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春学期质量抽测调研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计20分)
1.新华社1949年10月1日报道:“下午三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报道描述了(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开国大典 C.中共七大 D.香港回归
2.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最终壮烈牺牲。这一英勇事迹发生在( )
A.平型关大捷 B.孟良崮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上甘岭战役
3.“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耕者有其田 D.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张林同学在探索某一主题时提取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等关键词,由此判断,张林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A.新中国的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新中国的建立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5.费正清认为:“中国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直到毛泽东时才找到了。”这些“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 )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某同学利用如图的三幅历史图片开展探究性学习,其探究的主题应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第一个五年计划
7.“一五”计划重点发展( )
A.重工业 B.运输业 C.轻工业 D.农业
8.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我们的新国家。这一论断的背景是( )
A.完成全国土地改革B.颁布“五四宪法” C.完成“三大改造”D.完成“一五计划”
9.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DeepSeek”等名词是2025年的“流行语”。下面哪个符合1958年的“流行语”(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0.老百姓在取名时往往会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不同阶段的人名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不同的价值取向。下列名字中与他出生的时代特征相符合的是( )
A.出生于1949年——取名援朝 B.出生于1951年——取名建国
C.出生于1968年——取名红卫 D.出生于1978年——取名跃进
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某校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③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B.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C.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历经挫折,艰难探索
12.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一代共产党人有一代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20世纪70年代共产党人破除藩篱,给人民交上了一份“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答卷,与这份“答卷”密切相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二十大
13.20世纪80年,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一条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开辟了。这个新路是指( )
A.增强企业活力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深入 D.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4.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此,中共中央决定( )
A.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实行公私合营的赎买政策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5.经济运行的过程就是各类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再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标志着我国已经确立( )
A.社会主义制度 B.市场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计划经济
16.下列社会生活现象中,最有可能出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A.人民群众欢庆新中国的成立 B.人民代表参加一届全国人大
C.中共八大在北京隆重召开 D.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
17.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如图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
A.人民至上 B.理论创新 C.统一战线 D.自我革命
18.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各少数民族自治区将开斋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壮族三月三等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定为假日。这体现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C.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D.丰富节日文化交流形式
19.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2020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个结果主要反映了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经济发展 B.历史文化 C.宗教信仰 D.区域自治
20. “…方略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应用,为世界各国和平解决相互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仍未了结的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解决道路。”材料评价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计30分,其中21题11分,22题10分,23题9分)
21.中国共产党人从成立开始,就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中国新生】
材料一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着材料一中“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说说你对“崭新姿
态”的理解。(3分)
【制度创新】
材料二 为什么对手工业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因为手工业者一方面是劳动者,另一方面又是私有者……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不能改变它的私有制。
——摘自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2)依据材料二,分析这次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是什么?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3分)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材料三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 ——《复兴之路》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实行什么制度。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我国采用的最佳方案是什么?(2分)
【理论引领】
材料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 核心人物 理论名称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
(4)材料四表格空缺处的理论名称是什么?结合四和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出处和作用上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22.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超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回首七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在经济和民主政治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各举一例。(4分)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2)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关键是“中国新生”“改革开放”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写出开启这两个阶段的历史事件。(2分)材料中“这条道路”具体指什么道路?(1分)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3)为了实现中国梦,我党制定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如今已实现第一个目标,那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2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认为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1分)
23.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 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上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一,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出的“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的著名方针是什么 (1分)这一方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分)
材料三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3)结合材料三,请列举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2分)
材料四 2020年5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声称,美国可能切断整个美中关系,这样美国可以节省5000亿美元。特朗普的疯狂言论一出,道琼斯工业指数在30分钟内急跌450点。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5月15日的记者会上表示,保持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2025年4月2日 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关税。4月4日 中国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将美国商品关税同步升至34%。4月27日 特朗普在公开采访中承认“中美贸易战是我的错”,并暗示可能调整关税。4月30日 美国农业运输联盟报告显示,关税政策已导致农产品出口暴跌28%。5月12日,中美在瑞士日内瓦发布《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取消或降低90%以上的互征关税,并暂停部分非关税反制措施。双方保留10%基准关税作为后续谈判筹码,并建立三级磋商机制和“紧急熔断”条款。该协议被视为贸易战的“暂停键”。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中美关系的认识。(2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计20分)
1—5 B D D A B 6—10 D A C A C
11—15 D B D D C 16—20 D B B A D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计30分,其中21题11分,22题10分,23题9分)
21.(11分)
(1)事件:新中国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答出 2 点2分)
(2)任务: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分)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分)
(3)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 最佳方案:“一国两制” (1分)
(4)理论名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 分)
出处上的共同之处: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 分)
作用上的共同之处:都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分)
22.(10分)
(1)经济方面:土地改革,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2分,答出1点即可)
民主政治建设方面: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
(2)开启“中国新生”的事件: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1 分)
开启“改革开放”的事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 分)
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 分)
(3)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分)
(4)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1 分)
23.(9分)
(1)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分)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
(2)著名方针:“求同存异” (1分)
作用: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分)
(3)史实:①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③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分,答出2点即可得2分)
(4)认识:中美双方要建立互相尊重、平等互信的关系;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是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未来;中美双方要不断深入对话发展共识加强沟通;中美关系健康发展顺应世界和平发展趋势的整体要求。(2分,符合题意任一点得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