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理位置具有过渡性。按自然环境差异将陕西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部分。下图为“陕西省地域分布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陕西省内部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位置和植被 B.气候和地貌
C.地貌和水文 D.植被和土壤
2.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小 B.陕南地区河流汛期较短
C.关中地区城镇化水平高 D.陕北地区水田农业发达
3.陕西省三大区域划分的主要目的是( )
A.统筹利用自然资源 B.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C.便于统一行政管理 D.合理开发利用区域
农牧交错带是指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的最突出表现是( )
A.森林资源锐减 B.湿地急剧减少 C.土地退化明显 D.石漠化面积广
5.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宜( )
A.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B.退耕还牧,扩大载畜量
C.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D.退耕还林,大规模植树
玉门市位于河西走廊腹地,东邻万里长城“边陲锁钥”嘉峪关,西通“东方艺术明珠”敦煌莫高窟,曾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2009年3月,玉门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之后,玉门市积极转型,近年来风光发电成为一张新名片。下图为玉门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鲁尔区相比,玉门曾陷入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工业比重大,产业结构单一 B.资源过度地开发,环境问题严重
C.传统工业的衰退,新兴工业兴起 D.有逆城镇化现象,人口外流严重
7.玉门市在产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更注重( )
①加大石油资源开采 ②积极开发新能源 ③发展新型旅游业 ④发展高科技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2010~2022年福建省龙岩市三大产业比重和城镇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表示城镇化率的折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图中折线反映了( )
A.向工业型产业结构演变 B.第一产业产值波动下降
C.第三产业占比波动上升 D.城镇人口比重波动下降
10.近年来,该市产业结构演化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是( )
A.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D.加大城市就业压力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近些年来,上海正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化、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上海大都市圈局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上海大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
①上海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大②该都市圈内人口数量众多
③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勤发展迅速④该都市圈内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2.下列不属于上海大都市主要辐射功能的是( )
A.城市核心功能 B.金融服务功能 C.农业带动功能 D.交通运输枢纽功能
下图是2004—2020年我国四大地区制造业转移趋势图(正值是转入的,负值是转出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2004—2020年( )
A.东部地区持续保持产业流出 B.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幅度最大
C.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幅度最小 D.东北地区持续保持产业流出
14.促使东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地区自然环境越来越差 B.东部地区产业升级的需要
C.东西部地区区域协调的需要 D.中西部地区经济技术发展
2025年3月,“宁电入湘”工程多段贯通。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是我国首条以输送“沙戈荒”地区新能源为主的电力外送通道,宁夏同时建设煤电配套工程。下图为“宁电入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工程开发的新能源主要是( )
A.核能和风能 B.太阳能和地热能
C.太阳能和风能 D.水能和地热能
16.该工程宁夏段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
A.地形复杂 B.干旱缺水 C.土质疏松 D.占用耕地
17.“煤电+新能源”组合输电的主要目的是( )
A.开发煤炭资源 B.保障供能稳定
C.共用基础设施 D.保护生态环境
“引江济淮”工程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读“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引江济淮”工程线路依次穿越的三大区域是( )
A.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中原经济区 B.中原经济区、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
C.中原经济区、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 D.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中原经济区
19.考虑用水需求,调水量最多的季节最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引江济淮”工程建成后,能够( )
A.促进淮河水能开发 B.增加南北方向航运量
C.改善长江流域水质 D.缓解沿线耕地盐碱化
产业协作与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下图为2024年我国某通讯终端生产企业与法国等欧洲国家产业协作要素流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虚线箭头代表的是( )
A.信息 B.原材料 C.劳动力 D.能源
22.▲代表的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性的产业集群,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技术保护 B.生态环境 C.资源禀赋 D.人口规模
二、综合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边境地区作为国家发展的安全屏障和对外开放的门户,承载着国土安全、人员流通、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功能。边境地区的地缘环境、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的差异让边境区域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
材料二 左图为我国边境地区分区单元图,右图示意边境地区“城镇—农业—生态”功能关系。
(1)写出西藏边境在三大自然区中所属的自然区。
(2)与北部边境地区相比,说明西南边境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3)与西北边境地区相比,分析东北边境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原因。
(4)简述我国边境地区增强区域开放性的意义。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11月28日,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色阻沙防护带,通过工程治沙(草方格、高立式沙障)、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等方式,实现全面“锁边合龙”。近年来,新疆将沙漠生态治理和发展沙产业相结合,实现“治一片沙漠,富一方百姓”。
材料二 左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合龙示意图”,右图示意两种治沙方式。
(1)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请描述其具体表现。
(2)三种治沙方式适应不同的地区,指出其蕴含的地理学思想,并推测适合生物治沙方式的主要地区。
(3)阐述光伏治沙的原理。
(4)概述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的意义。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在中国境内称澜沧江,出境后称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但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水平并不高。为致力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该流域各国在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安全和互联互通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材料二 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示意图。
(1)描述澜沧江的水文特征。
(2)推测澜沧江附近主要出现的土地不合理利用现象,并说明这些现象对河流及其下游地区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3)为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列举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可采取的措施。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4-20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C A B B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B C B B A A B
题号 21 22
答案 A A
23.(1)青藏高寒区
(2)纬度更低,热量条件更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更丰富;河流径流量更丰富;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3)自然条件较优越;产业基础更好(或工农业基础更好);交通更为便利(或基础设施更完善);与东部发达地区联系更紧密。
(4)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互联互通;促进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流通;促进产业发展、聚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跨境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
24.(1)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贫瘠、风沙危害严重、生态系统脆弱
(2)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
适合生物治沙方式的主要地区:河流沿岸、绿洲边缘、有地下水出露的地区;降水相对较多、土壤条件相对较好的沙漠边缘地带等。
(3)光伏板形成物理屏障,阻挡风沙、缓冲风力,降低风对沙漠的侵蚀;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治沙提供动力;光伏板遮挡阳光,降低地表光照和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沙生植物或经济作物生长,获得经济效益,有充足的资金用于治沙。
(4)有效遏制沙漠扩张,减少风沙危害,改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通过发展沙产业(如光伏发电、生态旅游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25.(1)流量大;汛期在夏季;无结冰期;汛期河水含沙量较大;河流落差大,水流急。
(2)土地利用不合理现象:陡坡开垦。
影响:河流含沙量增加,造成下游河道淤积,加大下游洪灾威胁;河流含沙量增加,湄公河三角洲面积增加。
(3)合理规划流域开发方案(或成立政府间的协作组织,统一规划管理);促进开发水能与保护环境协调统一(或通过合作,协调利用和合理分配水资源);做好流域的植被保护工作(或对生态环境进行协作保护和统筹管理)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