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变化阶段复习课知识整合 思维导图核心素养 评价案例材料一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石,也称文石、观赏石、幸运石,美丽的雨花石中常可呈现各种山水、人物、鸟兽、树木等景象,使人遐想联翩。雨花石主要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月塘一带,有“石中皇后”之称,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材料二 一般认为雨花石是由岩浆的残余热液,充填在火山岩(如玄武岩、流纹岩)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状不同,或成玛瑙球,或成玛瑙脉,后经过外力作用,原生玛瑙脱落而出,再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磨成卵石状。(1)就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与喷出岩有什么差别?(2)沉积物沉积下来以后,要经过哪些过程,才能变成沉积岩?(3)变质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4)三大类岩石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哪一类?该类岩石有何特点?材料中的雨花石属于哪类岩石?漂亮的雨花石是在哪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5)概述岩石圈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解析:第(1)题,从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第(2)题,沉积物还要经过固结成岩作用。第(3)题,变质岩的形成需要高温高压条件。第(4)题,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雨花石属于岩浆岩,裸露地表要受到外力作用。第(5)题,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岩浆生成岩石,岩石又生成新岩浆的循环过程。答案:(1)其差别如下表:(2)沉积物必须经过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才能变成坚硬的沉积岩。(3)原先形成的岩石随着地壳运动下沉,或者与炽热的岩浆接触,温度升高、压力增大,从而产生变质作用。 形成条件 分布位置侵入岩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成 最初的分布位置较深,在地壳之中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最初分布在地表之上(4)沉积岩。常含有化石,具有层理构造。雨花石属于岩浆岩(或喷出型岩浆岩)。漂亮的雨花石是在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外力作用中的风化、流水侵蚀等作用下形成的。(5)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案例评析:本题是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一热点作为试题情境,重点考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两大核心要素,具体质量水平如下:(1)地理实践力,结合雨花石的形成,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侵入岩与喷出岩的区别。(2)综合思维,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入手,让学生概述形成过程。实践活动 素养创新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读图,完成1~2题。1.说出石蘑菇的成因。答案:在干燥地区,大风携带泥沙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近地面的风含沙粒较多,磨蚀力较强,使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2.说出沙丘的成因。答案: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当风速减少时沙粒沉积形成沙丘。关键能力 素养形成能力 学用地质简图一、地层年代的识别1.地层的新老关系:按照地质年代顺序确定。2.地层新老关系判断(1)地层层序律:原始地层接近水平,下面的地层年龄较老,上面的地层年龄较新。(2)生物层序律:地层越老所含的生物化石越简单。(3)切割律:新的侵入岩切割老的地层。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1.断层的判读:根据地层的错断情况确定断层的位置和年代。2.褶曲的判读(1)根据岩层弯曲状况: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2)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若地层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若中间新、两侧老则为向斜。(3)地质平面图上只能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褶曲的类型。3.构造地貌的判读(1)构造地貌概念:由褶皱、断层、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2)构造地貌判断:将地质图与地形图结合判断。三、地质构造历史的推断1.断层发生的时代:在被错断的最新地层形成之后。2.褶皱发生的时代:在被褶皱的最新地层的时代之后。3.推断岩浆活动的时代:发生在被切割的最新地层的时代之后。(难点突破)地层年代的识别(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上图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层序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切割律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上图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典例示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点1和地点3处的岩石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岩,从图中可看出该岩石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是:①含有________、②具有________构造。(2)地点2处的岩石,A属于________型岩浆岩,B属于________型岩浆岩,B岩体周围附近可能形成________岩。(3)地点2处的岩浆活动发生在地点1和3处岩层形成的时代之________(填“前”或“后”)。沉积化石层理喷出侵入侵入后解析:图中地点1和地点3处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故岩石为沉积岩。地点2处的岩石穿插在沉积岩层中,其形成年代应在地点1和3之后,该处岩石是岩浆喷发冷却形成的,其中侵入岩与周围岩石接触处可能使周围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素养提升]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①②③④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2)丙岩层与图中①②③④岩层新老关系如何?(3)⑤岩层与丙岩层的新老关系怎样?解析:第(1)题,①②③④地层属于沉积岩地层,按照一般规律,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第(2)题,图中丙侵入岩脉存在于①②③④岩层中,即丙侵入,故丙岩层应晚于①②③④岩层。第(3)题,⑤为变质岩地层,其形成应晚于丙的形成。答案:(1)④③②①。(2)丙岩层应晚于①②③④岩层。(3)⑤晚于丙。阶段复习课知识整合·思维导图核心素养·评价案例材料一 雨花石是一种天然玛瑙石,也称文石、观赏石、幸运石,美丽的雨花石中常可呈现各种山水、人物、鸟兽、树木等景象,使人遐想联翩。雨花石主要产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及仪征市月塘一带,有“石中皇后”之称,被誉为天赐国宝,中华一绝。 材料二 一般认为雨花石是由岩浆的残余热液,充填在火山岩(如玄武岩、流纹岩)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状不同,或成玛瑙球,或成玛瑙脉,后经过外力作用,原生玛瑙脱落而出,再经过山洪冲击,流水搬运,磨成卵石状。(1)就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与喷出岩有什么差别?(2)沉积物沉积下来以后,要经过哪些过程,才能变成沉积岩?(3)变质岩形成的条件是什么?(4)三大类岩石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哪一类?该类岩石有何特点?材料中的雨花石属于哪类岩石?漂亮的雨花石是在哪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5)概述岩石圈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解析:第(1)题,从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第(2)题,沉积物还要经过固结成岩作用。第(3)题,变质岩的形成需要高温高压条件。第(4)题,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雨花石属于岩浆岩,裸露地表要受到外力作用。第(5)题,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岩浆生成岩石,岩石又生成新岩浆的循环过程。答案:(1)其差别如下表:形成条件 分布位置侵入岩 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停留在地壳之中冷凝而成 最初的分布位置较深,在地壳之中喷出岩 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成 最初分布在地表之上(2)沉积物必须经过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才能变成坚硬的沉积岩。(3)原先形成的岩石随着地壳运动下沉,或者与炽热的岩浆接触,温度升高、压力增大,从而产生变质作用。(4)沉积岩。常含有化石,具有层理构造。雨花石属于岩浆岩(或喷出型岩浆岩)。漂亮的雨花石是在内力作用中的岩浆活动,外力作用中的风化、流水侵蚀等作用下形成的。(5)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构成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案例评析:本题是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一热点作为试题情境,重点考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两大核心要素,具体质量水平如下:(1)地理实践力,结合雨花石的形成,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侵入岩与喷出岩的区别。(2)综合思维,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入手,让学生概述形成过程。实践活动·素养创新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沙丘图片。读图,完成1~2题。1.说出石蘑菇的成因。答案:在干燥地区,大风携带泥沙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近地面的风含沙粒较多,磨蚀力较强,使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2.说出沙丘的成因。答案: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当风速减少时沙粒沉积形成沙丘。关键能力·素养形成能力 学用地质简图一、地层年代的识别1.地层的新老关系:按照地质年代顺序确定。2.地层新老关系判断(1)地层层序律:原始地层接近水平,下面的地层年龄较老,上面的地层年龄较新。(2)生物层序律:地层越老所含的生物化石越简单。(3)切割律:新的侵入岩切割老的地层。二、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1.断层的判读:根据地层的错断情况确定断层的位置和年代。2.褶曲的判读(1)根据岩层弯曲状况: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2)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若地层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若中间新、两侧老则为向斜。(3)地质平面图上只能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褶曲的类型。3.构造地貌的判读(1)构造地貌概念:由褶皱、断层、岩浆活动等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叫构造地貌。(2)构造地貌判断:将地质图与地形图结合判断。三、地质构造历史的推断1.断层发生的时代:在被错断的最新地层形成之后。2.褶皱发生的时代:在被褶皱的最新地层的时代之后。3.推断岩浆活动的时代:发生在被切割的最新地层的时代之后。(难点突破)地层年代的识别(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上图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层序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切割律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上图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典例示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点1和地点3处的岩石是外力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岩,从图中可看出该岩石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是:①含有________、②具有________构造。(2)地点2处的岩石,A属于________型岩浆岩,B属于________型岩浆岩,B岩体周围附近可能形成________岩。(3)地点2处的岩浆活动发生在地点1和3处岩层形成的时代之________(填“前”或“后”)。解析:图中地点1和地点3处的岩石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故岩石为沉积岩。地点2处的岩石穿插在沉积岩层中,其形成年代应在地点1和3之后,该处岩石是岩浆喷发冷却形成的,其中侵入岩与周围岩石接触处可能使周围岩石变质形成变质岩。答案:(1)沉积 化石 层理 (2)喷出 侵入 变质 (3)后[素养提升]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①②③④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2)丙岩层与图中①②③④岩层新老关系如何?(3)⑤岩层与丙岩层的新老关系怎样?解析:第(1)题,①②③④地层属于沉积岩地层,按照一般规律,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第(2)题,图中丙侵入岩脉存在于①②③④岩层中,即丙侵入,故丙岩层应晚于①②③④岩层。第(3)题,⑤为变质岩地层,其形成应晚于丙的形成。答案:(1)④③②①。(2)丙岩层应晚于①②③④岩层。(3)⑤晚于丙。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阶段复习课学案.doc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阶段复习课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