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上地理期末复习 课件(共1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七上地理期末复习 课件(共1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123张PPT)
七上地理 · 2024新人教
新版
教材
中考真题
第一章:地球
七年级上册(2024)地理学科
1.地球在宇宙中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恒星
由炙热的气体组成,自身可以发光。
行星
自身不能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发亮。
天体系统
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
2.太阳系八颗行星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外部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中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稳定的太阳光照(自有生命以来,太阳光照条件没有明显变化)
自身条件
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
大气层的存在(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有大量的液态水
4.人类的太空探索(世界对太空的探索)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1961年:苏联“东方1 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1969年:美国“ 阿波罗11 号”飞船登上月球
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
1990年: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
1997年: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登陆火星
2010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
4.人类的太空探索(中国对太空的探索)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①1970 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②2003 年,“神舟五号”完成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杨利伟。
③2007 年,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
④2016 年,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⑤2021 年,“祝融号”火星车登陆火星。
⑥2022 年,“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
4.人类的太空探索(探索太空的意义)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探索太空的意义
①推动科技进步
②促进新资源的开发
③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④更好地保护地球家园
⑤体现人类的探索精神
1.地球的形状(探索过程)
1.2 地球与地球仪
①天圆地方(猜想)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实践证明)
②月亮和太阳(逻辑推理)
④卫星照片(亲眼目睹)
★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实地球为球体。
(非真实大小比例)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1.地球的形状(证实地球为球体的证据)
1.2 地球与地球仪
月食现象(草图)
★能够证实地球为球体的证据
①麦哲伦环球航行
②地球卫星照片
③海边看到远方驶来的船(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④月食现象(见下图)
2.地球的大小
1.2 地球与地球仪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2 地球与地球仪
制作:
按照一定比例,将地球缩小。
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3 地球的运动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1.3 地球的运动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
1.3 地球的运动
四季更替:北半球(南半球季节相反)
3.4.5(春季)
6.7.8(夏季)
9.10.11(秋季)
12.1.2(冬季)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五带的划分)
1.3 地球的运动
根据不同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北寒带(66.5°N-90°N) →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北温带(23.5°N-66.5°N)→四季分明,无极昼极夜、太阳直射
热 带(0-23.5°S) →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温带(23.5°S-66.5°S) →四季分明,无极昼极夜、太阳直射
南寒带(66.5°S-90°S) →终年严寒,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上的五带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三、中考真题
21

【2024·中考真题】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对指导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有重要意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理兴趣小组绘制了一幅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位置示意图(如下图)。读图完成1~2题。
四、读图选择(共15题)
神州十六号在轨驻留期间,“天宫课堂”第四课 于北京时间 2023 年 9 月 21 日 15 时 45 分面向地球现场直播。据此完成3~5题。
四、读图选择(共15题)
右图示意全球6个迪士尼乐园城市分布。读图完成6~8题。
四、读图选择(共15题)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2025 年 5 月 31 日是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据此完成9~10题。
四、读图选择(共15题)
B
A
C
D
读右图,完成11~13题。
四、读图选择(共15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停车场示意图,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14~15题。
四、读图选择(共15题)
五、填空题(共3题)
1. 站在图示位置,将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右下图)。
五、填空题(共3题)
2. 图甲、图乙是位于经纬网A处的某房屋在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的变化情况。读图回答问题。
自转
五、填空题(共3题)
3.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某日,我国一所学校的地理园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绘制了当天的日照图并观察了地理园中的日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凌晨3时
早上6时
上午9时
七年级上册(2024)地理学科
第二章:地图
1.地图的“语言”:
2.1 地图的阅读
(1)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三种表现形式
★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①:将比例尺统一转化为数字式(一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②:将数字式转化为分式
③:比较大小
1
①数字式:1 : 500 000 /
②线段式:0 5 千米
③文字式:图上 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 千米
台南延平郡王祠景区地图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1.地图的“语言”:
2.1 地图的阅读
(2)方向
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
①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指向正北方向
③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台南延平郡王祠景区地图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1.地图的“语言”:
2.1 地图的阅读
(3)图例和注记
台南延平郡王祠景区地图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1.等高线地形图
2.2 地形图的判读
(1)相关概念: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上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地面上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③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④等高距: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
1.等高线地形图
2.2 地形图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2.分层设色地形图
2.2 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基础上,把不同的高度和深度涂上不同的颜色。
在陆地上,颜色越绿海拔越低,颜色越深,海拔越高;在海洋里,颜色越蓝,海深越深。
优点:一目了然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分层设色地形图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3.五种地形类型
2.2 地形图的判读
1.选择合适的地图
2.3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1)类型合适
1.选择合适的地图
2.3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2)比例尺合适
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细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简略/概略
小比例尺
大比例尺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图册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349 号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图册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349 号
2.数字地图的应用
2.3 地图的选择和应用
数字地图
①数据采集和存储容易、管理和使用方便②快速制作和存取、实时更新、可视化等
地铁站的数字地图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2024·中考真题】暑期,我国南方某校的地理小组开展乡土研学。读图完成1~2题。
三、中考真题
小明同学登山到甲处,通过北斗导航定位确定了自己的经纬度位置,如下图。读图回答1~2题。
四、读图选择(共13题)
单位:米
下面甲、乙两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不同。读图完成3~4题。
四、读图选择(共13题)
左图示意福建省晋江市八仙山公园及周边交通分布,右图示意路口指示牌,读图完成5~6题。
四、读图选择(共13题)
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本次亚运会的定位为“中国新时代 · 杭州新亚运”,以“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为目标,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坚持“杭州为主、全省共享”的办赛原则。据此完成7~8题。
四、读图选择(共13题)
N
地图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5月1日小明一家开车外出游玩,用手机导航出行路线(左图),小明到达立交桥时看见一个路标(右图)。据此完成9~10题。
四、读图选择(共13题)
下图示意某中学校园平面及正午办公楼的影子朝向,读图完成11~13题。
四、读图选择(共13题)
五、非选择题(共3题)
(1)如图所示,A、B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    。
(2)度假村甲与山峰B的相对高度是    米。在度假村甲    (能/不能)看到乙村。
(3)图中丙村计划从河流中引水,①、②两条引水路线中更合理的是    ,原因是?
(4)乙、丙两个村庄更容易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村,判断理由是?
1. 下图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山谷
山峰
504
不能

答:①路线取水点地势高于丙村,可自流引水;取水点位于村镇上游,水质好。
答:丙村地势更平坦;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五、非选择题(共3题)
2. 小海坨山为北京冬奥会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所在地,相比较北京城区,积雪量大。室外滑雪运动对地形有特殊的要求。两图分别为小海坨山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运动员室外滑雪照片。
(1)图中等高距为    米,小海坨山主峰海拔为    米。
(2)图中山脊线的走向大致为        走向。山脊线图上距离为8厘米,则实地距离为    千米。
(3)照片中运动员收杆后仍能保持高速前行,请从地形角度分析原因。
(4)从地形角度分析该区域积雪厚度大于北京城区的原因。
500
2241
东北—西南
24
答: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有高低落差,地势起伏大。
答: 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气温低,降雪量大且积雪融化慢,因此积雪厚度大于北京城区。
五、非选择题(共3题)
(1)根据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将缺失的等高线补齐。
(2)写出图中地形部位的名称
A     B     C    
(3)流经甲村河流的流向为        ;图示三个村庄中,流经的河流流量最大的是    村;该地计划修建水库,在水库蓄水范围内的    村需搬迁。
(4)说说形成这些村落的有利条件。
3. 如图示意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谷
山脊
鞍部
自东北向西南


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七年级上册(2024)地理学科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
1.海陆分布
3.1 大洲和大洋
(1)海陆比例:
海洋 71%,陆地 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分布特点:
①总体分布不均匀;
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极周围为海洋;
③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南极周围为大陆;
陆半球与水半球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2.大洲
3.1 大洲和大洋
(1)相关概念
①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最大大陆是亚欧大陆)
②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③半岛:大陆伸进海洋凸出的一部分(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半岛
岛屿
大陆
3.1 大洲和大洋
(2)七大洲
①名称: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②面积排名:亚洲面积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
③分布:
赤道穿过的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4 个)
0 °经线穿过的大洲:欧洲、非洲、南极洲
④亚洲经纬度范围:
10°S—80°N,25°E—170°W,是跨纬度范围最广的大洲
⑤南极洲经纬度范围:
东西半球 0°——180°,是跨经度范围最广的大洲
⑥主要大洲的主要地形:
非洲: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
亚洲:地形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
七大洲轮廓与面积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世界地图 分洲设色
本地图来源:标准地图服务系统(bzdt.ch.mnr.)
审图号:GS(2016)1566号
欧洲
亚洲
北美洲



大 洋 洲


南 极 洲
2.大洲
3.1 大洲和大洋
(3)洲界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口诀:乌乌里大黑土)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本地图来源:希沃白板
3.大洋
3.1 大洲和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
大西洋呈S型
印度洋第三大洋
北冰洋面积最小
(1)四大洋
四大洋的形状和大小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3.大洋
3.1 大洲和大洋
(2)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
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
本地图来源:希沃白板
1.陆地地形
3.2 世界的地形
(1)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2)陆地地形特征:
①山地分布醒目,且呈条带状分布;多高大绵长山脉;
②高原分布较广;
③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大多由河流冲积而成;
④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很大。
世界地形图
本地图来源:标准地图服务系统(bzdt.ch.mnr.)
审图号:GS(2016)2937号
1.陆地地形
3.2 世界的地形
(3)主要地形单元:
①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
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
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的山脉;
落基山脉—北美洲最长山脉;
②高原:
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
青藏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
③平原:
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
东欧平原—世界面积第二大平原,欧洲面积最大平原;
④盆地:
刚果盆地—世界面积最大盆地
世界主要山脉的分布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2.海底地形
3.2 世界的地形
①大陆架: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不超过 200 米;水产品占整个海洋水产品的80%;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约占全世界 1/3。人类主要活动区。
②大陆坡: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深度 200 – 4000 米;
③海沟:大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出现在大陆坡与洋盆交界;
马里亚纳大海沟—世界最低点( -11034 米);
④洋盆:宽广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深度 4000 – 6000 米;
⑤洋中脊: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深度 2000 – 3000 米;
1.沧海桑田
3.3 海陆的变迁
海陆变迁的原因及证据:
①地壳运动(主要原因)——如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从海洋变陆地
②海平面上升——如我国东部海底出现古河道遗迹
③人类活动(填海造陆,有利有弊)——如荷兰、香港、日本、迪拜的填海造陆
利:围海造陆,用于城市建设和工农业生产,有效缓解了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
弊:围海造陆破坏了地下水位,许多自然植物和动物剧减,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2.大陆漂移学说
3.3 海陆的变迁
创立者:魏格纳
观点:两亿年前,我们脚下的大陆是互相连接再一起的,后来开始分裂成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
证据: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可以相互吻合、古老地层相似、古生物相似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3.板块构造学说
3.3 海陆的变迁
观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在不断运动,相互挤压和分离。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板块运动方式:
碰撞/挤压——形成山脉、海洋面积缩小;
张裂——形成海洋、裂谷
①红海不断扩大——非洲板块河印度洋板块张裂地带
②地中海不断缩小——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地带
③珠穆朗玛峰不断长高——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3.板块构造学说
3.3 海陆的变迁
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两大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冰岛:
美洲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地带
日本:
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交界地带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三、中考真题
【2024·中考真题】巴西人口众多,但汽车拥有率相对较低。近年来,中国某汽车公司在巴西投资建厂。读图完成1~3题。
四、读图选择(共13题)
四、读图选择(共13题)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下图示意四个大洲的轮廓,读图完成2~3题。




四、读图选择(共13题)
《朱子语类》载: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上,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变而为刚。“据此完成4~5题。
四、读图选择(共13题)
下图示意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读图完成6~8题。
四、读图选择(共13题)
右下图示意非洲和南美洲海牛和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读图完成9~10题。
四、读图选择(共13题)
下图示意海底地形,读图完成11~13题。
五、非选择题(共2题)
1. 下图示意六大板块分布及中国西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五、非选择题(共2题)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    半球;从海陆分布看,    极点附近是一片海洋。
(2)图中甲是    洲,乙是    洲,甲、乙两洲以    海峡为界。
(3)A地的纬度是    ,经度是    ,该地位于    洋。
(4)A、B两地都位于    带,两地能更早迎来日出的是    地,原因是
2. 换一个角度看世界,下图为竖版世界海陆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白令

答:A地位于B地东方,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A地先迎来日出。

北美
30°S
70°E
印度
南温
A
七年级上册(2024)地理学科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4.1 多变的天气
1.天气符号
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
课本P69:
(旧版课本插图,要求会认)
4.1 多变的天气
2.风向标的读法
风向:
风的来向(风尾所在方向)
风尾:
表示风力,一道风尾为2级风力,半道风尾为1级风力
风尾特殊情况:
7级风有4道风尾,8级风用一面旗来表示
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14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判断南北半球:
①最热月是 7 月在北半球,最热月在 1 月在南半球
②曲线图是波峰状的为北半球,波谷状的为南半球
北半球 陆地 7月 1月 南半球 陆地 1月 7月
海洋 8月 2月 海洋 2月 8月
4.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2.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1. 纬度因素: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2. 海陆因素: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
3. 地形因素:亚洲7月低温中心——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气温低
* 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海拔每升高 100 m,气温约降低 0.6 ℃
世界平均气温的分布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4.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与降水量
降水的定义: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
降雨的等级: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水量的测量:以毫米(mm)为单位,我们通常所说的某地的降水量是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
4.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1.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①各个季节的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
②不均匀情况下,降水量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4.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3. 根据世界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情况,一般可将降水类型分为
全年多雨型
全年湿润型
冬季多雨型
全年少雨型
夏季多雨型
4.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3.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1.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2. 在等降水量线图中,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3. ①赤道附近降水多(大于 2 000 mm)两极地区降水少(小于 200 mm)——受纬度因素影响
②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1 000~2 000 mm)大陆西岸降水少(约 200 mm)——受海陆因素影响
③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东岸 > 1 000 mm,西岸 > 500 mm)内陆地区降水少(< 200 mm)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受地形因素影响
4. 世界“雨极”:印度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迎风坡
世界“干极”: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4.4 世界的气候
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一个地区气候的特点
冷热状况(气温):时间+气温特点
干湿状况(降水):时间+降水特点
气候特征:时间,气温特点+降水特点
描述词:
①时间:全年或冬夏
②降水:100mm以上 多雨、50mm~100mm 湿润、20mm~50mm 少雨、小于20mm 稀少或干燥
③气温:15℃以上 高温或炎热、0℃~15℃ 温和、-15℃~0℃ 寒冷、-15℃以下 严寒
1.气候
该地气候特征: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4 世界的气候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地区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主要分布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
温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冬季温和多雨 纬度30°—40°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亚洲东部中纬度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纬度40°—60°大陆西岸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
寒带 寒带气候 全年严寒干燥 高纬度地区
- 高原山地气候 冬寒夏凉,降水较少 海拔较高的高原和山地
4.4 世界的气候
纬度因素: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海陆因素:距海近,降水多,温差小;距海远,降水少,温差大。
地形因素:地势(海拔)高,气温低;地势(海拔)低,气温高。山地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24·中考真题】某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处人工水塘。干季时,每天都有大量野生动物前来饮水,摄影师前往拍摄。读表完成1~3题。
三、中考真题
表1 某自然保护区某日不同时段的气温与可拍摄到的动物
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初二日饭后,雨始止。遂乐潦(潦:路上的积水)攀岭……至华顶庵……循路登绝顶……岭角(岭角:山脚)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吐色:开花)……”
阅读以上材料,完成1~2题。
四、读图选择(共12题)
下图示意我国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图完成3~6题。
四、读图选择(共12题)
下图示意四地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完成7~9题。
四、读图选择(共12题)
保和岛(124°E, 10°N)上分布着千余座海拔40~120米的山丘。当山丘上的草被太阳晒干时,便会呈现巧克力般的褐色,由此得名“巧克力山”。图1示意保和岛气候资料,图2为“巧克力山”景观。读图,完成10~12题。
四、读图选择(共12题)
五、非选择题(共3题)
(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    和    。
(2)甲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由此可知甲地位于    洲(北/南)半球。
(3)甲地夏季降水    (多/少),乙地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甲乙两地中冬季更温和的是该地位于  地。
(4)描述甲地的气候特征:夏季      ,冬季      。
1.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气温

1
降水



高温少雨
温和多雨
五、非选择题(共3题)
2. 下表示意某地各月平均气温、降水资料。
·
·
·
·
·
·
·
·
·
·
·
·
30
20
10
0
-10
-20
-3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气温/℃
降水量/毫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根据资料绘制该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2)该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  月,最低出现在  月,
气温年较差为   ℃。
(3)该地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的月份分布于    月,降水
集中在    季,    季的降水较少。
(4)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描述其气候的特征是                 。
7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1
18.3
3—9
春夏
秋冬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湿润气候
五、非选择题(共3题)
(1)图中字母A处位于    带,属于     气候;
B处    线穿过,属于     气候;
C处位于    带,属于    气候。
(2)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判断雅典、北京和伦敦三地都位于五带中的    带。
(3)北京的气候特点:冬季     ,夏季     。北京最冷月气温低于   ℃降水集中于   两个月。
(4)伦敦是图中字母    点处,气候特点: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    ,降水季节分配较    。其主要原因是伦敦所处的位置常年受来自  洋的西风的影响。
(5)雅典的气候特点:冬季温和   ,夏季炎热   ,
属于    气候。

3. 下图分别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三地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热带雨林
北回归
热带沙漠
南寒
寒带
北温
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
0
7、8
D

多雨
大西
干燥
地中海
均匀
七年级上册(2024)地理学科
第五章:居民与文化
1.世界人口相关
5.1 人口与人种
1. 世界人口总数在 2022 年达到 80 亿。
1.世界人口相关
5.1 人口与人种
2.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 死亡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
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呈现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
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零增长,既没增加也没减少。
3. 人口增长率较低的大洲:
欧洲(最低)、北美
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大洲:
非洲(最高)、亚洲、拉丁美洲
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总数(2020年)和平均人口增长率(2015-2020年)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1.世界人口相关
5.1 人口与人种
4. 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除了受到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人口迁移。
5. 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数 / 千米 )
本地图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 上册》 审图号:GS 京(2024)0435 号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5.1 人口与人种
人口稠密地区(四密)
①亚洲东部 ②亚洲南部 ③欧洲西部 ④北美东部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分布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工业发达(欧洲西部、北美东部)
农业发展早(亚洲东部、南部)
北美东部
亚洲南部
欧洲西部
亚洲东部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5.1 人口与人种
人口稀少地区(四疏)ABCD见图
A地: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B地: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
C地: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D地: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
(自然环境恶劣)
B 雨林地区
C 高纬度地区
A 沙漠地区
D 高原地区
3.三大人种
5.1 人口与人种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皮肤呈淡黄色,头发黑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肤色、发色很浅,头发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
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4.人口问题
5.1 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过多,增长过快:
环境破坏、资源减少、社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饥饿贫困、就业困难等)
②人口增长过慢: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1.乡村景观与城镇景观
5.2 城镇与乡村
城市和乡村景观不同,一般来说城镇是在村落的基础发展而来的。
2.有利于城镇形成的条件
自然条件:①水源充足 ②土壤肥沃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地形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⑤交通便利
1.世界的主要语言
5.3 多样的文化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
2.世界的三大宗教
5.3 多样的文化
3.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3 多样的文化
第五章归纳整合
【2024·中考真题】苏州是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从外省转入的人口众多,其中有不少是来苏州创业的高素质人才。政府为创业者提供较好的创业环境。近年来,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读图完成1~3题。
三、中考真题
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达到80亿。读图完成1~3题。
四、读图选择(共12题)
近年来,西亚、北非地区由于战乱不断、持续动荡,大批难民外涌。右下图示意难民迁移路线,读图完成4~5题。
四、读图选择(共12题)
2024年4月19日是第15届“联合国中文日”,本届的主题是“中文:架起文明互鉴桥梁”,据此完成6~7题。
四、读图选择(共12题)
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期间,曾去参观西安的佛教文化之地,共话中印友好历史。据此完成8~9题。
四、读图选择(共12题)
马儿奔驰在地面平坦、一望无垠的草原上,羊群如同繁星点点,成群结队的游荡在绿色的海洋中。据此完成10~12题。
四、读图选择(共12题)
五、非选择题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分布及甲、乙两类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D
B
A
C
(1)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集中在A  洲东部和南部、B  洲西部、C  东部等   纬度的近海   (地形类型)地区。
(2)A、B、C、D四地,是黄色人种集中分布区的是  。A地人口稠密,原因是这里:                 
(3)D地主要分布  种人,人口   (稠密/稀疏),其原因是该地:                       
(4)在世界七大洲中,无常住居民的是    洲,其原因是这里纬度过高,气候        。
(5)在人口金字塔图中,少年儿童占总人口比例较高的是  图。出现该人口结构的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举出三条)
(6)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较高的是  图。出现该人口结构的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举出三条)

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北美
中低
平原
A

稀疏
自然环境恶劣,处于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南极
终年严寒
资源消耗过多;就业困难;贫困;环境破坏;资源减少;交通拥挤;住房紧张;饥饿贫困;就业困难等(任选其三)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七年级上册(2024)地理学科
第六章:发展与合作
1.不同国家发展水平差异
第六章 发展与合作
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2.南北对话与南南合作
第六章 发展与合作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南北对话: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2024·中考真题】地热能是地球内部不断自然生成的热量转化而成的能源。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创新等是中国和冰岛两国的重要合作领域。读图完成1~3题。
三、中考真题
四、读图选择(共10题)
右下图示意不同类型国家人均GDP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比例关系,读图完成2~3题。
四、读图选择(共10题)
2024年4月27日,载有201名旅客的东航MU269航班顺利抵达利雅得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沙特有关方面以“水门仪式”迎接航班,共同庆祝东航“上海—利雅得”首航圆满成功。随着“上海—利雅得”航线的成功开航,东航共建“一带一路”航线达到88条。据此完成4~5题。
四、读图选择(共10题)
下图为“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图”,读图完成6~7题。
四、读图选择(共10题)
四、读图选择(共10题)
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茶叶已经成为很多发展中国家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如图为“某年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叶产量比重图”,读图完成9~10题。
四、读图选择(共10题)
五、填空题(共2题)
1. 我国倡议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有57个创始成员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五、填空题(共2题)
2. 【材料一】印度的拉兹帮助父母摆摊卖水果,英国中学生约翰在家里使用笔记本电脑。
(4)要摆脱贫困,首先要提倡:
答: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材料二】
世界人口构成:
发展中国家80%,发达国家20%
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发展中国家22%,发达国家78%
愿每一滴汗水,都化作星辰,照亮前行的征途。
在此祝愿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