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4一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图为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模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④是迁入率,③是迁出率B.⑥影响出生率,⑤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C.细菌或病毒会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通常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2.下列关于高中生物教材若干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标志物易脱落,用标记重捕法测得的种群密度往往比实际偏大B.对液体培养的酵母菌计数采取直接取样,使统计结果偏大C.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时,统计的活菌数往往比实际数目低3.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内物种的丰富度和均匀度相关(均匀度指群落内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一定条件下,物种均匀度提高,多样性也会提高)。研究人员统计了福寿螺入侵某湿地生态系统前后,群落中各科植物的种类及占比(见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科 物种数目/种 入侵前 物种数目/种 入侵后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占比范围/% 各物种的个体数量占比范围/%甲 10 4.6~4.8 8 1.1~1.8乙 9 3.1~3.3 7 1.8~2.5丙 5 3.1~3.3 4 3.0~3.2丁 3 2.7~2.8 3 19.2~22.8总个体数/个:2530 总个体数/个:2550A.入侵后物种丰富度下降,均匀度提高B.入侵后物种多样性下降C.入侵后群落的优势种可能改变D.利用捕食关系防治福寿螺属于生物防治4.下图1表示某经济鱼种群密度Nt与Nt+1/Nt(Nt表示t年后该种群数量,Nt+1表示t+1年后该种群数量)的关系图。图2为某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 )A.图1中ae段种群数量先减少后增加,e点到达最大B.图1 Nt=d时,该经济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图2“t2-t3”时段,甲种群数量是先增后降,乙种群数量增加D.图2“t4”时刻,乙种群中部分个体的迁入不会影响K值5.某浅水泉微型生态系统中能量情况如表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项目 生产者固定 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 初级消费者摄入 初级消费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能量[105J/(m2·a)] 90 42 84 13.5 3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32×105J/(m2·a)B.第一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D.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由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6.“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正确的是( )A.沼气工程充分利用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C.池塘中的浮游动物摄食藻类和蚕沙,属于消费者D.决定池塘中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氧气含量7.1926年,美国一位生态学家研究了一块玉米田的能量流动情况,得知这块田共收割玉米约10000株,质量为6000kg。通过对玉米植株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计算出其中共含碳2675kg。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通过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共2045kg,1kg葡萄糖储存能量1.6×104KJ。在整个生长季节,入射到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总量为8.5×109KJ。根据上述数据构建出如下图解(注:同化量指生产者在某个时段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总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的数值分别为1.3972×108kJ、1.07×108kJB.减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可有效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②的能量会有10%~20%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生物D.散失的能量可以被生产者重新捕获而提高能量利用率8.假设某个稳定生态系统只存在一条食物链。研究人员调查了一段时间内这条食物链上其中4种生物的相关指标(如表,表中“—”表示该处数据省略)。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这4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排序,正确的是( )物种 流经生物的能量/kJ 生物体内镉浓度/(μg·g-1) 生物承受的捕食压力指数(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生物被捕食的压力越大)① — 0.03 15.64② — 0.08 —③ 1.60×106 — 1.05④ 2.13×108 — —A.物种③所处的营养级高于物种①所处的营养级B.物种②所处的营养级低于物种①所处的营养级C.物种④所处的营养级高于物种③所处的营养级D.4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排序是①④②③9.科研人员发现,茶树在受到害虫侵害时会释放信号物质顺-3-己烯醇,该物质一方面可吸引害虫的天敌前来捕食害虫,另一方面可传达信号给周围的茶树,未受到害虫侵害的茶树接收到该信号后,就会提前激发自身的防御响应。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例表明茶树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B.害虫的天敌和周围的茶树能识别顺-3-己烯醇C.茶树和害虫间可形成食物链,茶树和害虫的天敌具有互利共生关系D.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需要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10.土壤镉污染影响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是人类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种植富集镉的植物可以修复镉污染的土壤。为了筛选这些植物,某科研小组研究了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镉后植物A和B的生长情况,以不添加镉为对照(镉含量0.82mg·kg-1)。一段时间后,测量植物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植物体镉含量,结果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镉浓度/(mg·kg-1) 地上生物量/(g·m-2) 地下生物量/(g·m-2) 植物体镉含量/(mg·kg-1)植物A 植物B 植物A 植物B 植物A 植物B对照 120.7 115.1 23.5 18.0 2.5 2.72 101.6 42.5 15.2 7.2 10.1 5.55 105.2 35.2 14.3 4.1 12.9 7.410 97.4 28.3 12.1 2.3 27.4 11.6A.植物A和B都发生了镉的富集B.植物A更适合作为土壤镉污染修复植物C.在被镉污染的土壤中,镉对植物A生长的影响更大D.若以两种植物作动物饲料,植物B的安全风险更小11.关于教材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记名计算法能统计出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B.酵母菌种群数量的显微计数时,可通过台盼蓝染色法区分活菌与死菌C.若要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组土壤应保持自然状态D.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采用取样器取样法,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收集12.下图为水环境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体中的溶氧量多少与藻类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关B.能量作为动力,实现物质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碳循环中的碳指CO2,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D.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藻类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大气中的CO213.培养基是微生物培养的重要基质,下表1、2为不同的培养基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表1成分 蛋白胨 葡萄糖 KH2PO4 伊红 亚甲基蓝 蒸馏水 琼脂含量 10g 10g 2g 0.4g 0.065g 100mL 15g表2成分 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含量(g) 1.4 2.1 0.2 10.0 1.0 15.0操作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毫升A.从用途分析表1和表2分别属于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B.培养基中的蛋白胨只能提供碳源、维生素C.在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倒平板,待平板冷凝后倒过来放置D.尿素分解菌的分离可选择表2培养基,该菌可产生脲酶14.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焙烤是为了利用高温杀死大麦种子胚并进行灭菌B.糖化是利用淀粉酶水解淀粉形成糖浆C.蒸煮的目的是终止酶的进一步作用,并对糖浆灭菌,冷却后接种酵母菌D.消毒环节是杀死啤酒中的大多数微生物,延长它的保存期15.图1是生产某种产品而采用的发酵罐,图2是利用玉米淀粉作为材料制备谷氨酸的流程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用该发酵罐生产谷氨酸,需要通气且PH控制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B.图1中3、4处分别是发酵罐冷却水的进入口和空气入口C.培养谷氨酸棒状杆菌需要添加维生素B和供应氧气D.发酵设备需要严格的消毒,培养基需要灭菌二、解答题16.由于近年来重金属污水排放、砍伐芦苇等影响,内江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为进行生态修复,研究人员对内江湿地的演替过程进行研究。研究人员选取内江湿地演替不同阶段的4块样地(阶段Ⅰ~Ⅳ的群落结构逐渐复杂),统计了几种常见植物的生态位,结果如表1、2所示。表1阶段 生态位宽度Ⅰ Ⅱ Ⅲ Ⅳ虉草 0.51 0.62 0.42 0.28眼子草 0.12 0.09 0 0菹草 0.18 0.1 0.03 0.03芦苇 0 0 0.4 0.67表2阶段 生态位重叠度Ⅰ Ⅱ Ⅲ Ⅳ虉草、芦苇 0 0 0.75 0.58虉草、眼子草 0.14 0.18 0 0.虉草、菹草 0.08 0.24 0.16 0注:生态位宽度是指某物种在样地中分布的范围大小;生态位重叠度是指两物种受到某种环境因素影响的一致性。(1)研究人员提出,内江湿地群落演替是由虉草阶段过渡到芦苇阶段。据表1分析支持上述推测的证据是 。(2)综合表1和表2结果分析,虉草在演替初期占优势的原因是 ,而在芦苇出现后虉草在强烈竞争中失去优势,逐渐被芦苇替代。(3)为进一步确定内江湿地演替的特点,研究人员对虉草和芦苇的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下列支持上述推测的证据不包括______(填字母)。A.虉草和芦苇都能进行营养繁殖,芦苇根系粗壮,繁殖力更强B.虉草和芦苇都会在中午出现CO2吸收的下降,虉草的胞间CO2浓度更高C.测量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CO2浓度,虉草对应的CO2浓度更低D.与芦苇相比,虉草植株茎秆纤细,总叶绿素含量较低17.洗衣机自1874年发明以来大大方便了人民的生活,同时也一定程度地造成了河流污染。下图为某地环城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自我净化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水体中微囊藻、脆杆藻等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少量生活污水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2)微囊藻是水华的主要生物之一,当河流中的N、P等元素含量变化时,对微囊藻的环境容纳量是否有影响(填有或无)? 。(3)在河流的上游段,溶解氧因好氧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减少,但在河流中下游的水中溶氧量逐渐恢复,其主要原因是 。(4)抑制藻类繁殖实现治理水华,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答2点即可)。三、非选择题18.宿州市三角洲公园环境宜人,公园内有高大的乔木如杨树、柳树、银杏等,还有各种灌木和花卉,如紫薇、月季等,以及大片的草坪和地被植物。水域中还生长着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公园里常见的鸟有白鹭、野鸭、麻雀等。还有一些小型哺乳动物,如松鼠等,以及大量的昆虫,如蝴蝶、蜜蜂等。公园的土壤、水体和落叶层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1)三角洲公园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公园内的鸟在林间嬉戏,上下翻飞,涉及的信息类型有 ,为研究白鹭的生态位,应考虑的因素有 (答2点)。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3)在公园设计时,需考虑 和 两者间的相互作用(选择编号:①生物群落 ②非生物环境 ③动物种类 ④植物种类)。三角洲公园是城市的“绿肺”,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简述公园在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中发挥的作用 (答1点)。(4)碳存储离不开碳循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获取碳元素的方式是 。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是 (填“增加”或“降低”)碳汇(又称碳吸收或碳固定)。19.奶牛的瘤胃中有大量的尿素分解菌。现有科学小组利用屠宰场提取的奶牛瘤胃内容物,对其进行分离计数,过程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将5g内容物加入 mL无菌水制成滤液,并继续进行系列梯度稀释。取不同浓度稀释液各0.1mL,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培养基上,需在无氧条件下培养,原因是奶牛的瘤胃中有大量的尿素分解菌新陈代谢类型为 。(2)在饲料中添加尿素后,奶牛小肠总蛋白质增加60%~85%,其原因是 。(3)A中要进一步分离纯化尿素分解菌,采用 法进行操作。B中所用方法可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 。(4)上述培养基可以选择分离出尿素分解菌,若要通过实验证明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请简单说明实验设计思路。 。20.Ⅰ.酸雨主要是大气中所含的SO2造成的。研究人员为了获得用于烟气脱硫的脱硫细菌,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第一步:采集菌种:在某热电厂烟囱周围区域采集土样,取样用的小铁铲和盛装土样的信封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将采集的土样进行稀释处理后,接种到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第二步:分离目的菌:将目的菌转移到含少量无菌水的锥形瓶中,边搅拌边持续通入SO2,驯化几分钟后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落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并逐步延长通SO2的时间,与此同时逐步降低培养基的pH。由此分离得到的目的菌具有较强的_______的能力。第三步:活菌计数:为获得大量目的菌用于生产,在培养过程中需连续取样进行计数。第四步:检测目的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取该单菌落适当稀释后的液体2滴,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并用涂布器使菌液均匀分布。在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将大小相同且分别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圆纸片均匀置于该平板的不同位置,再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如下图所示(圆纸片周围的白色区域表示没有菌落分布),据此实验结果推测,五种抗生素中对该菌抑制作用最强的是______(填数字和名称)。Ⅱ.我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利用发酵技术制作的各种特色食品,如泡菜、果醋等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请回答下面有关发酵工程的问题:(1)补全第二步横线处的内容 。(2)补全第四步横线处的内容 。(3)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 (答2点即可)。(4)在果酒制作的基础上继续制作果醋,需改变的条件是:① ② 。(5)果醋家庭作坊式制作转向大型工厂化生产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有: (答2点即可)。参考答案1.D2.B3.A4.B5.B6.A7.A8.A9.C10.C11.C12.C13.B14.A15.D16.(1)虉草在阶段I和Ⅱ生态位宽度都远大于其他植物,随后逐渐减小;芦苇的生态位宽度逐渐增加,在阶段IV达到最大(2)虉草在演替初期生态位宽度最大,表明其对底泥形成的裸地适应性强于其他植物,且与眼子草和菹草生态位重叠度小、竞争小(3)C17.(1) 生产者 河流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自我净化)(2)有(3)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减少,耗氧量减少;藻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4)自生、协调、整体18.(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或营养结构)(2) 物理信息、行为信息 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植物→虫→麻雀(3) ① ② 间接 公园特殊的栖息环境吸引更多的生物定居,增加物种多样性;公园作为生物迁徙的中间站,使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节点增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路径增多,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 分解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 增加19.(1) 45 (异养)厌氧型(2)增加了瘤胃中微生物的氮源,被微生物利用合成微生物蛋白质。(3) 平板划线 计数(4)将等量的菌种分别接种到完全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该选择培养基上,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统计并比较两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20.(1)利用SO2、耐酸(2)⑤青霉素(3)食盐用量、腌制时间等(4) 不断通入氧气 温度调整为30-35℃(5)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选育与培养,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发酵产品质量的检测与控制,成本价格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