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5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5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姓名
准考证号
3.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2025年山西初中学业水平测试靶向联考试卷(二)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
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
文科综合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历史
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中华瓷器鉴赏”主题学习活动,下面是同学们围绕活动主
题展示的学习成果汇报卡(部分),请据此回答第4一5题。
注意事项:
1.文科综合由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两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其
中历史部分分第I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瓷器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图片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它零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白瓷横梁鸡冠壶
金代姜黄釉刻花三足炉
元青花盖罐
契丹游牧文化中的皮囊造
女真政权在盘、碗内壁大这件盖罐以其独特工艺和
鉴赏词
型优雅又不失灵动,以游
量出现菊花、莲花、水波、精美的纹饰,成为了元瓷
牧之魂糅合中原技艺。
鱼鸭纹等,构图简单,呈中的璀璨明珠,技术突破
圆圈形。
源于文化碰撞。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4.文物是历史的见证,白瓷横梁鸡冠壶具有典型的契丹民族风格,它可能出现于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C.魏晋时期
D.辽政权
1.右图是距今约5300一4300年的良渚遗址中发现的石锛、石
5.上表中的信息,最能体现这一时期
箭簇等石制工具,其中石锛上端有“段”(即磨去一块),称
A.中外贸易繁荣促进中华文化输出
B.多元文化交融推动制瓷艺术创新
C.瓷器设计主要用以满足贵族需求
D.市民生活需求推动瓷器多元发展
“有段石锛”,装上木柄可用作砍伐、刨土。据此推测良渚遗
6.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某中学准备
址见证了原始居民
开展“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课本剧,设置了相关栏目。邓世昌可以归入的栏目是
A.会人工取火
B.掌握原始纺织技术
A.禁烟英雄
B.虎门忠魂
C.甲午英烈
D.抗法英雄
C.过定居生活
D.已处于新石器时代
7.作为时代的特殊符号,流行语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文化的深邃与民生的温度。下面
2.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楚国修建的芍陂通过在地势较
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广州地区的流行语。表中信息反映出
低的地方修筑堤堰,形成人工湖泊,用于灌溉农田;秦国修建都江堰科学地解决了
时间
流行用语
水患问题,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秦国还在关中地区修建了郑国
1875年
租界、洋房、礼拜、女王、啤酒、香水、电表
1893年
电气灯、电报、西洋车、马路、外国戏院
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灌溉了四万多顷的土地。水利工程的兴建
1907年
公司、师范学堂、博物馆、铁路、轮船、公园、银行
A.推动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
B.实现了各国富国强兵的目的
A.社会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B.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促进了各诸侯国农业发展
D.突显水利工程的决定性作用
C.新潮影响下的社会生活
D.中西方文明冲击与交融
文科综合第1页(共16页)
文科综合第2页(共16页)2025 年山西初中学业水平测试靶向联考试卷(二)
文科综合 历 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C D B C C D B B D A C B C
非选择题(16 题 8 分,17 题 10 分,18 题 12 分,19 题 15 分,共 45 分)
16.问题 1:②蔡伦改进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等为原料,发明了一种新型纸
张;(1分)质地柔软、便于书写、成本低廉,极大地提高了书写的便利性,造纸技术还传
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1分)③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章回体长
篇小说《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1分)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内涵、深
刻的主题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而广受赞誉。(1分)
问题 2:⑤“东方红一号”作为中国首颗人造卫星,设计精巧、任务明确,在技术层面实现
了多项创新;(1 分)其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要突破,更展示了中国航天科
技的自力更生与创新精神,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1分)⑥数字经济
和智能化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AI 技术的推广,将实现消费场景的智能化;AI 技
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推动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1分)
感悟: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传承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做勇担使命的时代新人。(1 分)
17.(1)共同之处:射箭始终受到重视,在不同时期的教育、军事、人才选拔中都占据重要地
位;(1分)射箭不仅是一种体育活动,也是展示武力和荣耀的方式。(1分)
关系:国家通过对射箭的重视与发展,培养军事人才,提升军队战斗力,巩固统治,促进国
家的稳定与发展;射箭的发展是国家治理过程中重视军事力量的体现,不同朝代将射箭融入
教育、人才选拔等环节,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1分)
(2)1929—1933 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大批人员失业,社会矛盾尖锐,兴建基础设施可以提
供就业机会,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政府斥资修建
公共体育馆所,可以刺激消费和生产,提振经济;国民增强体质的需要;释放压力、缓解不
安情绪的需要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得 1分,共 3分)
(3)20 世纪 50 年代,在冷战形势之下,为捍卫国家主权,新中国与苏联加强外交联系,
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加大与社会主义国家开展体育交流;(1分)60 年代,亚非民族
独立运动高涨,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调整外交政策,致力与亚非拉等新兴民族独立国
家开展外交关系,对亚非国家开展体育援助,积极参加亚非国家体育活动;(1分)70 年代,
乒乓球比赛成了新中国对外交往的一个窗口,“乒乓外交”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与更
多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开展体育交流;(1分)80 年代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
国力不断增长,中国外交迎来新局面,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先后举办亚运会和奥运会。(1
分)
1
18.(1)原因:政府政策的推动(或政府巩固统治的需要);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自然环
境的吸引;躲避战乱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影响: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巩固统治;有利于开发边疆地区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
共 2分)
(2)人地矛盾突出成为人口迁移的重要动力;区域性迁移显著,迁入地多样化;政府组织
与自发迁移并存;政治因素如战争、政策变化及天灾等对人口迁移有重要影响。(答出任意
一点得 1分,共 2分)
(3)新航路开辟后,大量欧洲人迁往美洲,推动了美洲殖民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同时也
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和文化面貌,对于欧洲国家来说,缓解了人口压力,也促进了商品的
输出和贸易的发展,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1分)二战后,人口迁移推动了发
达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
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压力,但也造成了人才外流问题;(1分)20 世纪七八十
年代,大量非洲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促进了中东地区石油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也带动了当地服务业的繁荣;(1 分)20 世纪 90 年代,人口迁移促进了西欧、北美国家经
济的发展及东西欧、北美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融合。(1分)
(4)应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社会保障;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19.(1)图一:1787 年美国宪法;(1分) 图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分)
影响:1787 年美国宪法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在美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分)
(2)苏联: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
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多
元发展;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加强法制建设,保障社会稳定。(答出
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3)示例:
观点 1:传导型变革(外部刺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探索。
论述: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战后签署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
刺激,地主阶级洋务派为维护封建统治开展了一场自救运动,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中
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由此引发了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
戌变法,试图学习日本走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道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于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终
结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由此可见,传导型现代化多出现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因为受到侵略等外部刺激而
被迫开始艰难的现代化转型发展之路。
观点 2:原发型革命推动大国崛起。 论述:略。
评分说明:观点正确得 1 分,选择三个史事紧扣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得 6 分,共 7
分。观点不正确或没有作答不得分,论述不足依次酌情赋分。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