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区域地理东 亚East Asia区域地理——东 亚东亚(East Asia),亚洲东部的简称,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等五个国家。2019/10/23应掌握的基础知识东亚的范围、面积、地理位置。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人文地理特征。东亚的气候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心理地图,准确描述东亚的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能够根据心理地图,描述东亚自然地理特征。学习目标东亚的范围、地理位置考点一一、东亚的范围、面积、地理位置1、东亚的范围、面积及组成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 国:日本(首都东京)12,500,000平方公里东亚,亚洲东部的简称东亚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岛 国:日本(首都东京)2、东亚的地理位置经纬度的范围 :75°E—145°E,5°N—50°N 之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一、东亚的范围、面积、地理位置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考点二二、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1、东亚的地形特征(1)海岸线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a. 日本群岛东亚最大的群岛b. 朝鲜半岛东亚最大的半岛c. 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2)地形西部内陆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东部沿海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地势特点:西高东低,许多大河从西往东流入太平洋。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台湾岛沿40°N横切,看地形剖面图读图思考:1、图示地势有何特点?2、日本群岛东侧的海沟是怎么形成的?有资料说日本海在缩小,你觉得可信吗?请说明理由。塔里木盆地黄河渤海日本海太平洋海沟高度(米)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40°沿40°N的东亚地形剖面图西高东低太平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可信,亚欧板块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该过程中,岩层会发生弯曲形变,水平距离缩短。01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影响河流(水系)地势西高东低使东亚许多大河向东流,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影响河流(水文)地势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但不利于航运。影响植被与含沙量(水文)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于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影响气候东亚地势西高东低,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的降水。02030405东亚地形对环境的影响影响航运海岸曲折,沿海有许多半岛和岛屿,沿海多优良港湾,对外海洋航运便利,有利于经济发展影响农业地形多样,多高原山地丘陵,农业利于多种经营06影响河流①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②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③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07影响经济①多天然良港,利于发展海洋运输业、对外贸易;②大陆架广阔,利于发展渔业;③独特的海岸风光,利于发展旅游业。08寒 潮滑坡、泥石流旱 涝高温(副高)火山、地震台 风东亚有哪些自然灾害?东亚地区为什么多火山、多地震,说分析其原因。二、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2、东亚的气候特征思考:日本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什么比我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位置偏北。日本气候海洋性强,同时受日本暖流影响明显,所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位置偏北①受纬度位置影响:温带季风:朝鲜、韩国北部、及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日本群岛40N以北)亚热带季风 :日本南部(九州、四国、本州南部)韩国南部及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②受海陆位置影响:分海洋性季风(日本)和大陆性季风(我国), 朝鲜半岛有过渡性(1)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寒冷干燥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带性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特点: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地带性植被:热带季雨林东亚的气候特征分海洋性季风(日本)和大陆性季风(我国),朝鲜半岛有过渡性。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大致分界线:我国:33°N朝鲜半岛:36°N日本:38°N二、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2、东亚的气候特征(2)西部内陆地区(中国西部和蒙古):干旱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①特征:冬寒夏热 ,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较少。(3)青藏高原——高山高原气候:地势高②成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地形的阻挡(地势西高东低)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燥海洋性季风气候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主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人口稀疏畜产品加工业高原、山地山地、丘陵、平原降水越来越少;年温差越来越大(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二、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东亚季风成因 季节 季风风向 性质夏季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南风西北风寒冷干燥温暖湿润重难点突破: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差异成因: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亚欧大陆太平洋亚洲高压重难点突破: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差异①冬季大陆北部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形成强大的冷高压,太平洋上形成低压,寒冷气流从西伯利亚—蒙古吹向太平洋,形成西北季风。受此影响,东亚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阿留申低压亚洲低压重难点突破: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差异②夏季,亚洲大陆比同纬度太平洋地区增温快,气温高,这样在副热带形成强大的亚洲低压,而在北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形成了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偏南风)。此时东亚近海地区降水丰沛,到西北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夏威夷高压重难点突破:东亚季风气候的形成及其差异2、区域差异①东西差异。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点,中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特点,表现为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且更加集中于夏季;气温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增大。②南北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韩国北部及朝鲜、日本本州岛北部和北海道岛等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比分析东亚的自然地理特征东部沿海 西 部 内 陆河流植被人口农业 类型经济 水平大陆:多大江大河; 河流流向大河多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岛屿: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河湖较少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草原总人口16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4。人口密度130人/km2;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其余四大稠密区: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人口较稀少,人口密度较低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渔业发达(游牧)畜牧业中国: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香港、台湾和东部沿海是经济发达和新兴的工业区。以日韩为代表,现代化程度高,对外依赖性大,分布偏于沿海地区。畜产品加工业为主;工业化程度较低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考点三中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香港、台湾和东部沿海地区是经济发达和新兴的工业区蒙古国:内陆国,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韩国: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朝鲜: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日本: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东亚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世界其他三大人口稠密地区:南亚、西欧、美国东北部)总人口约16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各国人口密度均为130人/平方千米(除蒙古共和国之外)沿海平原地区人口密度甚至超过200人/平方千米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东亚的人口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东亚的人口全世界大约有76亿人口东亚大约有16亿人,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1、东亚的人口描述东亚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平原地区,原因: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阔,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工农业发达。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2、东亚的经济发展(1)农业:季风水田农业为主(水稻种植业),渔业发达。(2)东亚工业:以日韩为代表,现代化程度高,对外依赖性大,分布偏于沿海地区。其他地区工业化程度较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东亚(3)人口稠密,城市密集,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中国、日本人口超过1亿,以黄色人种为主;(4)东部地区交通便利,经济较为发达。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5)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汉族、蒙古族、朝鲜族、大和族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东部 西部主要特征 范围 中国东部沿海、朝鲜、韩国、日本。 中国西部内陆、蒙古海陆位置 濒临海洋,海岸线长,多优良港湾 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多临国地形 地势较低,平原为主,间有丘陵或低山,河湖较多 地势较高,多山地高原,河湖较少气候 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经济 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主要产区,出现了不少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区,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城市众多,科技力量较强。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丰富,人口城市稀少,交通相对落后,科技力量较薄弱。东亚东、西部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差异较大东亚东、西部经济差异巨大。东亚东部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东部:自然条件优越,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沿海地带优良港口众多,利于工农业,交通发展,科学技术和对外贸易的条件优越,经济发达。是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等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交通不便,人口较少,以牧业、畜产品加工为主,经济发展迟缓。三、东亚的人文地理特征东亚由沿海到内陆的过渡变化状况朝鲜:实行计划经济。据2023年1月朝鲜官方公布数据,2022年完成预算收入100.7%,支出执行99.9%。2023年预算收入预计较上年增长1%,其中经济建设投资增加1.2%,科技投入增长0.7%。国防预算占总预算15.9%,与上年持平朝鲜重视发展冶金、电力、煤炭、铁路运输四大先行产业和采矿、机械、化工、轻工业,努力实现生产正常化、现代化。朝鲜是全世界唯一一个依然实行集体农业并以此为主的国家朝鲜的人口为约2400万,两性人口比例平均。年龄构成为0-14岁占16.1%,15-64岁占68.2%,65岁及以上占15.7%。按联合国对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7%,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10%的定义,朝鲜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社会。截至2023年12月,韩国全国总人口为5132.5329万人,同比减少11.3709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同比约增5%,为973.0411万人,被划为儿童的0-17岁年龄段同比减少3%,为707.7206万人20世纪60年代,韩国经济开始起步。70年代以来,持续高速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62年的87美元增至1996年的10548美元,创造了“汉江奇迹”。1996年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同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创始国之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产业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造船、汽车、电子、钢铁、纺织等产业产量均进入世界前10名。大企业集团在韩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大企业集团有三星、现代汽车、SK、LG等。东 部 沿 海 西 部 内 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交通经济 发展濒临海洋,距海近,海岸线曲折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多临国地势较低,平原为主,间有丘陵或低山,河湖较多地势较高,多山地高原,河湖较少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湿润温带大陆性气候 ——干旱 城市很多,工农业发达,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较少,畜牧业畜产品加工业,矿产资源的开发东亚地区的东西部地理差异稠密稀少交通不便,铁路公路为主交通便利,海运河运铁路公路东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东亚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