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复习(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修辞手法复习(学案)

资源简介

3.15学案(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明确修辞手法的种类:常用的一共有8种,分别是反复、对偶、拟人、排比、比喻、比拟、夸张、反问
比喻: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其类型有:明喻、暗喻以及借喻。
例如:树上的柿子就像一个个火红的灯笼。
比喻作用:
① 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读者产生联想;
② 用来阐述道理,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易于理解、接受;
③ (记叙文中描写事物)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印象深刻。
阅读题答题模板: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练习】
1.说一说下面的比喻句把山么比作什么。
(1)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把( )比作( )
(2)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把( )比作( )
2.补充比喻句。
(1)弯弯的小河像一条 向远方飘去。
(2)夜空中的 就像无数只眼睛一眨一眨的。
比拟: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分类:拟人、拟物(借物喻人)。
【例】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我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比拟作用: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题答题模板: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赋予……以人的思想、动作、情感,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练习】
1.小草 出来。
2.随风飘摇的柳条 。
3.下列各项没有运用比拟的一项是( )
A.霎时间,东西长安街仿佛成了喧腾的大海。
B.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C.一捆捆的稿纸从屋角的两只麻袋中探头探脑地露出脸来……
D.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三、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例】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排比作用:向式整齐,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言气势,便于抒情,加强表达效果。
阅读题答题模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或表现了……的特点,整齐优美、气势磅礴。
【练习】
1.红的像火,粉的像 ,白的像 。
2.延安的歌声它是 ,是 ,大旱的甘霖。
3.“一路星光”主题班会将落下帷幕,为让结束语更振奋人心,主持人想到用“ 排比 ”修辞,请你帮她把感言中的排比句写得精彩一些。
四、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类型:扩大、缩小、超前。
【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意:对某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毫无边际的、没有原则的、无限的。夸张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作用:突出特征,引起联想效果,给人留下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阅读题答题模版: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特点),表现了……的情感。
【练习】
1.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不是每一次成功都有掌声……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奋斗,不停止付出——排比
B.我们用什么来丈量时间呢?是读一本书还是刷完朋友圈?我们用什么来记录青春呢?是厚积薄发还是匆匆碌碌?——设问
C.您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您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您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反复
D.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比喻
2.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1)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的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2)一轮圆月缓缓攀上树梢,清明而温馨的目光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庭院。
(3)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的印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4)不是每一次奋斗都有祝福;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感激;不是每一次进步都有肯定;不是每一次成功都有掌声……可他们仍然不放弃奋斗,不停止付出。
A.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B.拟人 夸张 比喻 排比
C.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 D.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 )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 )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 )
4.填空。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 _________________ (被比喻的事物)、 _________________ (用来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拟,即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具有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的作用。比拟分为 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
五、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分为: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和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连续反复)
反复的作用: ①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②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③ 让文章的脉络层次更清晰。
阅读题答题模板: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强调了……(或:强烈地表达了……的情感)。
【练习】
【例题1】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 ( )
(2)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 ( )
【例题2】指出下列语句的修辞方法。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 )
(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
(4)“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
六、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偶的作用:语言凝练,整齐曰称,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阅读题的答题模板: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抒发了……情感,向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练习】
【例题1】下列不属于对偶句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D.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例题2】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活着就是幸福,就是胜利,就是一切。(排比)
B.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对偶)
C.啊,我也闻到了,真像一首隐隐传来的小夜曲呢……(通感、比喻)
D.我敬畏长江之气势如虹,敬畏黄河之波涛汹涌,敬畏珠峰之直插云天。(对比)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自问自答)
【例】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设问的作用:①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内容),吸引读者注意,引出下文。②中间设问: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阅读题答题模板: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表现了)……的特点(的感情)。
【练习】
【例题1】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
B.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
D.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
八、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只问不答)
【例】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反问的作用: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阅读题答题模板: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烈地表达了……的情感。
【练习】
【例题1】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夸张)
B.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拟人)
C.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设问)
D.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排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