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1.下表呈现的是先秦时期部分典籍的思想观点。这表明( )思想观点 出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五子之歌》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尚书 泰誓》民心惟本,厥作惟叶 战国竹简《厚父》A. “以人为本”理念源远流长 B. “尚贤任能”主张备受推崇C. “天人合一”思想古已有之 D. “主权在民”原则较早实践2.《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载,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因“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初年( )A. 王国对中央构成严重威胁 B. 南方地区尚未充分开发C. 选官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 D. 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3.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禅让并不是公太下让贤原理的体现,而是特定条件下的一种拨乱反正,因此构成了“禅让革命”的新模式。据此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 )A. 禅让制取代王位世袭制 B. 政权和平过渡杜绝了战乱C. 社会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D. 禅让背后其实是无奈之举4.据统计,唐太宗时期,29位宰相中,科举出身者1人;唐高宗时,41位宰相中,科举出身者13人;唐宪宗时,29位宰相中,科举出身者17人;唐懿宗时,21位宰相中,科举出身者17人。这一变化表明( )A. 士族门阀势力彻底消失 B. 高级官员大多来自科举C. 封建统治基础逐渐扩大 D. 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强化5.明代官员张翰(1510—1593)曾评述说:“吾杭终有宋余风,迨今侈靡甚。二三十年间,富贵家出金帛,制服饰器具,列笙歌鼓吹,招至十余为队,搬演传奇。一郡城之内,衣食于此者,不知几千人矣。”这一论述以用于说明( )A. 社会转型期主流价值观的嬗变 B. 奢侈风气带来的客观进步性C. 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 D. 王朝末年官员贪污腐败成风6.清初学者李塨曾在《拟太平策》中评述说:“当明季世,朝庙无一可倚;臣,天下无复办事之官,坐大司马堂,妣点《左传》,敌兵临城,赋诗进讲。据此可知,李塨( )A. 反对八股取士 B. 讥讽官员不学无术 C. 强调经世致用 D. 倡导忠君爱国理念7.洪秀全在典制定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处处平均的人间天国,在土地分配方面提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等平分土地的原则。这一主张( )A. 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色彩 B. 借鉴了西方的政治文明C. 反映了无产阶级迫切要求 D.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8.晚清时期,国人在论及外交问题时,一种认为李鸿章身负重任,敢当责,大胆处理许多外交难题,称其为“大手段之外交家”;一种认为李鸿辜负重托,屡签不平等条约,应予杀之,以儆他人。关于晚清时期国人李鸿章的评价(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因年代久远而难辨真伪C. 反映二手史料毫无价值可言 D. 深受解释者立场的制约9.1925年11月,民族企业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在《申报》上用古的三字经来介绍其生产的大联珠香烟:“联珠烟,牌子老,品质高,廿省,请寄语,用国货;南洋造,价格巧,滋味好,驰名早,众同胞,最荣耀”这反映出当时( )A. 实业救国思潮成为国人的共识 B. 民族企业利用民众心理进行营销C. 社会生活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 D. 广告是弘扬爱国精神的主要媒体10.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开始施行后,浙江金华有两位青年自由恋爱,却被村干部和民兵拘禁,说是违反纪律,女方愤而自杀。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反革命残余势力的恶意破坏 B. 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C. 官僚主义在基层的滋生蔓延 D. 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局面未改变11.图反映了1980—2017年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的变化情况(单位:万人)。这反映出我国( )A. 义务教育实现基本普及 B. 跻身世界教育强国行列C.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趋势 D. 高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12.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伊利斯的奥林匹亚地区,初时是地方祭祀活动之一,继而发展为纪念宙斯的仪式,终则演变成全希腊规模的竞技运动会、这一变化有助于( )A. 强化城邦认同 B. 传播平等理念 C. 维系国家统 D. 推广希腊文化13.1531年,英国国王亨利入世颁布法令,规定地方官吏对其辖区内急待救济的老弱贫民予以调查登记,发给执照,允许其在指定区域内行乞。亨利八世此举( )A. 加强了社会基层的管理 B. 改善了基层民众的生活待遇C. 扩大了福利国家的规模 D. 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4.19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一批接受过良好教育、勤于思考的自由派官僚。他们分布在政府各部门,同自由派社会活动家、学者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俄国( )A. 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B. 确立文官制度 C. 国家治理水平提高 D. 政府职能扩展15.印度国民大会党成立之初,依靠的力量是印度上层资产阶级、自由派地主和知识分子,这些人中大多数都在英印政府中任职,与英国殖民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可用于( )A. 说明英国的文化侵略对印度产生的危害 B. 证明英国的代议制民主适用于印度C. 解释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充满曲折的原因 D. 证实印度无产阶级的实力过于弱小1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度量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总体变动情况的相对数,简称“CPI”。据下图可推断,美国( )A.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B. 通货膨胀持续居高不下C. 医药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D. 民众医疗负担不断加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铁木真立国之初,沿袭了游牧民族传统的家产分配习俗,先后将三十多个草原千户和牧场授予宗室,形成了所谓的东、西道诸王兀鲁思。这些受封诸王,世代拥有千户部民及私属,能够擅自发布政令,自铸虎符,任命属官和将领,可以专杀臣民,“杂讯”官吏,还有数量众多的投下军队。诸王自行管理投下站赤,征收领民差发以及属地税收。他们享有高度自主的军政财权,其封地宛如独立王国,故称兀鲁思分封。随着形势的变化,皇权与藩权的冲突越来越明显,受封诸王不仅没有达到控制边疆拱卫朝廷的预期效果,反而给朝廷集权带来阻碍。——改编自李兴《元代诸王五户丝分封问题研究》材料二洪绂说,元行省是“中古殖民地制度之遗物”“省区即军区”,“皆为军事控制区域,各拥相当军需资源;藉以供养驻军,镇压地方,其目的乃以武力维持专制统治与剥削”。钱穆说,元行省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根据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蒙古汗国推行分封制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2)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洪绂、钱穆对行省制的看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晚清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赋予剪辫以排满的含义。随着孙中山、章太炎等人相继剪去发辫,呼吁剪辫言论中的排满情绪日益高涨,邹容在《革命军》中疾呼:“呼吁!此固我皇汉人种,为牛为马,为奴为隶,抛汉唐之衣冠,去父母之发肤,以服从满洲人之一大纪念碑也。” 1911年《申报》更是发文指出:“留此豚尾形,肩背何龌龊。二百六八年,大为中国辱。”其实经过时间的冲刷,有清一代的汉人已逐渐忘却辫子是臣服满清统治的象征了。此时,革命派重提剪辫,无疑是将汉人早已尘封的身体记忆重新唤醒,这样剪辫就与排满、光复大汉划上了等号。晚清革命派推行的剪辫运动还牵涉“华洋之别”。如果说对内,剪辫意味着排满,那么对外,剪辫则意味着文明。对西方人而言,梳着辫子的中国人是丑陋的、愚笨的、落后的、迂腐的,他们理应被戏谑、被嘲讽、被贬低。例如,1906年《大公报》发表文章指出辫子给留学生带来不便,外国人见到要么直呼“豚尾”,要么就问是男还是女?甚至在西方文化的认知中,有辫子的中国男性是被“阉割”的。于是乎,在满、汉与西洋的多重文化压力叠加中,中国人急需找到一个突破口,而晚清中国男性发辫就在这重重危机的时代中承担了这一重要任务,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代表,纷纷以短发取代了长辫。——摘编自童敏《身体改造与认同的困境——晚清民国时期的剪发研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代表的“剪辫”现象进行评析。(要求:史实正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20—1860年间,美国迎来移民的高峰期,1845年突破每年10万规模,1854年高峰时近43万。这时期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和北欧,大约23%是熟练工人,他们带来钢铁和纺织工业技术,同时推动了一系列发明专利的出现。而当时85%的移民年龄在14—44岁,以男性为多,他们不仅在纺织业、采矿业、建筑业等提供 力,而且在东部铁路修筑、横贯美国东西太平洋铁路等工程建设中作出贡献。此外,有些移民还影响了美国政治力量较量,例如,欧洲1848年革命后,一批富有军事经验的德国移民来到美国,他们支持共和党和林肯,帮助组织联邦军队,保卫共和制度。——摘编自林珏《美国移民政策演变及评述》材料二 1815—1882年间,美国政府实行完全自由的移民制度。但是从1882年开始,美国移民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限制和排斥外来移民的法律一个接一个出台。1920年以后,美国彻底结束了自由移民的时代,开始实行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由于在就业、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该时期,美国排外主义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华人、日本人、犹太人、意大利人和匈牙利人等都成为美国本地工人和西北欧移民肆意排斥和迫害的对象。与此同时,由美国本地人和先来的西北欧移民新教徒组成的“美国爱国者联盟”“美国联盟”等排外组织应运而生,并到处煽风点火,将美国社会出现的政治腐败、市政建设滞后、犯罪率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都归咎为新移民的到来。——摘编自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移民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1.【答案】A2.【答案】B3.【答案】D4.【答案】C5.【答案】B6.【答案】C7.【答案】A8.【答案】D9.【答案】B10.【答案】B11.【答案】C12.【答案】A13.【答案】A14.【答案】C15.【答案】C16.【答案】B17.【答案】【小题1】一是沿袭游牧民族的家产分配习俗,这是蒙古民族的传统;二是为了巩固统治,通过分封来激励将士,稳定新征服的地区。分封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封诸王世代拥有千户部民及私属,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擅自发布政令、自铸虎符、任命属官和将领等;其次,诸王可以专杀臣民,甚至“杂讯”官吏,显示出其权力之大;最后,诸王自行管理投下站赤,征收领民差发以及属地税收,其封地宛如独立王国【小题2】洪绂和钱穆对行省制的看法各有侧重,但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洪绂认为行省制是“中古殖民地制度之遗物”,强调其军事控制功能。从这一角度看,行省制确实具有军管性质,可以供养驻军、镇压地方,以武力维持专制统治与剥削。这种看法揭示了行省制在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方面的作用。钱穆则认为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强调行省实际上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地方并无实权。这一看法揭示了行省制在权力分配上的特点,即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地方行省只是执行中央决策的工具。这种制度设计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总的来说,洪绂和钱穆对行省制的看法都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其特点和作用。行省制既具有军事控制功能,又体现了高度的中央集权,是元朝为了有效管理辽阔疆域而采取的重要制度创新18.【答案】晚清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剪辫”现象评析晚清时期,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代表的力量推动了剪辫运动,这一行动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历史与社会意义。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剪辫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表达排满情绪的重要手段。随着孙中山、章太炎等革命领袖相继剪去发辫,这一行为迅速成为革命的象征。邹容等人在著作中痛斥辫子作为臣服满清统治的标志,唤醒了汉人尘封的身体记忆,使得剪辫与排满、光复大汉划上了等号。这不仅是对满清统治的有力回击,更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其次,剪辫运动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对“华洋之别”的深刻反思。在西方人的眼中,梳着辫子的中国人形象丑陋、愚笨,甚至被嘲讽为“豚尾”。这种文化上的贬低与歧视,使得中国男性急需寻找一个突破口来重塑自身形象。因此,剪辫不仅意味着对满清统治的摆脱,更代表着对西方文明的接纳与追求。然而,剪辫运动并非单纯的政治或文化行为,它还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变革。随着辫子的剪去,中国人开始摒弃封建时代的陈规陋习,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外在形象的改变上,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值得注意的是,剪辫运动虽然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部分地区,剪辫运动被赋予了过多的政治色彩,甚至演变为强制性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众的意愿与利益。此外,剪辫运动也未能彻底改变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如封建思想的残余、列强的侵略等。综上所述,晚清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推动的剪辫运动,无疑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它不仅体现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对西方文明的追求,更推动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的转型。然而,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客观看待其存在的局限性,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一历史现象。19.【答案】【小题1】影响:-劳动力方面:大量移民涌入为美国的纺织业、采矿业、建筑业等行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推动了美国工业的发展。-技术方面:熟练工人带来钢铁和纺织工业技术,促进了美国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推动了一系列发明专利的出现,有利于美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众多移民参与东部铁路修筑以及横贯美国东西太平洋铁路等工程建设,推动了美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完善。-政治方面:部分移民影响美国政治力量较量,如德国移民支持共和党和林肯,帮助组织联邦军队保卫共和制度【小题2】变化:从完全自由的移民制度转变为有配额的限制性移民政策。原因:-经济方面:随着美国经济发展,本地劳动力市场面临竞争压力,本地工人担心新移民抢夺工作机会,如在就业方面产生矛盾。-社会方面:不同宗教信仰和民族的新移民涌入,引发社会矛盾,如宗教和民族问题上的矛盾。-排外主义思潮:排外主义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美国爱国者联盟”“美国联盟”等排外组织煽动民众情绪,将社会诸多问题归咎于新移民。-政治方面:政治腐败、市政建设滞后、犯罪率上升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出现,美国政府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缓解国内矛盾,开始限制移民【小题3】启示:-移民政策的制定应与国家发展需求相适应。美国在不同发展阶段根据自身需求调整移民政策。-要正确对待多元文化。移民带来多元文化的同时也会引发矛盾,需要包容和引导。-移民政策应避免种族歧视和社会排外倾向。排外主义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政府应积极应对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通过合理政策引导移民融入社会,而不是简单限制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