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赵宝沟文化遗址地处辽河上游。该遗址曾出土538件可鉴定的哺乳动物标本,其中鹿骨338件。结合下图,最合理的推测是( )A.狩猎是玉雕文化的经济基础 B.龙山文化手工技术发达C.该地出现了早期的社会分工 D.中华文明体现多元特征2.下表为中国古代关于“九州”名称记载情况,这体现出( )书名 九州情况《禹贡》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汉书》 兖、豫、青、徐、荆、杨、冀、益、雍《通典·州郡典》(唐) 雍、梁、荆河、冀、兖、青、徐、扬、荆《五代史志·地理志》 雍、梁、豫、兖、冀、青、徐、扬、荆A.州级地方行政区划长期不变 B.中央集权得以不断强化C.政治文化具有延续与适应性 D.南方地区的影响力增强3.唐初,高祖李渊亲赴国子监,令徐文远讲《孝经》,惠乘讲《波若经》,刘进喜讲《老子》,听博士们辩驳诘问。此后继任者普遍效仿。这最能体现,当时( )A.君权演进的趋势 B.对道德伦理的强化 C.思想文化的融合 D.对科举策论的重视4.宋初“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元丰年间,宋神宗恢复唐代三省制,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领衔中书省。司马光称之为“中书省独取旨,门下省但覆奏,尚书省仅施行”。这一调整( )A.延续了三省分权的传统 B.提高了中枢运行的效率C.削弱了皇帝的政权掌控 D.完善了集权的制度设计5.元朝以“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方式编纂辽、金、宋三史;明朝修史,强调“承天命,继华夏”。这反映出元明( )A.史学观念影响修史体例 B.民族观念影响历史叙事C.民族交融呈现历史演进 D.大一统观念的根本差异6.有学者根据《清季外交史料》,就某一词语在晚清不同时段每百页文件中出现的平均次数做了统计。年份 1875—1894年 1896—1899年 1900—1901年 1902—1910年平均次数 1 2.5 8.8 22该词语最可能是( )A.“主权” B.“商战” C.“维新” D.“革命”7.1914年,北京政府颁行《公司条例》,规定无限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债务负有全部清偿之责,有限公司可通过公司破产以免除股东的偿债义务。由此可推知,《公司条例》( )A.加速了洋务企业的破产 B.不利于民族企业的转型C.促进了初创企业的发展 D.阻止了外资企业的进入8.1937年,边区政府鼓励民间开展换工互助运动。1943年,毛泽东认为“让农民自由地去干,政府只是事后登记一下”,不如号召农民“组织起来”,推动互助合作。到1944年,边区约45%的劳动力参加了互助组,部分地区达70%以上。这说明边区( )A.政府加快废除封建剥削 B.经济活动实现有序生产C.采用了苏联的集体模式 D.成功实现基层政权建设9.我国绿茶与红茶的产区历史悠久。1950年,在政府推动下,国内许多产区纷纷由绿茶转产红茶,形成国营收红茶转销出口,私营收绿茶满足国内消费的局面。1953年以后,国家不再动员改变茶区,并注重绿茶的增产。茶区政策的变动( )A.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B.旨在稳定社会经济秩序C.凸显人民建设积极性高涨 D.深受社会主义改造影响10.1978年5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时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主权不容谈判。但中美在反对霸权主义上可以合作。”这体现出中国外交( )A.意识形态分歧下的对抗思维 B.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C.以政治互信来维护世界秩序 D.强调多边主义的国际主张11.《源氏物语》是创作于日本平安时代的小说,书中主人公光源氏面对夕颜花凋零时,化用《短歌行》咏叹道:“此花易逝如朝露,方知人世无常哀。”这反映出( )A.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 B.佛教的思想主流地位 C.中华文化的辐射传播 D.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12.1425年,佛罗伦萨出台嫁妆基金政策。父亲以女儿名义在嫁赀银行开户存款,取得一份载明储蓄期限和承诺利率的文书。后来银行逐渐降低最低开户限额、缩短存期、放宽支取嫁赀的条件。这可用于解释( )A.人文主义影响婚姻观念 B.金融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原因 D.社会转型的条件渐趋成熟13.下图是英国当代牛津版的高中历史教材封面。依据图中信息判断,该书主要记载的是( )A.大航海时代下英格兰崛起 B.工业革命时期生产的发展C.维多利亚女王的辉煌帝国 D.不列颠国家的近代化历程14.19世纪,西方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善劳动者卫生条件的法律、条例(如下表)。这些举措( )英国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矿井法》《公共卫生保障法》《污染防治条例》法国 《童工、未成年人保护法》《污水处理法》德国 社会立法中有对劳动者环境、卫生设施等方面要求A.以人道主义关怀提高工人的福利 B.是工人阶级持续抗争的结果C.体现工厂生产和组织管理规范化 D.意在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秩序15.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美利坚大学发表演说,提出世界和平如同社区和平,不要求人人相爱,只需相互包容,以公正平和的方式解决分歧。赫鲁晓夫称之为“自从罗斯福以后美国总统发表的最好的一篇演说”。这一局面的出现,是双方基于( )A.维护雅尔塔体系的既有原则 B.潜在核战争风险事件的反思C.应对多极化趋势雏形的出现 D.两次世界性战争的历史教训16.下表为世界银行与联合国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的统计数据。据此可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 )2000年 2023年低收入国家在南亚占比 68% 13%高收入国家在拉美占比 15% 44%发展中国家公债在全球占比 16% 30%南方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投资在全球中占比 / <5%A.产业结构优化 B.收入增长迅速 C.经济依附增强 D.贫富差距扩大二、综合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即重视对残废者的人道救恤。《唐律疏议·斗讼》曰:“假有旧瞎一目为残疾,更瞎一目成笃疾,或先折一脚为废疾,更折一脚为笃疾。”可见残疾为轻,笃疾最重。唐代对三疾者适当授田。轻疾之残者可选择就近守州、县城门及仓库门服较轻的杂役,笃疾者不仅不负担赋役,且由政府给配侍丁,充侍丁者可“免役,唯输调及租”。政府还设有悲田养病坊,“所称悲田,乃关释教”。武则天时,“悲田养病,从长安已来,置使专知”,病坊成为由国家“矜孤恤穷,敬老养病”“邮贫宽疾”的专职机构。官僚子弟中有废疾者也可获得优恤;诏敕还规定,官户奴婢之废疾者可免贱为良。唐律也有保护民间雇佣劳作中受伤致残者的规定,要求民间婚聘时在婚书和私约中必须申明三疾状况,以保护双方的知情权。基于此,仿冒三疾的状况也常见。政府在编造户籍时,三疾者和年龄将满60岁入老之人,均由县令亲自注定,并在籍帐中特别注明。此外,唐律也制定了相关条款,对谎称疾病而求假、避役者处以杖百的刑罚,对故意自残且成为三疾者要处以一年半的徒刑。——摘编自盛会莲《论唐五代的三疾救恤》材料二 新中国与残疾人事业相关内容的法律至少有108部,行政法规61部、地方性法规82部,还有国际条约2部等。下列是部分信息。1950年 《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等1956年 第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确立农村的老、弱、孤、寡、残疾“五保”制度1982年 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在江西南昌成立1988年 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等单位成立199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据赵萌萌《从保障生活到促进发展: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价》(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疾救恤制度的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以“人道救恤与社会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该局在早期依托进口机器设备,仿制枪支、大炮。1905年,鉴于甲午战败后财政窘迫,两江总督周馥推动“局坞分家”,实行商务化经营。船玛聘请英国工程师,引入西方管理模式,裁撤冗员、推行包工制,并承接国内外订单。1911年,总局为招商局建造“江华”号长江客轮,被誉为“中国造船业之冠”,1918年成功建造美国订制的万吨运输舰“官府”号,航速甚至超过合同要求,被《申报》赞为“中国工业史开新纪元”,其年产量一度超越英商船厂。1927年,江南造船所转向军事舰船与飞机制造,后又生产水上教练机等装备。日军侵占上海后,工厂设施遭到严重损毁,还被迫为日军修造舰船。战后虽利用美援恢复,但国民党败逃时炸毁船坞、车间,生产几近瘫痪。在中共地下党的护厂运动下,2万余张图纸得以转移,为重建保留了重要技术资料。1949年,新生的人民政权使江南造船厂迎来新生。在苏联专家指导下,1955年建造了中国首批潜艇。1959年自主设计建造了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实现300余项技术革新,设备国产化率达98%。1962年自主研发的12000吨水压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标志中国重型机械制造的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后,江南造船厂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1995年更名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为配合上海世博会规划,整体搬迁至长兴岛,转型为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承接高技术船舶订单,成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跨越的缩影。——摘编自上海市档案局《档案见证江南制造局》(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江南制造局发展的阶段性历程。(2)以江南制造局的百年变迁史为借鉴,从企业与国家的角度,谈谈你的启示。三、材料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在著作中使用了标题“历史从无正义”,也有学者认为“历史即正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只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只要与生产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又的。”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紧扣材料提出一个关于“历史正义”的话题,并围绕该话题展开论述。(要求:明确提出话题;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1.A2.C3.C4.D5.B6.A7.C8.B9.A10.B11.C12.D13.D14.D15.B16.C17.(1)特点:①通过律法规范救恤行为;②明确残疾分级并给予不同优待;③政府作为主体设立机构进行救恤;④三疾制度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⑤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理念的影响;⑥对伪冒三疾和谎称疾病者有严格的惩罚措施。(2)示例:人道救恤: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人道救恤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股温暖的力量。在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较低,需要国家给予必要的救助。人道救恤制度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和儒家思想的客观要求。唐朝统治者对残疾者进行分级,给予土地分配、赋役制度方面的优待,体现了社会救助的主体是政府这一基本特征,也凸显中国古代制度的合理性和人性化。设立养病坊,为残疾者提供救助,反映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官僚子弟中残疾者的优恤以及规范民间婚聘中的残疾状况申明,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残疾者的权益,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这一制度在中国古代史上延续下来,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内涵,不断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在残疾人保障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且救恤制度是随着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发展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围绕革命和军事工作的残疾保障提供制度保障。针对农业大国的国情,农村实行“五保”制度;特殊教育研究会、残疾人联合会等表明,国家在农村、教育和保障组织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残疾人保障体系。人道救恤给予残疾人物质上的帮助,为他们融入社会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人道救恤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人道救恤制度,才能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平、和谐、文明的方向迈进。18.(1)阐述:①1865—1905年为江南制造局的军事工业奠基时期,在列强侵略压力下,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局等军事工业,生产枪支、大炮,依赖进口设备,缺乏自主创新。②1905—1927年为其近代市场化转型时期,甲午战败后清政府财政困难,江南制造局引进西方管理模式,造船业务独立,承接国际订单,产量超过外商。③1927—1949年江南制造局生产崩溃,由于日军侵华和国共内战下国民党政府的战乱破坏,工厂损毁严重,战后依赖美援艰难恢复。④1949年至今成为其技术复兴、高质发展时期,在新中国工业化战略推动、改革开放促进国企改制下,江南造船集团突破了潜艇制造和万吨技术,转型成为全球造船标杆,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2)启示:企业发展离不开国家良好的环境和政策的支持;企业发展应当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社会进步;企业创新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19.【示例】话题:历史正义:在矛盾交织中螺旋式前进历史正义体现在人类对平等、自由等价值的永恒追求,以及社会在矛盾交织中的试错,在抗争中向更理想的状态迈进。从社会制度变革来看,历史的正义性不断彰显。以法国大革命为例,18世纪末的法国,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教士、贵族享有特权,广大第三等级民众却背负沉重赋税,生活困苦。1789年,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此后,《人权宣言》宣告“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废除封建特权,传播了自由民主思想。它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推动法国乃至欧洲向民主政治迈进。让“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为后续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奠定基础,正是历史在制度层面追求正义的有力体现。在文明交流融合方面,历史同样书写着正义篇章。大航海时代的开启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尽管殖民掠夺随之而来,但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地,解决了许多地区的粮食问题,推动人口增长;而之前中国发明传入欧洲,加速了欧洲的社会变革,火药摧毁了封建骑士阶层,印刷术促进了思想传播,指南针推动航海事业发展。这些文明成果的传播与融合,让人类共享智慧结晶,体现了历史正义。然而,历史中也充斥着违背正义的情形。近代欧洲列强对亚非拉地区的掠夺与暴行。罪恶的奴隶贸易令非洲损失上亿精壮劳动力,严重破坏当地社会发展。在印度,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印度变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使印度传统手工业破产,经济陷入困境,造成长期落后。这些非正义行为也激发了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意识。20世纪,亚非拉地区掀起民族解放运动浪潮,印度通过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现独立,非洲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这正是历史对非正义行为的矫正,展现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发展趋势。历史的正义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进步与倒退、正义与非正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尽管过程中充满艰辛与曲折,但人类始终怀揣对正义的向往,推动历史朝着更加公平、美好的方向前进。这也启示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力量,为实现更广泛的社会正义而不懈奋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