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西安市曲江一中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陕西省西安市曲江一中中考历史五模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陕西省西安市曲江一中中考历史五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下列诸子的言论符合“利民为本”理念的是(  )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D.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作“李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自吟白雪诠辞赋,指示青云借羽翰。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描写的是(  )
A. 开放的社会风气 B. 三省六部制的史实 C. 科举考试后的盛况 D. 长安城的节日气氛
3.在中国古代,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要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下列途径中最可信的是(  )
A. 观看电影《英雄郑成功》 B. 研究出土文物达赖金印
C. 阅读书籍《雅克萨之战》 D. 赏析画作《清明上河图》
4.报刊杂志见证中国时代变迁、思想进步。以下对近代报刊杂志表述正确的是(  )
A. 《时务报》宣传民主与科学 B. 《民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C. 《青年杂志》宣传变法图强思想D. 《解放日报》宣传自强和求富
5.如图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6.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其中(  )

A. ①段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 B. 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 ③段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 ④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2025年初,一款中国初创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DeepSeek V3”的大语言模型引发全球轰动。某老师下载该软件并询问如何设计“新中国国防建设成就展”,以下是Deepseek给出的内容设计目录,以下事件可以入选“峥嵘岁月,奠基立业”的是(  )
第一部分峥嵘岁月,奠基立业( 1949年—1978年)
第二部分改革开放,跨越发展( 1978年—2012年)
第三部分强国兴军,迈向一流( 2012年—至今)
①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②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③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④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8.九年级同学以“古代人类文明的多元面貌”为主题,展开研究。下列搜集的资料搭配正确的是(  )
A. 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维护了种姓制度的威严
B. 古巴比伦——“儒略历”的创制体现了苏美尔人的智慧
C. 古希腊——《荷马史诗》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资料
D. 古罗马——《罗马民法大全》被誉为“欧洲法学渊源”
9.以下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某单元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其中①处应为(  )
A.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 早期的殖民扩张 C.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 工业革命的开展
10.1913年俄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占比42.1%,农业产值占比57%。1932年底,工业总产值达到368亿卢布,已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7%,苏联已经由一个农业大国变成为工业—农业国。取得这一成就主要是因为(  )
A. 农业集体化运动 B. 十月革命的胜利 C. 五年计划的实施 D. 苏联模式的形成
11.2022年11月,一款名为ChatGTP的AI聊天机器人以“狂飙”之姿,引起了科技圈的震荡,微软市值一夜暴涨5000多亿美元。材料说明(  )
A. 国家制度不断革新 B. 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C. 经济全球化的开启 D. 信息时代经济迅速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A 丝绸之路示意图
图 B 唐朝前期形势图
材料二元朝建立以后,元世祖又将驿站制度推行到国力所及的一切地区。当时,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全国共设有驿站 1400余处,分陆站和水站。陆站用马、牛、驴、车;水站用船。在辽东还设有狗站,用狗拉雪橇……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材料一图A中的①处是 ______ (通道):为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______ (人物):图B时期对外交往频繁,高僧 ______ (人物)前往天竺取经;8世纪中期, ______ 帝国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它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商路发达。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元朝驿站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驿站制度的作用。
(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试举出一例说明我国古代的交通发展促进了经济、文明交流。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虽然美国国会最终没有批准《凡尔赛条约》,并拒绝加入国联,但这并不代表美国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在随后的会议上,美国借助其逐渐上升的实力,巩固了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存在,实现了美国构建远东太平洋地区新秩序的意图。
——摘编自陈晨《霸权的迷思:浅析美国霸权的困境》
图A 图B
材料二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31年9月 九一八事变
1937年7月 七七事变
1939年9月 德国突袭波兰,英国、法国被迫对德国宣战
1940年8月 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
1941年12月 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底至1942年初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年1月 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2月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1943年11月 美国、英国、中国三国政府首脑举行开罗会议
1944月6月 美英等国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2月 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 德国战败
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 依据材料一中图A,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德矛盾的实质。图B中“随后的会议”是指哪一会议?依据图B,结合所学,概括这次会议对美国的影响。
(2) 请从材料二大事年表中找出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 请从下列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用序号表示),并从材料二大事年表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史事对所选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观点:①只有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协作才能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②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我选择的观点:
选择史事:
阐述或说明:
14.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引领新思潮】
材料一
五四运动爆发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开始逐渐扩大,宣传的方式更加丰富……相对于五四运动前对马克思主义碎片式的传播,五四运动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更加准确,内容更加全面、丰富。
——摘编自李奕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当代启示》
图A《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
图A《新青年》出版“马克主义研究专号”
(1) 材料一图A刊物与中国近代兴起的哪一运动有关?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敢闯新道路】
材料二
它绝不是单纯的武装暴动,而是有明确而伟大的目标——创建革命军队,推翻新旧军阀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可以说,“敢于斗争,救国救民”是八一精神最本质的体现。
——摘编自刘庭华《从历史现场认识“八一精神”》 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图A 图B
(2) 材料二中图A中的“它”指的是哪一事件?中国共产党最终走出了一条怎样的正确革命道路?根据材料二中图B,并结合所学分析如何才能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打开新局面】
材料三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图A 红军翻过的雪山 图B 泸定桥
(3) 材料三图A、图B展现出红军长征精神的哪些内涵。结合所学指出红军长征中召开的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迎接新中国】
材料四
图A 图B
(4) 依据材料四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例史实佐证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材料四中图B歌曲曲调干脆利落,坚毅豪迈,热情奔放。请你结合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说明采取这一曲调的理由。请用一句话为本次探究活动拟定个主题名称。(要求:主题鲜明、语言凝练、逻辑清晰)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小题1】河西走廊;张骞;玄奘;阿拉伯
【小题2】特点:推广到全国各地;以大都为中心,修建了驿道;分类齐全,发展较为完善。
作用:促进国内交通的发展;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政治联系;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小题3】示例:隋朝开凿大运河,连接南北水系,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运河便利了粮食、丝绸、瓷器等商品的运输,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商业繁荣,如扬州、杭州等
13.【答案】【小题1】实质: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随后的会议”:华盛顿会议。
影响:《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美国通过《五国海军条约》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军力量地位,限制了日本等国的海军扩张,这有利于美国的海上霸权
【小题2】历史事件:雅尔塔会议。
标志性事件:西安事变
【小题3】【示例一】
我选择的观点:①。
选择史事:日军偷袭珍珠港;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阐述或说明: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合作,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最终日本于1945年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由此可见,只有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协作反对侵略战争,才能赢得和平。
【示例二】
我选择的观点:②。
选择史事: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八路军打响百团大战;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阐述或说明: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中国军民在百团大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战役中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中国牵制日军最多。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中国与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保障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由此可见,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14.【答案】【小题1】运动:新文化运动。
特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起到主导作用;阵地开始逐渐扩大;宣传的方式更加丰富;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更加准确,内容更加全面、丰富。
先驱:李大钊
【小题2】事件:南昌起义。
道路:井冈山道路。
局面:工农群众配合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
【小题3】内涵:不畏牺牲、历尽艰险、英勇作战。会议:遵义会议。
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小题4】史实:百团大战。
理由: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部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为动员令,突破国民党封锁,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与胜利
第9页,共9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