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结合实例,掌握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掌握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综合思维)知识清单一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1.太阳辐射2.大气环流(1)作用: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2)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空气运动的特点不同,降水的变小和季节分配特点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3.下垫面因素(1)海陆差异气温 一般同纬度地区,陆地上比海洋上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降水 海洋上空气湿度及降水量一般比陆地大,而且海洋上降水量的全年分配也比较均匀气候 形成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环流 形成大规模的季风环流和地方性的局部环流(2)洋流①作用:在高低纬度间调节着热量和水分,对所经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有显著影响。②寒流和暖流的作用:暖流:暖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水汽含量多。寒流:寒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且寒流对大气底层有冷却作用,不利于空气对流,降水偏少。(3)地形①温度:坡向:阳坡和阴坡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温度不同。海拔: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气温低。②降水:迎风坡:上升的湿润气流带来降水。背风坡:下沉气流形成干燥的天气。(4)其他因素:如地表物质组成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也不同,造成热量差异。4.人类活动(1)释放废热大气温度。(2)改变大气成分→大气的热力性质和气候发生变化。(3)改变下垫面性质→局部地区气候变化→影响整个气候。[特别提醒] 影响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知识清单二 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自然景观(1)概念:是一个地方所呈现的自然风景或景色,包括植物和动物、地表形态、土壤类型、河湖特征等方面。(2)形成因素: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2.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1)自然地理景观的形态和内在结构。(2)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3)自然地理景观的分布规律。(4)自然地理景观的变化。[辨一辨] (1)大气环流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最根本的因素。(×)提示:太阳辐射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最根本的因素。(2)受海陆位置影响,内陆地区降水都非常少,甚至无降水。(×)提示:内陆迎风坡地区也能形成丰富降水,如我国天山西侧和北坡降水较丰富。(3)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则为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下垫面状况不同。(×)提示: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则为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4)气候只影响植物的形态和内在结构,不会影响动物的形态和内在结构。(×)提示:气候不仅影响植物的形态和内在结构,也影响动物的形态和内在结构。(5)形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类活动。(×)提示:海陆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最主要的因素,属于下垫面因素。能力 气候的影响因素1.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影响 原因由低纬向高纬形成热带、温带、寒带 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地区气候的季节交替 同一地区太阳辐射随季节变化2.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的状态直接决定着各地的天气过程,也就决定着各地气候的形成,因此它是形成气候的直接因素。大气环流形势不同,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类型 气压带或风带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 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冰原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带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受季风影响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下垫面因素 差异 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差异 热力性质 陆地比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水分条件 海洋上空气湿度及降水量大于陆地洋流 暖流 增温增湿,暖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 降温减湿,寒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降水少,易形成雾地形 海拔不同 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于海拔低的地区坡向不同 阳坡、阴坡气温不同;迎风坡、背风坡降水量不同其他因素 地表物质组成不同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影响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进而导致地区间热量状况的差异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途径 人类活动 对气候的影响直接影响 释放废热 消耗能源,变化学能为热能,释放废热;使用电气设施,释放废热 直接影响大气的温度间接影响 改变大气成分 向大气中释放各种废气(二氧化碳、氟氯烃、氮氧化物)、尘埃 削弱太阳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改变了大气的热力性质,引起气候的变化改变下垫面性质 城市建设、耕作、伐木、造林、灌溉、修筑水库、开采矿山等 改变下垫面性质,造成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方法技巧]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2)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3)地形地势。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4)洋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作用。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1)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等。(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典例示范]来自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在日语中称作“山背风”,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受其影响,水稻减产,而图中山脉以西地区受其影响,水稻丰产,当地人称北风为“宝风”,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受“山背风”影响状况。读图,回答(1)~(2)题。(1)在日本“山背风”盛行的月份,推测我国容易发生的天气现象为( )A.春旱 B.梅雨C.伏旱 D.寒潮(2)与乙地“宝风”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气效应是 ( )A.雨影效应 B.焚风效应C.狭管效应 D.温室效应解析:第(1)题,分析材料可知,“山背风”盛行时为水稻生长季节,主要为5、6月份,我国易发生的天气现象是梅雨,B项正确。春季易发生春旱,7~8月份发生伏旱,冬半年发生寒潮,A、C、D项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山背风”为东北风,乙地位于山地的西侧,处于背风坡。空气顺山坡下沉形成干热的风称为焚风效应,焚风效应使气温升高,从而有利于水稻生产。答案:(1)B (2)B[素养提升]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2)题。(1)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解析:第(1)题,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第(2)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③图中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答案:(1)A (2)B[课堂小结][核心要点]1.气候的影响要素。2.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B、C、D四点降水最多的是( )A.A B.BC.C D.D2.若图中暖湿气流全年持续稳定地来自大洋,则沿海地区可能( )A.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B.形成典型的沙漠气候C.形成典型的海洋性气候D.形成典型的地中海气候解析:第1题,图中B位于山地迎风坡,湿润气流抬升降水多。第2题,若图中暖湿气流全年持续稳定地来自大洋,则沿海地区可能形成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答案:1.B 2.C下图为甲、乙两城市1月、7月均温与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甲、乙两城市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B.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C.甲、乙均位于北半球D.甲、乙均位于南半球4.下列城市中,气候特征与甲城市最相似的是( )A.哈尔滨 B.乌鲁木齐C.上海 D.拉萨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甲城市7月气温高于1月,乙城市7月气温低于1月。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7月份为夏半年,太阳辐射多于冬半年的1月份,南半球恰好相反。故选A项。第4题,由图可知,甲城市1月份气温在0 ℃以上,7月份降水可达150 mm以上,属于湿润区,且7月份降水量、均温都高于1月份,可判断为季风气候类型,故甲地可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上海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符合以上条件。故选C项。答案:3.A 4.C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6.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该图符合( )A.开罗 B.上海C.开普敦 D.悉尼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雨热不同期,7月份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大,且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应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第6题,开罗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悉尼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答案:5.A 6.C7.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D.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解析:读图可知,A、B项错误;甲地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雨热同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D项错误;乙地位于29°N附近,最冷月气温低于0 ℃,应位于青藏高原,C项正确。答案:C8.读甲、乙两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国 乙国(1)请指出图中甲国阴影部分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成因。(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3)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4)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上述两国国土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甲国东北部阴影地区受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受冬、夏季风和地形影响,日本西海岸和东海岸降水形成明显的季节差异。第(3)题,日本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在澳大利亚北部形成西北风。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治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2)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3)风向:西北风。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4)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课时作业(九)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基础练下图为某月海陆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导致图中等温线在Q处弯曲的原因为( )A.洋流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2.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下垫面 D.人类活动3.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大气环流C.地形 D.海陆位置解析:第1题,Q位于大陆西侧的海洋中,等温线的弯曲一定与洋流有关,结合其所处的纬度可知为寒流。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X地位于海洋,Y地位于陆地,两者吸热和放热的速度不同导致了气温的差异。第3题,M、N、P三地都位于大陆西岸的沿海地区,P地位于北纬40°附近,常年受西风的影响;N地位于北纬30°~4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M地位于北纬20°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因而大气环流是造成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答案:1.A 2.C 3.B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4~6题。4.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地形 D.洋流5.②地区最热月均温为24~28 ℃,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为16~21 ℃,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洋流 D.地形6.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D.喜阴喜湿的特点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该气候为地中海气候,①地区因南部为海洋,没有陆地,故最高纬度分布较低。第5题,②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而气温较高,③地区西海岸受秘鲁寒流影响而温度偏低。第6题,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农作物一般具有耐夏季高温干燥的特点。答案:4.A 5.C 6.B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对粮食安全有利的世界大国为( )A.巴西 B.澳大利亚C.印度 D.俄罗斯8.根据图示内容可以判读出气候变暖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系为( )①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 ②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减少 ③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低纬度粮食产量减少 ④气候变暖会使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增加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内容和四周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出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俄罗斯的粮食增产,其他三国为减产。第8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出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使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减少。答案:7.D 8.A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②地与③地气候特征的最大差异是( )A.气温年较差 B.年内平均气温C.年内降水分配不均D.降水集中季节不同(2)图中③地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如何?(3)图中④地与⑤地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在两地的分布却有很大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异同点 主要成因相同点不同点解析:第(1)题,图中③地在地中海沿岸,属于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②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属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两地最大差异是降水集中季节不同。第(2)题,考查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第(3)题,考查欧洲西部与北美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分布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考查影响两地气候的因素差异。答案:(1)D (2)③地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成,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3)见下表:异同点 主要成因相同点 大体分布于中纬地带的大陆西岸 常年受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不同点 分布北界的纬度,④地比⑤地高得多;分布区的东西宽度,④地比⑤地宽许多 欧洲中纬度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向延伸,利于西风的深入;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提升练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甲 乙1.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① ② ③ ④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 D.海拔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景观为沙漠中的绿洲,乙为高原雪山景观,甲、乙两地都位于30°N附近,故可判断甲为热带沙漠气候,与④对应;乙为高原山地气候,夏季气温较低,与③图对应。故选D项。第2题,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因素是乙地海拔较高,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区,故选D项。答案:1.D 2.D下面甲图为回归线附近某岛屿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域相关气象要素沿剖面变化图),乙图为该岛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甲 乙3.甲图中曲线①②③所代表的气象要素分别是( )A.气温、光照、降水 B.降水、光照、气温C.光照、降水、气温 D.降水、气温、光照4.导致②气象要素东坡数值明显低于西坡的主要原因是( )A.东坡地势高B.东坡受暖流影响C.东坡受海洋影响大D.东坡多阴雨天气解析:第3题,台湾岛中部为山脉,海拔较两侧高,气温较两侧低,故③曲线表示气温;该岛屿东部受东南季风及东北信风影响,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较西部丰富,故①曲线表示降水;台湾岛西部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光照强,东部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光照弱,故②曲线表示光照。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②气象要素为光照。光照的强弱与当地的天气状况关系密切,若多晴朗天气,则光照强烈,若多阴雨天气,则光照较弱。答案:3.B 4.D读我国M、N两地气候资料统计表,回答5~7题。地点 经纬度 年平均气温(℃)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mm) 年日照时数(小时) 无霜期(天)M 34.22°N,107.09°E 12 -2.1 25.4 626.8 2 139 214N 33.07°N,107.02°E 14 6.8 29.7 986.8 1 417 2355.M、N两地的气候类型( )A.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均为温带季风气候6.N地年日照时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 B.海拔高C.降水多 D.气温高7.造成M、N两地1月份气温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 D.洋流解析:第5题,根据两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M地为温带季风气候、N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A项。第6题,N地降水丰富,多阴雨天气,导致年日照时数偏少。故选C项。第7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出,M地位于秦岭北侧,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大;N地位于秦岭的南侧,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导致两地1月份气温差异较大。故选C项。答案:5.A 6.C 7.C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可满足其生存需要。纳马夸兰沙漠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下图为纳马夸兰位置图及其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8~9题。 8.纳马夸兰地区夏季降水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C.在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下,盛行离岸风D.沙漠地区蒸发旺盛,水汽含量少9.在多肉植物的生长季节,当地( )A.炎热干燥 B.温和湿润C.凉爽干燥 D.高温多雨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纳马夸兰位于南纬30°附近,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这是主要原因。第9题,由材料可知,当地8~9月百花盛开、生机再现,结合右图气候资料可知,8、9月份气温比20 ℃稍低一点,降水较多,总体上温和湿润,B项正确;生长季节的8~9月气候并没有炎热干燥、凉爽干燥和高温多雨,A、C、D项错误。答案:8.A 9.B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沙特阿拉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降水稀少,气候炎热干燥,地面没有一条河流,淡水资源极为短缺。2018年3月中旬,南非干旱进入国家灾难状态,多座大中型水库干涸。下图为沙特阿拉伯和南非位置图。(1)简述开普敦的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2)说明沙特阿拉伯没有河流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开普敦位于30°S以南的非洲大陆西南部,根据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可知(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其为地中海气候。第(2)题,读图可知,沙特阿拉伯的纬度约为18°N~30°N,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水蒸发快;材料“沙特阿拉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降水稀少”,水量少难以形成地表径流;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沙质土壤地表水下渗快,因此难以形成河流。答案:(1)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2)全年降水稀少;气温高,晴天多,蒸发量大;沙质土壤地表水下渗严重。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6张PPT)第三章 天气的成因与气候的形成第三节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结合实例,掌握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掌握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综合思维)01 课前精梳理 自主学习固基础知识清单一 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1.太阳辐射2.大气环流(1)作用: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______和______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2)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空气运动的特点不同,降水的变小和季节分配特点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______。热量水分气候3.下垫面因素(1)海陆差异气温 一般同纬度地区,陆地上比海洋上气温的_________和日较差大降水 海洋上空气湿度及降水量一般比陆地___,而且海洋上降水量的全年分配也比较均匀气候 形成大陆性气候和_________气候环流 形成大规模的______环流和地方性的局部环流年较差大海洋性季风(2)洋流①作用:在高低纬度间调节着热量和水分,对所经地区的______和降水有显著影响。②寒流和暖流的作用:暖流:暖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___,水汽含量多。寒流:寒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___,且寒流对大气底层有冷却作用,不利于空气对流,降水偏少。气温高低(3)地形①温度:坡向:阳坡和阴坡接收到的_______________不同,温度不同。海拔: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气温___。②降水:迎风坡:上升的湿润气流带来______。背风坡:下沉气流形成______的天气。(4)其他因素:如地表物质组成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也不同,造成______差异。太阳辐射量低降水干燥热量4.人类活动(2)改变大气成分→大气的热力性质和______发生变化。(3)改变下垫面性质→局部地区气候变化→影响整个气候。温度气候影响气候因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提醒]知识清单二 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自然景观(1)概念:是一个地方所呈现的自然风景或景色,包括植物和动物、地表形态、土壤类型、河湖特征等方面。(2)形成因素:气候、水文、______、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2.气候对自然景观形成的影响(1)自然地理景观的______和内在结构。(2)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3)自然地理景观的____________。(4)自然地理景观的______。地貌形态分布规律变化[辨一辨] (1)大气环流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最根本的因素。( )提示:太阳辐射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最根本的因素。(2)受海陆位置影响,内陆地区降水都非常少,甚至无降水。( )提示:内陆迎风坡地区也能形成丰富降水,如我国天山西侧和北坡降水较丰富。××(3)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则为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下垫面状况不同。( )提示:我国长江流域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同纬度的西亚地中海沿岸地区则为地中海气候,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4)气候只影响植物的形态和内在结构,不会影响动物的形态和内在结构。( )提示:气候不仅影响植物的形态和内在结构,也影响动物的形态和内在结构。(5)形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最主要的因素是人类活动。( )提示:海陆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最主要的因素,属于下垫面因素。××02 课堂强研习 重点难点要突破能力 气候的影响因素1.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影响 原因由低纬向高纬形成热带、温带、寒带 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地区气候的季节交替 同一地区太阳辐射随季节变化2.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的状态直接决定着各地的天气过程,也就决定着各地气候的形成,因此它是形成气候的直接因素。大气环流形势不同,气候类型不同。 气候类型 气压带或风带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 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冰原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风带 气候类型 气压带或风带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受季风影响 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季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下垫面因素 差异 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差异 热力性质 陆地比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水分条件 海洋上空气湿度及降水量大于陆地洋流 暖流 增温增湿,暖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 降温减湿,寒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降水少,易形成雾下垫面因素 差异 对气候的影响地形 海拔不同 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于海拔低的地区坡向不同 阳坡、阴坡气温不同;迎风坡、背风坡降水量不同其他因素 地表物质组成不同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影响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进而导致地区间热量状况的差异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途径 人类活动 对气候的影响直接影响 释放废热 消耗能源,变化学能为热能,释放废热;使用电气设施,释放废热 直接影响大气的温度途径 人类活动 对气候的影响间接影响 改变大气成分 向大气中释放各种废气(二氧化碳、氟氯烃、氮氧化物)、尘埃 削弱太阳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改变了大气的热力性质,引起气候的变化改变下垫面性质 城市建设、耕作、伐木、造林、灌溉、修筑水库、开采矿山等 改变下垫面性质,造成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方法技巧]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1)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2)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3)地形地势。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约0.6 ℃。(4)洋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作用。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1)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等。(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4)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典例示范]来自鄂霍次克海的冷湿空气,在日语中称作“山背风”,日本东北部太平洋沿岸地区受其影响,水稻减产,而图中山脉以西地区受其影响,水稻丰产,当地人称北风为“宝风”,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受“山背风”影响状况。读图,回答(1)~(2)题。(1)在日本“山背风”盛行的月份,推测我国容易发生的天气现象为( )A.春旱 B.梅雨C.伏旱 D.寒潮(2)与乙地“宝风”形成关系最为密切的大气效应是 ( )A.雨影效应 B.焚风效应C.狭管效应 D.温室效应BB解析:第(1)题,分析材料可知,“山背风”盛行时为水稻生长季节,主要为5、6月份,我国易发生的天气现象是梅雨,B项正确。春季易发生春旱,7~8月份发生伏旱,冬半年发生寒潮,A、C、D项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山背风”为东北风,乙地位于山地的西侧,处于背风坡。空气顺山坡下沉形成干热的风称为焚风效应,焚风效应使气温升高,从而有利于水稻生产。[素养提升]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2)题。(1)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AB解析:第(1)题,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处于偏北(北极圈以北)位置,因而可推知,①为夏至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夏至日,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第(2)题,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而①②④图中都有西风带影响,③图中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课堂小结][核心要点]1.气候的影响要素。2.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03 课后重效果 学业测试速达标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B、C、D四点降水最多的是( )A.A B.BC.C D.D2.若图中暖湿气流全年持续稳定地来自大洋,则沿海地区可能( )A.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B.形成典型的沙漠气候C.形成典型的海洋性气候D.形成典型的地中海气候BC解析:第1题,图中B位于山地迎风坡,湿润气流抬升降水多。第2题,若图中暖湿气流全年持续稳定地来自大洋,则沿海地区可能形成典型的海洋性气候。下图为甲、乙两城市1月、7月均温与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下列关于甲、乙两城市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B.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C.甲、乙均位于北半球D.甲、乙均位于南半球4.下列城市中,气候特征与甲城市最相似的是( )A.哈尔滨 B.乌鲁木齐C.上海 D.拉萨AC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甲城市7月气温高于1月,乙城市7月气温低于1月。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7月份为夏半年,太阳辐射多于冬半年的1月份,南半球恰好相反。故选A项。第4题,由图可知,甲城市1月份气温在0 ℃以上,7月份降水可达150 mm以上,属于湿润区,且7月份降水量、均温都高于1月份,可判断为季风气候类型,故甲地可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上海市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符合以上条件。故选C项。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6.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该图符合( )A.开罗 B.上海C.开普敦 D.悉尼AC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雨热不同期,7月份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大,且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应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第6题,开罗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悉尼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7.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可知( )A.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B.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C.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D.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C解析:读图可知,A、B项错误;甲地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雨热同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D项错误;乙地位于29°N附近,最冷月气温低于0 ℃,应位于青藏高原,C项正确。8.读甲、乙两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国 乙国(1)请指出图中甲国阴影部分的气候类型并解释其成因。(2)乙国冬季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东部沿海降水多,请解释其原因。(3)请指出当乙国盛行西北风时,甲国北部的盛行风向,并解释其成因。(4)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上述两国国土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可采取哪些措施?解析:第(1)题,甲国东北部阴影地区受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受冬、夏季风和地形影响,日本西海岸和东海岸降水形成明显的季节差异。第(3)题,日本盛行西北风时为北半球冬季,此时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在澳大利亚北部形成西北风。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和治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成因:处于大分水岭的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2)冬季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增温增湿,受地形抬升,西部沿海降水多;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受地形抬升,东部沿海降水多。(3)风向:西北风。成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4)影响: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课时作业(九)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基础练下图为某月海陆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1.导致图中等温线在Q处弯曲的原因为( )A.洋流 B.海陆分布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2.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C.下垫面 D.人类活动3.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大气环流C.地形 D.海陆位置ACB解析:第1题,Q位于大陆西侧的海洋中,等温线的弯曲一定与洋流有关,结合其所处的纬度可知为寒流。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X地位于海洋,Y地位于陆地,两者吸热和放热的速度不同导致了气温的差异。第3题,M、N、P三地都位于大陆西岸的沿海地区,P地位于北纬40°附近,常年受西风的影响;N地位于北纬30°~40°,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M地位于北纬20°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因而大气环流是造成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读世界上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示意图,回答4~6题。4.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地形 D.洋流5.②地区最热月均温为24~28 ℃,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为16~21 ℃,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洋流 D.地形AC6.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D.喜阴喜湿的特点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该气候为地中海气候,①地区因南部为海洋,没有陆地,故最高纬度分布较低。第5题,②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而气温较高,③地区西海岸受秘鲁寒流影响而温度偏低。第6题,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农作物一般具有耐夏季高温干燥的特点。B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产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变暖对粮食安全有利的世界大国为( )A.巴西 B.澳大利亚C.印度 D.俄罗斯8.根据图示内容可以判读出气候变暖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关系为( )①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 ②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减少 ③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低纬度粮食产量减少 ④气候变暖会使南半球的国家粮食产量增加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DA解析:第7题,根据图示内容和四周所处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出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俄罗斯的粮食增产,其他三国为减产。第8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出气候变暖会使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增加,使北半球低纬度和南半球的大部分国家粮食产量减少。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②地与③地气候特征的最大差异是( )A.气温年较差 B.年内平均气温C.年内降水分配不均D.降水集中季节不同(2)图中③地的气候是怎样形成的?在全球的分布规律如何?D答案:③地气候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成,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3)图中④地与⑤地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在两地的分布却有很大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异同点 主要成因相同点 不同点 大体分布于中纬地带的大陆西岸常年受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影响分布北界的纬度,④地比⑤地高得多;分布区的东西宽度,④地比⑤地宽许多欧洲中纬度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向延伸,利于西风的深入;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解析:第(1)题,图中③地在地中海沿岸,属于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②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属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两地最大差异是降水集中季节不同。第(2)题,考查地中海气候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第(3)题,考查欧洲西部与北美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分布上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考查影响两地气候的因素差异。提升练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甲 乙1.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① ② ③ ④D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 D.海拔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景观为沙漠中的绿洲,乙为高原雪山景观,甲、乙两地都位于30°N附近,故可判断甲为热带沙漠气候,与④对应;乙为高原山地气候,夏季气温较低,与③图对应。故选D项。第2题,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因素是乙地海拔较高,形成特殊的高原气候区,故选D项。D下面甲图为回归线附近某岛屿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域相关气象要素沿剖面变化图),乙图为该岛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甲 乙3.甲图中曲线①②③所代表的气象要素分别是( )A.气温、光照、降水 B.降水、光照、气温C.光照、降水、气温 D.降水、气温、光照4.导致②气象要素东坡数值明显低于西坡的主要原因是( )A.东坡地势高B.东坡受暖流影响C.东坡受海洋影响大D.东坡多阴雨天气BD解析:第3题,台湾岛中部为山脉,海拔较两侧高,气温较两侧低,故③曲线表示气温;该岛屿东部受东南季风及东北信风影响,受地形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较西部丰富,故①曲线表示降水;台湾岛西部降水少,多晴朗天气,光照强,东部降水多,多阴雨天气,光照弱,故②曲线表示光照。第4题,据上题分析可知,②气象要素为光照。光照的强弱与当地的天气状况关系密切,若多晴朗天气,则光照强烈,若多阴雨天气,则光照较弱。读我国M、N两地气候资料统计表,回答5~7题。地点 经纬度 年平均气温(℃)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降水量(mm) 年日照时数(小时) 无霜期(天)M 34.22°N,107.09°E 12 -2.1 25.4 626.8 2 139 214N 33.07°N,107.02°E 14 6.8 29.7 986.8 1 417 2355.M、N两地的气候类型( )A.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C.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均为温带季风气候6.N地年日照时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 B.海拔高C.降水多 D.气温高7.造成M、N两地1月份气温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 D.洋流ACC解析:第5题,根据两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M地为温带季风气候、N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A项。第6题,N地降水丰富,多阴雨天气,导致年日照时数偏少。故选C项。第7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出,M地位于秦岭北侧,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大;N地位于秦岭的南侧,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导致两地1月份气温差异较大。故选C项。多肉植物通常生活在气温偏高,降水量少且有明显干湿季交替的地方,有少量雾气和露水可满足其生存需要。纳马夸兰沙漠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下图为纳马夸兰位置图及其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8~9题。 8.纳马夸兰地区夏季降水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沿岸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C.在东北信风带的控制下,盛行离岸风D.沙漠地区蒸发旺盛,水汽含量少9.在多肉植物的生长季节,当地( )A.炎热干燥 B.温和湿润C.凉爽干燥 D.高温多雨AB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纳马夸兰位于南纬30°附近,夏季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这是主要原因。第9题,由材料可知,当地8~9月百花盛开、生机再现,结合右图气候资料可知,8、9月份气温比20 ℃稍低一点,降水较多,总体上温和湿润,B项正确;生长季节的8~9月气候并没有炎热干燥、凉爽干燥和高温多雨,A、C、D项错误。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沙特阿拉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降水稀少,气候炎热干燥,地面没有一条河流,淡水资源极为短缺。2018年3月中旬,南非干旱进入国家灾难状态,多座大中型水库干涸。下图为沙特阿拉伯和南非位置图。(1)简述开普敦的气候类型、特点及成因。(2)说明沙特阿拉伯没有河流的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开普敦位于30°S以南的非洲大陆西南部,根据世界气候分布规律可知(30°~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其为地中海气候。第(2)题,读图可知,沙特阿拉伯的纬度约为18°N~30°N,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水蒸发快;材料“沙特阿拉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影响,降水稀少”,水量少难以形成地表径流;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沙质土壤地表水下渗快,因此难以形成河流。答案:(1)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成因: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2)全年降水稀少;气温高,晴天多,蒸发量大;沙质土壤地表水下渗严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3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学案.doc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3章第3节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