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学习目标(1)结合事例,剖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2)结合具体认识及认识的发展历程,体会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把握认识发展的历程。|建|构|知|识|体|系|系统知识(一)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 [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含 义 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 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 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 的方面 对立 关系 ①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②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 ,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统一 关系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 与 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 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 ,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 ” 要 求 ①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 的错误。 ②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坚持辩证的否定观2.辩证的否定观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 发展的 环节 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 、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这样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 联系的 环节 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中 的肯定与保留,这种保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实质是“ ”) 要 求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 。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辨析] 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比较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或者简单肯定一切,或者简单否定一切动力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 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 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是联系的割裂和发展的中断[即时评价·澄清微点]一、判断题(1)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完全对立的。 ( )(2)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 )(3)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或者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 )(4)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否定阶段来说,肯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 ( )(5)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不合理因素的否定。 ( )二、选择题1.(2024·北京西城区一模)黑格尔说,人们总以为肯定和否定具有绝对的区别,其实两者是相同的。我们甚至可以称肯定为否定;反之,也同样可以称否定为肯定。譬如说,一条往东的路同时也是一条往西的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肯定和否定没有界限,肯定即否定,否定即肯定B.有些事物包含着肯定因素,另有一些事物则包含着否定因素C.肯定与否定互为条件,且只存在于它们的联系中D.处理复杂问题,既不能持肯定态度,也不能持否定态度2.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健康,有时还是健康的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是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否则,口味再好,也不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这表明 (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彻底否定原来的思想和方法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④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破除既肯定又否定的模糊思想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自2024年春节以来,福建泉州蟳埔簪花、福州游神、广东潮汕英歌舞等一系列地方传统民俗成为文化仪式、节日旅游等网络话题的焦点,新主体、新创意、新媒介和新场景的融入,成为传统民俗活动鲜明的特色。传统民俗文化“出圈”不仅表现在某一类民俗的受关注度,更意味着民俗生态实现了新的建构和发展。这说明 ( )①事物只有经过“扬弃”,才能实现创新发展②辩证否定是对既往的否定和现实的肯定③事物发展要坚持肯定与否定的有机统一④事物发展要经历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系统知识(二)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 [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认识发展的历程(1)第一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原 因 感性具体是一种 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 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 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 ,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 环 节 分离 思维抽象的 环节,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 提纯 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 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 和规律 简略化 表述思维抽象 的环节,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 理想化 思维抽象的一种 形式,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 构想 结 果 思维抽象: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 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零散、片面的本质) (2)第二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原 因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 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 。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 环 节 ①起点: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是最简单、最基本的 ,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 ②桥梁: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 的桥梁。 ③终点:对事物多样性及其统一性的认识,是对认识对象 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结果 思维具体是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 ,而不是起点 2.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关系(1)区别感性具体 以整体形象的形式反映客观对象,是人脑对事物外在现象的整体反映,是综合性的感性认识思维抽象 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客观对象,是人脑对事物内在方面(要素、属性和关系)的特定反映,是分享性的理性认识思维具体 以完整结论或理论体系的形式反映客观对象,是人脑对事物各方面联系的完整再现,是整体性的理性认识(2)辩证关系: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而不是认识的两个过程)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思维抽象以感性具体为基础,思维抽象本身又是思维具体的基础相互渗透 具体中有抽象,思维具体包含着抽象规定;抽象中有具体,思维抽象包含着感性具体的要素相互转化 在一定关系中是抽象的东西,在另一关系中会转化为具体的东西[即时评价·澄清微点]一、判断题(1)思维抽象是指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 )(2)提纯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分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 )(3)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复杂的概念。 ( )(4)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过程,实现了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 )二、选择题1.(2024·江苏高考)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创世纪》具有预示当地天气变化情况的“特异功能”:如果壁画中人物服饰处的淡红色转变成蓝色,天空就会艳阳高照;反之,如果从蓝色变成淡红色,则预示着可能要下雨。后来人们发现是壁画的颜料中混进了二氯化钴,无水二氯化钴显现为蓝色,而含有结晶水的二氯化钴显现为红色。该认识过程表明 ( )A.感性具体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B.思维具体无法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C.思维抽象能够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D.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是辩证否定的过程2.(2024·河南安阳一模)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进行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的抽象力,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形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坠落得快”的错误结论。在这里,伽利略依靠的思维抽象力主要是 ( )A.分离 B.简略化 C.提纯 D.理想化[解题技法] 利用关键词句理解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 暂不考虑与其他对象的联系,分割、抽离提纯 排除干扰因素简略化 简要化处理、简略表达理想化 在思维中设想纯然状态3.(2025·山东烟台市高三检测)红色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色精神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筑与赓续 ( )①抓住了理想化这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关键节点 ②找到了“红色精神”这一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 ③坚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 ④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M地位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该地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以特色农业带动旅游业发展,实现了全民共同富裕。地处大山深处的N地也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向M地学习先进经验后,N地把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结果当地农民收入不增反降。N地失败的原因在于 ( )①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求同法,忽略了两地的差异性 ②进行类比的根据相对较少,只看到两地相同的属性 ③机械照搬异地的发展经验,违背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④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忽略了思维具体的重要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2024·福建漳州二模)2023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其中蕴含大量辩证思维方法,下列内容与其蕴含的思维方法相符合的有 ( )①坚持先立后破——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③2024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分析为先导作出综合判断 ④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23·重庆高考)1956年,科学家首次提出“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但人脑是一个集知情于一体的通用智能系统。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意识的反复性决定了实践的曲折性B.体现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彻底消失C.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D.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4.(2025·贵州贵阳市模拟预测)浙江从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 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以此为龙头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千万工程”建设蕴含的辩证思维是 ( )①在综合的基础上对考察对象的各要素进行分析②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③坚持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④在实践中实现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升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吉林高考T19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冰上龙舟运动是起源于我国南方水乡民俗体育项目“龙舟竞渡”的新兴运动形式。作为一项强调团队合作、追求速度的竞技性体育运动,它要求舵手、鼓手和多位划手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这种“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龙舟精神,投射出强大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冰上龙舟由我国北方民间常见的冬季娱乐工具——冰车升级改造而来。冰车最初只可坐一人,而将多个冰车串联起来加以装饰,就成为冰上龙舟的雏形。受此启发,东北人在传统龙舟的底部安装两组冰刀,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和工艺,创制了今天使用的冰上龙舟。作为传统龙舟文化与现代冰雪运动的结合,冰上龙舟运动继承了“龙舟竞渡”的一些特性,又实现了比赛场景的转换,且更加富有速度与激情。随着多级别、多场次赛事的举办,该运动不仅在国内收获了大批拥趸,还吸引了俄罗斯、芬兰、德国等87个国家和地区冰上运动爱好者的关注与积极参与。借助这项运动的普及,冰上龙舟正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划”出东北,走向世界。(1)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阐明我们在冰上龙舟赛中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必要性。(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冰上龙舟运动发展历程中所反映出的辩证否定观。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系统知识(一)[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自身存在 灭亡 他事物 根本性质对立 斗争 全盘否定 辩证的否定形而上学2.双重性 旧事物 合理因素 扬弃辩证关系[即时评价·澄清微点]一、(1)提示:×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对立统一的。(2)提示:× 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3)提示:× 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4)提示:×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5)提示:× 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二、1.选C 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因此肯定和否定有界限,A说法错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B说法错误。“我们甚至可以称肯定为否定;反之也同样可以称否定为肯定”,这说明肯定的东西与否定的东西,在本质上是彼此互为条件的,并且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中,C说法正确。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选B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彻底否定原来的思想和方法”“破除既肯定又否定的模糊思想”说法均错误,②④排除。故本题选B。3.选A 传统民俗文化因融入新主体、新创意、新媒介和新场景而成功“出圈”,意味着民俗生态实现了新的建构和发展,说明事物只有经过“扬弃”,才能实现创新发展,事物发展要坚持肯定与否定的有机统一,①③说法正确。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中积极合理因素的肯定和对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内容的否定,而不是对既往的否定和现实的肯定,②说法错误。事物发展要经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系统知识(二)[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1)直观 外部形象 本质 思维抽象起始 认识 性质 结果 简略表达 特殊纯然 本质 (2)片面的 规律 思维具体概念 具体 整体 结果[即时评价·澄清微点]一、(1)提示:× 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2)提示:× 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3)提示:× 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4)提示:× 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不是认识的两个过程。二、1.选D 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不涉及事物的本质,A错误;思维具体是人们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B错误;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而不是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C错误;后来人们发现是壁画的颜料中混进了二氯化钴,无水二氯化钴显现为蓝色,而含有结晶水的二氯化钴显现为红色,表明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是辩证否定的过程,推动了认识发展,D正确。故答案选D。2.选C 分离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材料强调的是提纯,没有涉及分离,A不符合题意。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材料没有涉及简略化,B不符合题意。提纯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伽利略就依靠思维的抽象力,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形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体现了提纯,C符合题意。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材料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3.选D 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①错误。认识要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说法错误,②排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筑与赓续,坚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坚持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辩证统一,③当选。不同时代形成不同的红色精神,各种红色精神又指导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形成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当选。故本题选D。随堂综合训练1.选C N地的发展模式选择是通过与M地进行类比得出的,没有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求同法,①不符合题意。N地将自身与M地进行类比,只看到两地相同的属性(丰富的山水资源),但类比的根据过少,从而导致失败,②正确。材料体现了机械照搬他人的发展经验,但没有涉及思维的同一律要求,即没有违背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③不符合题意。N地看到自身和M地都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于是向M地学习先进经验,确立了农旅融合发展的思路,这体现了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过程。但N地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自身与M地的异同,没有综合考虑自身的发展条件,忽略了思维具体的重要性,④正确。故本题选C。2.选A 坚持先立后破,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体现了既肯定又否定,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①正确。“稳”是量变,“进”是质变,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正确处理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遵循了质量互变规律,②正确。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③错误。应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④排除。故本题选A。3.选C 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实践的曲折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A错误。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客观的,不会消失,B错误。“1956年,科学家首次提出‘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C正确。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D错误。4.选D 分析是综合的基础,①错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②错误。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体现了选项③。浙江从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 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以此为龙头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选项④。故本题选D。5.解析:第(1)问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解题关键是:一、表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二、找出整体是谁、部分是谁,指出二者是整体与部分关系。三、结合材料分层作答。一是立足龙舟赛集体利益,二是部分(舵手、鼓手和划手)推动整体(冰上龙舟整体利益)。第(2)问需要说出冰上龙舟运动发展的历程,也就是在材料中概括出冰上龙舟是怎么来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把这些过程分别对应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否定:旧事物中过时的因素——传统龙舟在水中。肯定: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继承传统龙舟的形制,实现器材创新,保留传统龙舟运动的特点。答案示例:(1)整体统率部分,并由部分构成,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比赛中团队与队员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协调好团队与队员间的关系,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比赛中,只有坚持集体利益优先,才能凝聚力量,加强团队合作;只有尊重个人正当利益,发挥每个队员的主动性,并使队员与团队协作配合,才可能赢得比赛。(2)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和否定的双重性,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对旧事物中合理因素的保留,是改造后的保留。从单个冰车到冰上龙舟的雏形,再到今天的冰上龙舟,继承了传统龙舟的形制,实现了器材创新;冰上龙舟运动保留了传统龙舟运动的特点,更具速度与激情,成为一种新兴运动形式,转换了比赛场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从东北走向世界。8 / 8(共74张PPT)推动认识发展第十课学习目标(1)结合事例,剖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实质。(2)结合具体认识及认识的发展历程,体会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把握认识发展的历程。输入你的标题建构知识体系一、二、系统知识(一)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三、目 录系统知识(二)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随堂综合训练四、课时质量评价系统知识(一) 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输入你的标题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方面 否定方面含义 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_________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为它自身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_____的方面,即促使它转化为_______的方面对立 关系 ①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 ②当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取得支配地位时,事物就会改变自己的_________,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自身存在灭亡他事物根本性质统一 关系 ①肯定中包含否定。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二者的_____与______必然使事物的发展进入自我否定阶段,并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②否定中包含肯定。否定并不是_________,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这种包含肯定的否定是“____________”要求 ①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_________的错误。②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在否定中看到肯定,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续表对立斗争全盘否定辩证的否定形而上学2.辩证的否定观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_______发展的 环节 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_______、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没有这样的否定,旧事物就不能灭亡,新事物就不能产生联系的 环节 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中_________的肯定与保留,这种保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经过改造,把它们包含在新事物之中(实质是“_____”)要求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_________。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学习资源推荐双重性旧事物合理因素扬弃辩证关系[辨析] 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比较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地割裂,或者简单肯定一切,或者简单否定一切动力 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 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同联系、发展的关系 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是联系的割裂和发展的中断×输入你的标题即时评价·澄清微点一、判断题(1)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完全对立的。( )提示: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对立统一的。(2)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实现对自身的否定。( )提示:当肯定方面处于优势时,事物就会保持其原有的性质和自身的存在。×(3)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或者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提示: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就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否则,就会陷于主观的、极端的思维方式,犯形而上学的错误。(4)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否定阶段来说,肯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 ( )提示: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5)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不合理因素的否定。( )提示:作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否定,是对旧事物、旧矛盾统一体的否定。×××二、选择题1.(2024·北京西城区一模)黑格尔说,人们总以为肯定和否定具有绝对的区别,其实两者是相同的。我们甚至可以称肯定为否定;反之,也同样可以称否定为肯定。譬如说,一条往东的路同时也是一条往西的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肯定和否定没有界限,肯定即否定,否定即肯定B.有些事物包含着肯定因素,另有一些事物则包含着否定因素C.肯定与否定互为条件,且只存在于它们的联系中D.处理复杂问题,既不能持肯定态度,也不能持否定态度√现场小测试基础知识的随机抽查解析: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该事物灭亡的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因此肯定和否定有界限,A说法错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性的因素和否定性的因素,B说法错误。“我们甚至可以称肯定为否定;反之也同样可以称否定为肯定”,这说明肯定的东西与否定的东西,在本质上是彼此互为条件的,并且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中,C说法正确。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健康,有时还是健康的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是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否则,口味再好,也不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这表明 (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②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彻底否定原来的思想和方法 ③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④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破除既肯定又否定的模糊思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彻底否定原来的思想和方法”“破除既肯定又否定的模糊思想”说法均错误,②④排除。故本题选B。√3.自2024年春节以来,福建泉州蟳埔簪花、福州游神、广东潮汕英歌舞等一系列地方传统民俗成为文化仪式、节日旅游等网络话题的焦点,新主体、新创意、新媒介和新场景的融入,成为传统民俗活动鲜明的特色。传统民俗文化“出圈”不仅表现在某一类民俗的受关注度,更意味着民俗生态实现了新的建构和发展。这说明 ( )①事物只有经过“扬弃”,才能实现创新发展 ②辩证否定是对既往的否定和现实的肯定 ③事物发展要坚持肯定与否定的有机统一④事物发展要经历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传统民俗文化因融入新主体、新创意、新媒介和新场景而成功“出圈”,意味着民俗生态实现了新的建构和发展,说明事物只有经过“扬弃”,才能实现创新发展,事物发展要坚持肯定与否定的有机统一,①③说法正确。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中积极合理因素的肯定和对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内容的否定,而不是对既往的否定和现实的肯定,②说法错误。事物发展要经历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系统知识(二) 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输入你的标题基本理论·整理强化1.认识发展的历程(1)第一阶段——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互动教学创意设计原因 感性具体是一种_____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感性具体只停留在事物的________上,还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____,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因而它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完全。认识要向前发展,就需要运用__________直观外部形象本质思维抽象环节 分离 思维抽象的_____环节,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提纯 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_____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_____和规律简略化 表述思维抽象_____的环节,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__________理想化 思维抽象的一种_____形式,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_____构想结果 思维抽象: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_____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零散、片面的本质) 续表起始认识性质结果简略表达特殊纯然本质(2)第二阶段——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原因 人们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_______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_____。认识不能停留在思维抽象阶段。要在思想中再现活生生的、内容丰富的具体事物,认识必须发展到_________环节 ①起点: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是最简单、最基本的_____,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②桥梁:随着认识的发展,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会逐一展现出来,这些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也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_____的桥梁。③终点:对事物多样性及其统一性的认识,是对认识对象____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结果 思维具体是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_____,而不是起点片面的规律思维具体整体概念具体结果2.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关系(1)区别感性 具体 以整体形象的形式反映客观对象,是人脑对事物外在现象的整体反映,是综合性的感性认识思维 抽象 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反映客观对象,是人脑对事物内在方面(要素、属性和关系)的特定反映,是分享性的理性认识思维 具体 以完整结论或理论体系的形式反映客观对象,是人脑对事物各方面联系的完整再现,是整体性的理性认识(2)辩证关系: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思维过程的这两个阶段(而不是认识的两个过程)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相互依存 思维抽象以感性具体为基础,思维抽象本身又是思维具体的基础相互渗透 具体中有抽象,思维具体包含着抽象规定;抽象中有具体,思维抽象包含着感性具体的要素相互转化 在一定关系中是抽象的东西,在另一关系中会转化为具体的东西输入你的标题即时评价·澄清微点一、判断题(1)思维抽象是指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提示: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2)提纯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分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提示: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3)从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复杂的概念。 ( )提示:这样的起点应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对研究对象的基本单位的反映。(4)经过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两个过程,实现了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提示: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而不是认识的两个过程。××二、选择题1.(2024·江苏高考)米开朗基罗的壁画《创世纪》具有预示当地天气变化情况的“特异功能”:如果壁画中人物服饰处的淡红色转变成蓝色,天空就会艳阳高照;反之,如果从蓝色变成淡红色,则预示着可能要下雨。后来人们发现是壁画的颜料中混进了二氯化钴,无水二氯化钴显现为蓝色,而含有结晶水的二氯化钴显现为红色。该认识过程表明( )A.感性具体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B.思维具体无法获得对事物整体的认识C.思维抽象能够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D.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是辩证否定的过程√解析:感性具体的认识,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不涉及事物的本质,A错误;思维具体是人们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B错误;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而不是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C错误;后来人们发现是壁画的颜料中混进了二氯化钴,无水二氯化钴显现为蓝色,而含有结晶水的二氯化钴显现为红色,表明认识从现象到本质是辩证否定的过程,推动了认识发展,D正确。故答案选D。2.(2024·河南安阳一模)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进行落体实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的抽象力,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形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坠落得快”的错误结论。在这里,伽利略依靠的思维抽象力主要是 ( )A.分离 B.简略化C.提纯 D.理想化√解析:分离是暂时不考虑研究对象与其他对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样的联系,而将其与其他对象分割开来、从与其他对象的联系中抽离出来,材料强调的是提纯,没有涉及分离,A不符合题意。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是对单一状态下的认识事物的结果进行简要化处理,或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材料没有涉及简略化,B不符合题意。提纯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扰人们认识的因素,以便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伽利略就依靠思维的抽象力,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形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体现了提纯,C符合题意。理想化是在思维中对认识对象存在状态的纯然构想,材料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解题技法] 利用关键词句理解思维抽象的环节分离 暂不考虑与其他对象的联系,分割、抽离提纯 排除干扰因素简略化 简要化处理、简略表达理想化 在思维中设想纯然状态3.(2025·山东烟台市高三检测)红色精神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在党的百年历史中,形成了很多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色精神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筑与赓续 ( )①抓住了理想化这一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关键节点 ②找到了“红色精神”这一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 ③坚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 ④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①错误。认识要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说法错误,②排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筑与赓续,坚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坚持了感性具体、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辩证统一,③当选。不同时代形成不同的红色精神,各种红色精神又指导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形成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当选。故本题选D。1.M地位于城市边缘,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该地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以特色农业带动旅游业发展,实现了全民共同富裕。地处大山深处的N地也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向M地学习先进经验后,N地把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结果当地农民收入不增反降。N地失败的原因在于 ( )①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求同法,忽略了两地的差异性 ②进行类比的根据相对较少,只看到两地相同的属性 ③机械照搬异地的发展经验,违背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④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忽略了思维具体的重要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涉及知识:类比推理+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解析:N地的发展模式选择是通过与M地进行类比得出的,没有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求同法,①不符合题意。N地将自身与M地进行类比,只看到两地相同的属性(丰富的山水资源),但类比的根据过少,从而导致失败,②正确。材料体现了机械照搬他人的发展经验,但没有涉及思维的同一律要求,即没有违背思维的确定性要求,③不符合题意。N地看到自身和M地都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于是向M地学习先进经验,确立了农旅融合发展的思路,这体现了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过程。但N地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自身与M地的异同,没有综合考虑自身的发展条件,忽略了思维具体的重要性,④正确。故本题选C。2.(2024·福建漳州二模)2023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其中蕴含大量辩证思维方法,下列内容与其蕴含的思维方法相符合的有 ( )①坚持先立后破——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遵循质量互变规律 ③2024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分析为先导作出综合判断 ④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坚持先立后破,处理好“立”与“破”的关系,体现了既肯定又否定,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①正确。“稳”是量变,“进”是质变,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正确处理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遵循了质量互变规律,②正确。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③错误。应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④排除。故本题选A。3.(2023·重庆高考)1956年,科学家首次提出“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但人脑是一个集知情于一体的通用智能系统。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说明意识的反复性决定了实践的曲折性B.体现了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的彻底消失C.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D.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涉及知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质量互变规律+认识发展的历程]√解析: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实践的曲折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A错误。认识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客观的,不会消失,B错误。“1956年,科学家首次提出‘用机器模拟人工智能’。经过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类”,说明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C正确。认识发展的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D错误。4.(2025·贵州贵阳市模拟预测)浙江从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 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以此为龙头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千万工程”建设蕴含的辩证思维是 ( )①在综合的基础上对考察对象的各要素进行分析 ②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坚持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④在实践中实现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升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涉及知识: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认识发展的过程]√解析:分析是综合的基础,①错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②错误。20年来,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体现了选项③。浙江从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 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并以此为龙头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选项④。故本题选D。5.(2024·吉林高考T19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冰上龙舟运动是起源于我国南方水乡民俗体育项目“龙舟竞渡”的新兴运动形式。作为一项强调团队合作、追求速度的竞技性体育运动,它要求舵手、鼓手和多位划手各司其职、紧密配合。这种“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龙舟精神,投射出强大的内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冰上龙舟由我国北方民间常见的冬季娱乐工具——冰车升级改造而来。冰车最初只可坐一人,而将多个冰车串联起来加以装饰,就成为冰上龙舟的雏形。受此启发,东北人在传统龙舟的底部安装两组冰刀,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和工艺,创制了今天使用的冰上龙舟。作为传统龙舟文化与现代冰雪运动的结合,冰上龙舟运动继承了“龙舟竞渡”的一些特性,又实现了比赛场景的转换,且更加富有速度与激情。随着多级别、多场次赛事的举办,该运动不仅在国内收获了大批拥趸,还吸引了俄罗斯、芬兰、德国等87个国家和地区冰上运动爱好者的关注与积极参与。借助这项运动的普及,冰上龙舟正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划”出东北,走向世界。[涉及知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辩证否定观](1)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阐明我们在冰上龙舟赛中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必要性。(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冰上龙舟运动发展历程中所反映出的辩证否定观。解析:第(1)问考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解题关键是:一、表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二、找出整体是谁、部分是谁,指出二者是整体与部分关系。三、结合材料分层作答。一是立足龙舟赛集体利益,二是部分(舵手、鼓手和划手)推动整体(冰上龙舟整体利益)。第(2)问需要说出冰上龙舟运动发展的历程,也就是在材料中概括出冰上龙舟是怎么来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把这些过程分别对应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否定:旧事物中过时的因素——传统龙舟在水中。肯定: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继承传统龙舟的形制,实现器材创新,保留传统龙舟运动的特点。答案示例:(1)整体统率部分,并由部分构成,二者是辩证统一关系。比赛中团队与队员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协调好团队与队员间的关系,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比赛中,只有坚持集体利益优先,才能凝聚力量,加强团队合作;只有尊重个人正当利益,发挥每个队员的主动性,并使队员与团队协作配合,才可能赢得比赛。(2)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和否定的双重性,辩证的否定是扬弃,对旧事物中合理因素的保留,是改造后的保留。从单个冰车到冰上龙舟的雏形,再到今天的冰上龙舟,继承了传统龙舟的形制,实现了器材创新;冰上龙舟运动保留了传统龙舟运动的特点,更具速度与激情,成为一种新兴运动形式,转换了比赛场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从东北走向世界。据情灵活自选的随堂训练(题目设计:鲜活素材原创命题)课时质量评价(标 的为推荐讲评题目,配有精品课件)一、选择题1.洞山和尚是云崖和尚的高足,有人问洞山和尚:“你赞成你的老师云崖和尚的话吗 ”洞山和尚回答:“半肯半不肯。”那人又问:“为什么不全部肯定 ”洞山和尚回答说:“若‘全肯’,即辜负先师也!”这段对话体现的道理是( )①否定方面最终将消解肯定方面的规定性 ②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 ③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④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斗争推动事物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76√891110121234576891110解析: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①错误。“若‘全肯’,即辜负先师也!”这表明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而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斗争推动事物发展,“半肯半不肯”是对辩证的否定的形象表达,②④正确。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③错误。故本题选D。12√12345768911102.(2025·山东泰安市模拟预测)2024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洞察时与势、把握稳和进、悟透立与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担当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进”是“稳”的动力和方向,“进”要把握适度原则 ②行稳方能致远,即行得稳则会走得远,因此要坚持稳中求进 ③“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破是对旧机制、旧技术等旧事物的否定,对新机制、新技术等新事物的肯定 ④没有真正实现“立”也就不能真正实现“破”,表明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制约着斗争性的形式和程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1234576891110解析:2024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把握稳和进,说明“进”是“稳”的动力和方向,“进”要把握适度原则,①正确。行稳致远,表明“行稳”是“致远”的必要条件,“进”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②错误。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破并不是对旧机制、旧技术等旧事物的全盘否定,③错误。先立后破,没有真正实现“立”也就不能真正实现“破”,表明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制约着斗争性的形式和程度,④正确。故本题选B。12√12345768911103.(2024·山东济宁一模)量子芯片是在传统半导体工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量子力学效应,实现高效率并行量子计算的核心部件。搭载量子芯片的计算机比传统硅基芯片计算机快百万倍,常被应用在天气预测、加密解密、空间探测、生物研究等领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量子芯片赋予芯片新的规定性,是对以前半导体材料芯片的辩证否定 ②对搭载量子芯片计算机的用途分析,属于确定“有多少”的定量分析 ③从硅基芯片到量子芯片的飞跃,有利于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效率 ④人们对量子芯片的认识,是一个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辩证思维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1234576891110解析:量子芯片是在传统半导体工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量子力学效应,实现高效率并行量子计算的核心部件,①说法正确。对搭载量子芯片计算机的用途分析,属于“有什么作用”的功能分析,②说法错误。搭载量子芯片的计算机比传统硅基芯片计算机快百万倍,常被应用在多个领域,③符合题意。人们对量子芯片的认识,是一个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辩证思维过程,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2√12345768911104.(2024·山东烟台三模)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动摇。《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启示我们( )①只有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②只要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就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③感性具体的认识,无法真正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④要以思维具体为起点,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整体的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1234576891110解析:《共产党宣言》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表明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①入选,②不选。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现象的整体认识,无法真正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③入选。思维具体是认识的终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④不选。故本题选B。1212345768911105.(2024·天津河西区三模)“五一”假期到来,看一场热门舞剧,或者心仪歌手的演唱会,是不少人的选择。漫画《购票诈骗》给我们的启示是 ( )12√1234576891110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③借助抽象思维,将感性认识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多参与实践活动就能得出真知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但多参与实践活动不一定就能得出真知,④错误。故本题选C。1212345768911106.(2024·湖北武汉市三模)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由此可见 (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的特征②分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③思维抽象具有抽离性、纯粹性和简洁性特点④事物的整体得以在思维中再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1234576891110解析: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这是通过思维对点、线、面进行的总结。抽象即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是思维加工的结果,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的特征,思维抽象具有抽离性、纯粹性和简洁性特点,①③入选。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提纯才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②错误。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材料体现的是思维抽象环节,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2√12345768911107.科研人员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玄武岩岩屑中50余颗富铀矿物进行分析,确定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也就是说,大约20亿年前月球上仍存在岩浆活动,和人类原先的认知相比,月球变“长寿”了8亿岁。这表明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识过程 ( )①经历了分离、提纯的思维抽象环节 ②是一个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③经历了从事物个性中提取共性的环节 ④体现了辩证思维中抽象与具体的统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②错误。材料说明对月球演化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从事物整体中提取某一部分的思维活动,③错误。12√12345768911108.(2025·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联考)认识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思维的不同层次和维度可以作不同的解读,从认识发展的历程角度看 ( )①第一重境界是通过形象思维如实把握事物的现象 ②第二重境界是在感性具体的指导下直觉事物的本质 ③第三重境界是在分析基础上建构对事物的整体性认识 ④这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深化过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1234576891110解析: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属于形象思维,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直观认识,但不一定是如实把握事物的现象,①错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对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思考,是对事物的抽象认识,属于思维抽象,②错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在思维抽象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思维具体,在分析基础上建构对事物的整体性认识,③正确。认识的三重境界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深化过程,④正确。故本题选D。12√12345768911109.(2024·辽宁丹东二模)在生活中人们发现玻璃棒与毛皮摩擦可以吸引纸屑、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出现后,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动机,电磁理论推动了无线电技术发展,人们生活发生新的变化。电磁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 ②把握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的辩证统一,有利于全面认识事物 ③对认识对象的简略化表达,有利于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 ④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1234576891110解析:提纯有利于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而不是简略化,③错误。“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而不是任意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A。12123457689111010.(2024·江西上饶二模)人们初读一本书时,对这本书的认识只是粗浅的、笼统的。当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把这本书的各部分有秩序地加以细细研究,然后再把各部分的研究加以综合,得出对这本书的整体的认识,这时对这本书就有了科学的认识和具体的了解。这一认识过程 ( )①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②坚持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研究事物,推动了认识的深化 ③坚持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在分析的指导下进行综合 ④运用思维抽象,从整体中抽取部分,发挥了分离的关键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应该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③错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是提纯,而不是分离,④不选。故本题选A。√121234576891110二、非选择题11.(8分)(2025·广东省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只有理解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才能把握文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中华文明把对于“生生”的体认深深镌刻在自身的文化基因之中。“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只有在继承原有的“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和实现;“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和既有的、现存的“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一方面,既有的、现存的“生”以“生生”的存在为存在方式;另一方面,新生的“生”是对既有的、现存的“生”的超越。121234576891110因而既有的、现存的“生”与作为生生之下一环节的新生之“生”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的消灭与敌对,而是相互成全的发展与实现。因此,以“生生”的眼光看待文明发展的中华文明,既不会盲目守旧,也不会全面否定。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简述中华文明为什么会把对于“生生”的体认深深镌刻在自身的文化基因之中。121234576891110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关键词①:既有的、现存的“生”以“生生”的存在为存在方式,新生的“生”是对既有的、现存的“生”的超越→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关键词②:“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只有在继承原有的“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和实现;“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和既有的、现存的“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121234576891110答案示例: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既有的、现存的“生”以“生生”的存在为存在方式,新生的“生”是对既有的、现存的“生”的超越。②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新的“生”只有在继承原有的“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和实现,新的“生”和既有的、现存的“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12123457689111012.(8分)(2024·黑龙江哈尔滨市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传统粮食观中,食物主要是指粮食,而粮食又被片面理解为水稻、小麦等谷物主粮。现阶段,我国已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居民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的作用就是提供维持生物体运转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谷物是食物,蔬菜和肉蛋奶也是食物,甚至微生物、合成物质都可以成为食物。121234576891110大食物观视域下,粮食概念从狭义的谷物扩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范畴,食物获取途径从耕地资源拓展到整个国土资源,食物开发领域延伸至山水林田湖草沙,最大限度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从“粮食”到“食物”再到“大食物观”,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观念转变,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观念创新。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大食物观”发展过程的认识。1212345768910解析:材料信息 答题要点运用“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 认识发展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在我国传统粮食观中,食物主要是指粮食,而粮食又被片面理解为水稻、小麦等谷物主粮 对食物整体的、表象的认识111212345768910现阶段,我国已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甚至微生物、合成物质都可以成为食物 认识从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阶段大食物观视域下,粮食概念从狭义的谷物扩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范畴……最大限度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 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形成了对食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完成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再现了“食物”多样性的统一1112续表12345768910答案示例:①“大食物观”的发展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②传统粮食观中,认为食物仅指主粮,这是对食物整体的、表象的认识。③伴随实践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的作用的本质,认识从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阶段。④在此基础上,人们拓展了“食物”的外延,延伸了开发食物资源的途径和领域,形成了大食物观,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形成了对食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完成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再现了“食物”多样性的统一。1112课时质量评价(五十二)|推动认识发展一、选择题1.洞山和尚是云崖和尚的高足,有人问洞山和尚:“你赞成你的老师云崖和尚的话吗 ”洞山和尚回答:“半肯半不肯。”那人又问:“为什么不全部肯定 ”洞山和尚回答说:“若‘全肯’,即辜负先师也!”这段对话体现的道理是 ( )①否定方面最终将消解肯定方面的规定性 ②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 ③否定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 ④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斗争推动事物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5·山东泰安市模拟预测)2024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洞察时与势、把握稳和进、悟透立与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积极担当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稳致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进”是“稳”的动力和方向,“进”要把握适度原则②行稳方能致远,即行得稳则会走得远,因此要坚持稳中求进 ③“破中有立,立中有破”,破是对旧机制、旧技术等旧事物的否定,对新机制、新技术等新事物的肯定④没有真正实现“立”也就不能真正实现“破”,表明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制约着斗争性的形式和程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山东济宁一模)量子芯片是在传统半导体工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量子力学效应,实现高效率并行量子计算的核心部件。搭载量子芯片的计算机比传统硅基芯片计算机快百万倍,常被应用在天气预测、加密解密、空间探测、生物研究等领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量子芯片赋予芯片新的规定性,是对以前半导体材料芯片的辩证否定 ②对搭载量子芯片计算机的用途分析,属于确定“有多少”的定量分析 ③从硅基芯片到量子芯片的飞跃,有利于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效率 ④人们对量子芯片的认识,是一个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辩证思维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2024·山东烟台三模)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理想信念的确立,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而不是一时的冲动,光有朴素的感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深厚的理论信仰作支撑,否则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动摇。《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启示我们 ( )①只有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②只要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就能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③感性具体的认识,无法真正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④要以思维具体为起点,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整体的认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天津河西区三模)“五一”假期到来,看一场热门舞剧,或者心仪歌手的演唱会,是不少人的选择。漫画《购票诈骗》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要善于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③借助抽象思维,将感性认识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多参与实践活动就能得出真知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2024·湖北武汉市三模)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由此可见 ( )①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的特征 ②分离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 ③思维抽象具有抽离性、纯粹性和简洁性特点 ④事物的整体得以在思维中再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科研人员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玄武岩岩屑中50余颗富铀矿物进行分析,确定月球最“年轻”玄武岩年龄为20亿年。也就是说,大约20亿年前月球上仍存在岩浆活动,和人类原先的认知相比,月球变“长寿”了8亿岁。这表明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识过程 ( )①经历了分离、提纯的思维抽象环节 ②是一个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 ③经历了从事物个性中提取共性的环节 ④体现了辩证思维中抽象与具体的统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2025·湖北省高中名校联盟高三联考)认识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思维的不同层次和维度可以作不同的解读,从认识发展的历程角度看 ( )①第一重境界是通过形象思维如实把握事物的现象②第二重境界是在感性具体的指导下直觉事物的本质③第三重境界是在分析基础上建构对事物的整体性认识 ④这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深化过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4·辽宁丹东二模)在生活中人们发现玻璃棒与毛皮摩擦可以吸引纸屑、有电流的导线会使磁针发生偏转,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出现后,电磁理论更加系统,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利用电磁原理设计制造发动机,电磁理论推动了无线电技术发展,人们生活发生新的变化。电磁的发展历程表明 ( )①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②把握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的辩证统一,有利于全面认识事物 ③对认识对象的简略化表达,有利于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 ④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是思维从抽象逐步走向具体的桥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4·江西上饶二模)人们初读一本书时,对这本书的认识只是粗浅的、笼统的。当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把这本书的各部分有秩序地加以细细研究,然后再把各部分的研究加以综合,得出对这本书的整体的认识,这时对这本书就有了科学的认识和具体的了解。这一认识过程 ( )①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②坚持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研究事物,推动了认识的深化 ③坚持在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在分析的指导下进行综合 ④运用思维抽象,从整体中抽取部分,发挥了分离的关键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1.(8分)(2025·广东省高三第一次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只有理解文明发展的历史规律,才能把握文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中华文明把对于“生生”的体认深深镌刻在自身的文化基因之中。“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只有在继承原有的“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和实现;“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和既有的、现存的“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一方面,既有的、现存的“生”以“生生”的存在为存在方式;另一方面,新生的“生”是对既有的、现存的“生”的超越。因而既有的、现存的“生”与作为生生之下一环节的新生之“生”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的消灭与敌对,而是相互成全的发展与实现。因此,以“生生”的眼光看待文明发展的中华文明,既不会盲目守旧,也不会全面否定。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简述中华文明为什么会把对于“生生”的体认深深镌刻在自身的文化基因之中。12.(8分)(2024·黑龙江哈尔滨市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食物观是“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的一种观念,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传统粮食观中,食物主要是指粮食,而粮食又被片面理解为水稻、小麦等谷物主粮。现阶段,我国已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居民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的作用就是提供维持生物体运转的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谷物是食物,蔬菜和肉蛋奶也是食物,甚至微生物、合成物质都可以成为食物。大食物观视域下,粮食概念从狭义的谷物扩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范畴,食物获取途径从耕地资源拓展到整个国土资源,食物开发领域延伸至山水林田湖草沙,最大限度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从“粮食”到“食物”再到“大食物观”,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观念转变,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观念创新。结合材料,运用“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谈谈你对“大食物观”发展过程的认识。课时质量评价(五十二)1.选D 否定并不是全盘否定,矛盾斗争的结果并不是将矛盾双方消解为虚无,而是产生新的规定性,①错误。“若‘全肯’,即辜负先师也!”这表明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而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斗争推动事物发展,“半肯半不肯”是对辩证的否定的形象表达,②④正确。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③错误。故本题选D。2.选B 2024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把握稳和进,说明“进”是“稳”的动力和方向,“进”要把握适度原则,①正确。行稳致远,表明“行稳”是“致远”的必要条件,“进”还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②错误。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破并不是对旧机制、旧技术等旧事物的全盘否定,③错误。先立后破,没有真正实现“立”也就不能真正实现“破”,表明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制约着斗争性的形式和程度,④正确。故本题选B。3.选A 量子芯片是在传统半导体工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量子力学效应,实现高效率并行量子计算的核心部件,①说法正确。对搭载量子芯片计算机的用途分析,属于“有什么作用”的功能分析,②说法错误。搭载量子芯片的计算机比传统硅基芯片计算机快百万倍,常被应用在多个领域,③符合题意。人们对量子芯片的认识,是一个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辩证思维过程,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4.选B 《共产党宣言》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这表明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①入选,②不选。感性具体是对事物现象的整体认识,无法真正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③入选。思维具体是认识的终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④不选。故本题选B。5.选C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①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但多参与实践活动不一定就能得出真知,④错误。故本题选C。6.选B 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这是通过思维对点、线、面进行的总结。抽象即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是思维加工的结果,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的特征,思维抽象具有抽离性、纯粹性和简洁性特点,①③入选。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提纯才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②错误。思维具体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材料体现的是思维抽象环节,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7.选D 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②错误。材料说明对月球演化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从事物整体中提取某一部分的思维活动,③错误。8.选D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属于形象思维,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直观认识,但不一定是如实把握事物的现象,①错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对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思考,是对事物的抽象认识,属于思维抽象,②错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在思维抽象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思维具体,在分析基础上建构对事物的整体性认识,③正确。认识的三重境界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深化过程,④正确。故本题选D。9.选A 提纯有利于在某种单一的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而不是简略化,③错误。“起点中所包含的种种矛盾”是认识发展的环节,而不是任意矛盾,④错误。故本题选A。10.选A 应该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③错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是提纯,而不是分离,④不选。故本题选A。11.解析: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关键词①:既有的、现存的“生”以“生生”的存在为存在方式,新生的“生”是对既有的、现存的“生”的超越→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关键词②:“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只有在继承原有的“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和实现;“生生”意味着新的“生”和既有的、现存的“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答案示例: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对立的。既有的、现存的“生”以“生生”的存在为存在方式,新生的“生”是对既有的、现存的“生”的超越。②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是统一的,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新的“生”只有在继承原有的“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和实现,新的“生”和既有的、现存的“生”是彼此成就的关系。12.解析:材料信息 答题要点运用“认识发展历程”的知识 认识发展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在我国传统粮食观中,食物主要是指粮食,而粮食又被片面理解为水稻、小麦等谷物主粮 对食物整体的、表象的认识现阶段,我国已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甚至微生物、合成物质都可以成为食物 认识从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阶段大食物观视域下,粮食概念从狭义的谷物扩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范畴……最大限度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 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形成了对食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完成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再现了“食物”多样性的统一答案示例:①“大食物观”的发展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②传统粮食观中,认为食物仅指主粮,这是对食物整体的、表象的认识。③伴随实践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的作用的本质,认识从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阶段。④在此基础上,人们拓展了“食物”的外延,延伸了开发食物资源的途径和领域,形成了大食物观,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形成了对食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完成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再现了“食物”多样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docx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pptx 课时质量评价(五十二) 推动认识发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