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霸州市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全卷共7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交回。2.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 共2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24分)1.2007年,考古人员成功打捞出南宋初期的“南海一号”古沉船,并出水景德镇、龙泉窑等地烧制的宋代著名瓷器数千件,30余种。若用于研究宋代历史,它们属于( )A.实物史料 B.文献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2.针对魏征的建议(见下图),唐太宗采取的态度是( )A.以民为本,勤于政事 B.虚心纳谏,从善如流C.重视人才,纠正弊政 D.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唐朝( )直辕犁和曲辕犁受力分析A.民众审美标准变化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生产方式彻底改变 D.商业活动范围扩大4.19世纪末期,晚清士大夫纷纷上折反对与日本议和,曰:“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材料认为该条款对中国的危害是( )A.加剧清政府的财政困难B.刺激列强对中国的瓜分C.导致侵略势力深入内地D.加速列强对华资本输出5.下表中有一次战争的性质与其它三次战争不同。这次战争是( )序号 时间 战争名称 作战双方① 1920年 直皖战争 直系军阀 皖系军阀② 1922年 第一次直奉战争 直系军阀 奉系军阀③ 1924年 第二次直奉战争 直系军阀 奉系军阀④ 1926年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A.① B.② C.③ D.④6.260万名翻身农民参军参战,上千万名农民投入支援前线的行动,不仅决定战争最终胜利的大局,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解放战争”,而且从根本上瓦解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统治的经济基础。材料叙述的是( )A.重庆谈判的结果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背景C.渡江战役的过程 D.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影响7.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2758号决议。这一决议( )A.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B.表明中日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批准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第一个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第一件代表国家意志和人民心声的提案;第一次召开专题协商会。这些“第一”成为历史上一个个“高光时刻”,点亮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这些“高光时刻”( )A.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见证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9.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改革选举办法,使每个身体健康并关心政治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原则上都有当选五百人会议成员的权利。这一措施( )A.导致了雅典衰落 B.废除了奴隶制度C.扩大了公民权利 D.确立了贵族统治10.下表是一些历史学家或学者评价中世纪的观点。这表明( )人物 观点 出处人文主义学者 这个时期的欧洲战争频繁,教会禁锢了人的思想,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西方史学史》朱迪斯·M.本内特 中世纪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欧洲中世纪史》钱乘旦 中世纪欧洲在昏庸无道中也创造和累积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诸多因素 《西方那一块土》A.史学研究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B.尽量接近客观是历史学的使命C.后人的研究方法比前人更先进D.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往往可靠11.如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的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箱子写着“NUCLEARWAR”意为“核战争”,画上方英文翻译为“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该漫画反映出( ) A.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B.美苏处理核威胁走向理性C.追求国际和平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D.核威胁改变了大国博弈的关系实质12.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AI)领域的突飞猛进令世人瞩目。某AI领域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让人工智能真正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是成为威胁。这启示我们( )A.必须使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B.发展人工智能要趋利避害C.技术创新必然威胁人类社会D.应立即停止发展人工智能二、第Ⅱ卷 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13题18分,14题,10分,15题,8分题,共36分)13.阅读地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填序号)既是唐朝都城,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文成公主和亲属前往。(填序号) 2分(2)列举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位使者并简要概括其历史贡献。 6分(3)唐朝对周边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请你思考这是为什么? 6分(4)综上所述,谈谈对我国当前的对外交往的启示。 4分14.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观察图片,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请选取A---C段,说明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10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事件1939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2年1月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战校取得胜利1944年6月 英美国军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2月 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国军行动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材料二材料二联合国旗帜联合国旗帜正中是一个白色的联合国微记。徽记是一张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地图等距离方位由橄榄枝组成的花环相托,象征世界和平投影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多极”之间既相互交流与合作,又相互制约和防范,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发挥着日益重美的作用。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性事件。2分2.材料一中的哪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2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联合国的主要宗旨,1分4.材料三反映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这一趋势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参考答案-5ABBCD,6---10.DAACA,11--12,BB13.答案: (1)①②(2)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带回了大量佛经;由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3)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策开明;文化先进。(任答两点即可)(4)我们应该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贸易,学习他国先进的文化科技。(任答符合题意的一点即可)14.答案: 1952—1957年,中国经济呈上升趋势,原因: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的实施。1957—1960年,中国经济呈下降趋势。原因:“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经济。15. 答案: 1.标志性事件:《联合国家宜言》的签署。2.事件:斯大林格勒战役。主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各国人民相互支持、相互配合。3.主要宗旨:护世界和平为安全。4.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积极影响:制约的和限制军事霸权主义;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