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共23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并将考号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阅读(70分)(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年来,生物育种基础研究不断深入,技术也在不断升级换代。在前沿育种技术研发方面,智能设计技术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技术融合,为生物育种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中,转基因育种技术、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等都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前沿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通过导入外源基因,使农作物获得新的性状。基因编辑育种技术则是对农作物自身的基因进行精准编辑,实现性状的改良。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则是利用基因组信息对农作物进行遗传评估,预测其未来表现。值得一提的是,生物育种已经进入了智能设计时代。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对农作物进行更加精准、高效的遗传改良。然而,尽管我们在生物育种领域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生物育种基础研究原创不足。虽然我们在农作物重要性状基因克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但整体上仍然缺乏核心技术专利。这导致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转基因育种方面,我们虽然创制了一批重大产品,如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等,但整体上仍然缺乏具有竞争力的新品种。同时,基因编辑育种技术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编辑新工具仍然是一个难题。此外,重大新品种创制能力亟待提升。玉米、大豆等作物的单产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未能全面铺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待提高。种业企业育种创新能力也是制约我国生物育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种业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育种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品牌。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生物育种的发展。首先,要强化危机认识,把握发展机遇,深刻认识到生物育种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推动生物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其次,要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物育种工作,加强种业科技创新。最后,要健全政策体系,优化产业化生态,为生物育种产业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摘编自《从“隐性饥饿”到“良种贡献”:生物育种如何重塑粮食安全格局》,本文系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在2024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论坛暨全球农业研究热点前沿与科技竞争力成果发布会的分享)材料二:记者:您多次谈到,人工智能等技术套推动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系统的革命性变化。人工智能会给育种带来哪些变革?孙其信:人工智能将推动农业育种迈向一个全新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与育种技术的结合将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让育种更高效、精准、个性化。我认为,变革主要体现在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精确度、降低商业化育种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记者:人工智能如何加速育种进程?孙其信:传统育种是一场“马拉松”,得靠育种家的经验和直觉,一步步创造、选择、固定那些好的遗传变异,才能培育出优质作物。这个过程,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但人工智能就像个“超级大脑”,能把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知识融合起来,快速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以前我们得靠人工去田间地头观察记录一个个数据,而人工智能可以跟遥感技术、无人机、物联网设备等“科技帮手”一起,从田间到实验室,全方位收集和分析数据。这样就能更快找到与作物优良性状相关的基因,更迅速选择和利用优异遗传位点,大大缩短育种周期。记者;怎样理解提高育种精确度?孙其信:育种的本质就是对自然界中的优良基因变异进行聚合。这就像在大自然里“淘金”。人工智能如同给我们配了一副“超级眼镜”,让我们能看得更清楚、更准确。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人工智能可以深度解读种质资源的“基因密码”。它不仅能分析出不同作物基因组的复杂结构,还能预测基因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哪些基因能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最佳性状。然后,科研人员就能精准挑选出含有这些优良基因的育种材料,进行“定制式”育种,培育出抗病虫害、耐旱、耐盐碱、营养更丰富的作物品种。记者:人工智能如何推动商业化育种发展?孙其信:商业化育种体系包括材料创制、杂交育种、分子检测、品种测试、品种评价等多个育种部门的多个技术环节。每个部门都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团队完成工作。因此,从公司运营的角度看,管理成本较高。育种公司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集成各个部门的标准化数据分析与操作流程,形成数据驱动、模型决策的智能育种技术体系。这样一来,我国现代育种起步晚于西方,但如今我国智能育种走向了世界前沿,在个别领域,甚至可以说我们已经“快了半步”。记者:您的信心从何而来?孙其信:“十三五”“十四五”期间,我国在生物育种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开展大数据驱动的育种决策研究以及智能设计育种模型开发等研究工作,为人工智能真正应用于育种实践打下了基础。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成熟与应用落地,也极大推动了人工智能在育种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摘编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其信:我国智能育种有望实现根本性突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基因编辑育种技术是对农作物自身的基因进行精准编辑,实现性状的改良,并进行遗传评估,预测其未来表现的技术。B.我国在农作物重要性状基因克隆等方面进步很大,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使得我们仍然缺乏核心技术专利。C.育种公司利用AI,形成数据驱动、模型决策的智能体系,减少多部门协作管理成本,这助力我国智能育种走向世界前沿。D.人工智能通过替代人工田间观察,完全实现了育种数据收集的自动化,从田间到实验室,全方位收集分析数据。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提出“原创性不足”“重大新品种创制能力弱”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相应措施,体现论证的针对性。B.材料二以“问答”形式展开,通过“加速进程-提高精度-降低成本”三个维度,层层递进,构成清晰的因果论证链。C.材料二主要采用了追问等提问技巧,能较好地调节访谈节奏,使访谈能够顺着思路顺利、深入地进行下去。D.两则材料都谈论了育种话题,材料一面向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和专业人士,而材料二面向的对象可能涉及面更广。3.下列不能体现“人工智能技术与育种技术的结合将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一项是(3分)A.江苏水稻研究所利用AI建立基因表达热力图,锁定耐盐碱关键基因,新品种在盐渍化土壤中产量达常规品种的85%。B.某小麦育种团队通过AI融合10万组基因组数据与气候历史数据,筛选出抗旱基因组合,将传统杂交试验次数减少70%。C.科学家用返回式卫星搭载辣椒种子,利用γ射线、宇宙辐射等物理手段诱导种子基因突变,经多代选育后获得“太空椒”。D.上海某生菜工厂利用光谱AI算法动态优化光配方,气雾栽培和环境恒温控制,日产量提升300%,实现365天连续生产。4.材料二在访谈中使用了词语“马拉松”“基因密码”,请简析其作用。(4分)5.孙其信院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育种从“传统经验依赖”走向“智能精准设计”的变革。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这一变革的意义。(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山顶的海风胥得意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水面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罗布想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他没有坐过船,不知道坐在船上是什么感觉。从电视上他看到过像足球场一样大的轮船,也看到过乘风破浪的军舰,还有运动员驾驶的帆船,无论是哪一种船,在浩瀚的海洋面前,都显得那样渺小。正是船的小,愈发衬托出大海的宽广无边。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拍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后来,罗布学会了一首汉语歌曲《大海》,没事的时候他就在雪山脚下唱这首歌。罗布想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凉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①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女友次仁也被他远远地甩在后面,只能听到他的尖叫:“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在五彩经幡上飘过,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②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那个时候,他已经学会了《军港之夜》。他似乎感觉到了海浪在轻轻地摇,摇来摇去,他又睡着了。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溜号,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艘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了一个道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越走越往山里钻,最后汽车攀山而上,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③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四下望去,只有连绵的群山和茂密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有100公里,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长已在山上工作20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挨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市,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士怎么会跑到这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他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站长站在塔楼顶上,遥望着远方,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长:“你是在想家么?”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了。我当了20多年兵了,却一次还没出过海子。”“海子?”罗布很吃惊。“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大海。”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④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呀。”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对大海的强烈向往,体现了他对高原生活的厌倦。B.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乐观和积极追求。C.“肩上的杠杠一个挨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一句,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站长的军旅生涯。D.小说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地域特色,如“阿爸”“次仁”“五彩经幡”等词汇的运用,增添了藏区的文化氛围。7.下列对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①通过描写罗布领到水兵服狂奔时的环境,侧面烘托出他梦想成真时极度兴奋的心情。B.句②既渲染了新兵营夜晚安静祥和的氛围,又进一步激发了罗布对海军舰艇生活的向往。C.句③描绘出雷达站所处位置的偏僻和荒凉,烘托出罗布初到雷达站时内心的失落和孤独。D.句④营造出一种神秘、壮阔的氛围,强调了大自然的变幻无常,以此凸显人生的不可预料。8.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二者在文中交错出现对于主题表达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面对最终没有见到大海的事实,罗布是否释然了?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认识。(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节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材料二:以富贵有人易,以贫贱有人难。夫晋文公出走,周流天下,穷矣,贫矣,贱矣,而介子推不去,有以有之也。反国有万乘,而介子推去之,无以有之也。介子推不肯受赏,自为诗,悬书公门,而伏于山下。文公闻之曰:“嘻!是之推也。”辟舍变服,令国中曰:“有能得介子推者,爵上卿,田百万。”或遇之山中,负釜盖簦,问焉曰:“请问介子推安在?”曰:“夫子推苟不欲见而欲隐,吾独焉知之?”遂背而行,终身不见。人心之不同,岂不甚哉!今世之逐利者,蚤朝晏退,焦唇乾嗌,日夜思之,犹未之能得。今得之而务疾逃之,介子推之离俗远矣。(节选自《豫章黄先生文集·跋东坡画石》,有删改)材料三:素履子曰:忠贞者,天地之秀气,人伦之英灵。凡观历世之书唯忠实者名挂史笔万世常存则亡之忠者不灭亡也。昔周公至忠,事文王武王至成王,成王自襁褓事之,于三世尽忠,金玉莫比其坚,松竹莫比其操。事虽往古,行迹常新,列于典籍之中,常为贤哲之范。太公行王风而治周室,主霸典而灭纣邦。二人夹辅于周,功业垂于万祀。复闻管仲相桓公,一匡天下以尊周,子房佐刘氏,统洪沟以兴汉。至于召四皓而回惠帝,抱幼主而朝诸侯,亦有卧尸折槛之士,今古所推,实谓忠节。若指鹿为马,以玄为黄,胁弱欺孤,废贤夺义,没为后世责嫌,污辱二仪之中,滥簉三才之内。是知忠贤宜旌之不朽,为今世间杰,来世美谈。《诗》曰:淑人君子,其仪不忒。贤者履之盛矣。(节选自《索履子·履忠》,有删改)【注】①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因为内乱逃亡到国外,一路辛苦流离,饿得奄奄一息时介之推(又称“介子推”)割股救命。内乱平定后,重耳回国即位,即文中所称晋侯。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二处不给分。(3分)凡观A历世之书B唯忠实者C名挂D史笔E万世常存F则亡之G忠者H不灭亡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唯,唯独,与《烛之武退秦师》“唯君图之”的“唯”意思相同。B.尤,错误,与《离骚》“忍尤而攘诟”的“尤”意思不同。C.“吾独焉知之”与《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焉”意义和用法都不同。D.朝,使……朝拜,与《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的“朝”意思和用法都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介之推认为,晋文公成为晋国国君是上天的安排,如果追随他的人误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则是贪天之功,其本质与盗贼无异。B.面对母亲的不解和追问,介之推对自己的选择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言辞本是身外之物,若真心隐逸,不求显名,则无需多言。C.晋文公为找到介子推,不但别辟住所、改换衣服、下令悬赏,甚至亲自到山中寻访介子推的下落,然而都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D.素履子认为,忠贞之人是天地间的灵秀之气、人群中的杰出英才,那些典籍上记载的忠臣事迹,虽然古老,但仍具有典范价值。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2)反国有万乘,而介子推去之,无以有之也。14.材料三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证明观点?请简要说明。(3分)(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粉蝶儿·和赵晋臣①敷文赋落梅辛弃疾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②。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③。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④。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注】①赵晋臣:作者友人,官至敷文阁学士。②雨僝风僽:风雨交相摧折。③绉:一种有皱纹的丝织品。④醇酎:浓郁的美酒。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唱和之作,本词与友人词作话题相扣合,但是并不局限于此,而是有所拓展。B.在风雨的交相摧折下,梅花凋零,园林地面犹如铺上了一层红色地毯,美丽而凄凉。C.词人回忆前时送春归去后,满江春波似乎都化成了浓郁美酒,不言愁而愁绪满怀。D.落梅遍地,春光难留,词人与友人约定在杨柳岸边相聚以消解这春光逝去的清愁。16.这首吟咏传统题材的词作因构思的新颖别致而成为词中佳作,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归园田居》中“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展现出了一幅安乐朴实的田园生活图景,而《项脊轩志》中“ ▲ ”和“ ▲ ”两句却分别通过狗和鸡的混乱无序折射出了传统大家庭的瓦解。(2)《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批评某些“他植者”总是养护太过,忧之太勤,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甚至会“ ▲ , ▲ ”。(3)古人作诗,在写景时常会前一句写到山,后一句写到水,或者反之,如宋代诗词中的“ ▲ , ▲ ”两句便是如此。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如今的互联网语言,已进入“通话膨胀”时代。“通货膨胀”是经济学领域的术语,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所需要流通的数量,导致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货币与其背后的财富不匹配,就会产生通货膨胀;(甲),就会产生语言的通胀。网络表达是如何膨胀的呢?由于网络表达缺失了神态、动作、语音和语调等,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词义磨损的问题,人们采取叠加字词的方式来强化情感表达。青年群体认为使用单个的“嗯”“哦”“哈”不礼貌,会显得态度冷淡或敷衍,只有使用“嗯嗯”“哈哈哈哈”“哦哦哦”等重复形式,(乙)。另外,“大词小用”之风甚猛。“泼天富贵”“配享太庙”“永远的神”……各种“绝对化”修辞充斤,不求丰富精堆,只有简单粗暴,网友的从众心理也使这场“夸张”之风 A 。语言学家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提到,一些表示程度的副词,如“很、怪、太”等,用久了会失去锋芒,似乎已一语成谶。当然,人们通过重复和夸张的方式凸显情绪本 B 。但是,在无数重复和夸张的表达中,我们是否还能感受到原本的情绪?我们是否还有精准表达、深刻思考的能力?①古代“修辞立其诚”的言语观,②值得我们效尤。③我们应遵循心口一致为原则,④在网络表达中融入真诚与理性,⑤在思想的淬炼和情感的沉淀中提升语言审美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才会有生命。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0.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文中加点词组“词义磨损”,有人说搭配不当,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22.下面的文字是一位高中生请语文老师分析试卷时所做的自述,不够简明扼要,不利于和老师高效沟通。请对这段自述进行缩写。要求:保留必要信息,不超过70个字。(5分)李老师,这次月考,我的语文成绩又退步了。我实在是要崩溃了,都说语文是“玄学”,那可不就是玄学嘛!是这样的,考试时我总做不完题,别人都写作文了我还在读诗歌,我心里慌得很;散文连主题都看不出来,更别说做题了;作文更糟糕,题目是“耐心”,我写跑题了,结尾硬往“毅力”上套,只拿了38分,一下子落后其他人七八分了!我初中的语文成绩可好了,还拿过“语文之星”呢,怎么到高中就学不懂了。马上就高三了,我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成绩还是没有起色。现在越复习越乱,如果方便的话,您能帮我分析下薄弱板块存在的问题吗?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年来,“懒人经济”悄然兴起。只靠说话就能控制的智能家电走进千家万户,品类丰富的预制菜让人们只需三五分针就能做出一桌精美大餐,上门收纳、AI代写、AI帮我记等新兴服务形态备受年轻人青睐……然而,蓬勃发展的“懒人经济”与提倡“勤”的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似乎是背道而驰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及解析1.【参考答案】C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4分)①“马拉松”比喻传统育种周期,突出传统育种耗时费力的特点。(1分)②“基因密码”将复杂的基因组信息比喻为“密码”,体现其神秘感和可解读性。(1分)③这类词语的使用增强了访谈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使抽象的科学概念通俗易懂。(2分)5.【参考答案】(6分)①提高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②提升育种精准度,实现个性化设计;③降低商业化育种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④精准、高效进行遗传改良,推动育种技术创新。(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D8.【参考答案】(4分)①“海子”是藏区和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家园,象征现实生活;“大海”象征人们渴望走出家园了解外面世界的梦想;②二者交替出现,暗示了现实与梦想的差距,也体现了重新认识梦想的过程,深化主题。(每点2分)9.【参考答案】(6分)示例一:释然了。①“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罗布将眼前景象与心中大海相联系,用美好想象慰藉自己,获得释然;②罗布“使劲地点头”并说“像,太像了!”,其动作与语言表明他已释然;③罗布从站长身上感受到奉献与责任,明白了自己作为海军战士的使命,从而释然。(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二:没有释然。①连绵的群山、茂密的森林及若隐若现的白茫茫一片,构成阻隔真正大海的巨大屏障,让远离大海的罗布难以释怀。②山顶的风并不是真正的海风,只是短暂慰藉,无法真正替代大海。③罗布长久以来对大海充满向往,天天做大海梦、学唱相关歌曲、领到水兵服狂喜等情节,都表明他对大海的渴望难以在短时间内消解。(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10.【参考答案】BEF【解题思路】断句部分译文:凡是察看历代史书,只有忠心诚实的人名垂史册,万代永存,那么那些死去的忠诚之人就不会消亡。11.【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唯君图之”的“唯”表示“希望”“祈请”。12.【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甚至亲自到山中寻访介子推的下落”表述有误,原文是“或遇之山中”,是说有人在山中遇到了一个人并询问介子推的下落。13.【参考答案】(8分)(1)晋文公寻找他们,没有找到,便把绵上作为他的田地,说:“以此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为”“志”“旌”各1分,大意1分)(2)(晋文公)返回晋国后拥有万辆兵车,然而介子推却离开了他,(这是因为)没有了让他留下(的理由)。(“反”“去”“无以”各1分,大意1分)14.【参考答案】(3分)①列举古代忠臣事迹,证明其为世人所推崇。②对比忠、奸之臣的后世影响,凸显其差异。③引用《诗经》,说明贤德之人的崇高品行。(每点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晋文公赏赐跟着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要求赏赐,赏赐也没有推及(他)。介之推说:“献公有九个儿子,唯独国君(文公)在世。惠公、怀公没有亲近之人,国内外的人都抛弃了他们。上天没有灭绝晋国,晋国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是谁呢?上天实际(已经)安排好了,而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欺骗吗?偷窃别人的钱财,尚且叫偷盗,更何况贪图上天的功劳,将其作为自己的功劳呢?在下的人将罪恶当作道义,在上的人对奸邪之事加以赏赐,上下互相蒙蔽,难以和(他们)相处啊!”介之推的母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要求赏赐呢?以(这样贫穷的状态)死去,怨恨谁呢?”(介之推)回答说:“(知道)错了却效仿他们,罪责更重啊。况且说出埋怨的话了,不应再接受他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让(国君)知道这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辞,是身体的装饰。身体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装饰呢?这样是乞求显贵啊。”他的母亲说:“(你)能像这样(做)吗?(如果能,我)和你一起隐居。”于是一起隐居到死。晋文公寻找他们,没有找到,便把绵上作为他的田地,说:“以此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材料二:凭借富贵而拥有他人(的追随)容易,凭借贫贱而拥有他人(的追随)困难。晋文公流亡在外,周游天下,(处境)困窘,(生活)贫穷,(地位)低贱,然而介子推却不离开(他),(这是因为)有让他留下(的理由)。(晋文公)返回晋国后拥有万辆兵车,然而介子推却离开了他,(这是因为)没有了让他留下(的理由)。介子推不肯接受赏赐,自己作诗,(并)把这首诗悬挂在宫门之上,然后隐居到山下。晋文公听说后说:“唉!这是介子推啊。”(于是)另辟住所,改换衣服,向全国下令说:“有能够找到介子推的人,赐予上卿的爵位,封给百万亩的田地。”有人在山中遇到一个背着锅、打着伞的人,就问他:“请问介子推在哪里?”(那人回答)说:“介子推如果不想见人而想要隐居,我怎么会知道(他的下落)呢?”(说完)就转身离开了,终生不再露面。人心的不同,难道不是很大吗!当今世上追逐利益的人,早晨早早地去,晚上很晚才回来,嘴唇干裂,喉咙干渴,日夜思考(追求利益),尚且还不一定能得到。如今得到了却一定要急忙逃离,介子推(真是)离世俗很远啊。材料三:素履子说:忠诚贞洁的人,是天地之间的灵秀之气,人群中的杰出英才。凡是察看历代史书,只有忠心诚实的人名垂史册,万代永存,那么那些死去的忠诚之人就不会消亡。从前周公极其忠诚,侍奉文王、武王直到成王,(周公)从成王还在襁褓中时就侍奉他,在三代中竭尽忠诚,黄金玉器比不上他的坚贞,松树竹子也比不上他的节操。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行为事迹依然常新,被陈列(记录)在典籍之中,常被当作贤士哲人的典范。姜太公推行王者的教化治理周王朝,奉行强力政策消灭了商纣王的邦国。这两个人共同在周朝辅佐,功勋事业流传万世。又听说管仲辅佐桓公,匡正天下来尊崇周朝,张良辅佐刘邦,统一洪沟两侧(泛指天下)以振兴汉室。至于召请商山四皓挽回惠帝之位,抱着幼主使诸侯朝见,也有不顾生死,敢于直言进谏的贤士,从古至今都被人们推崇,实在是称得上忠诚节义。而像(那些)指鹿为马、把黑的当作黄的,胁迫弱小欺凌孤寡,废黜贤臣夺取仁义(的行为),则死后被后世指责嫌弃,玷污天地之间,泛滥充斥在(天地人)三才之内。由此可知,忠臣贤士应该被表彰使之永不磨灭,成为当今世间的英杰,后世(人们的)美谈。《诗经》说:品德高尚的君子,他的仪态举止不会有差错。贤德之人所践行的道路是极其崇高的。15.【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词人与友人约定在杨柳岸边相聚以消解这春光逝去的清愁”理解有误。下片末尾“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是指春归去,清愁加约而至,在杨柳岸边相候,赋予愁绪以生命和情感,营造出一种孤寂惆怅的氛围,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16.【参考答案】(6分)①拟人化的双重春天形象。昨日之春是心灵手巧、纯真多情的少女,今日之春是轻薄无情的荡子,巧妙展现出春天的变化与特点,体现了词人对人世自然的深刻洞察。②反转对比的结构设计。词人以昨日之春的绚烂美好开篇,笔锋一转,今日之春却短暂无情,今昔对比中春光由盛而衰,情感由乐而愁。③虚实结合的意境营造。实写梅花娇艳饱满、风雨摧花、落梅满地,虚写春波酿酒、清愁相约,景与情交融转化,回味悠长。(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答“独特的意象塑造”“新奇的情感表达”“巧妙的时序结构”等,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7.【参考答案】(6分)(1)东犬西吠 鸡栖于厅(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示例: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东流去的是清江水,所以写此二句亦可)(每句1分,有错字、增字、漏字皆不得分)18.【参考答案】(4分)A.大行其道/愈演愈烈/变本加厉/日甚一日 B.无可厚非/情有可原(每空2分,其他成语符合语境即可得分)19.【参考答案】(4分)甲:语言与其表达的情感不匹配 乙:才显得态度热情或真诚(每句2分,意思相近即可)20.【参考答案】(4分)语句②,修改为“值得我们学习”。语句③,修改为“我们应遵循心口一致的原则/我们应以心口一致为原则”。(每处2分)21.【参考答案】(3分)观点一:搭配不当。“磨损”指的是机件或其他物体由于摩擦和使用造成损耗,而词义不是物体,二者搭配不当。观点二:可以使用。“词义磨损”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词语在使用过程中因缺失神态、动作等因素造成语义的弱化。(判断1分,理由2分)22.【参考答案】(5分)李老师,这次月考我的语文成绩又退步了,(1分)我的问题是做题太慢、散文读不懂、作文偏题,(3分)希望老师帮我分析薄弱板块存在的问题。(1分)23.略【写作要求】45分切入。1.评分标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参照2024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题意 评分等级 文章特征符合题意 一类文 54-60分 A.紧扣主题,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充实,感悟深刻,表达精彩,亮点突出。C.文体特征鲜明。二类文 48-53分 A.扣住了主题,体现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较突出,联系材料和现实生活,内容较充实,感悟较深刻,表达流畅,有一些亮点。C.文体特征鲜明。三类文 42-47分 A.围绕主题写作,体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感悟。B.写作重点不够突出,感悟不够深刻,内容不够充实,结构较完整,语言平淡,逻辑性一般。C.文体特征不够鲜明。基本符合题意 四类文 36-41分 A.有自己的一些思考与感悟,扣题不紧。B.写作重点不突出,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言不流畅,逻辑混乱。C.文体特征不鲜明。偏离题意 五类文 35分及以下 A.部分偏离题意的,酌情给分(21-35分)。B.完全离题的,酌情给分(0-20分)。完全脱离材料内容,完全忽略写作要求,完全没有文体意识,仅选取材料、写作任务或写作要求的只言片语展开写作,思想不健康,观点错误。【补充说明】缺标题,扣2分。字数600字以上但不足800字的,分两种情况:如果结构完整,每少50字扣1分;如果结构不完整,每少100字扣10分。600-400字的文章,无论结构是否完整,不超过25分;400-200字不超过10分;200字以下不超过5分。错别字每3个扣1分,相同错别字不重复扣分,最多扣3分。标点使用错误的,酌情扣分。若写书信、演讲稿等应用文体,格式不合要求相应扣分,最多扣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