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第三单元 大气变化的效应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第1课时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目标导引:1.通过视频的观察及相关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分布特点。2. 通过观察三圈环流模型,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风向,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3. 通过图表材料及相关视频材料,理解气压带、风带及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4. 通过图表、微课及文本等材料,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的成因、分布和特征。5. 利用生活实例,理解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第*页研习任务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教材 认知1. 大气环流(1)定义: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叫作大气环流。热量 水汽 2. 三圈环流的形成 3.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春、秋分状况)(1)气压带气压带 形成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 多 ,空气受热 膨胀上升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地区终年太阳辐射 弱 、气温 低 ,空气 冷却收缩下沉 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30°纬度附近高空大气辐合 下沉 副极地低气压带 在60°纬度附近气流 上升 ,形成 极锋 多 膨胀上升 弱 低 冷却收缩下沉 下沉 上升 极锋 (2)风带风带 位置 风向北半球 南半球信风带H、K 低纬地区 东北 信风 东南 信风盛行西风带I、L 中纬地区 西南 风 西北 风极地东风带J、M 高纬地区 东北 风 东南 风东北 东南 西南 西北 东北 东南 思考 (1)大气环流并非单指三圈环流吗?提示:大气环流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动现象,除了包括三圈环流外,还包括季风环流。在设问中出现“从大气环流角度考虑”时,要注意全面考虑。(2)位于40°S至60°S之间的西风带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有“咆哮西风带”之称。“咆哮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会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因此海况恶劣。(3)纬度60°附近形成的降水与赤道地区有什么不同?提示:纬度60°附近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过程中温度下降而形成降水,属于锋面雨;赤道地区是因为空气膨胀上升过程中气温下降而形成降水,属于对流雨。[重点研讨]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 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2. 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压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3. 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 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并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相间分布。如下图所示: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 成因和类型 气流 性质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终年寒冷,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 下沉 冷干副极地低气压带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原因:南北两股冷暖气团相遇形成极锋,暖气团上升形成冷低压 上升 冷湿副热带高气压带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地转偏向力使流向极地的高空气流在副热带下沉形成热高压 下沉 干热赤道低气压带 赤道附近 热力原因:终年高温,气流上升,形成热低压 上升 湿热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 成因和类型 气流 性质风带 极地东风带 南北纬60°~90° 极地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或左)偏转形成 吹向较低纬度 冷干中纬西风带 南北纬30°~60°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或左)偏转形成 吹向较高纬度 暖湿低纬信风带 南北纬0°~30° 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气流向右(或左)偏转形成 吹向较低纬度 热干合作 研讨 2021年1月1日,中山大学与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互致元旦贺电。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给中山大学的贺电中表示,目前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顺利完成无接触外港补给、穿越“魔鬼西风带”、冰区航行等任务,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山大学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魔鬼西风带”是指位于40°S~60°S之间的西风带,因其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也有“咆哮西风带”之称。1. 依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判断“雪龙2”号科考船穿越的“咆哮西风带”的盛行风向。(区域认知)提示:盛行西北风。2. “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到达南极长城站后,科考队员会看到长城站的五星红旗主要朝什么方向飘扬?原因是什么?(综合思维)提示:主要朝西北方向飘扬。主要是因为受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影响。研习 经典 下图为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A. ①是极地低气压带B. 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C. 甲是极地东风带D. 乙是西南信风带解析:第1题,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判断图中①是极地高气压带,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甲是极地东风带,乙是盛行西风带。故选C项。CA. ① B. ② C. ③ D. ④解析:第2题,图中④处是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的赤道低气压带。故选D项。D 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3~5题。A. ① B. ③ C. ⑤ D. ⑥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三圈环流高度的差异可知,③处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解析:第4题,⑤属于中高纬环流,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气压带。CA. 东北信风 B. 东南信风C. 盛行西风 D. 极地东风解析:第5题,④属于中纬环流圈中的近地面风带,近地面气流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风带。C第*页研习任务二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教材 认知太阳直射点 北 南 [重点研讨]1.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1)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南半球相反。如下图所示:(2)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一致。(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4)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夏季向北半球偏5°,冬季向南半球偏5°,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即“移动不同幅”。2. 气压带、风带分布剖面图研习 经典 读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A. 甲图中气压带是副极地低气压带B. 乙图中风带是极地东风带C. 丙图中风带是东南信风带D. 丁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C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知,甲图中气压带在30°N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乙图中的风带在30°S~60°S之间,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丙图中的风带位于0°~30°S之间,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丁图中的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低气压带。故选C项。A. 2个月 B. 6个月C. 9个月 D. 一年解析:第2题,甲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北移,大致为北半球夏季;丙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大致为北半球冬季,则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从甲图到丙图的变化大约需要6个月。故选B项。B第*页课时作业 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A. 西北风 B. 西南风C. 东北风 D. 东南风解析:第1题,图中乙所在地区气流上升,为热力低压,则乙为赤道低气压带;丙所在地区气流下沉,为高压,丙是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②风带从丙流向乙,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左偏转,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D项正确。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 丙为极地高气压带B. 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②风带为信风带D. 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解析:第2题,图中乙位于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说明乙是副极地低气压带,甲为极地高气压带,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②风带为盛行西风带,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D项正确。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下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气压带,非阴影部分为风带。读图,回答3~5题。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热带高气压带C. 副极地低气压带D. 极地高气压带解析:第3题,读图分析,M气压带位于30°N附近,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项正确;N为副极地低气压带,P为极地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A、C、D三项错误。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 春分日前后 B. 夏至日前后C. 秋分日前后 D. 冬至日前后解析:第4题,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而移动,读图可知,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至30°N以北,位置偏北,说明全球气压带的位置明显向北移动,由此推断此时应为夏至日前后,B项正确。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第5题,D风带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A项正确。故选A项。A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下图为北半球某季节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A. 甲因冷气流爬升形成B. 乙盛行风向为东北风C. 丙盛行下沉气流D. 丁性质温暖湿润解析:第6题,图示为北半球某季节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甲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因暖气流抬升形成,A项错误;乙为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B项错误;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项正确;丁为东北信风带,性质干燥,D项错误。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 东北地区积雪融化补给河流B. 北方地区河流处于枯水期C. 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多,迎来汛期D. 黄河中游河段出现凌汛现象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气压带、风带整体位置偏南,说明为北半球冬季,我国东北地区积雪不一定融化,A项错误;北方地区冬季降水较少,河流处于枯水期,B项正确;塔里木河流域降水少,C项错误;黄河中游河段不一定出现凌汛现象,D项错误。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A. 赤道低气压带B. 副极地低气压带C. 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 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解析:第8题,根据纬度位置和盛行风向可知,风从M气压带向两侧吹,且风向向右偏,则可以推断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D项正确。故选D项。D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 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5月份B. 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C. 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D. 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10月份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M气压带向南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间可能为1月份。N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其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间可能为7月份,C项正确。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圈侧视图。读图,回答10~11题。A. a b c d B. b d c aC. a c b d D. d c b a解析:第10题,水平方向上气流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在垂直方向上高空与近地面气压场相反,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选B项。B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C. 干冷的气流 D. 西风带D解析:第11题,此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圈侧视图,则b与d之间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西风带。故选D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读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12~13题。A. 海陆热力差异 B. 空气堆积下沉C. 空气受热上升 D. 空气受冷下沉解析:第12题,图中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赤道向极地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继续北上,堆积下沉而形成的。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 地球上共有4个低气压带,3个高气压带B. 高气压带都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C. 低气压带控制下的地区都是地球上的多雨地带D. 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都是偏北风解析:第13题,地球上共有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其中3个低气压带,4个高气压带,A项错误;气压带中有的是由于空气的运动形成的,有的是由于热力因素形成的,B项错误;低气压带控制地区多阴雨天气,而高气压带控制地区多晴朗天气,C项正确;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吹出来的风为东南风,D项错误。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回答14~15题。A. 甲盛行下沉气流,干燥B. 乙盛行东北风,干燥C. 丙盛行东南风,干热D. 丁盛行上升气流,湿润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甲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湿热,A项错误;乙为东南信风带,B项错误;丙为东南信风带,干热,C项正确;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干热,D项错误。故选C项。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A B C D解析:第15题,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所以等压面向高空凸起;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地区气温较高,所以等温面也向高空凸起,A、C、D三项与题意不符,B项正确。故选B项。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答案: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移动,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南半球,对于北半球来说,此时是冬季。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南半球移动,应为北半球的冬季。冬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2)A地气流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动,气流流动过程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而B地气流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流动,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凝结,所以降水相对较少。解析:第(2)题,A地气流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动,有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多。B地气流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流动,不利于水汽凝结,降水较少。多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答案:(3)降水少。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解析:第(3)题,C气流来自副热带高气压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故降水少。副热带高气压带 (4)请说出A、B、C、D四地风向的差异。解析:第(4)题,A地为西南风,B地为东北风,C地为西北风,D地为东南风。答案:(4)A地是西南风,B地是东北风,C地是西北风,D地是东南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7. 读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图1)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解析:第(1)题,图1中极地附近为高气压带,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故图1表示的半球应为北半球。北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在图2中画出A所在风带的风向。答案:(2)画图略(提示:A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解析:第(2)题,A所在风带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说出图2中甲、乙所示同一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答案:(3)甲所示同一气压带位置比乙所示气压带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解析:第(3)题,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风带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