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江苏省盐城市两地中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1.某位同学在学习“文明起源”这一知识时,画出了以下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可以填入①处的是( )A.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B. 贫富分化,阶级出现C. 磨制石器,农耕兴起 D. 生产发展,人类起源2.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这样的局面( )A. 阻碍了社会进步 B. 促进思想文化繁荣 C.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 推动了太学的出现3.《汉书》记载:“(汉)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官吏降免或升迁),而藩国自析。”该举措( )A. 使西汉版图得以扩大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 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D. 改善了西汉的财政状况4.有学者认为:北朝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构成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 三国鼎立的形成 B. 西晋的短暂统一 C. 北魏孝文帝改革 D. 江南地区的开发5.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如图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A. 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B. 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C. 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D. 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6.某历史小组围绕明清时期“中外交往”这一主题,准备在公众号推送一篇文章,请为其选一幅合适的配图( )A. 锦衣卫木印B. 市船司遗址C. 戚继光抗倭遗迹D. 班禅金印7.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的官员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眷出的写字机器”。据此可知该机构的设置( )A.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B. 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C. 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 D. 开创了考试选官制度8.有学者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背叛共和后,辛亥革命就失败了。但是,如果从民主发展的进程来说,袁世凯反对民主、背叛共和失败的那么惨那么快,又是辛亥革命的结果。他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B.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C. 使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D. 使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9.某集团军129师师长刘伯承在一场誓师大会上说:“现在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换帽子算不了什么,那是形式;我们人民军队的本质不会变,红军的传统不会变,解放全中国的意志也不会动摇!”这一事件发生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国民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10.下列材料中,1982年宪法的第一条内容表述与1954年宪法有所不同,原因主要是(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1954年宪法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2年宪法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D. 改革开放的实施11.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城市注定大名鼎鼎。一座作为“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焕发出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市分别是( )A. 宁波、汕头 B. 深圳、海口 C. 深圳、上海 D. 厦门、珠海12.于建芳回忆道:“我们的态度很坚决,必须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零时零分零秒准时奏响中国国歌。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践行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经济体制改革政策 D. “一国两制”构想1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指挥于建芳回忆说:“军乐团当时接到的是死命令,不能早一秒也不能晚一秒。如果英方故意拖延时间,我们也要准时奏响国歌,即使是我们和他们国歌音乐叠在一起也在所不惜。……我们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一秒钟都不能再等了。”他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 开国大典 B. 日内瓦会议 C. 香港回归 D. 澳门回归14.“13世纪(西欧)城市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包括选举产生的市议会、市政官、市长等,是享有特别的法律、行政和司法权力的集体法人。”材料说明“城市”( )A. 仍旧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 B. 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C. 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控制 D. 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15.语言折射历史变迁。有学者发现,在历史某一时期,英语中的industry(工业)、class(阶级)有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意义;此外,还有capitalism(资本主义)、proletariat(无产阶级)等新词汇出现。以上词汇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A. 王权与议会的对立 B. 工场手工业的出现C. “光荣革命”的发生 D. 工业革命的推进16.南美解放者杯是为纪念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袖等人而创立的国际足球赛事,最初由南美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秘鲁、智利、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10国参加。此项赛事纪念的这位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是( )A. 拿破仑 B. 扎格鲁尔 C. 章西女王 D. 玻利瓦尔17.20世纪20年代,柏林的餐馆里流行这样一个笑话:有名工人从婴儿车厂里拿了零件,想回家给自己的孩子攒辆婴儿车,等把零件组装好一看,居然攒出了一挺机关枪。这一笑话的流行能反映当时德国( )A. 与协约国开展军备竞赛 B. 工业化标准化程度高C. 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不满 D.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8.“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A.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 欧洲联盟的成立 D. “北约”的成立19.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尼克松说的“欧洲自己的力量”指的是( )A. 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建立了“欧洲共同体”C. 建立跨国性质的欧洲联盟 D. 与美国结成战略伙伴20.2025年开年,人工智能Deepseek横空出世,凭借其低成本、高性能的优势一夜之间在各行各业掀起AI巨浪,谷歌、微软、OpenAI等科技巨头纷纷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各国开启了全球“AI大模型竞赛”。这反映出当代世界( )A.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 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C. 文化多样性特征日益明显 D. 社会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21.监察制度是为巩固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而设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是最早建立监察制度,并将其置于国家主要典制地位的国家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中国古代监察相关问题。材料一惧宰官之不脩(失职),立监牧以董(监督)之,……宰牧相累(牵连),监察相司(督查),人怀异心,上下殊务。——晋 陈寿《三国志》(1) 写出秦朝设立“监牧”的具体措施,并根据材料一回答“监牧”设立的作用。材料二宋代州设 ______ ,号称“监州”,实际上是专门监察地方长官的监察官,试图恢复秦汉同级相互监督的制度。——柏桦《中国官制史》(2) 请完成材料二中的填空,并另列举一例宋朝为防知州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材料三君主为了直接掌握情况,还经常派遣御史、使者、宦官、亲信等奉旨持节以监督和处理各项事务,诸如拷问诏狱、督捕盗贼、刺举奸非、监军、监财税等。尤其是刺举奸非,权力极大。——柏桦《中国官制史》(3) 列举明朝为“刺举奸非”设置的机构,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机构设置的根本目的。材料四从监察职能来看,主要有对上、对下、对左右三个方面。对上是谏诤,对下是监督弹劾,对左右是互相牵制制衡。谏诤制度难以摆脱政治高压的现实关系,大多数成为精神和政治的粉饰;监督弹劾的本意是旨在维护中央制定的纲纪,在君主的关注和支持下,以全国官吏为主要对象;牵制制衡在纵横有属、左右牵制监督的设官制度遭到破坏后,机制便基本失去效用,不能由此消除官僚们相互倾轧排挤的现象。——据柏桦《中国官制史》整理(4) 根据材料四回答,我国古代哪种方式的监察不断得到加强?并分析另外两种监察方式难以起到真正作用的原因。22.《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忠实记录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集中彰显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淬炼锻造的伟大精神。请阅读以下天于本书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部分目录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一、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各种力量的艰难探索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 列举一例第一节中“各种力量的艰难探索”的代表事件,并指出探索道路艰难的原因。材料二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一个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转折点正在到来。——《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二章》(2) 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中“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转折点”的含义。材料三《中国共产党简史》插图:党的七大会场(3) 请结合所学,说说你对中共七大会场悬挂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理解,并指出党高举这一旗帜的重要意义。材料四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说:“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七章》(4) 针对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的问题,我党作出哪一伟大决策?(5) 请结合上述探究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与国家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财富多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 材料一认为当时英国等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什么弊端?孙中山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材料二在实行余粮收集中,懒汉和勤劳的人都同样摊派,农民感到这太不公平,消极生产……而 1921年之后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黄立茀等《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联社会》(2) 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农民对待生产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的具体原因。材料三 1933年罗斯福制定了以保全人力和自然资源为目标的“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计划。它吸收18至25岁的失业青年,从事诸如造林、防火、防洪、筑路等工作,每月工资30美元。保护队在美国参战前的8年多,先后吸收了150万青年,开辟了数百万英亩的国有林区和公园等。——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3) 根据材料三分析“民间自然资源保护队”的成立有何意义?材料四 1978年底,村里的1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大包干。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却说:“如果不关心群众生活,不发扬民主,想要发展快,办不到。”安徽的做法也得到了祁小干、陈云的肯定。到1984年,中国农村99%的生产队选择了这一政策。——张岂之《中国历史》(4) 请问材料四中的“政策”指什么?这一政策的施行从哪个村开始?根据材料回答这一政策推行的作用。(5) 综合上述探究,请回答民生问题和国家发展的关系。1.【答案】B2.【答案】B3.【答案】B4.【答案】C5.【答案】D6.【答案】C7.【答案】C8.【答案】A9.【答案】C10.【答案】B11.【答案】C12.【答案】D13.【答案】C14.【答案】D15.【答案】D16.【答案】D17.【答案】C18.【答案】B19.【答案】B20.【答案】D21.【答案】【小题1】监御史;监督地方官员,防止失职渎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小题2】通判;知州由文官担任;实行“路”级行政体制,削弱知州权力【小题3】厂卫制度;强化皇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小题4】对下的监督弹劾;受制于君主专制,皇帝往往不愿接受批评,谏官易遭打压;官僚体系腐败后,监察机制失效,官员互相包庇或倾轧22.【答案】【小题1】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探索者自身的局限性【小题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小题3】理解: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的旗帜”代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重要意义: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小题4】改革开放【小题5】观点示例: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论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遵义会议纠正错误路线,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中国经济腾飞;在新时代,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才能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前进的核心动力23.【答案】【小题1】财富分配不均;平均地权【小题2】从消极怠工转变为积极生产;苏联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小题3】缓解了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失业问题;改善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公共工程建设,为美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小题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大幅增长,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小题5】民生改善能提高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必须关注民生,否则可能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合理的民生政策有助于社会稳定,为国家长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