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沧州市泊头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高一政治下学期月考卷
一、单选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2025年3月12日,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聚焦主题,注重实效,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全党开展此次学习教育活动( )
①旨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
②有利于党员干部提高思想觉悟,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③有利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保持其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有利于加强党的民主监督,筑牢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2025年2月6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老先生,以99岁高龄安详离世。黄老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的誓言。黄老用毕生( )
①奉献党和人民的事业,没有自己任何的特殊利益
②诠释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坚守理想信念,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
①增强了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②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
③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④体现了中国制度自信,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障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4. 皖北某市在推进党领导班子建设中,总结出“团结讲‘三好’”的经验:下好“及时雨”,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解决;搭好“连心桥”,有事无事常交流,大事小事勤商量,急事难事互相帮;敲好“当面锣”,有提醒无提防,有主见无成见,有共识无专断。下列对该经验解读正确的是( )
①下好“及时雨”,有利于推动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②搭好“连心桥”,表明民主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途径
③敲好“当面锣”,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④团结讲“三好”,能够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事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近年来,云南省不断加强边疆党组织建设。针对一些边境行政村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沿边村寨党的组织全覆盖;针对党员干部、优秀人才外流现象,抓实“头雁培养”和“归雁回引”工程,取得良好成效。上述举措( )
①以问题为导向,夯实党在边疆的执政基础
②以人才建设为抓手,提高基层干群积极性
③以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④以组织建设为主线,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的质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2025年两会期间,“健康腰围”成为“顶流话题”。从“健康中国”战略到“体重管理年”行动,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政府、单位、家庭、个人落实“四方责任”,将体重管理从个人选择上升为全民健康工程。从人民民主的角度看,这一行动方案的提出是基于( )
①政府多渠道将人民民主权利落实到经济和社会等领域
②人民是国家主人,国家应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③国家应保障全体公民共享民主,维护人民各项民主权利
④我国的国家政权实现了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表决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过去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强化监督力度和实效,监督“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这表明( )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全国人大行使表决权,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③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
④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互相制衡、互相监督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8. 某县人民政协积极推动政协委员履职“下沉”。面对社区群众遇到的养老、托幼等问题,委员们会同政府部门负责人、社区干部、物业负责人、群众代表等发起一场场专题协商会,找到各方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表明( )
①民主协商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②政协委员履职“下沉”推动了基层协商
③广泛协商能为基层决策凝聚共识 ④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职能之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2024年以来,中国民主促进会发挥在文化领域的独特优势,共接待台湾民意代表交流参访团、台湾学者、在京籍青年3批次,积极举办“两岸学者共话”活动、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交流参访活动,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贡献“民进力量”。材料表明,中国民主促进会( )
①作为参政党认真履职服务爱国统一战线
②是促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③发挥民主党派优势,维护国家团结统一
④积极建言献策,确保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专业院校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培养了大批民族干部,促进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
A. 是增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基础和关键 B. 体现了各族人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平等性
C. 是推动我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D. 是保障少数民族干部行使自治权的重要举措
11. “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设在哪里?”怎么更好监管居民是否进行分类?……某小区多次召开协调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有序推进了垃圾分类。这得益于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该小区探索形成了垃圾分类“居民+楼长+社区”的联动实践新路径。该实践路径( )
A. 充分展现了民主集中制的优势,实现了社区居民自我管理
B. 推动了基层民主实践新进程,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C. 丰富了多元共治形式,实现了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互动
D. 拓展了基层民主自治途径,保障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12. 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90号国务院令,公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旨在规范网络数据处理活动,保障网络数据安全,促进网络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进一步推动构建形成全位阶的法律规范体系。国务院此举有助于( )
①督促立法机关履职,增强法律规范协调性
②强化公民法治观念,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③与司法部门协同社会治理,形成监管合力
④落实上位法律要求,完善我国的法治体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2025年1月,S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该市公园管理条例。该条例在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和不得围合管理、公园广场舞噪音扰民、宠物能不能人园、野生动植物原生区域管理、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等方面上都做了明确规定,得到市民一致好评。可见,该条例的出台旨在( )
①贯彻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完善生态法律体系,为公园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③彰显地方人大科学立法,增强地方性法规的权威
④规范地方政府的行政行为,提升城市管理的有效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某市以社区党组织为主体,联合属地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组建社区党委或者党总支,通过“组织同建”实现“要事同办”,解决了小区没有物业管理、环境较差、遛狗不牵绳、争抢车位、邻里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通过“组织同建”实现“要事同办”有利于( )
①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推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②完善基层自治组织,促进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③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
④整合基层行政综合执法力量,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5.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真理存在于理念世界中,感官世界只是理念的影子。下列观点与该观点所属哲学派别相同的是( )
①《管子》:“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
②黑格尔: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的产物
③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程颐:“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近年来,超重和肥胖问题日益突出。为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管理体重、健康饮食、积极运动等良好生活方式,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计划,通过健康宣传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这表明( )
①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预期目标
③意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正确反映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客观实际的变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增强,积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是大势所趋和当务之急。
近日,湖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实施意见》,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大力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广泛动员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健康、体育等领域的老年党员干部参与“银龄行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组建“银龄行动”志愿服务专业队伍,积极引导老年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实现老有所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中应如何作为。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
为贯彻落实《决定》要求,2024年10月以来,B市人大先后出台《B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B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促进条例》等法规,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并全面探索建立覆盖市、区县和乡镇(街道)三级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用好人大代表“联群网”、代表问政会等工作机制,深化推动大气源头治理;组织代表对治气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和联动寻访,征集意见建议无数;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一法一条例一规定”执法检查,助力生态环境领域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通过这些不懈的努力,B市昔日烟云蔽日,今朝晴空万里,大气治理之功,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B市的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自由与希望。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B市人大是如何让B市“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自由与希望”的。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实现“无废城市”全覆盖。“无废城市”建设需要政府主导、企业尽责、公众参与。推进多层次立法,完善合作治理机制;政府明确治理责任、强化监管:企业履行固废治理义务、推进固废资源化利用;公众提升环保意识、践行垃圾分类。目前已形成的“无废运河”“无废集团”“无废细胞”等案例,展现了多元共治成效。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如何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2)假如你所在社区正在推广“无废社区”建设,请结合材料,从基层治理的角度,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理论依据。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既要“加强传统梯田保护,传承农耕文化遗产”,又要“开发森林食品、深远海养殖等新型食物资源”。文件强调,农业现代化需统筹保护与创新:一方面,通过修复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南方酸化耕地等举措,提升农田生态质量;另一方面,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发展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等新质生产力。此外,文件要求“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将水土保持、污染防治、村落规划相结合,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在实践路径上,文件指出需“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结合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例如,在梯田保护区推广“稻鱼共生”生态农业,在草原牧区推动“草畜平衡”科学养殖,既保护传统农耕智慧,又引入现代技术提升效益。文件明确反对“一刀切”政策,要求“设置必要的过渡期”,例如耕地“非粮化”整改需考虑作物生长周期和农民生计。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乡村振兴的举措蕴含的哲理。
2024-2025学年度高一政治下学期月考卷
一、单选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题答案】
【答案】B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B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①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从人口老龄化实际出发,研究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为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提供客观依据。
②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理论指导。
③应坚持人民立场,维护老年人权益,推动实现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答党的宗旨、执政理念、奋斗目标等强调党为了人民的知识亦可,不重复给分)
④应坚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老党员优势,为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注入模范力量。
【18题答案】
【答案】①B市人大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根据实际行使立法权,出台相关法规条例,立管用之地方法规;
②B市人大积极参与政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行使监督权,开展执法检查,监督其他国家机关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实;
③B市人大践行民主集中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治理体系;
④B市通过人大代表自觉履行义务,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建议,推动相关防治工作。
【19题答案】
【答案】(1)①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要科学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③政府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落实法律责任;
④要加强法治宣传,提升全民守法意识,让“无废”成为社会共识;
⑤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实现“无废城市”多元共治。
(2)建议示例及理论依据:
①建议:推行“绿色账户”制度,居民正确分类垃圾可累积积分兑换社区服务。依据: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鼓励创新治理方式,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
②建议:组建社区环保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环保宣传和监督。依据:民主管理要求居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推动共建共治共享。
【20题答案】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结合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在梯田保护区推广“稻鱼共生”生态农业,在草原牧区推动“草畜平衡”科学养殖,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发展措施,做到了从实际出发。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举措,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统筹保护与创新,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理念和措施,对乡村振兴具有指导作用,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农业现代化需统筹保护与创新,通过修复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南方酸化耕地等举措提升农田生态质量,这是遵循农田生态规律的表现。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将水土保持、污染防治、村落规划相结合,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是遵循生态系统规律的体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