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课件(共15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课件(共154张PPT)

资源简介

(共154张PPT)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第二章 世界地理概况
区域
地理
02
03
04
01
全球海陆分布状况
世界的陆地
世界的海洋
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
主要内容
05
理解板块构造学说
71%
29%
海洋占比
陆地占比
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 。陆地面积约1.49亿 km ;海洋面积约3.61 亿km
海陆状况
LAND AND SEA
北半球
NORTHERN HEMISPHERE
南半球
SOUTHERN HEMISPHERE
陆地
39%
海洋
61%
陆地
19%
海洋
81%
东半球
EASTERN HEMISPHERE
西半球
WESTERN HEMISPHERE
陆地
38%
海洋
62%
陆地
20%
海洋
80%
水半球以(38°S,180°)为极点,
海洋面积占 90%
陆半球以(38°N,0°)为极点,陆地面积占,48%
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陆半球
陆地最多、海洋最少的半个地球。占全球陆地面积的81%。但在陆半球内,海洋面积(占52.7%)仍大于陆地面积(占47.3%)
(47°N,2°W)
(47°S,178°E)
水半球
水半球集中了全球海洋的63%,是海洋在一个半球内最大的集中;海洋占水半球总面积89%陆地仅占11%
思考:两个点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陆地海洋相关概念
LAND AND SEA RELATED CONCEPTS
大陆 半岛 岛屿
群岛 海峡 海湾
二、陆地
1.概况
群岛
大陆
大洲
岛屿
半岛
地表未被水淹没的部分
大陆(澳大利亚)
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澳大利亚大陆,世界上最小的大陆
群岛(印尼)
一般指集合的岛屿群体,是彼此距离很近的许多岛屿的合称。
岛屿(新西兰)
散布于海洋、湖泊或河流中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约克角)
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
思考:指出图中的陆地形态有哪些?并说明判断依据。
1.概况
二、陆地
1.概况
大陆:面积广大而完整的陆地。
岛屿:散布于海洋、湖泊或河流中,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或湖泊的部分,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邻水。
群岛:彼此距离很近的许多岛屿的全称。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岛屿的总称。
地峡:两端连接大陆,两侧濒临海洋的狭窄陆地。
亚欧大陆——世界最大的大陆
澳大利亚大陆——世界最小的大陆
格陵兰岛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岛屿
2.岛屿
岛和屿有什么区别?
从面积大小和起伏程度不同区分的话,通常面积较小的称为屿(有些不足1平方公里),面积较大的则称为岛;起伏较小的一般称之为屿,起伏较大的一般称之为岛。
——《联合国海洋公约》
岛:海中四周环水,无论潮汐状况如何都露出水面的小块陆地,岛上有淡水资源,可供人在上面生存发展。
礁:无论潮汐状况如何都露出水面的小块陆地,一般由岩石或珊瑚构成,但沙质的也可以称为“礁”。与岛的最大区别在于其上没有淡水。
岛和礁有什么区别?
2.岛屿类型
若是单个岛屿或特定岛屿群有国家座落其上,则称作「岛屿国家(岛国)」
按照分布情形,可分为孤立存在的「孤岛」、狭小地区集中两个或以上的「岛屿群」、大型规模的岛屿群则称「诸岛」或「群岛」、呈列状排列或弧形的岛屿群「列岛」。
LOGO
依据成因可分为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冲积岛和人工岛屿。
2.岛屿类型
大陆岛
大陆岛是一种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
因构造作用形成:
①在地质时期曾经是大陆的一部分,因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而与大陆分离。面积较大,地势较高,地质构造一般与大陆相似。
举例:我国的舟山群岛、台湾岛、海南岛以及沿海的一些小岛;以及塔斯马尼亚岛、不列颠群岛、格陵兰岛,纽芬兰岛等都属于这样形成的大陆岛。
(1)大陆岛
LOGO
②大陆在漂移过程中被甩下的小陆地。如新西兰、马达加斯加岛,塞舌尔群岛等。
(1)大陆岛
③由冰碛物堆积而成。
原堆积物为大陆冰川的一部分,后因间冰期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同大陆分离,如美国东北部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的一些岛屿。
(1)大陆岛
火山岛
海底火山喷发,喷发物(熔岩、火山灰等)堆积,最终露出海面成为火山岛。
世界上大部分火山岛都位于板块交界处。
海拔较高,地势较险。
举例:夏威夷群岛;阿留申群岛等;菲律宾群岛、斐济群岛、所罗门群岛;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岛—冰岛。
(2)火山岛
如夏威夷群岛是由一系列海底火山喷发而成,露出水面后呈长长的直线形。
(2)火山岛
火山岛形成后,经过漫长的风化剥蚀,岛上的岩石破碎并逐步土壤化,因而火山岛上可生长多种动植物。但因成岛时间、面积大小、物质组成和自然条件等差别,火山岛的自然条件也不尽相同。澎湖列岛上土地瘠薄,常年狂风怒号,植被稀少,岛上景色单调。绿岛上地势高峻,气候宜人,树木花草布满山野,景象多姿多彩。
我国的火山岛较少,主要分布在台湾岛周围,在渤海海峡、东海陆架边缘和南海陆坡阶地仅有零星分布。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花屿等几个岛屿除外)是以群岛形式存在的火山岛。它们都是第四纪火山喷发而成,形成这些火山岛的火山现代都已停止喷发。
珊瑚岛
热带海洋中,由珊瑚虫的遗体堆积而成,面积较小,地势低平,有些呈环状。
(3)珊瑚岛
珊瑚礁有三种类型:岸礁、堡礁和环礁。世界上最大的堡礁是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堡礁,长达2000公里以上,宽50-60公里,十分壮观。
主要集中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如大堡礁(澳大利亚)、 马尔代夫群岛(马尔代夫)、南沙群岛(中国) 、西沙群岛(中国)、东沙群岛(中国)、中沙群岛(中国) 、图瓦卢群岛(图瓦卢) 、拉克沙群岛 (印度)
(3)珊瑚岛
①最初,珊瑚礁在大陆或者岛屿边缘生长,就像给海岸镶了珊瑚尸体边,叫做岸礁
②随着珊瑚礁越来越高,陆地岛屿下沉,珊瑚礁会在和海岸线平行的方向形成一条长堤,这就是堡礁。
③最终,当岛屿完全沉入水中,就形成了环礁。
冲积岛
冲积岛也称冲击岛,是陆地的河流夹带泥沙搬运到海里或河口,沉积下来形成的。冲积岛的地质构造与河口两岸的冲积平原相同。其地势低平,在岛屿四周围绕着广阔的滩涂。
(4)冲积岛
崇明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故也称沙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和海南岛的第三大岛。
崇明岛公元618年露出水面,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由于长江携带的大量泥沙淤积,崇明岛每年以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增加土地约487公顷。
举例:崇明岛(我国的第一大冲积岛)
百里洲(我国第二大冲积岛)
黑瞎子岛(中俄界)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
人工岛是人工建造而非自然形成的岛屿,一般在小岛和暗礁基础上建造,是填海造地的一种。
(4)人工岛
大陆
半岛
岛屿
海湾
海峡
海洋
二、陆地
1.概况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散布于海洋、湖泊或河流中,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或湖泊的部分,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邻水。
群岛:彼此距离很近的许多岛屿的全称。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岛屿的总称。
地峡:两端连接大陆,两侧濒临海洋的狭窄陆地。
A
B
C
D
E
F
G
H
H
J
K
L
二、陆地
2.岛屿
大洲:亚洲
位置:东南亚,主要包括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等。
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等。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地形特征:地形崎岖,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火山地震。
马来群岛
二、陆地
3.岛屿
大洲:亚洲
位置:东亚,朝鲜海峡、日本海东侧,主要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
国家:日本
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特征:地形崎岖,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日本群岛
二、陆地
3.岛屿
大洲:北美洲
位置:中美洲,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之间。主要包括古巴岛、海地岛等。
国家:古巴、海地、牙买加等
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
西印度群岛
二、陆地
3.岛屿
大洲:北美洲
位置:北美洲东北侧,巴芬湾以东,丹麦海峡、格陵兰海以西,其东南方为冰岛。
国家:丹麦
气候:极地气候。
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冰雪覆盖;海岸线曲折。
格陵兰岛
二、陆地
3.岛屿
大洲:非洲
位置:非洲的东侧,莫桑比克海峡的东侧。
国家:马达加斯加
气候: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
地形特征:呈狭长形,南北窄,中部宽;山地为主,平原分布在西部。
马达加斯加岛
二、陆地
3.岛屿
大洲:欧洲
位置:欧洲东侧
国家:英国、爱尔兰
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地形特征:北高南低,起伏平缓。
大不列颠岛与爱尔兰岛
二、陆地
1.概况
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散布于海洋、湖泊或河流中,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或湖泊的部分,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邻水。
群岛:彼此距离很近的许多岛屿的全称。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岛屿的总称。
地峡:两端连接大陆,两侧濒临海洋的狭窄陆地。
b
c
e
a
f
h
i
j
d
k
m
n
o
p
二、陆地
4.半岛
大洲:亚洲
位置:西亚;红海、波斯湾、阿拉伯海之间。
国家:沙特、也门、阿曼、阿联酋等。
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沙漠广布;西南高,东部有平原; 起伏较小。
阿拉伯半岛
二、陆地
4.半岛
大洲:亚洲
位置:南亚;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之间。
国家:印度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特征:中部高原,东西两侧为山地。
印度半岛
二、陆地
4.半岛
大洲:亚洲
位置:东南亚
国家: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特征: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中南半岛
二、陆地
4.半岛
大洲:亚洲
位置:东亚
国家:朝鲜、韩国等。
气候: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特征:山地为主,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东部地区;地势东高西低。
朝鲜半岛
二、陆地
4.半岛
大洲:亚洲
位置:西亚,黑海与地中海之间的陆地。
国家:土耳其等。
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特征:高原为主,由东向西逐渐降低;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小亚细亚半岛
二、陆地
4.半岛
大洲:欧洲
位置:欧洲北部,波的尼亚湾的西侧。
国家:挪威、瑞典等。
气候: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地形特征:山地为主,冰川地貌发育,多峡湾,海岸线曲折。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二、陆地
4.半岛
大洲:欧洲
位置:欧洲西部,地中海的西侧。
国家:西班牙、葡萄牙等。
气候:北部温带海洋气候、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部为地中海气候。
地形特征:多高原、山地,海岸平直,西部和西南部有低地。
伊比利亚半岛
二、陆地
4.半岛
大洲:欧洲
位置:欧洲西部,地中海的西侧。
国家:希腊等。
气候:地中海气候。
地形特征:以山地为主,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巴尔干半岛
二、陆地
4.半岛
大洲:欧洲
位置:非洲东端,红海、亚丁湾南侧。
国家:索马里等。
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地形特征:以高原、山地为主,由西北向东南地势逐渐降低,东南沿海分布有冲积平原。
索马里半岛
二、陆地
4.半岛
大洲:南极洲
位置:威德尔海的西侧,与南美洲火地岛隔海相望。
气候:极地气候。
地形特征:以冰雪覆盖为主。
南极半岛
一、海洋
1.概况
陆间海
内海
海湾
海峡


“海”的类型
一、海洋
1.概况
洋:洋的中心部分。如:太平洋等;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如:北海、南海、东海等;
陆间海:介于大陆之间的海。如:地中海;
内海:深入大陆内部,有狭窄水道与海洋相通的海。如波罗的海等;
海湾:向陆地凹进的海域。如:北部湾、比斯开湾等;
海峡:两个海区之间的水道。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
海湾 :向陆地凹进的海域
内海 :深入大陆内部,只有狭窄水道与海洋相同的海。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峡 :两个海区之间狭窄的水道。
海(北海)
一般指大洋的边缘部分,被称作海
洋(大西洋)
一般指海洋的中间部分
海湾(比斯开湾)
向陆地凸进去的海域,称作海湾
海峡(土耳其)
两个海区之间的狭窄水道称作海峡
内海(黑海)
深入大陆的部分,只有狭窄水道与海洋相通的海
陆间海(地中海)
介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大陆之间的海
(一)洋和海
知 识 拓 展
位于大陆边缘,一侧以大陆为界,另一侧与大洋相接。
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北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都属于边缘海。
边缘海
指四周被大陆或岛屿、群岛所包围,但有狭窄水道与大洋相通的海。
①地中海
②波罗的海
③中国的渤海
④日本的瀚户内海等。
内陆海
东海
南海
日本海
渤海
黄海
阿拉伯海
加勒比海
红海
地中海
波罗的海
黑海
北海
一、海洋
1.概况
洋:洋的中心部分。如:太平洋等;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如:北海、南海、东海等;
陆间海:介于大陆之间的海。如:地中海;
内海:深入大陆内部,有狭窄水道与海洋相通的海。如波罗的海等;
海湾:向陆地凹进的海域。如:北部湾、比斯开湾等;
海峡:两个海区之间的水道。
一、海洋
3.海峡
英吉利海峡
卡特加特海峡
土耳其海峡
苏伊士运河
霍尔木兹海峡
曼德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
白令海峡
朝鲜海峡
台湾海峡
马六甲海峡
巴拿马运河
直布罗陀海峡
麦哲伦海峡
世界上重要的海峡
印 度 洋
太平洋
大    西    洋
北    冰    洋
曼德海峡
马六甲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英吉利海峡
土耳其海峡
作 图
直布罗陀海峡
德雷克海峡
麦哲伦海峡
白令海峡
区域认知
世界上主要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曼德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英吉利海峡
土耳其海峡
白令海峡
德雷克海峡
麦哲伦海峡
白令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曼德海峡
马六甲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英吉利海峡
土耳其海峡
德雷克海峡
麦哲伦海峡
区域认知
世界上主要的海峡
区域认知
世界上主要的海峡
马六甲海峡
曼德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英吉利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
白令海峡
土耳其海峡
麦哲伦海峡
一、海洋
3.海峡
大洲:亚洲
位置:中国福建→台湾之间;沟通东海→南海
国家:中国
沿岸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重要性:东亚至印度洋地区、西欧的航海要道之一。
台湾海峡
一、海洋
3.海峡
大洲:亚洲
位置: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南海和印度洋安达曼海。
国家: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扼住马六甲东口
沿岸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重要性:太平洋—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马六甲海峡
一、海洋
3.海峡
大洲:亚洲
位置:伊朗→阿拉伯半岛(阿曼)之间;沟通波斯湾→阿拉伯海。
国家:伊朗、阿曼
沿岸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重要性:波斯湾通往阿拉伯海的咽喉,波斯湾沿岸石油出口的重要道,世界著名的“石油海峡” 。
表层洋流:阿拉伯海→波斯湾
霍尔木兹海峡
一、海洋
3.海峡
大洲:亚洲和非洲
位置: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之间;沟通红海和亚丁湾(印度洋) 。
国家:也门、吉布提
沿岸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重要性:沟通红海和印度洋的要道。
表层洋流:阿拉伯海→红海
曼德海峡
一、海洋
3.海峡
大洲:亚洲和欧洲
位置:黑海→地中海之间(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的总称) 。
国家:土耳其
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
重要性:黑海出地中海的门户,亚欧分界线。
表层洋流:黑海→地中海
土耳其海峡
一、海洋
3.海峡
大洲:非洲和欧洲
位置:伊比利亚半岛→非洲大陆;沟通地中海→大西洋。
国家:西班牙、摩洛哥
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
重要性:地中海出大西洋的门户;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
表层洋流:大西洋→地中海
直布罗陀海峡
一、海洋
3.海峡
大洲:欧洲
位置:大不列颠岛→欧洲大陆之间;北海→比斯开湾。
国家:西班牙、摩洛哥
沿岸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重要性:北海→大西洋航运要道;也是亚欧航线必经的要道;是世界上货运最繁忙、通过船只最多的海峡。
英吉利(多佛尔)海峡
一、海洋
3.海峡
大洲:欧洲
位置: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之间;沟通波罗的海→北海
国家:丹麦、瑞典
沿岸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重要性:波罗的海→大西洋航运要道
洋流:波罗的海→北海
卡特加特海峡
一、海洋
3.海峡
大洲:南美洲
位置:南美大陆→火地岛之间;沟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
国家:智利
沿岸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重要性:南美南部东西两岸的海上交通要道;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大型轮船的航运要道。
洋流:西风漂流;西→东
麦哲伦海峡
一、海洋
3.海峡
一、海洋
1.概况
洋:洋的中心部分。如:太平洋等;
海:大洋的边缘部分。如:北海、南海、东海等;
陆间海:介于大陆之间的海。如:地中海;
内海:深入大陆内部,有狭窄水道与海洋相通的海。如波罗的海等;
海湾:向陆地凹进的海域。如:北部湾、比斯开湾等;
海峡:两个海区之间的水道。
一、海洋
4.海湾
哈德孙湾
加利福尼亚湾
墨西哥湾
比斯开湾
几内亚湾
波斯湾
孟加拉湾
亚丁湾
世界上重要的海湾
印 度 洋
太平洋
大    西    洋
北    冰    洋
波斯湾
亚丁湾
孟加拉湾
几内亚湾
哈德孙湾
墨西哥湾
作 图
比斯开湾
四大洋
亚洲
南极洲
大洋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北冰洋



南极洲
区域认知
四、全球七大洲四大洋
观察地球仪,填写出七大洲、四大洋,看看四大洋沿岸有哪些大洲?
太 平 洋
印 度 洋
北 冰 洋
大 西 洋
一、海洋
2.大洋
太平洋
范围:147°E至68°W(塔斯马尼亚岛→合恩角)
面积:18000万km2
平均深度:4028m
最大水深:11034m(马里亚纳海沟)
表面均温:19.1℃
平均盐度:3.5%
主要特征:最大海洋,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太平洋
PACIFIC OCEAN
跨度从南极大陆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峡,西面为亚洲、大洋洲,东面则为美洲。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表层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珊瑚礁最多,岛屿面积约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多火山地震;海岭长;猛结核、石油丰富。
一、海洋
2.大洋
大西洋
范围: 68°W至20°E (合恩角→厄加勒斯角)
面积:9300万km2
平均深度:3626m
最大水深:9218m(波多黎各海沟)
表面均温:16.9℃
平均盐度:3.54%
主要特征:呈“S”型,大洋中脊海岭,南北长1.5万km。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面积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1/4。大西洋的形状略呈“S”形,海岸线曲折,大陆架广阔,多边缘海、海湾
大西洋
ATLANTIC OCEAN
一、海洋
2.大洋
印度洋
范围: 20 E至147 E (厄加勒斯角→塔斯马尼亚角)
面积:7500万km2
平均深度:3897m
最大水深:7450m(爪哇海沟)
表面均温:17℃
平均盐度:3.48%
主要特征:北部具有独特的季风洋流。
被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所包围,西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经线与大西洋分界;东南以东经146°经线与太平洋分界。印度洋海岸线较平直,岛屿多为大陆岛和火山岛;猛结核、油气丰富。
印度洋
ATLANTIC OCEAN
一、海洋
2.大洋
北冰洋
范围: 60°N以北
面积:1300万km2
平均深度:1296m
最大水深:5449m(南森海盆)
表面均温: :-1.5--8 ℃
平均盐度:2.5%
主要特征:海岸曲折,大部分洋面终年结冰。
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包围,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大洋,其面积还不到太平洋的1/10。北冰洋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大陆架广阔,海岸曲折;多边缘海、海湾、岛屿和半岛,多冰盖、冰山和浮冰;油气资源丰富。
北冰洋
ARCTIC OCEAN
洋 和 海
从南极大陆海岸延伸至白令海峡,西面为亚洲、大洋洲,东面则为美洲。面积最大,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表层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岛屿面积约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多火山地震。
面积最小,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包围,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海岸曲折,多边缘海、海湾、岛屿和半岛,多冰盖、冰山和浮冰。
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非洲之间,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1/4。形状略呈“S”形,海岸线曲折,多边缘海、海湾。
被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所包围,西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经线与大西洋分界;东南以东经146°经线与太平洋分界。印度洋海岸线较平直,岛屿多为大陆岛和火山岛
项目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特色 面积最大(占一半),最深,岛屿最多(45%),主要位于东半球 第二大洋(约1/4),形如“S” 世界第三大洋,全部在东半球的大洋 第四大洋(最小、最浅),全在北半球的大洋,水温最低,纬度最高,位置最北。
与洲关系 夹在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夹在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夹在亚洲、大洋洲、南极洲、非洲之间 夹在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
太平洋
面积最大,约占海洋面积的一半。
东面是北美洲和南美洲,东南以通过南美洲南端的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与大西洋分界;
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西南以通过塔斯马尼亚岛的东经146°经线与印度洋分界;
北部以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太平洋中的岛屿最多,多火山和地震
区域认知
四、全球七大洲四大洋
大西洋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面积约占全球海洋面积的1/4。
大西洋的形状略呈“S”形,海岸线曲折,多边缘海、海湾
区域认知
四、全球七大洲四大洋
印度洋
被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所包围,西南以通过南非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经线与大西洋分界;
东南以东经146°经线与太平洋分界。
印度洋海岸线较平直,岛屿多为大陆岛和火山岛
区域认知
四、全球七大洲四大洋
北冰洋
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所包围,是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其面积还不到太平洋的1/10。
北冰洋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海岸曲折,多边缘海、海湾、岛屿和半岛,多冰盖、冰山和浮冰
区域认知
四、全球七大洲四大洋
七大洲







七大洲
SEVEN CONTINENTS
七大洲和四大洋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02
世界的陆地——七大洲
东半球: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
西半球:南美洲、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
北半球:欧洲、北美洲
南半球:南极洲
跨经度最广:南极洲
构建世界海陆分布的大致经纬度
区域认知
五、构建世界海陆分布的大致经纬度
区域认知
五、构建世界海陆分布的大致经纬度
区域认知
五、构建世界海陆分布的大致经纬度
区域认知
五、构建世界海陆分布的大致经纬度
区域认知
五、构建世界海陆分布的大致经纬度
简笔画地图
0
北美洲
南美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大洋洲
南极洲

23°26′N
66°34′S
23°26′S
66°34′N

90°E
180°
90°W
七大洲的位置
区域认知
在图中标出特殊的经纬线
区域认知
在图中依据经纬线大致勾画大陆轮廓
180°
90°W

120°E
150°E
20°W
60°W
30°E
60°E
90°E

30°N
66.5°N
30°S
60°S
各大洲分界线
七 大 洲
亚非北南美
南极欧大洋
亚欧分界线: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欧非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
亚北美分界线:
白令海峡
北南美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
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
土耳其海峡
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苏伊士运河
白令海峡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丹麦海峡
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
麦哲伦海峡
亚洲和大洋洲的分界线
新几内亚岛西侧
二、陆地
2.大洲
大洲分界线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北美:白令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欧、北美:丹麦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南极洲、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高原
山地
盆地
丘陵
平原
大陆架
大陆坡
海沟
洋盆
海岭
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峭
海拔较高,一般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
中间低,四周高,四周山岭环绕
海拔较低,一般500米以下,地势有起伏,坡度和缓
海拔一般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小
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坡度巨大
板块挤压
面积广大
新洋壳诞生之地
总结:各种地形的形成
00
66.50N
600E
1200E
亚 洲
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处”。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大洲。
11°S~81°N,60°E~170°W
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地形特征: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地形复杂,地表起伏大;
高原、山地面积广;
欧 洲
是欧罗巴洲的简称,意为“西方日落之处”。面积101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六大洲。
36°N~71°N;24°W~60°E
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地形特征:
地势起伏不大,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在南部、北部,平均海拔300m左右,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冰川地貌广布。
400N
200W
00
600E
非 洲
阿非利加洲的简称,“阿非利加”一词源于希腊文,是“阳光灼热”的意思。面积302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二大洲。
35°S~37°N;17°W~51°E
地形特征: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00
300E
00
300N
300S
北 美 洲
北美利加州。面积2422.8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三大洲。
7°N~72°N;168°W~11°W 主要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地形特征:
三个南北纵列带:
西部高大山系
中部广阔平原
东部低缓高原山区
300N
900W
南 美 洲
南美利加州。面积1797万平方千米,世界第四大洲。
54°S~12°N;81°W~34°W
主要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地形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高大山脉,东部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波状起伏的高原相间分布。
300S
00
400W
600W
800W
大 洋 洲
面积897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七大洲。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
地形特征:
1200E
1500E
400S
300S
三大地形区:
西部低矮高原
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
东部山地(大分水岭)
南 极 洲
由于地处地球最南端而得名。面积1405.1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五大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定居居民的大洲。
地形特征:
世界上最高的大洲,平均海拔2350m,冰川广布,厚厚的冰层下有各种不同地形。
600W
200E
1400E
等高线
(1)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2)大陆坡:介于大陆架和大洋底之间,大陆架是大陆的一部分,大洋底是真正的海底,因而大陆坡坡脚是大陆型地壳与大洋型地壳的真正分界线。
(3)海沟:深度超过5000米的狭长的海底凹地。
(4)海盆:海洋的底部有许多低平的地带,周围是相对高一些的海底山脉,这种类似陆地上盆地的构造叫做海盆或者洋盆。它是大洋底的主体部分。
(5)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是新洋壳诞生处,因此海洋中离大洋中脊越近,岩石的年龄越新。
基础梳理
四、海底地形
海陆变迁及板块构造学说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
区域认知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学以致用
红海将成为世界第五大洋!
地中海将消失!
喜马拉雅山脉会继续长高!
是真的吗?
印度洋板块
非洲板块
红海将成为世界第五大洋!
是真的吗?
学以致用
地中海将消失!
是真的吗?
喜马拉雅山将继续长高
学以致用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安第斯山脉
补充延伸
海岸山脉与海沟
板块运动 边界类型 宏观地形 图示 实例
相向运动 消亡边界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形成高峻的山脉和巨大的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常形成海沟、山脉、岛弧 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弧
相离运动 生长边界 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往往形成巨大的裂谷 东非大裂谷
大洋板块内部张裂处往往形成海岭或大洋中脊 大西洋中脊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概况
海洋
概念
四大洋
陆地
海陆变迁
海峡
海湾
海底地形
概况
大洲
岛屿
半岛
谢谢你的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