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全国高考生物模拟卷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都不给分)1.某苯丙酮尿症患者已怀孕,要确定胎儿是否患苯丙酮尿症,产前诊断的最佳方法是( )A.核型分析 B.系谱分析 C.B超检测 D.基因诊断2.下列哪项案例对应的变异类型与其他几项差别最大( )A.特纳综合征 B.果蝇棒眼 C.高产青霉菌 D.普通小麦的演化3.支原体肺炎是秋冬季节流行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咳嗽和发热。临床上可以采用抽血检测等方法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抽血后离心取下半部分检测用于判断是否感染肺炎支原体B.抑制细胞壁合成的青霉素类药物可用于治疗支原体肺炎C.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前人体内不会存在相应的抗体D.糖皮质激素可治疗感染支原体后引发的肺组织损伤根据材料回答第4、5小题:植物细胞膜上有阴离子通道也有K+通道,其中阴离子通道对NO3-通透能力远远大于Cl-,在高浓度盐胁迫下,K+主动运输受阻,细胞吸收Cl-受阻,甚至Cl-外排,此时细胞外到细胞内主要通过离子通道Kin+蛋白。而阴离子通道可与Kin+蛋白互相作用,抑制其活性。4.在高浓度盐胁迫下,植物细胞膜上的K+主动运输受阻,此时K+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是( )A.通过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B.通过离子通道蛋白的易化扩散C.通过阴离子通道的易化扩散D.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5.若某植物细胞阴离子通道突变导致功能丧失,在高盐胁迫下最可能发生( )A.K+通过Kin+蛋白内流增加,细胞渗透压稳定性提高B.离子通道Kin+蛋白活性下降,K+内流减少C.NO3-吸收速率显著下降,但Cl-吸收不受影响D.K+主动运输恢复,细胞代谢恢复正常6.下图是人体内葡萄糖转化成脂肪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长期偏爱高糖膳食的人体内,图示过程会加强,进而导致体内脂肪积累B.细胞溶胶中有催化过程①的酶,该过程会产生少量[H]和ATPC.过程②产生的二碳化合物是酒精D.物质X为甘油,在糖尿病患者体内,X与脂肪酸反应合成脂肪减少7.二硫键异构酶(PDI)参与蛋白质氧化折叠形成二硫键的过程,通常PDI在哺乳动物细胞衰老组织中表达量过高。下列说法错误是( )A.PDI 通过参与蛋白质的氧化折叠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B.二硫键的形成依赖于PDI的催化作用,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C.二硫键可在一条肽链内部形成,也可形成于不同肽链之间D.降低PDI的表达水平,可作为抗衰老药物研究的一种思路8.某湿地因围垦造田和工业污染遭到严重破坏,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其演替过程为:藻类、浮游生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草本植物群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过程中出现“优势取代”,故挺水植物群落阶段不存在沉水植物B.水生植物具有发达的气腔,利于细胞呼吸,体现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该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因为其受到了严重破坏D.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又永无休止的过程9.为了建立一种灵敏、高效检测病毒的方法,研究人员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单克隆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抗原后,B细胞直接分化为浆细胞B.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都可以用来生产单克隆抗体C.杂交瘤细胞可放在CO2培养箱中传代培养,也能冻存D.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10.农业生产中有许多与虫害相关的谚语,如①防荒又防旱,小心蝗虫来捣乱;②要得花生好,经常薅草草;③除虫没有巧,第一动手早,春天杀一个,强过秋天杀万条;④草是虫的窝,无草不生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干旱是影响东亚飞蝗种群密度的外源性因素B.②中花生和草为竞争关系,会竞争光照、无机盐等C.③中“动手”的最佳时间为害虫种群数量达到K/2时D.④中害虫的种群密度可能与草的种群密度呈正相关11.果酒和啤酒是两种常见的饮用酒。相较家酿果酒,工业化生产啤酒的制作工艺稍显复杂,需历经大麦发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发酵、消毒等工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酒发酵前都需要对原料进行灭菌B.焙烤是为了利用高温杀死大麦种子胚并进行灭菌C.糖浆经蒸煮、冷却后需接种酵母菌进行发酵D.通过配制培养基、灭菌、分离和培养能获得目标酵母菌12.洋葱根尖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良好材料,某同学观察时发现细胞重叠,染色较浅,部分细胞未分散开,以下哪一项不是可能的原因( )A.未充分漂洗导致染色较浅B.压片时用力过小导致细胞未分散开C.染色时间不足导致染色较浅D.解离时间过长导致细胞重叠13.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最常见的胃肠病之一,患者会出现腹痛、腹胀和排便频率改变等症状,人体在应激状态下容易引发IBS,其机制如下图所示(+表示促进、-表示抑制,CR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表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CORT表示皮质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应激源导致CRH分泌增加是神经-体液调节B.副交感神经兴奋和CORT在诱导IBS发病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C.注射抗ACTH受体抗体后肠道紊乱可能会减轻D.排便频率大幅增加后神经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14.植株X是我国珍稀木本药用植物,其产生的中性亲脂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其种子萌发周期长且自然萌发率低。现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来解决相关难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愈伤组织分化程度低,可直接用来制备人工种子解决自然萌发率低问题B.应将炼苗后的植株移栽到含有蔗糖和多种植物激素的基质上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提高了植株X的繁殖速率和抑菌效果D.将无根的幼苗转入无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中,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也会长根15.艾滋病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免疫功能异常疾病,HIV会入侵T细胞并合成子代病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IV的遗传物质RNA与互补的DNA单链各种碱基含量都相同B.逆转录酶在RNA上的移动方向和核糖体的移动方向相同C.艾滋病和自身免疫疾病属于不同类型的免疫功能异常D.DNA的甲基化会影响RNA聚合酶与起始密码子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16.研究发现脂肪在肠道中的吸收过程受脑到肠道的神经调控,延髓灰质中的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为主)背侧运动核DMV是参与该调控的重要神经中枢,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消化道接受食物刺激到产生饱腹感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B.组织液与肠腔消化液中的物质交换可体现人体内环境与消化系统的联系C.迷走神经兴奋将引起机体的胃肠蠕动变快变强D.使用某物质引起DMV神经元Cl-内流可降低其兴奋性17.水稻通过改变激素水平在自身生长与适应环境胁迫之间取得平衡。研究者用野生型(WT),NA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株(na)和NA基因过表达植株(OE)进行了下列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基因编码的蛋白(NA)有助于GA的表达B.受到干旱胁迫时,水稻细胞内NA基因表达上升C.干旱培养下,na的开放气孔比例低于OED.将实验一放在干旱下培养,WT的GA合成量会下降18.不同强度的放牧对草场的影响不同。下图所示为放牧强度对草场地上、地下生物量影响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据图可知适度放牧可能有利于刺激草原植物地上部分的补偿生长B.放牧程度是影响植物向地下生长转移生物量的主要因素C.开放牧场作为旅游观光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轻度放牧下,该草场的净初级生产量大于牲畜取食量与分解者分解的植物量之和19.水稻自然状态下以自交为主,但品质常不如杂交稻。研究发现籼稻的12号染色体上有2个相邻的基因:基因D编码的毒蛋白可以杀死花粉,基因J编码的蛋白质能解除毒蛋白的毒性,粳-籼杂交稻花粉的育性如下图1所示,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显微图像如图2所示。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D与基因J的表达时期相同B.杂交稻自交产生的子代中双杂合(DdJj)植株的比例为1/2C.图2B时期可观察到XY同源染色体联会的现象D.图2D时期的染色体组数,核DNA数均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2倍20.多种基因的突变都会引起先天性聋哑的发生,且均可单独致病。图1是先天性聋哑遗传病的系谱图,对家族部分人员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经检测,该家系涉及两种致病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II-1不携带致病基因,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现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物质标记基因A和B(a、b不做标记)来研究染色体行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I-2与II-3的致病基因不一定是同一种B.II-1和II-2再生育一个男孩患病的概率是1/4C.若IV-1电泳条带为3条,则其表现正常的概率是3/8D.III-2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含有荧光点个数为2、0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60分)21.(10分)浙江黄岩是中国著名的柑橘产区,生态农业理念贯穿柑橘种植全程,回答下列问题:(1)区分不同果园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果园内混合种植花生、大豆等豆科植物,苕子、紫云英等绿肥植物,它们高度不同,从而形成群落的 结构。绿肥植物可作为有机肥还田,从物质循环和光合作用的角度回答,有机肥还田提高柑橘产量的原因是 。 这种立体种植类型可收获更多的农副产品,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该立体种植系统的意义有_______ (答出2点即可)。(2)病虫害的防治对柑橘的品质尤为关键,栽培者要确认果园内各种有害生物种群的 ,然后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若要调查果园土壤中有害小动物的种类和数目,可采用 来采集土样。有的柑橘园常用挂频振式杀虫灯、黄色沾虫板、信息素诱虫板来对害虫进行防治,主要是利用____________信息进行防治。22.(11分)生产上往往将玉米和大豆进行间作,以提高农作物产量。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玉米间作时产量比单作时显著提高,而大豆间作时产量比单作时略有下降。为探究其原因,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当其他条件均适宜时,玉米和大豆在不同光照强度和叶面(浓度下的净光合速率分别如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注:光照强度用PPFD表示)(1)研究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时,玉米能从大豆的根际环境中获得部分氮,这种对氮元素竞争的结果,可刺激大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作物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 (至少写出两种)等物质,从而提高作物的光合速率。(2)据图1、图2可知, 受光照强度影响更显著, 更适应在低CO2浓度环境条件下生存。当叶面CO2浓度为600 μmol·mol-1时,用PPFD-600光照强度分别照射玉米与大豆10小时, 积累的有机物相对更多。(3)分析大豆间作产量低于单作的原因。从环境因素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同时,利用 试剂提取光合色素,用 光的吸收值定量检测叶绿素的含量,结合表中的数据分析,叶绿素a、b含量变 ,是植物对环境变化的 。推测可能是叶绿素a、b的 变化,降低了对光的吸收率,导致单株平均产量显著下降。种植模式 净光合速率 (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 (mg·g-1) 胞间CO2 浓度 (μmol·m-2·s-1) 单株平均产量 (g)单作 大豆 16 20 279 103玉米 18 50 306 265间作 大豆 11 24 307 84玉米 22 58 320 50523.(14分)某一年生植物是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雌蕊或雄蕊)且雌雄同株,甲和乙是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品种,单个品种种植时均正常生长。欲获得兼具甲乙优良性状的品种,科研人员进行杂交实验,发现部分F1植株在幼苗期死亡。已知该植物致死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品种甲基因型为aaBB,品种乙基因型为_ _bb。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杂交,获得优良性状F1的育种原理是 。已知B/b基因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如图所示,为验证甲、乙的基因型(只考虑B/b基因),将二者的DNA进行 处理,然后进行电泳分离,变性后与探针杂交可显示出不同的带谱(图2),甲的结果对应泳道 。(2)为研究部分F1植株致死的原因,科研人员随机选择10株乙,在自交留种的同时,单株作为父本分别与甲杂交,统计每个杂交组合所产生的F1表现型,只出现两种情况,如下表所示。甲(母本) 乙(父本) F1aaBB 乙-1 幼苗期全部死亡乙-2 幼苗死亡:成活=1:1①上述杂交实验过程中,对甲采取的简单操作是 。甲与乙-2间的杂交结果能否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并说明理由: 。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部分F1植株死亡的原因有两种可能性:其一,基因型为A_B_的植株致死;其二,基因型为 的植株致死。③进一步研究确认,基因型为A_B_的植株致死,则乙-1的基因型为 。(3)要获得全部成活且兼具甲乙优良性状的F1杂种,可选择亲本组合为:品种甲(aaBB)和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品种乙,该品种乙选育过程如下:第一步:种植品种甲作为亲本第二步:将乙-2自交收获的种子种植后作为亲本,然后 ,统计每个杂交组合所产生的F1表现型。选育结果:若某个杂交组合产生的F1全部成活,则 的种子符合选育要求。(4)除上述方法外,育种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培育兼具不同物种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答2种) 。24.(11分)植物遗传转化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目的基因转移到植物体内整合、表达并稳定遗传,使受体植物表现出目的基因所调控的性状,目前有不同的转化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农杆菌构建植物遗传转化体系是利用天然农杆菌的Ti质粒上存在着可以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的片段。设计重组Ti质粒时,应考 中要有可表达的目的基因,还要有可表达的 。(2)农杆菌侵染的宿主一般要选用具有优良性状、 、较高的遗传稳定性及易被农杆菌侵染等特点,若植物材料对农杆菌不敏感,则可用 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3)转化后的植株可利用不同类型的茎段进行繁殖,利用带侧芽的茎段获得丛状苗与利用不带芽的茎段诱导获得丛状苗的过程相比,前者总培养时间 ,原因是 ,因而其遗传性状稳定,是大多数转基因植物快速繁殖常用的方法。(4)叶绿体遗传转化体系是以叶绿体为外源DNA受体的一种转化方式。构建的表达载体中含有 ,使得目的基因只能在叶绿体中表达。叶绿体表达体系可以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在自然界中扩散,原因是 。(5)植物遗传转化的过程中可利用基因定点突变技术精确修改目的基因中的特定序列,从而研究目的基因功能。如图所示是利用PCR介导的突变。4次PCR中,以下哪次(A.PCR1 B.PCR2 C.PCR3 D.PCR4) 不需要额外添加引物,此次PCR中两条链可以互为引物进行延伸的原因是 。25.(14分)雌激素是重要的调节激素,其含量的变化会导致人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变化,研究人员围绕其作用机理展开了一些实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雌激素是以 为原料合成的亲脂激素,其能促进雌性生殖器官发育和维持女性第二性征。随着女性年龄的变化,雌激素在体内的含量也会发生变化。现已知在儿童期,由于下丘脑GnRH神经元尚未发育成熟,体内雌激素含量较低,进入青春期后浓度会升高,请从调控轴的角度解释雌激素浓度升高的原因 。(2)女性进入老龄期后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的现象,经实验证实这与雌激素调控脑部X细胞有关。已知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可通过特定基因影响X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为确定雌激素调控的特定基因,对X细胞作 处理,然后测定 (填“基因组”或“mRNA”)序列,将测序数据与正常X细胞相应的测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并结合其他实验最终确认雌激素调控的是E基因。根据上述结果,提出一种治疗女性记忆力减退的思路 。(补充雌激素除外)(3)雌激素含量下降还会导致女性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研究者推测这可能与雌激素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影响有关。为探究相关机制,请根据以下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材料和用具:大鼠肝细胞悬液、不含葡萄糖的细胞培养液、雌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提高葡萄糖含量以便检测)、葡萄糖检测仪等。(说明与要求:不考虑加入激素对培养液体积的影响,实验条件适宜。)①完善实验思路。i.建构对照组与激活组:将大鼠肝细胞悬液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添加雌激素,通过受体激活肝细胞内的下游信号,作为激活组。未添加雌激素的为对照组。ii.将激活组均分成3组,分别做如下处理:一组不添加激素,一组添加胰高血糖素, 。培养一段时间后, 。iii. 。iv. 。②预测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思路补充完整下图)。③分析与讨论:现研究者想在个体水平进一步验证雌激素和胰岛素在血糖调节上的相互作用。从激素角度分析,你认为动物体内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从而干扰相关实验结论的得出 。六校联考生物选考模拟卷答案一、选择题(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D C D B A C B B C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D C D C A B B B C二、非选择题(60分)21.(10分,除特殊标注外,每题1分)(1)群落的物种组成 垂直有机肥经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分),产生CO2和无机盐(1分),促进柑橘的光合作用,提高有机物积累量(1分)提高系统对光能的利用率(1分),使能量更多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1分)(2)种群密度 土壤取样器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写全给1分)22.(11分)(1)ATP、叶绿素、NADPH、光合酶(任选2种,答对1种给1分,共2分,但出现错答给0分)(2)大豆 玉米 大豆(3)玉米遮挡影响导致光照减少(答出光照给分) 无水乙醇(95%乙醇)红 大(高) 适应 比值23.(14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1)基因重组PCR、酶切(答出酶切即可) 2(2)①(套袋)授粉 套袋不能(1分);两对基因位于同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杂交结果相同(1分)②aaBb ③AAbb(3)aabb用这些植株自交留种的同时(1分),单株作为父本分别与母本甲杂交(1分)(共2分)对应父本乙自交收获(4)体细胞杂交技术 转基因技术 远缘杂交(2分,每点1分)24.(11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1)T-DNA 标记基因(2)细胞全能性表达充分(较高的细胞全能性)/再生能力强基因枪/显微注射/花粉管通道法(3)短 带芽茎段不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而直接分化产生丛状苗(4)叶绿体特异启动子 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花粉细胞中几乎不含细胞质(5)C PCR中子链延伸的方向是5’端到3’端(1分),两条部分互补杂交链的3’末端暴露,相当于引物的3’端,TaqDNA聚合酶将核苷酸不断连接到两个引物的3’端(1分)25.(共14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1)胆固醇 到青春期,随着下丘脑GnRH神经元成熟(1分),腺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增加,使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增加(1分),体内雌激素浓度升高。(2)敲除雌激素受体基因 mRNA调控X细胞中E基因的表达量/调节X细胞中E蛋白活性(3)ii.先添加等量胰高血糖素后添加等量胰岛素(1分)用葡萄糖检测仪测定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含量(1分)iii.对照组重复激活组的操作。(1分)iv.统计分析各组实验数据。(1分)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