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一高、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一高、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潢川县一高、高级中学二模联考
高三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梅被赋予了“奇迹水果”的美誉,富含膳食纤维、钾、镁、磷、铁、多酚类等多种物质。下列有关西梅果肉细胞中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梅多汁,说明西梅果肉细胞中的水均以自由水形式存在
B.钙、磷、铁属于大量元素,元素在细胞中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C.西梅具有促进肠胃蠕动的功效与其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有关
D.西梅果肉匀浆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砖红色,说明西梅中含有葡萄糖
2.广西的生物资源丰富,生物种类及数量居全国前列,下列相关调查方法和操作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等距取样法,可精确调查长条形绿化带中某种丛生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
B.将盖玻片放置于计数室上,吸取静置酵母菌培养液上层液,滴加在盖玻片边缘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数量时,被捕过的动物难以再次捕捉,则导致统计值偏高
3.下图为动物体内的部分营养物质代谢示意图,①-④代表生理过程,A、B、C代表物质。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物质都是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B.过程③④容易发生在饥饿状态下,物质B经肾脏排出体外
C.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葡萄糖合成物质C
D.偏食可能导致摄入氨基酸种类不足,血浆蛋白减少,机体出现组织水肿
4.科学方法是科学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在正式实验前一般都要先进行预实验
B.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结果不会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
C.光合作用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探索过程中均用到了同位素标记的科学方法
D.在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通过加入相关酶来验证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加法原理”
5.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RrXTY,其中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其中甲的基因型为AbRXTY,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含5条染色体
B.乙的基因型为AbRXTY
C.丙含2条常染色体
D.丁的基因型不是aBr就是ABr
6.以下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是(  )
A.年龄结构 B.生物富集
C.协同进化 D.垂直结构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诗句、谚语都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演替
B.“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去其螟腾,及其孟贼,无害我田稚”——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8.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表现为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能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酶IDO,IDO能导致T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RA属于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导致的人类自身免疫病
B.树突状细胞可将自身抗原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
C.RA患者树突状细胞中IDO基因表达导致T细胞凋亡
D.可通过使用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
9.新型隐球菌是一种可以在吞噬细胞内寄生的低毒性真菌病原体,其表面有多糖类的荚膜。为探究荚膜的致病机理,某研究人员将新型隐球菌野生株(对照组)和新型隐球菌荚膜缺陷株(实验组)分别与小鼠吞噬细胞共孵育相同且适宜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吞噬隐球菌的吞噬细胞数/观察到的吞噬细胞数)较高。已知免疫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和胸腺缺失小鼠更易感染新型隐球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新型隐球菌侵入机体后,可引发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B.推测T淋巴细胞最可能在抗新型隐球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C.荚膜降低了新型隐球菌抵抗小鼠吞噬细胞吞噬的能力
D.进一步确定新型隐球菌荚膜合成的关键基因,可为控制其感染提供研究方向
10.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ATP 的结构简式是“A-P~P~P”
C.ATP 水解和 ATP 合成所用的酶是同一种酶
D.细胞依赖ATP 与ADP的快速转化,满足细胞对能量的需求
11.转录因子Ghl和GhE1能调控棉花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参与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细胞命运的重塑,其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将愈伤组织细胞在脱分化培养基上继续培养可得到幼苗
B.Gh1基因发生甲基化可能会抑制愈伤组织细胞的增殖
C.促进GhEl基因的表达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成根等器官
D.Gh1与GhE1单独作用均能调控GhPs基因的表达
12.肿瘤细胞能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T淋巴细胞针对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为细胞a后,细胞a的遗传物质会发生改变
B.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为细胞a时,还会产生记忆T细胞
C.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体现了免疫防御功能
D.图中肿瘤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程序性死亡
13.为了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大连市每年实施长达4个月的休渔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设置休渔期属于就地保护
B.休渔期内鱼类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适时休渔有利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D.渔业捕捞剩余量应维持在种群的K/2左右
14.医院常用试纸来检测样品中是否含有特定的抗原。检测试纸组成如下图,试纸条上依次有三种单抗,其中抗体1、抗体2是能与抗原结合的抗体,但与抗原的结合位点不同,抗体1上连一个显色分子,当显色分子聚集于某一处时,可观察到红色;抗体3是抗体1的抗体。抗体1可随样品液体一起在试纸条上扩散,抗体2、3在试纸条上的位置固定不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滴加的样品是蒸馏水,则抗体2、3处不会出现红色条带
B.若滴加的样品含有抗原,则试纸条上会出现两条红色条带
C.设置抗体3的目的是结合多余的抗体1,阻止样品继续扩散
D.为防止空气中抗原干扰检测结果,可将试纸高温灭菌后使用
15.酱豆的制作要经过两次发酵。第一阶段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和曲霉等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第二阶段以蔬菜与发酵过的大豆为主,进行乳酸发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毛霉产生的蛋白酶能催化分解大豆蛋白,产生易消化的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B.第一阶段在无氧条件下发酵时适度保湿,有利于霉菌的菌丝生长
C.加入一定量的食盐、生姜、蒜瓣和其他香辛料能防腐杀菌、调制风味
D.第二阶段会产生乳酸和亚硝酸盐,乳酸积累会导致发酵体系的pH降低
16.为了缓解温室效应,中国将逐步实现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大气中CO2的迅速增加是造成酸雨、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B.在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之间,碳循环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C.碳达峰时大气中CO2的浓度没有达到最大
D.A→D代表的生理过程为呼吸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0分)土壤盐分过高对植物的伤害作用称为盐胁迫。SOS信号转导途径是在拟南芥中发现的介导盐胁迫下细胞介导外排Na+,是维持Na+/K+平衡的重要调节机制。盐胁迫出现后,磷脂分子PA在细胞膜迅速聚集并与能催化底物磷酸化的蛋白激酶SOS2结合,致使SOS2接触激活钠氢转运蛋白SOS1,并使钙结合蛋白SCaBP8磷酸化。具体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磷脂分子PA在SOS信号转导途径中作为 起调节作用。
(2)盐胁迫条件下,Na+通过转运蛋白SOS1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所消耗的能量来源是 ,主动运输方式对于细胞的意义是 。
(3)盐胁迫条件下,周围环境的Na+以 方式顺浓度梯度大量进入根部细胞,磷酸化的SCaBP8减缓了对AKT1的抑制作用,导致细胞中K+浓度 (填“增大”或“减小”)。从结构方面分析,细胞膜对无机盐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是 。
18.(10分)2023年入秋以来,全国大面积爆发了以肺炎支原体为主要病原体的呼吸道疾病。肺炎支原体是一种胞内寄生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典型症状有头痛、咽痛、疲乏、干咳等,持续3周左右。人在初次和再次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机体内的各项免疫指标(IgM和IgG表示两种主要抗体)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肺炎支原体接触易感人群后,首先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以及第二道防线 ,再到达人体第三道防线,激活特异性免疫。机体对肺炎支原体的免疫体现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严重肺炎患者会感觉肌肉酸痛,原因可能是 。
(2)人体内B细胞和T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是 ,两类细胞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抗体的具体作用是 。据图分析,再次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抗体是 (填“IgG”或“IgM”)。
(3)图中的T细胞是一类淋巴细胞的总称,其中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并裂解靶细胞的T细胞是 。机体针对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数量与总抗体量存在正相关,原因是 。
(4)与初次免疫相比,再次免疫的潜伏期较短,且患病程度较轻,主要原因是 。
19.(11分)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利用玉米秸秆转化为绿色能源酒精,不仅可以低成本缓解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而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保障,具体的工艺流程如图。
(1)已知葡萄糖与蒽酮试剂反应能产生颜色,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糖液中葡萄糖浓度,需先将待测样品通过活性炭脱色,其目的是 。若测样品时使用的比色杯光面玻璃不干净,与正常标准曲线对照,将导致计算结果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2)步骤③中将糖液与酵母菌混合置于 发酵罐,短时间内酵母菌更多分布在发酵液的 部位。待酒精浓度达到11.4%时不再发酵,可在发酵罐上施以负压使酒精挥发,酒精发酵速率将 。发酵产物经 去杂、蒸馏,可获得纯化的酒精。
(3)酿酒残渣还可作为酿醋原料,这属于农业废弃物的 处理。
(二)为推进“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科学家设计出一种新冠抗原自检试剂盒,检测原理如图所示。
注:胶体金:一种常用标记,可与蛋白质牢固结合,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
样品垫:滴加样品的位置
结合垫:预留可移动的胶体金标记的新冠抗体1、胶体金标记的鼠IgG
T线:固定了新冠抗体2
C线:固定了抗鼠IgG抗体
(4)将鼻咽拭子样品加入样品垫,然后加入液体介质,利用 方法,溶有样品的液体沿试纸向吸水垫的方向扩散。T线可以通过抗体2结合 ,使胶体金聚集在T线,显示红色条带。
(5)若检测结果为 ,则说明该样品中没有新冠病毒抗原。
20.(11分)TAT基因可以表达出一种转录激活因子,并能有效引导蛋白质穿透细胞膜。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是一种报告基因。研究人员通过构建TAT基因与EGFP的融合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内表达得到纯化的TAT—EGFP融合蛋白。将人工合成编码TAT蛋白的DNA片段插入载体pET28a得到pET28a—TAT重组质粒,再利用引物对EGFP进行PCR,并利用限制酶EcoRI和XhoⅠ连接得到pET28a—TAT—EGFP重组质粒,操作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TAT基因结构中,每个磷酸基团直接连着 个脱氧核糖。构建pET28a—TAT重组质粒使用两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PET28a质粒的优点是 、 。
(2)PCR扩增EGFP基因的过程中,引物Ⅰ与引物Ⅱ的序列不能太短,且两者间不能 ,两种引物的5'端必须分别添加 序列,以保证正确连接形成pET28a—TAT—EGFP重组质粒。
(3)将上述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BL21时,需先用一定浓度的CaCl2溶液处理大肠杆菌,目的是 。筛选转化成功的E·coliBL21时,需要在LB平板上添加 ,并运用平板划线法进行分离。
(4)将稳定的高表达菌株扩大培养后,再研究测定其融合蛋白表达的情况。利用超声波法裂解大肠杆菌,将提取的全菌蛋白在100g/L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上进行电泳分析,发现加入IPTG组与未加入IPTG组相比较,泳带有明显的差异,如图所示:

注:1:未加入IPTG;2:37℃时0.2mmol/LIPTG诱导1h;3~5:37℃时0.5mmol/LIPTG分别诱导1h、2h、3h
①电泳是指 。
②根据泳带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IPTG能够 ,在 的实验条件下作用效果最佳。
(5)研究人员将TAT和EGFP融合在一起研究,目的除了用于筛选成功导入TAT基因的受体细胞外,还可用于 (举一例)等。
21.(10分)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修复海域生态环境和保护海洋生物的构造物,其内部水流速度缓慢,为各种海洋生物营造了繁殖、索饵和庇敌的场所,逐渐形成了新的生物群落。科研人员对某近海海域投放的人工鱼礁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研究。图1为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富度指数,图2为5龄礁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鱼礁生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属于 演替。由图1可知,就大型底栖动物丰富度指数而言,春季对照区的数值高于人工鱼礁区,而夏季和秋季则相反,这种变化体现了群落的 性。
(2)据图1分析,夏季丰富度指数最高的区域是 ;生态系统稳定性最强的区域是 ;试分析该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最强的原因 。
(3)图2中,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t/(km2·a),由Ⅱ到Ⅲ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 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2025届潢川县一高、高级中学二模联考
高三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C C A A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B B B C
17.(1) 磷脂双分子层(1分) 信号分子(1分)
(2) H+浓度差形成的势能(1分) 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2分)
(3) 协助扩散/被动运输(2分) 增大(1分) 细胞膜上含有的无机盐离子转运蛋白种类(和数量)不同(2分)
18.(1)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1分) 免疫防御(1分) 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部分肌肉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乳酸含量升高(1分)
(2) 骨髓、胸腺(1分)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分) 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支原体)的增殖及对人体细胞的黏附(1分) IgG(1分)
(3) 细胞毒性T细胞(1分) 辅助性T细胞能够传递信息并激活B细胞,同时,辅助性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1分)
(4)再次免疫中,记忆B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同时,记忆T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靶细胞,特异性免疫反应更快、更强(1分)
19.(1) 避免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影响(1分) 偏大(1分)
(2) 密闭(1分) 上部/表面(1分) 升高(1分) 沉淀/过滤(1分)
(3)资源化(1分)
(4) 纸层析(1分) 抗原-抗体1复合物(1分)
(5)T线无红色条带,C线有红色条带(2分)
20.(1) 1或2(1分) 防止质粒和 TAT基因的反向连接(1分) 防止质粒和TAT基因的自身环化(1分)
(2) 进行碱基互补配对(1分) 限制酶EcoRⅠ和XhoⅠ识别的核苷酸(1分)
(3) 使大肠杆菌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1分) 卡那霉素(1分)
(4) 在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的蛋白质)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过程(1分) 促进融合蛋白(TAT—EGFP)的表达(1分) 37℃、0.5mmol/LIPTG诱导3h(1分)
(5)追踪转录激活因子的位置,及其引导蛋白质穿透细胞膜的过程(1分)
21.(1) 次生(1分) 季节(1分)
(2) 1龄礁区(1分) 5龄礁区(1分) 人工鱼礁礁龄的增加使大型底栖动物丰富度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组分更多,食物网(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抵抗力稳定性更高(2分)
(3) 366.7 (1分) 12.8 (1分) 来自系统外(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