设计.docx 11.3严于律己教学课件.pptx 视频1.mp4 视频2.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