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一2025学年(下)高三年级考前质量检测历史考生注意:1、签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素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表1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遗存。由此可知,当时表1类别连存青钢器有、爵等礼器,造型古朴,部分表面有简单纹饰,工艺相对机靛玉器有玉璋、玉综等,质地细赋,少量玉器表面有刻纹,可能具有礼仪用逢肉器以灰陶为主,器型有罐、盘、尊等,部分有绳纹、蓝纹等装体,质地较硬建筑发现大型宫殿基址,有夯土台基、柱础等,规模宏大,布局规基A手工业分工较明确B.青铜俦造技术成熟C.国家形态特征明显D.建筑风格独树一帜2.汉代,皇帝常派遣官员“持节”巡视各地,“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的官员,就代表皇帝亲临,可行使相应权力。汉武帝时,又设立“刺史”,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官员,负责巡察郡国。这体现了汉代A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B.基层治理受到了重视C.监察体系的逐步完善D.国家治理体系的调整3.图1、图2分别为山东青州傅家北齐画像石第一石“商旅驼运图”、第二石“商谈图”華本,图中都刻画了深目高鼻的胡人形象,据考证其中着联珠纹长袍的为粟特(中亚古国和民族名)人。这围1图2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A.体现了民族交融深化B.反映了区域长途贩运兴盛C.彰显了商业契约精神D.见证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明前期赋役的主要形式为编户向国家提供实物与劳役征派,包括税、粮、共、租庸、均徭等诸多名目;明后期采取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编户齐民有更多时间从事基本的农业以外的生产活动。这反映出明后期A.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减弱B.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放弃C.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D.民众赋役征派实现了公平5.表2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情况。这反映出表2企业名称资金来源生产管理政府派官员管理,生产环节严格按官府指令执行,外国技术人员参江南制造总局政府财政找款与指导初期阀海关关税及地方厘金,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官员统筹,雇佣外国工匠协助,注重造船工艺把控后续官府注资官方监督,商人参与具体运营管理,有一定的商业运营规则,注重成轮船招商局官府出部分资金,商人入股本控制与效益提升A.洋务企业经营模式的趋同化B.洋务运动实践中的创新探索C.近代企业管理体制的规范化D.晚清传统经济结构迅速瓦解6.民国初年的重要政治人物,大都兼有多个党籍,如伍廷芳有11个党籍。政党的组成往往不是以主义而是以党魁的感情为联络纽带,如为反对孙中山,章太炎与张謇组建了共和党,当两人利益发生冲突时,章太炎又退出,另立门户。这反映出当时政党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个人冲突导致政党分化组合B.反动专制势力过于强大C.政党组织自身发展的不成熟D.不同党派竞争异常激烈7.1930年2月,中共闽西特委制定《合作社讲授大纲》,强调合作社应为群众所组织的经济团体,不是政府所办的救济机关;合作社应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不以营利为目的。这在当时A意在瓦解封建经济基础B.利于增强群众经济自主C.凸显土地革命政策导向D.旨在推动武装斗争深人8.1949年12月,毛泽东在筹划新中国对外经济战略时明确提出,不仅要与苏联保持贸易合作,还需拓展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国、英国、日本及美国等国的经贸往来。毛泽东意在A.打破西方经济封锁困境B.构建多元外交战略格局C.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9.20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按照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改革国企。20世纪90年代初,国企改革方向确定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原本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财产组织形式的股份公司制逐步成为国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反映出A,改革开放实践突破了传统的认知B.所有制结构趋于多元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D.经济政策出现了反复10.2世纪中叶,罗马帝国对行省进行人口和财产普查,每隔若干年举行一轮。一位税收监察使“曾在贝尔吉卡行省对高卢人进行人口和财产普查,在下日耳曼行省对图格里安人、弗里萨瓦讷人等进行人口和财产普查”。这一普查活动反映出罗马帝国A.民众负担不断加重B.统治疆域扩展较为迅速C.税收来源急剧扩大D,加强对社会资源的控制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