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下22《太空一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文化自信]感受航天人的人格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语言运用]积累课后“读读写写”词语,能根据特定场景正确运用。[思维能力]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审美创造]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体会航天员勇于为国牺牲的精神。【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2003年的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升空。他在太空飞行了14圈,历时21时23分,完成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使得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自传《天地九重·太空一日》来了解关于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次,回首中华民族首问苍穹的伟大时刻,感受那段令人振奋却又惊心动魄的往事。二、预习检测,积累常识1.关于“神舟五号”“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2.关于杨利伟杨利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载人飞船工程首飞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同年11月7日,被授予“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3.字词检测(借助“读读写写”)学生提出疑难字词,全班解答,教师补充检测。三、浏览课文,把握内容1.浏览课文,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借助文章的小标题、中心句、标志性词语等,概述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预设:“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时的生死考验。“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中的真实所见。“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上的声音探究。“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途中的惊险遭遇。2.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请找一找,杨利伟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 意外情况 相应的心理或举动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3.通过杨利伟在遇到危险时候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优秀品质?我们可以看到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小结:太空探险,有太多的未知,“意外”不断,但航天员们不会因为这些而停下探索的脚步,星空是人们永远的征途。四、拓展延伸假如杨利伟站在你面前,你会向他提出什么问题?示例:杨利伟叔叔,在艰苦的训练中您从来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吗?五、布置作业1.在摘抄本上积累生字词。2.请你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航天英雄的敬意。第二课时一、导入课程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杨利伟沉着、稳重、坚韧,一丝不苟、心理素质好、不怕牺牲、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拼搏勇气,值得我们学习。那么,他身上还有什么别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吗?今天,让我们继续品味课文。二、品读课文,再识英雄1.浏览课文,说说“我”在太空看到了什么。预设:①地球只是一段弧。②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③首都北京白天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④祖国的各个省份。⑤类似棉絮状的物体。……2.“我”没有看到长城,却为何要写它?明确:表现了作者客观的科学态度。不仅自己观察,还叮嘱后来上太空的航天员仔细观察,并询问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是否能看到单体建筑物。3.本文字里行间显现了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请找出来加以分析。预设:①那种共振持续26秒钟后,慢慢减轻。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②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体现了航天员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③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地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④在太空中,我还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从舷窗外飘过,小的如米粒,大的如指甲盖,听不到什么声音,也感觉不到这些东西的任何撞击。细致的观察,详尽的描述。⑤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一直未签字确认,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细读课文,感受情感本文的描述除了科学、严谨之外,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勾画出来,朗读体会,用自己的朗读向航天英雄致敬。预设:1.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从语言描写中可让人感受到指挥大厅中紧张的气氛以及对航天员杨利伟的关切之情。朗读时须读出深切的关注和兴奋之情。2.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的爱,对亲人、战友的爱。朗读时,应该读出真切的爱。3.过了几分钟,我隐约听到外面喊叫的声音,手电的光束从舷窗上模糊地透进来。我知道:他们找到飞船了,外边来人了!写出作者回到地面时踏实而又激动的心情。朗读时须读出再次回到祖国怀抱的激动之情。四、析读课文,品味词句《太空一日》用词普通,语言平实,读起来却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加以品析,深入体会。示例: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的身体比作一块“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箭起飞时“我”的紧张状态。小结: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读到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太空飞船时奇妙的身体感受。他在太空绕地飞行14圈,看见了许多太空奇景,也遇到了很多危险,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背后都是无数科学家、航天员付出的艰辛努力。正是他们对航天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让我们见证了一个又一个航天奇迹。五、拓展延伸杨利伟被称为“航天英雄”,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英雄”?六、布置作业1.摘抄文中精彩的语段并进行赏析。2.用一段文字,说说你对“英雄”的见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